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简介
2024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月刊,创刊于1983年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卷首语
科技论坛
金融危机下中国投资境外知识产权研究
漆苏;朱雪忠
2010 Vol. 28 (1):
4-9.
摘要 (
)
结合金融危机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出投资境外知识产权的观点,探讨投资境外知识产权必要性,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一些具体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对于拓展我国创新模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专利与外部资源整合
薛红志
2010 Vol. 28 (1):
10-16.
摘要 (
)
考察了新技术企业如何利用技术专利来影响外部资源持有者的投资决策,并探索了新技术企业质量的不确定性对该决策过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技术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越多,越容易整合到外部资源;但是,随着资源持有者对新技术企业内在质量的感知不确定性的降低,发明专利对新企业资源整合效果的影响不再显著。
专利资助政策的评估及改进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郭俊华;杨晓颖
2010 Vol. 28 (1):
17-25.
摘要 (
)
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对促进专利申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为提高专利资助政策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迫切需要对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及效果等进行评估,以便为政策的制定、继续、调整或中止提供依据。本文设计了专利资助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权重,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对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的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政策整体绩效尚好,但还存在专利申请质量难以保证、重复资助难以预防、专项资助设定有失公平、对申请国外发明专利的资助力度不足、专项资助初审的质量不高、政策的易理解性和便利性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专利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实证研究
刘小青;陈向东
2010 Vol. 28 (1):
26-32.
摘要 (
)
综合专利活动影响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结果,提出了三条基本假设,并基于55家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在1996年到2007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多项式分布滞后(PDL)模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活动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而且专利申请对销售收入的贡献高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对利润的贡献高于专利申请。
高校教师专利发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动机的中介作用
赵文红;樊柳莹
2010 Vol. 28 (1):
33-39.
摘要 (
)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专利发明数量的快速发展,专利发明的影响因素研究也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将运用制度理论,对高校教师专利发明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支持机制与商业化程度是影响专利发明的主要因素,而资源拥有程度与教师个人科研能力是影响专利发明的次要因素,科研文化对专利发明的数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以上各种因素对专利发明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动机作为中介实现的:个人回报对支持机制、商业化程度与专利发明结果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支持对支持机制、资源拥有程度与专利发明结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知识交流对资源拥有程度、个人科研能力与专利发明结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最后,为提高高校的专利发明提出若干建议。
区域校企专利合作创新模式的变化——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分析
洪伟
2010 Vol. 28 (1):
40-46.
摘要 (
)
通过分析1985-2004期间大学和企业共同申请的专利,构建了四个历史时期的大学向企业的知识流动网络;然后运用logit p*模型,揭示了六个行政区内外的网络特质,进而详尽讨论了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变及其和政策变迁的关系。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从诺贝尔科学奖看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王荣德;王鋆
2010 Vol. 28 (1):
47-52.
摘要 (
)
诺贝尔科学奖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缩影。它向我们提供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全息图景:研究方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研究手段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研究力量由个体向群体过渡,研究中心由欧洲向美国转移。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把握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型制造的概念、问题和前瞻
何哲;孙林岩;朱春燕
2010 Vol. 28 (1):
53-60.
摘要 (
)
分析了服务型制造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趋势,研究了服务型制造概念的演化阶段,提出了服务型制造概念的四个层次,分析了服务型制造的语义含义,并进一步提出了服务型制造所主要解决的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最后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的研究层次和在整个学科丛林中的定位,认为服务型制造研究是介乎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的新的边缘学科。文章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模式和新兴研究领域,服务型制造由于其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需要更多的学者给予关注。
全球主要国家的科学基金及基金论文产出现状:基于Web of Science的分析
王贤文;刘则渊;侯海燕
2010 Vol. 28 (1):
61-66.
摘要 (
)
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新增加的基金项目检索功能,首次考察了全球主要论文发表国家的科学基金论文资助情况。各国科学基金对论文的资助比例普遍在12%至15%之间,中国的基金论文资助比例为24.43%。各国基金论文的篇均基金数量均在2.49以上,中国的篇均基金数量为2.97。进一步考察了中国不同基金管理部门和主要基金项目对论文的共同资助情况,发现目前中国科学基金对论文的重复资助现象比较突出。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创新型国家科技园发展的战略模式——欧洲国家科技园发展的典型模式研究
薛二勇;苏竣;何晋秋
2010 Vol. 28 (1):
67-76.
摘要 (
)
科技园的发展愈来愈个性化与多样化,在迈向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欧洲国家科技园的发展表现出三种典型的战略模式,即瑞典的联盟驱动模式、荷兰的大学驱动模式、以及芬兰的公司驱动模式。在实施或者参与国家与地方的创新政策中,不同的科技园发展战略模式表现出独有的策略与方法,在系统分析不同模式机制的基础上,可以从战略政策、管理策略、发展网络的角度窥见科技园发展战略模式的一般特征与未来趋向。
国家知识竞争力格局演变的实证
喻登科;周荣;刘希宋
2010 Vol. 28 (1):
77-85.
摘要 (
)
通过构建国家知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竞赛图方法对2000-2006年中、美、日、德、法、英、意、韩等8个国家的知识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8个国家的知识竞争力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美国和日本分居第一、第二的知识竞争力地位已经稳固,德、法、英、韩等4个国家的知识竞争力处于激烈竞争状态,而意大利和中国则处于弱势,其中,在2003年后中国赶超意大利居于第7位。
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
周泯非;魏江
2010 Vol. 28 (1):
95-103.
摘要 (
)
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存在结构观、过程观和制度观等,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可发现从制度层面对集群治理概念和内部机制进行界定具有最为成熟的理论内核。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集群治理模式可被划分为自组织型、中心领导型和多元协作型三种典型的类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变化的环境中,微观治理机制与集群交互式创新行为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反馈机制,其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动态适应过程导致了特定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演化和发展。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跨国技术转移的次优合约设计:基于信息租补偿机制
李昆;彭纪生;袁艺
2010 Vol. 28 (1):
104-109.
摘要 (
)
在对跨国技术转移现实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契约设计理论,参照完全信息下的最优技术转移合约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次优技术转移合约的特征。次优技术转移合约特征显示:在技术信息高度不对称条件下,东道国企业(委托人)应该通过支付一个超额的市场收益分成(信息租)来激励外方企业(代理人)增加对合约中可证实显性知识的转移,同时相应降低对隐性知识需求期望和支付水平。在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次优技术转移合约机制下,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将得到有效控制。
知识视角下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的实证研究
洪江涛
2010 Vol. 28 (1):
110-117.
摘要 (
)
为了研究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文章提出了一个关于业务活动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的系统分析框架。从战略层面上,通过对业务活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三种知识方面的因素影响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为此,以国内不同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为调查对象,运用多项Logit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有关决策的实证模型。在实证模型的预测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一个简化了的基于知识的概念决策模型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活动的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
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常涛;廖建桥
2010 Vol. 28 (1):
118-126.
摘要 (
)
探讨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及其过程。在影响个体合作行为决策的复合式模型与知识共享的个人内在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模型和假设,并采用新兴的统计分析技术——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对73家企业中234个团队中的813名成员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性绩效考核通过分配公平感对知识共享起到积极影响作用,而情境(任务相互依赖性、成员能力梯度)、信念(团队效能感、人际信任)、过程性动机(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进一步对如何有效实施团队性绩效考核提出了对策建议。
高科技企业网络能力、信息获取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马鸿佳;董保宝;葛宝山
2010 Vol. 28 (1):
127-132.
摘要 (
)
在中国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市场的迅速变化要求企业不断地获取关键信息以求发展。以中国377家高科技企业为样本,探究了网络能力、信息获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信息资源的获取与高科技企业的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网络能力对信息获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最后讨论了本文的局限性及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ODI和内部学习网络的动态仿真
陈菲琼;傅秀美
2010 Vol. 28 (1):
133-140.
摘要 (
)
外部知识源和内部学习网络共同构成区域技术知识学习和扩散,进而成为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的双翼。本文基于ODI和区域内部学习网络的多主体仿真,动态模拟了地理临近性、知识异质性和吸收转化能力三大影响因素在区域企业进行技术学习及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因素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所产生的影响。
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苏屹;李柏洲
2010 Vol. 28 (1):
141-150.
摘要 (
)
原始创新能力低下,是我国大型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对于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进行高效的资源再分配是提升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充分分析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知识构建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模型,并对支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证仿真研究。通过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的动态仿真模拟发现:对支持体系中政府投资比例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可以使大型企业原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研发团队海外嵌入特征、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基于浙江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
陈学光;俞红;樊利钧
2010 Vol. 28 (1):
151-160.
摘要 (
)
在技术、资金引进模式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收益低,在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中,国内背景企业逐渐落后的现实背景下,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海外嵌入特征、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团队层面,现阶段尚面临整体的“海外嵌入性不足”,同时也发现了研发团队通过两种截然不同、但并不对立的海外知识搜索路径,分别实现了对国外先进技术保持紧密联系的跟踪模仿的创新模式,和对国外同类技术保持广泛联系的组合创新和国内市场领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