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简介
2024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月刊,创刊于1983年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政府支持科学的制度探索———NSF 与NSFC 创立的比较研究
武晨箫 李正风
2022 Vol. 40 (2):
193-202.
摘要 (
)
自创立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两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体制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SF和NSFC分别成立于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之下,对二者的创立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一方面,NSF和NSFC都创生于两国科研体制转型的关键阶段,是政府支持科学的制度探索;另一方面,二者在政策提议的主体、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共识塑造中的结盟和争论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两国深层社会结构的折射。总的来说,NSF和NSFC的成立分别表现出“理念先行”和“实践先行”的特点,各自在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下构建了国家支持科学新途径,深刻地改变了政府与科学的关系。“政府如何支持科学”这一命题不仅是NSF和NSFC创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各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并表现出新的内涵和特征。面对科学这一没有止境的前沿,中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社会各界在理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
专利引证视角下技术轨道演化与技术锁定识别———以光刻技术为例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2022 Vol. 40 (2):
209-219.
摘要 (
)
本研究结合技术轨道特性界定了技术锁定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一种识别技术锁定的新方法。以光刻技术为例,通过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识别技术主路径,描绘其技术轨道的动态演化,追溯了不同技术来源在不同阶段的技术贡献,并从技术和地域不同层面分析了技术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2010年,光刻技术长期处在锁定状态,然而从2010年之后,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光刻技术早期被美国、德国和日本控制,近些年随着技术多样性指数上升,后发国家逐渐兴起,韩国和台湾对近期的光刻技术贡献较大,主要集中在光刻胶技术上。中国的光刻技术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尚未出现在技术发展主路径中,技术类别涉及范围有限,技术贡献较小。本研究对于探索技术锁定形成,识别技术机会,破解我国“技术锁定”困局具有重大启示。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数据要素价值化动态过程机制研究
尹西明 林镇阳 陈劲 林拥军
2022 Vol. 40 (2):
220-229.
摘要 (
)
数据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数据要素驱动的创新创业正成为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但鲜有针对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针对新发展格局下数据要素价值化的难题,结合数据要素的“5I”社会属性,建构“要素-机制-绩效”这一过程视角下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动态整合理论模型,系统论述通过数据银行实现数据要素多维价值创造的五阶段动态过程机制,也即低成本汇聚、规范化确权、高效率治理、资产化交易和全场景应用,讨论了落实这一机制的现实挑战和政策建议。本研究为打开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黑箱”,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而实现数字创新引领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双循环战略提升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途径
董天宇 孟令星
2022 Vol. 40 (2):
230-236.
摘要 (
)
摘 要:文章以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印度等主要人工智能大国为研究对象,通过钻石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五国人工智能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总结借鉴其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与形成原因,从人工智能经历的 “概念化——商业化——产业化”发展三阶段周期入手,明确不同发展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有利要素类型,提出了三种不同实现路径下的分类政策思路。最后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出在“双循环”战略下提升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依据与政策建议。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的纵向协同性分析
胡志明 马辉民 张金隆 熊杰 吴珊
2022 Vol. 40 (2):
237-246.
摘要 (
)
转型升级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核心议题,各级政府均将产业政策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文章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中央-河南-许昌三级政府的政策文本进行细粒度量化分析,解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的纵向协同性问题。研究发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在纵向层级方面趋于耦合,其核心政策目标聚焦于信息化改造、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政策工具围绕着人才、资金、知识产权等领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策设计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的精细化以及政策工具的创新性方面;各级政府在政策工具选择上,已经形成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即环境型政策工具、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数量呈现阶梯式下降的差序格局。本文构建的研究方法为分析政策纵向协同性提供了参考,相关的对策建议对于政府部门优化政策设计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标准碎片化下的专利战略———基于5G 增强移动宽带技术的研究
王钦 王雪二 杨张博 李泞芮
2022 Vol. 40 (2):
247-256.
摘要 (
)
文章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5G增强移动宽带(eMBB)技术专利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研究了该行业的技术竞争态势和领先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发现,标准碎片化背景下企业的专利战略发生了战略性变化,亚洲企业普遍选择在技术领域上与美国企业错位竞争。华为、OPPO等中国企业通过差异化和重点突破在5G技术版图中已占据了重要位置,但与高通等相比在技术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仍有不足,IDAC提供了非产品导向专利战略的重要启示。本研究为复杂技术背景下的创新和专利战略提供了建议。
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路径研究
王昱 盛暘 薛星群
2022 Vol. 40 (2):
257-268.
摘要 (
)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区别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新型风险。已有文献大多集中于解释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金融的互补性,没能解决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四大类风险,运用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以探究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风险防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解决互联网技术问题是区块链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首要环节。(2)防控互联网技术风险和法律监管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3)完善市场信用规制需要技术和法律监管的支撑。(4)经营风险的不断改善需以技术、法律和交易信用作为基础。研究结果将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提供一套应用路径体系,以期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数字情境下制造服务化的治理机制: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研究
吴晓波 房珂一 刘潭飞 吴东
2022 Vol. 40 (2):
269-277.
摘要 (
)
服务化被看做制造型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数字技术在服务化过程中的应用为制造商改变了设备运行方式与服务方式。数字化情境下的服务化不仅提供了新的用企互动类型,同时企业与用户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治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基于308份中国制造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服务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服务化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2)高数字化水平下的服务化对创新绩效影响受关系治理的显著调节,低数字化水平下的服务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契约治理的显著调节。该研究的管理启示是,管理者依据企业所处的数字化情境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机制。与低数字化情境相比,在数字化水平高的情况下,企业应多关注关系治理这类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新冠疫情应对决策中的研究证据使用:基于十个国家的定性比较分析
杨代福 刘爽
2022 Vol. 40 (2):
278-287.
摘要 (
)
循证政策制定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共政策质量,尤其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能够帮助决策者快速高效地做出决策。在当前的新冠疫情应对中,如何提升研究证据在决策中的使用已成为中外学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10个国家为研究样本,试图分析多重因素影响新冠疫情应对决策中研究证据使用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表明,各国新冠疫情应对决策中研究证据使用受到了多元复杂因素的影响,具有两条高研究证据使用的驱动路径和三条非高研究证据使用的驱动路径,决策者对研究证据的重视、足够的研究证据和良好的政治共识对各国新冠疫情应对决策中研究证据使用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社会资本对科学家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
曾明彬 韩欣颖 张古鹏 张孟亚
2022 Vol. 40 (2):
288-296.
摘要 (
)
本文从结构维、认知维和关系维出发,研究科研合作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对科学家科研绩效的影响。我们从web of science上收集了化学领域26.74万篇论文,基于这些论文作者合作数据构建了科学家合作网络,并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其中的社会资本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显示,认知维社会资本和关系维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结构维社会资本对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为建立积极有效的科研合作网络,高效利用合作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为科学家更好地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一定借鉴。
信号丢失视角下的企业专利战略研究
杨祎 赵亚普 夏成程 李垣
2022 Vol. 40 (2):
297-308.
摘要 (
)
以往研究基于信号理论,强调专利信号对企业资源获取的积极影响,而未能解决企业如何应对专利流失的问题。本研究使用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企业专利数量的减少如何影响企业后续专利申请行为。通过构建2008-2017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回归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专利数量的减少会触发企业的积极响应,促使企业申请更多的专利来恢复专利的信号功能。同时,企业的响应力度会受到内外情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连锁董事网络的中心地位和政治联系具有消极的调节作用,而组织绩效则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从信号丢失的全新视角揭示了企业如何解决专利流失问题,并为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组态视角下高校专利的转化路径选择
王丽平 常翠青
2022 Vol. 40 (2):
309-318.
摘要 (
)
专利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专利的聚集地,其“高产出、低转化”的现实难题亟待解决。对此,研究从整体视角出发,以高校、科技中介和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专利转化的全过程,探究高校专利转化的多元等效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的专利转化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大数据能力是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绩效不可缺失的关键因素;产生高专利转化绩效的有高校创新主导下的科技服务驱动、企业能力支撑下的商业资本赋能以及科技中介连接下的校企协作转化三种模式。研究结论为高校专利转化提供了不同的路径选择,也为高校专利商业化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NCA 与SEM 的混合方法
池毛毛 王俊晶 王伟军
2022 Vol. 40 (2):
319-331.
摘要 (
)
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与突发新冠疫情等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企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对振兴我国制造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企业资源观的IT能力视角,本文整合必要条件分析(NCA)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混合方法对我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IT能力、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必要条件,并证实数字化转型在IT能力和流程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IT能力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通过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与中介作用的分析,研究深化了当前文献对IT能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管理提供了相关管理与政策建议。
数字化促进了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吗?
王锋正 刘向龙 张蕾 程文超
2022 Vol. 40 (2):
332-344.
摘要 (
)
伴随数字中国建设进程的加快,数字化能否有效促进传统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基于技术整合能力视角,以2016-2019年中国沪深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综合水平及其数字基础、数字投入、数字素养、数字经济和数字应用五个分项指标对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内在机理。通过运用变异系数法和Stata15.1软件,研究发现:地区数字化综合水平及其数字基础、数字投入、数字经济和数字应用等四个分项指标均对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型”影响;技术整合能力正向调节地区数字化综合水平及其五个分项指标对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快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和增强企业技术整合能力,对促进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杨柳勇 张泽野
2022 Vol. 40 (2):
345-356.
摘要 (
)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绿色信贷在引导企业绿色创新、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的作用,已成为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14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该项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于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结论在进行控制配对偏差、更换代理变量、剔除干扰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由信贷规模缩减和信贷成本提高所引致的信贷约束加剧是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对于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样本以及绿色发明专利层面较为显著。区别已有文献,本文从企业绿色创新的视角揭示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微观效果,不仅有助于理解绿色信贷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及企业参与绿色创新的具体动机,而且为后续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进以及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相应启示。
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与“城市大脑”建设
王文娜 胡贝贝 刘戒骄
2022 Vol. 40 (2):
357-365.
摘要 (
)
以“城市大脑”作为城市运行与治理的基础设施和底层支撑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成功的“城市大脑”建设离不开政府与企业良性互促机制。文章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建设运营主体的调查,采用嵌入式案例法,分析了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中政企的互补关系、结构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中,政府与企业构建了长期的良性互补关系;(2)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是“政府统筹+制度保障+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组合体。政府行为转向公共服务功能和统筹规划,生成稀缺制度资源,通过顶级用户决定“城市大脑”建设方向和质量;微观企业则在创新激励兼容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下响应政府用户需求,并通过反馈机制影响政府需求方向和质量。政企创新合伙人机制形成了有限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与竞争性市场的有机结合,为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提供了经验依据。
区域知识基础理论及其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启示
孙瑜康 吕爽 崔丹
2022 Vol. 40 (2):
366-375.
摘要 (
)
新冠疫情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国内传统区域创新理论对知识创造与传播的空间规律认识不足,亟需新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工具。文章引入了近年来在西方受到广泛关注的区域知识基础理论,其强调区域知识差异化和动态演化的视角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首先梳理了区域知识基础的概念内涵,其次从多维特征、演化动力、演化路径三个方面构建理论框架分析了一个地区知识演变的一般规律,剖析了区域知识的规模、结构、质量特征,提出了技术关联和区域制度是影响区域知识演化的主要动力,区域知识基础在二者驱动下表现出“路径依赖——路径锁定——路径突破”的复杂过程,最后探讨了如何运用区域知识基础理论指导中国区域创新政策制订。
融合范式下科技创新的特点分析及启示———基于对阿法依泊汀的案例剖析
杨光 肖小溪
2022 Vol. 40 (2):
376-384.
摘要 (
)
“融合”是一种基于多学科交叉来解决重大问题的科研范式,近年来在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受到主要国家高度重视。由于理念和方法的不同,融合范式下科技创新相比于以往有所不同。本文以生物医药领域明星药物阿法依泊汀为案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回溯分析法,绘制该药品的研发演进轨迹,并对其研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融合特征进行刻画,进而提炼出融合范式下科技创新的特点,为推动这种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更好地解决中国乃至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