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卷首语

科技论坛

  • 专利资助政策的评估及改进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 郭俊华;杨晓颖
  • 2010 Vol. 28 (1): 17-25.
  • 摘要 ( )
  • 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对促进专利申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为提高专利资助政策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迫切需要对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及效果等进行评估,以便为政策的制定、继续、调整或中止提供依据。本文设计了专利资助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权重,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对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的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政策整体绩效尚好,但还存在专利申请质量难以保证、重复资助难以预防、专项资助设定有失公平、对申请国外发明专利的资助力度不足、专项资助初审的质量不高、政策的易理解性和便利性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 高校教师专利发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动机的中介作用
  • 赵文红;樊柳莹
  • 2010 Vol. 28 (1): 33-39.
  • 摘要 ( )
  •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专利发明数量的快速发展,专利发明的影响因素研究也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将运用制度理论,对高校教师专利发明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支持机制与商业化程度是影响专利发明的主要因素,而资源拥有程度与教师个人科研能力是影响专利发明的次要因素,科研文化对专利发明的数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以上各种因素对专利发明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动机作为中介实现的:个人回报对支持机制、商业化程度与专利发明结果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支持对支持机制、资源拥有程度与专利发明结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知识交流对资源拥有程度、个人科研能力与专利发明结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最后,为提高高校的专利发明提出若干建议。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服务型制造的概念、问题和前瞻
  • 何哲;孙林岩;朱春燕
  • 2010 Vol. 28 (1): 53-60.
  • 摘要 ( )
  • 分析了服务型制造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趋势,研究了服务型制造概念的演化阶段,提出了服务型制造概念的四个层次,分析了服务型制造的语义含义,并进一步提出了服务型制造所主要解决的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最后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的研究层次和在整个学科丛林中的定位,认为服务型制造研究是介乎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的新的边缘学科。文章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模式和新兴研究领域,服务型制造由于其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需要更多的学者给予关注。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
  • 周泯非;魏江
  • 2010 Vol. 28 (1): 95-103.
  • 摘要 ( )
  • 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存在结构观、过程观和制度观等,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可发现从制度层面对集群治理概念和内部机制进行界定具有最为成熟的理论内核。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集群治理模式可被划分为自组织型、中心领导型和多元协作型三种典型的类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变化的环境中,微观治理机制与集群交互式创新行为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反馈机制,其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动态适应过程导致了特定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演化和发展。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跨国技术转移的次优合约设计:基于信息租补偿机制
  • 李昆;彭纪生;袁艺
  • 2010 Vol. 28 (1): 104-109.
  • 摘要 ( )
  • 在对跨国技术转移现实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契约设计理论,参照完全信息下的最优技术转移合约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次优技术转移合约的特征。次优技术转移合约特征显示:在技术信息高度不对称条件下,东道国企业(委托人)应该通过支付一个超额的市场收益分成(信息租)来激励外方企业(代理人)增加对合约中可证实显性知识的转移,同时相应降低对隐性知识需求期望和支付水平。在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次优技术转移合约机制下,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将得到有效控制。
  • 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 常涛;廖建桥
  • 2010 Vol. 28 (1): 118-126.
  • 摘要 ( )
  • 探讨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及其过程。在影响个体合作行为决策的复合式模型与知识共享的个人内在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模型和假设,并采用新兴的统计分析技术——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对73家企业中234个团队中的813名成员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性绩效考核通过分配公平感对知识共享起到积极影响作用,而情境(任务相互依赖性、成员能力梯度)、信念(团队效能感、人际信任)、过程性动机(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进一步对如何有效实施团队性绩效考核提出了对策建议。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 苏屹;李柏洲
  • 2010 Vol. 28 (1): 141-150.
  • 摘要 ( )
  • 原始创新能力低下,是我国大型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对于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进行高效的资源再分配是提升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充分分析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知识构建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模型,并对支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证仿真研究。通过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的动态仿真模拟发现:对支持体系中政府投资比例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可以使大型企业原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