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专稿

科技论坛

  • 当代的大科学观模型与大科学管理体制的构想
  • 许志峰
  • 2009 Vol. 27 (12): 1777-1784.
  • 摘要 ( )
  • 为了充分表现当代科学事业大发展的规模和特点,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雷达模型”取代以往的“网球模型”和“经纬网球模型”。这种具有广阔视域的大科学观模型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观点、与各国现在通行的科学管理体制、与国际社会最新倡导的科学理念是一致的,它也能够凸现科学学和科学管理在整个人类科学事业中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中国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充分总结60年来科学政策与科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充分倾听科学系统内部对体制改革的呼唤,建立起既符合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特点和趋势,又与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匹配的大科学管理新体制。

科学学理论

  • 科学论文评价方法运用的比较分析——以世界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为例
  • 章娟;段志光;王彤
  • 2009 Vol. 27 (12): 1809-1814.
  • 摘要 ( )
  •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h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和专题组讨论法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法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进行了评价。各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不同计量方法对于同一资料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定性评价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和h指数法结果不存在相关性,与层次分析法结果呈弱相关。提示当前机械地将科学论文评价等同于文本评价、同行评议越来越注重和依靠文本机械量化的现象,都是忽略科学论文评价真正目的的反映。因此寻找和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联结点,成为科技评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科技管理决策者的责任。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
  • 谢里;罗能生
  • 2009 Vol. 27 (12): 1836-1844.
  • 摘要 ( )
  • 采用Ellison和Glaeser设计的产业内集聚水平系数对1986-2006年中国制造业两位数20个分行业的集聚水平进行动态测算,并分别从制造业整体、分行业及其地域分布三个层面对计算结果统计,分析演变趋势。研究结论更进一步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集聚水平呈显著的U型变化趋势,且正处于中度向高度集聚水平迈进阶段;集聚的主导行业已由资源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在地域分布上,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集聚行业亦有明显差异,技术密集型行业有向东部地区而资源密集型行业则向中西部地区集聚的趋势。
  • 网络开放、战略先行与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构建——基于浙江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
  • 吴波;贾生华
  • 2009 Vol. 27 (12): 1845-1852.
  • 摘要 ( )
  • 面对全球价值链锁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强调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升级的关键作用。按照能力来自于经验的逻辑,从外部网络和内部创新两个方面认为开放网络为集群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新知识,拉动集群企业的知识吸收经验;战略先行意味着集群企业积极地进行新市场、新产品的开发,有利于推动集群企业的知识吸收经验;并且网络开放所提供的多元化的新知识为企业带来的新的成长机会,从而强化了集群企业的战略先行,因而战略先行成为影响“网络开放-吸收能力”关系的中介变量。利用浙江省5个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196家集群企业的实地调查数据,证实了网络开放和战略先行对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构建的积极作用,以及战略先行对“网络开放-吸收能力”关系的中介效应。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知识型员工行为能力的因素结构研究
  • 贾建锋;赵希男;范芙蓉
  • 2009 Vol. 27 (12): 1862-1868.
  • 摘要 ( )
  • 知识型员工有效工作能力的提升是知识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立足中国情景,以中国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遵循系统性的原则,综合考虑有效行为产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能力分为知识与技术能力和行为能力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知识型员工行为能力的因素结构。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关键事件收集并确定关键行为域,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以来自中国知识型企业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获得了知识型员工行为能力维度的构想因素结构;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检验了构想因素结构的合理性。研究发现,知识型员工的行为能力包括行动与目标簇、基本行为簇、影响力簇与管理簇4个因素,而且4个因素的标准载荷系数均高于0.8,说明4个因素很好地反映了行为能力;同时,在这4个因素之下又包括18项具体的能力要素,各能力要素对各个簇群均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度。
  • 组织文化、知识分享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
  • 曹科岩;龙君伟
  • 2009 Vol. 27 (12): 1869-1876.
  • 摘要 ( )
  • 讨了组织文化、知识分享、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选取我国华南地区95家高科技企业作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通过影响知识分享进而影响组织创新;(2)知识分享影响组织创新进而影响组织绩效;(3)组织创新对组织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4)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知识分享和组织创新间接影响组织绩效;(5)知识分享对组织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组织创新来间接影响组织绩效。
  • 高校教师的成果转化意识及其结构效应分析
  • 高锡荣;张钟昱
  • 2009 Vol. 27 (12): 1877-1884.
  • 摘要 ( )
  • 为定量地刻画高校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态度和行为,分析高校智力资源和社会生产之间的产学研关系,构造了高校教师的成果转化意识、成果转化行为和成果转化效果等构成概念,提出了成果转化意识影响成果转化行为、成果转化行为影响成果转化效果的研究假设。运用针对高校教师的调查问卷数据,对研究假设做了检验,结果表明,所提研究假设在整体上成立。研究还发现,高校教师对亲自创办和经营企业尚有较大顾虑。研究是对产学研互动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有益探索,研究结果具有政策意义上的启示。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企业组织跟风创新的动因研究
  • 吴际;石春生;刘微微
  • 2009 Vol. 27 (12): 1900-1906.
  • 摘要 ( )
  • 在复杂而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创新是得到企业公认的继续生存的“法宝”。而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企业组织创新决策的难度,在不得不对市场做出回应的压力下,组织盲目模仿、跟风创新现象开始出现。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深入探讨了跟风创新的内涵、对组织产生的负面后果等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市场背景下的具有权威跟风、学术跟风、竞争跟风、区域跟风、关系跟风的五维度组织跟风创新动因模型。应用问卷调查所得的实际数据对组织跟风创新动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权威跟风、学术跟风、竞争跟风、区域跟风这4个动因维度在企业目前的跟风创新活动中具有代表性,可以作为理论动因解释组织的跟风创新行为及其形成原因。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