当期目录
卷首语
专稿
-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及实践
-
贺德方 唐玉立 周华东
-
2019 Vol. 37 (1):
3-10.
-
摘要 (
)
-
科技创新政策工具越来越多样,迫切需要一个系统性框架为政策制定提供指引。现有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的研究,难以应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复杂性和相互交织的特征。本文在回顾全球科技创新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出发,建立了包含要素、主体、关联、产业、区域、环境、开放和反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策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政策发展的若干思考。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自动驾驶汽车的“道德算法”困境
-
白惠仁
-
2019 Vol. 37 (1):
18-24.
-
摘要 (
)
-
当前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所面临伦理困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是否应该将道德规范嵌入算法结构以及应当以何种方式嵌入。在面对未来可能的交通事故时,屏蔽信息而依靠“道德运气”进行随机选择和基于完全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自主抉择都存在严重困难,因此应当为自动驾驶汽车预设“道德算法”。而对于如何决定“道德算法”的问题,鉴于现有道德原则间的相互冲突、道德决策的复杂性以及人类道德判断的情境化特点,基于某种人类既定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是不现实的。
-
跨学科的三维测度——外部知识融合、内在知识会聚与科学合作模式
-
黄颖 张琳 孙蓓蓓 王志楠 朱东华
-
2019 Vol. 37 (1):
25-35.
-
摘要 (
)
-
跨学科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单一的测度方法无法全面描述其本质特征。先前的研究大多针对跨学科某一维度进行分析,缺乏整体视角和系统建构。本研究对跨学科的外部知识融合、内在知识会聚与科学合作模式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有效分解与整合,分别从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目标文献学科多样性和合作机构学科多样性三个维度进行测度和综合比较分析,以普赖斯奖获得者的研究论文为例,探索不同测度方法的共性与差异、适应性与结合点,以及跨学科研究不同维度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单一维度的方法相比,三维测度可以更加全面地剖析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特征,同时也为跨学科的测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研发投入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阶段影响
-
李培楠 赵兰香 万劲波 王鑫
-
2019 Vol. 37 (1):
36-44.
-
摘要 (
)
-
基于2000-2015年中国大中型企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交叉相关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对近期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负向的影响,但政府资金投入对6年后的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当期企业基础研究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显著负向的影响,但当期企业基础研究6年后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无论技术开发阶段还是成果转化阶段,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都呈现相同的影响,且政府和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更青睐于短期见效,定位趋同容易引发挤出效应。因此,政府科技资源配置需要定位更长远的目标、关注产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分阶段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竞争性资助,避免替代企业投入,更多地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更有效地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
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
-
王栋 赵志宏
-
2019 Vol. 37 (1):
45-56.
-
摘要 (
)
-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区域创新过程分成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子阶段,构建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创新作用的概念作用模型。在考虑区域开放度影响下研究二者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区域政策和资源禀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的整体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区域创新研发效率不高造成的;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优化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通过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通过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开放度提升创新研发效率,通过促进区域生产开放度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经济发展均衡的区域创新研发效率较高,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成果转化效率较高;现阶段我国创新支持政策多为促进成果转化而非创新研发,进而导致其政策效果不佳。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更好的指导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金融生态和区域开放度的作用,以此提高区域创新效率。
-
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
-
田增瑞 田颖 吴晓隽
-
2019 Vol. 37 (1):
57-69.
-
摘要 (
)
-
文章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科技孵化创新系统划分成资源子系统、孵化器创新绩效子系统和创客创新绩效子系统三部分;基于协同度模型,对全国31 个省市区2009-2016年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度,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区域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政府支持为门限变量,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对“众创”背景下科技孵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支持作用进行非线性检验。结果表明:(1)孵化产业协同度与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受自身上一期绩效正向影响,受上一期邻近地区绩效的负向影响(2)本地区孵化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与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存在直接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3)产业协同度的长期效应小于短期效应。从短期看,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从长期看,直接效应大于溢出效应(4)政府支持负向调节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度与区域创新之间关系(5)在孵化产业协同发展作用的过程中,政府支持存在非线性作用,其强度增加会削弱负向调节作用。根据上述结论提出若干产业政策与发展建议。
-
政府支持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
-
杨浩昌 李廉水
-
2019 Vol. 37 (1):
70-76.
-
摘要 (
)
-
基于2007-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政府支持与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政府支持有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来实现的;分地区比较表明,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没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中西部地区政府支持则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提升,且主要也是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来实现的。不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上述结果均成立。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了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启示。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技术创业与专利制度作用实证研究
-
程德理
-
2019 Vol. 37 (1):
95-103.
-
摘要 (
)
-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对近200家上海科技型创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考察了创业活动与专利申请应用之间的复杂关系。调查发现专利对初创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还比较弱,但是在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方面起到较为重要作用,如防止技术复制抄袭、提高融资机会等;初创企业获取专利的目的主要是用于防御战略和获得政府支持;法律保护不力和担心竞争对手跟进研发是其不愿申请专利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专利的商业化运用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以及改善专利的管理和执法水平等政策建议。
-
技术创业者与投资方冲突显现的影响因素探析
-
孙继伟 李晓琳
-
2019 Vol. 37 (1):
104-111.
-
摘要 (
)
-
深入探究技术型企业创业者与投资方冲突显现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创业实践和投资管理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基于扎根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技术型企业创业者与投资方冲突显现的影响因素GPEP模型,包括创业者与投资方博弈、研发风险偏好、创业环境、心理机制4个主范畴以及对应的10个子范畴。在此基础上,对模型中4个主范畴的作用路径进行了剖析。
-
合作研发的控制机制与机会主义行为
-
苏中锋
-
2019 Vol. 37 (1):
112-120.
-
摘要 (
)
-
避免合作研发中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实现合作研发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关注合作研发的控制机制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关系,及合作研发伙伴间的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契约控制和信任控制都可以减少合作研发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契约控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大时会被削弱,而信任控制的抑制作用在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大时会更加重要。本文识别出可以抑制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的要素,并丰富了对控制机制的价值和有效性的认识。同时,本文还可以指导企业针对合作研发伙伴间差异这一情境,设计控制机制来减少合作研发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促进合作研发目标的实现。
-
海外网络嵌入性、国际学习与国际化速度
-
李杰义 闫静波 王重鸣
-
2019 Vol. 37 (1):
121-129.
-
摘要 (
)
-
通过选取长三角地区211家外向型制造企业的有效样本,本研究分析了企业快速国际化情境下,海外网络嵌入性、国际学习与国际化速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实证结果表明,海外网络嵌入性对国际学习和国际化速度均具有正向影响,国际学习对国际化速度也具有正向影响,国际学习在海外网络关系嵌入性与国际化速度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国际学习在海外网络结构嵌入性与国际化速度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揭示了海外网络嵌入性与国际化速度之间的内在机理,不仅拓展了网络嵌入性和企业国际化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本土企业通过主动嵌入海外网络和促进国际学习,进而积极稳妥地推进“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实践参照。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关于“三力一效”模式的实证研究
-
吴建南 刘遥
-
2019 Vol. 37 (1):
130-139.
-
摘要 (
)
-
基于125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通过分析H市政府举措对企业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给出了H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精准施策的三个着力点,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人才培训服务、注重税收优惠。在此基础上,给出市级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三力一效”模式。
-
中华老字号文化传统、创新与能力动态分析
-
刘海兵 冯文静 张文礼
-
2019 Vol. 37 (1):
140-153.
-
摘要 (
)
-
本文力图归纳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传统活化的理论逻辑,在深入探讨战略、文化传统、创新及能力纵向演化基础上,架构一个基于战略、文化传统、创新和能力的SAIC模型,用以阐释中华老字号文化传统如何形成企业能力。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文化传统活化方面有代表性的中华老字号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作了1948-2017年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结论发现,“相机抉择”观是其基本的战略观,这种战略观既是适应市场环境生存的需要,同时又使中华老字号完成了文化传统从“资源的警觉”到“资源的建构”;提出了文化传统活化机理SAIC模型,即战略演进会触发文化传统活化,文化传统活化由文化传统警觉和文化传统激活两阶段实现,同时文化传统活化的过程激发了技术、制度、文化及市场等要素创新,从而积累并提升了企业能力,企业能力还会反馈于企业战略;中华老字号文化传统需要通过“翻越历史的藩篱”寻找“沉睡的资源”重建,并随着企业发展而逐步完善,是一个集传统工艺、质量、品牌及文化等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战略、文化传统活化、创新行为和能力,同时创新体系经历了“单一创新——组合创新”的变迁。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战略演进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中华老字号战略、文化传统、创新和能力的变迁轨迹,建构了文化传统内核,对文化传统活化机理作了开拓性分析并提出了SAIC模型,提出了案例引发的管理启示,为中华老字号浴火重生,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多维邻近与合作创新
-
杨博旭 王玉荣 李兴光
-
2019 Vol. 37 (1):
154-164.
-
摘要 (
)
-
论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利用2002-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数据,考察了制度邻近、地理邻近和技术邻近对合作创新的影响以及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制度邻近和地理邻近均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技术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技术多元化作为调节变量,增强了制度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技术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地理邻近对政府-企业和企业-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邻近与企业-企业合作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对企业-高校和政府-企业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三螺旋理论的研究范围,为“官产研”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基础。
-
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及仿真研究
-
曹兴 马慧
-
2019 Vol. 37 (1):
165-174.
-
摘要 (
)
-
通过分析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机制,构建了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双重双向形成模型。运用仿真方法动态模拟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及其节点动态演进的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依赖于企业间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生命周期特性;在网络形成发展期知识状态增速最大并趋于饱和;在网络形成稳定期具有无标度特性,呈现“多核心”网络结构;新兴技术企业扩大知识转移的频率和范围,加速提升企业知识状态,是成为网络核心企业的有效途径。
-
颠覆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价值网络演变路径
-
冯立杰 杜靖宇 王金凤 岳俊举
-
2019 Vol. 37 (1):
175-183.
-
摘要 (
)
-
在后发企业进行创新追赶时,推动企业价值网络演变逐渐成为其开展颠覆式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价值网络理论,将颠覆式创新划分为进入期、追赶期和破坏期。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网络演变聚焦于市场、技术和合作关系三要素,颠覆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变主要经历识别组建、迭代更新和拓展深化等过程。最后,本文借助小米手机案例探讨了后发企业开展颠覆式创新过程中进行价值网络组建和升级的具体路径。随着颠覆式创新的阶段性演变,后发企业应围绕市场和技术的互动关系制定价值网络演变应对策略,通过强化合作关系促进价值网络融合以构筑庞大的企业生态系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个体优势导向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构建
-
杨锴 赵希男
-
2019 Vol. 37 (1):
184-192.
-
摘要 (
)
-
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是解决人才短缺的一种跨区域人才“软引进”方式,当前研究在西部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如何构建创新团队方面存在理论缺口。以成员个体特点和优势为切入点,根据个人构念理论,采用凯利方格技术提炼选拔评价指标;以竞优思想为指导,运用个体优势判别方法,据此构建创新团队成员选拔模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验证。研究显示,在认同个体差异前提下,识别出的评价指标突出成员的个性化特征,明确成员个体关注的重点;指标的价值参数为个体优势量化表现形式,在发挥成员个体优势基础上构建创新团队,实现优势互补,符合多主体、跨区域、操作灵活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特点。依据研究结论,从识别个性化特征与发挥个体优势两个角度对西部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如何构建优势团队给出管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