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专稿
为中国科学和科学家服务的一生——沉痛悼念田夫同志
张永谦蒋国华
2010 Vol. 28 (8): 1121-1121.
摘要 (
)
田夫同志生于1924年,曾任中科院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等职务,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田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研管理和组织者,本刊特发表此文,致以沉痛的悼念。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科学精英的科学生产功能定位研究
刘崇俊
2010 Vol. 28 (8): 1122-1127.
摘要 (
)
对科学精英的科学生产功能进行定位,是科学精英研究最基本的理论诉求。默顿学派成员在传统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认为从个体主义角度而言,科学精英个人在科学生产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功能,而从群体角度而言,整个科学精英阶层独立地创造了绝大部分优秀的科学成果,他们对于发展科学知识、推动科学进步、支撑整个科学共同体发挥的重要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随着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式微和科学社会学中默顿范式的广为垢病,科学知识社会学家通过对实验室实践进行参与式观察,以“实践的逻辑”取代“理论的逻辑”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做了动态考查,最终认为科学生产是一项集体事业,科学精英与普通科学家通过科学网络同盟,分别构成了科学生产作坊中相互依赖的两极,从而避免了科学精英生产功能定位研究中精英主义的泛滥。
我国学术论文评审标准研究
廖建桥;文鹏;胡凌芳
2010 Vol. 28 (8): 1128-1134.
摘要 (
)
旨在为我国期刊制定学术论文评审标准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通过对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随机抽取的148份期刊的评审表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我国学术论文评审标准的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论文评审指标的选取和评价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论文的多重基金资助问题研究
许静;党亚茹
2010 Vol. 28 (8): 1135-1140.
摘要 (
)
依据6种科学学期刊10年登载论文标注的基金资助数据,对基金资助中一类多重资助(联合资助、共同资助、多次资助和重复资助)问题,建立了基金多重资助关联网络,讨论了基金资助的强度和关联系数,并采用SNA 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多重基金资助的凝聚子群分布和基金多重资助关联网络的结构分布。可以认为,提高项目申报信息流畅和申报人员的科学素养,提倡科学学研究中的合作基金、持续资助,以提高基金资助资源的利用程度。
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性研究
林德明;刘则渊
2010 Vol. 28 (8): 1141-1147.
摘要 (
)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知识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了“文献”与“发现”之间的关系,并系统地展示了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的发展与现状,明确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性的现实基础,包括由Swanson所提出的以非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知识发现理论的研究,以及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科学发现的研究,尤其是应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学发展前沿和热点的感知与识别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科学发现计算性的实现提供了参考。最后,在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机模拟结合可视化技术计量文献的新视角,并且提出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的途径。
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涵义及其关系论
晏双生
2010 Vol. 28 (8): 1148-1152.
摘要 (
)
基于创造和创新涵义的知识创造和知识创新各具其特有的涵义,前者主要指创造新的、思想性的流程性知识的过程,而后者是指将所创造的、新的思想性的流程性知识具体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之中。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统一于R&D活动中。
社会规范与新技术间的长期关系模型
王召侠;黄鲁成
2010 Vol. 28 (8): 1153-1159.
摘要 (
)
基于Kaivan Mμnshi 和MkerloG模型构建社会规范与新技术间的长期关系模型。分析得出:虽然社会规范和新技术间的长期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社会规范和新技术间具有相互的选择力;但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对社会规范的选择力相对占据优势。在模型中关键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对关系数据的分析为顺利实现技术的社会价值,保证二者长期的先进性和关系的协调性提供了实践方法的指导。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溢出率、减排研发合作行为和最优补贴政策
孟卫军
2010 Vol. 28 (8): 1160-1164.
摘要 (
)
通过建立一个关于政府和双寡头的三阶段研发-补贴博弈模型,在征收排放税的条件下,分别对合作和不合作减排研发的政府研发补贴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在补贴条件下,合作研发情形下的社会福利比不合作情形下要高;产业的溢出率较小时,企业进行研发合作会比不合作获得更多利润,而在产业的溢出率较大时,则刚好相反;(2)在补贴条件下,当产业的溢出率较小时,企业选择合作研发行为;当溢出率较大时,企业选择不合作研发行为。针对不同的减排研发合作行为有不同的补贴政策。
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研究——基于38个城市合作网络分析
司尚奇;冯锋
2010 Vol. 28 (8): 1165-1170.
摘要 (
)
基于网络信息检索对我国六大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中38个城市合作网络进行分析,运用Ucinet绘制了技术转移联盟中城市合作网络图,研究了各区域技术转移联盟中城市网络的密度和城市网络节点中心度等网络要素,发现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城市合作网络最为发达,技术转移能力最强,揭示通过培育北京、上海、中部的武汉和西部的兰州等中介性较强的城市可以有效推进技术转移联盟间合作与交流。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研究——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链为例
魏江;周丹
2010 Vol. 28 (8): 1171-1180.
摘要 (
)
基于产业链视角,从产业链提升价值环节的价值与增强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两大方面,深入剖析产业链上生产性服务环节与制造环节的互动过程机理,研究发现,制造环节企业采取归核化、服务化、剥离三种策略,增加了自身价值,并通过服务外包、另立服务公司两种方式,刺激并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环节企业采取服务工业化、协作联盟两种策略,提高了自身专业化水平,并通过制造设备投资、另立制造公司两种方式,刺激并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最后,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链为例,对该视角下两大产业的互动机理进行了佐证。
价值链中的上行知识流对供应商的促进作用——以汽车生产行业为例
林岩;陈〓燕;李剑锋
2010 Vol. 28 (8): 1181-1191.
摘要 (
)
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大量的知识流,其中上行知识流(知识从下游向上游的流动)非常重要。本文系统地讨论并检验上游企业利用上行知识流促进自身创新的问题,具体地,我们分析了两种促进作用:立即作用,即运用下游知识马上就获得提升,这是一种直接的促进作用;延迟作用,即以往运用下游知识对以后创新的促进,这是一种通过培养上游能力而使其受益的间接促进作用。选取美国汽车生产行业中的零部件供应商为研究样本,基于专利数据构建计量指标开展实证检验,系统检验零部件供应商运用汽车生产商知识对其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立即作用和延迟作用均显著,这一结果验证了汽车生产行业中价值链下游(生产商)是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非常重要的知识源。
高科技企业股权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与传统企业的比较研究
冯延超
2010 Vol. 28 (8): 1192-1197.
摘要 (
)
对高科技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科技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于传统企业,作为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密集的高科技企业,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低,而传统企业股权集中程度的提高对公司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SFPF模型的实证研究
陈修德;梁彤缨
2010 Vol. 28 (8): 1198-1205.
摘要 (
)
以2000—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活动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不考虑/考虑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PF)模型对研发中间产出效率与最终产出效率进行测算,进而加以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各影响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与效率前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以前研发的最终产出效率高于中间产出效率,而2003年以后结果正好相反;(2)在不考虑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研发效率普遍被低估;(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对研发中间产出效率和最终产出效率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基于知识地图和蚁群算法的知识识别模型研究
张铁男;曹洪亮;唐书林;杨贵彬
2010 Vol. 28 (8): 1206-1211.
摘要 (
)
知识在其属性空间内是存在联系的,知识地图作为可视化表达工具,是具有属性空间知识的理想载体,它是知识空间形象思维的再现。在杂乱无章的知识群中,企业如果能够准确、高效地对知识加以识别,将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隐性收益。这些收益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但是它们确实是影响企业组织规模和运营模式的内在因素。本文以知识地图和蚁群算法为研究工具,建立了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知识识别的模型,通过实证中相关数据的采集绘制出企业相关技术实现的知识地图,并通过蚁群算法在地图中找到了一条较为合理的知识识别路径。
企业社会资本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基于知识的视角
蒋天颖;张一青;王俊江
2010 Vol. 28 (8): 1212-1221.
摘要 (
)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社会资本和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并通过对浙江省72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这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对知识共享与创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不仅直接影响智力资本,还通过知识共享与创造间接影响企业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在知识共享与创造和竞争优势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不仅直接影响竞争优势,同时还通过知识共享与创造和智力资本间接地影响竞争优势。研究认为,中小企业要确立竞争优势,必须重视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还要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与创造的企业氛围。
新企业网络能力维度检验及研究框架构建
朱秀梅;陈琛;杨隽萍
2010 Vol. 28 (8): 1222-1229.
摘要 (
)
网络能力对于新企业克服资源约束,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但网络能力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能力的内涵、构成和测量需进一步界定和规范,网络能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融合网络能力的资质观和行为观,结合中国转型经济特征,提出新企业网络能力是在网络导向驱动下,利用关系技巧和协作技巧进行的一系列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活动。将网络能力划分为网络导向、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三个维度,提出网络能力的量表,对329家新企业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验证量表的可靠性。最后构建以网络能力评价、网络能力的前因变量及网络能力作用为三维的网络能力理论研究框架。
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绿色设计与绩效关系
叶飞;张婕
2010 Vol. 28 (8): 1230-1239.
摘要 (
)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绿色设计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148家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绿色设计与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驱动因素中的竞争者与政策法规对绿色设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管理者、消费者、供应商对绿色设计的影响并不显著;绿色设计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给出了相关管理启示。
本土企业技术跨越的路径跃迁阈值研究——基于专利竞赛理论的视角
高宇;高山行
2010 Vol. 28 (8): 1240-1247.
摘要 (
)
通过对于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技术路线特性的识别,将企业技术跨越划分为轨道内技术跨越和跨轨式技术跨越,并引入专利竞赛理论,通过将两种技术跨越方式与专利竞赛的先占模型和均衡竞争模型相结合,运用模型推导的方法模拟企业的两种技术跨越过程,定量地指出本土企业在处于落后地位时,实现技术跨越的成功条件和时间点。同时,根据国内企业技术跨越的现实情况对于原始竞赛模型进行了调整,将失败企业累积研发经验转化值与竞赛成本的对比作为判定企业参与技术跨越竞争的重要依据。研究结果有利于企业把握技术跨越过程的竞争态势,通过自身资源与技术跨越期望收益与成本的综合权衡,选择合理的技术更新策略(技术引进、吸收或者自主研发),也为结果预期较低的企业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与研发策略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诱引与科技人才工作绩效关系研究——工作嵌入为中介变量
王端旭;单建伟
2010 Vol. 28 (8): 1248-1253.
摘要 (
)
如何激发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性不仅是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为科技人才提供诱引是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浙江省210名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诱引对科技人才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诱引对科技人才的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科技人才的工作嵌入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管理者在科技人才激励过程中,为了促进科技人才工作绩效的提高,应该特别关注诱引的重要作用,并采取积极手段监控科技人才的工作嵌入水平。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网络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的分析
胡祖光;章丹
2010 Vol. 28 (8): 1254-1258.
摘要 (
)
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建立了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模型,并采用数值实验分析了网络嵌入性与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关系嵌入性相比,当结构嵌入性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时,技术创新网络的网络规模会更大、集聚现象会更加明显、平均最短距离会更小,整个网络更加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
国有企业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创新激励研究
万青;陈万明
2010 Vol. 28 (8): 1259-1265.
摘要 (
)
国有企业创新活力低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对其密集型服务(KIBS)部门进行有效的创新激励。虽然一般显性契约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KIBS部门创新动力,但由于KIBS部门以及知识产品生产的特点,会使其创新活动存在短期行为。在分析知识产品创新特性的基础上,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声誉机制建立国有企业KIBS部门创新动态激励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项目周期之间和创新努力之间的相关性对KIBS部门创新有着显著的影响,随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控制机制对企业获取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栋;陈永广
2010 Vol. 28 (8): 1266-1272.
摘要 (
)
现有研究忽略了对企业获取创新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分析并发现影响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要素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创新理论和企业控制理论,重点分析了不同控制机制在企业获取不同创新收益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120家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了过程控制正向调节突变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渐进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结果控制负向调节突变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正向调节渐进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弥补了目前理论研究中的不足,解决了企业获取创新收益过程中的“黑盒”问题。
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关键资源研究
秦剑;王迎军
2010 Vol. 28 (8): 1273-1280.
摘要 (
)
针对既有突破性创新缺乏前端驱动机制研究的局限,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的营销资源、技术资源及其交互效应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在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的经费资助下,利用165家在华跨国公司高管团队填写的调查问卷实证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设。结果显示,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均与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正相关,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替代和互补关系,表现为两者的交互效应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的负向阻碍作用以及对突破性过程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过程创新对产品创新也有着正向影响。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