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

  • 情境认知
  • 盛晓明;李恒威
  • 2007 Vol. 25 (5): 806-811.
  • 摘要 ( )
  • 人类的智能、认知和知识都有赖于我们和情境之间的作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境性和具身性已成为认知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的重要的概念.情境认知是对立于认知主义的观念发展起来的,它有着哲学思想的深刻根源,而对当代情境认知研究的充实则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教育心理学、解释学、科学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研究、新的智能研究进路等.在一般的哲学意义上,情境认知的观念从认知研究的角度弥合了长久以来二元论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
  • 科学变革中参照系的作用与意义
  • 蒙爱军
  • 2007 Vol. 25 (5): 823-830.
  • 摘要 ( )
  • 科学史上的每次重大变革总是伴随着相应参照系的改变,甚至某些变革本身就是在参照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日心说与地心说的不同,实际上是两个参照系原点选择的不同;近代力学通过惯性原理确定了惯性参照系,从而使各物理量获得统一的经验和理论意义,并由此区别于古代力学;而狭义相对论革命则是在相对性和光速不变性原理的基础上,以新的变换关系(洛伦兹变换)代替了经典力学的变换关系(伽利略变换)而实现的.参照系作为连接主客体的实践中介系统,通过投影和变换而确定一定学科的经验-理论符号系统,并通过原点、维向的选择和重构使科学变革得以实现.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
  • 吕一博;苏敬勤
  • 2007 Vol. 25 (5): 880-886.
  • 摘要 ( )
  •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后发国家自主品牌轿车制造企业,通过对其技术能力的成长比较, 探讨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路径。在基于汽车产业的模块化特点和技术能力的知识本质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是模块化知识系统的成长,并界定了汽车模块系统中的系统知识、模块知识和关键模块。通过对后发国家自主品牌轿车制造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内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进行比较,总结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路径,指出系统知识对于模块知识的时序优先成长。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理论研究水平的非正式认可度研究
  • 张光进;廖建桥;初浩楠
  • 2007 Vol. 25 (5): 897-903.
  • 摘要 ( )
  • 通过对478位博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超过70%的被调查者对学术论文代表理论研究水平、学术期刊存在品质差异、期刊品质与刊载论文的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持认可态度。在独立认知评价模式下,学者的理论研究水平往往因其在低品质期刊发表论文而得到较低的非正式认可度;在比较认知评价模式下,该非正式认可度主要由论文的质量决定,与论文数量没有关系;认知评价模式对部分类型学者理论研究水平的非正式认可度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调查还发现:研究方向聚焦与发散孰优孰劣的评判标准因被评价者所处不同的科学社会层级而不同。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提升理论研究水平非正式认可度提出了建议。

  • 基于3E理论构建科研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 孟溦;李强;刘文斌
  • 2007 Vol. 25 (5): 908-914.
  • 摘要 ( )
  • 以SSM系统分析为基础、从3E理论出发建立的指标体系是在逐步逐层分析被评价对象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发展战略与评价目的,且与不同层面权益人需求达成一致基础上建立的;指标体系中不同层面、不同环节、不同评价侧面的指标互为支撑和补充,构成一个逻辑严谨、相对系统的评价体系;确定的评价指标不但满足系统需要和现实可行,并且指标内涵界定相对清晰、可操作性强。指标体系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透明性和目标性。

  • 我国IT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技术获取模式研究
  • 彭新敏;吴晓波;卫冬苇
  • 2007 Vol. 25 (5): 927-934.
  • 摘要 ( )
  • 恰当的技术获取模式对IT企业新产品的快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特性、企业特性、环境特性三个维度探讨了新产品开发中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外部购买三种技术获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并以国内IT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特性、企业特性和环境特性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技术获取模式选择产生影响,但研发经验、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企业对新技术成为市场标准的需求度未能像以往学者所发现的那样具有显著的影响。

  • 团队社会资本的维度开发及结构检验研究
  • 柯江林;石金涛;孙健敏
  • 2007 Vol. 25 (5): 935-940.
  • 摘要 ( )
  • 在经典的三维划分框架下,结合机会、意愿、能力观点,本文分别从结构维度开发出了互动强度与网络密度子维度,从关系维度开发出了同事信任与主管信任子维度,从认知维度开发出了共同语言与共同愿景子维度。通过项目收集与预试,最终编制了包含23个项目的团队社会资本测量问卷。收集了316个R&D团队中632名成员的正式问卷调查数据,经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发现,团队社会资本的六个构面虽然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仍然具有一阶六因素结构。所得结果为团队社会资本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 企业文化、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
  • 朱瑜;王雁飞;蓝海林
  • 2007 Vol. 25 (5): 952-958.
  • 摘要 ( )
  • 本文以19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及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官僚型文化对结构资本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创新型文化对和支持型文化对人力资本具有正面影响,而关系资本仅受到支持型文化的影响。同时,人力资本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及成功新产品/服务绩效,结构资本有助于市场绩效的提高,而关系资本对市场绩效、人力资源效能及成功新产品/服务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和组织绩效的关系链中,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技术创新软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谢洪明;王成;李新春;区毅勇
  • 2007 Vol. 25 (5): 963-970.
  • 摘要 ( )
  • 基于知识基础理论的战略观点,将技术创新的软性影响因素即组织文化、知识整合、内部社会资本等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并以华南地区的148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结果表明,组织文化和内部社会资本通过知识整合影响技术创新;知识整合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绩效。本文的结果有利于正确认识模型内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同时也为企业如何运用组织文化、内部社会资本、知识整合来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 技术创新成果的可占有性——来自中国的实证分析
  • 朱爱辉;黄瑞华
  • 2007 Vol. 25 (5): 971-977.
  • 摘要 ( )
  • 占有技术创新成果带来的利润,不仅对单个创新者很重要,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很重要。然而,却难以直接测量可占有性,因此,许多学者都通过检验各种保护方式在保护产品和工艺创新竞争优势中的有效性来间接研究可占有性。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对中国制造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意在了解各种保护方式在中国的有效性情况,以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制定合理的保护战略。本文不仅分析了整个样本中各种保护方式的有效性情况,并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同时,还对不同行业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 产业创新的价值结构研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分析
  • 杜义飞;陈新有;刘兴贵;邵云飞
  • 2007 Vol. 25 (5): 1014-1017.
  • 摘要 ( )
  • 分别从产业和企业层面阐述了产业创新的基本含义。无论从企业层面还是产业层面看待产业创新,都面临着处理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的基本二维关系、应对原有的价值结构问题。从价值二维关系和价值结构研究产业创新,为产业创新战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开辟了其研究的新视角。同时,探讨企业的创新战略及其协调如何导致产业价值结构组织的形成、稳定、发展的机理,为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决策和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结构的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施建议。最后,以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为例,应用产业创新价值结构的方法分析其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其产业创新的策略。
  • 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研究
  • 黄玮强;庄新田
  • 2007 Vol. 25 (5): 1018-1024.
  • 摘要 ( )
  • 根据WS小世界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从规则网络到随机网络的一系列扩散网络图,通过虚拟采纳个体的决策过程,研究了网络结构与性质对创新微观采纳和宏观扩散的影响。不同于已往的研究,本文将创新采纳与创新扩散统一起来,运用复杂网络的方法,研究了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小世界扩散网络;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决定一个成功的扩散过程;网络的簇系数决定扩散的最终水平,而网络平均距离决定扩散速度;网络个体间的异质性程度越大,越不利于创新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