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乏味的“书呆子”们?——城镇公众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何光喜 朱依娜
-
2014 Vol. 32 (8):
1121-1128.
-
摘要 (
)
-
科学家在公众头脑中的形象非常重要。基于一项以公众为对象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我国公众头脑中的科学家形象的特点,以及影响这种印象的重要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流行文化中塑造的关于科学家“书呆子”式的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公众头脑中,其刻板化程度明显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科学家的了解程度,电视、科幻小说等大众媒体,以及与科学家的接触机会等因素,都是影响公众这种刻板印象程度的重要因素。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些发现的政策含义,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要议题。
-
更多的接触能改变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吗:对DAST改进的一点尝试
-
王程韡
-
2014 Vol. 32 (8):
1129-1137.
-
摘要 (
)
-
如何改变科学家的刻板印象,是维系科学人才队伍的合理构成,风险沟通乃至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等诸多问题的关键。自钱伯斯(Chambers, 1983)的开创性工作以来的一个共识也是,科学家的刻板印象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本研究从心理学基础上批判了已有“画一个科学家的小测验”(DAST,draw-a-scientist test)方法论和社会心理学基础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对照画图、比较编码、分类收敛、交叉印证的改进思路,并选取了(A)美院科普专硕班;(B)本科生全校任选课班,(M)研究生全校任选课班三组被试进行新的DAST测度(n=71)。编码发现科学家的刻板印象的确普遍存在,但定量模型的分析亦表明笼统地认为更多的接触科学能改变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是不准确的。相比之下,A组更少地接触到了科学或选取了更刻板的艺术家作为参照,或是M组由于刻板印象威胁所产生的自我规避都可能成为竞争性解释。总体上讲,刻板印象的存在已经在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选择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印象。对此反刻板印象的强化应该成为改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
印度公众理解科学调查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
-
韩芳 史玉民
-
2014 Vol. 32 (8):
1138-1143.
-
摘要 (
)
-
以印度九次大规模的公众理解科学调查为研究对象,分析印度公众理解科学调查的特殊背景和测评指标体系,揭示印度公众理解科学调查的本土化语境以及测评中引入地方性知识的基本特征。
-
论发明人的“个体选择”
-
杨中楷 徐梦真 韩爽
-
2014 Vol. 32 (8):
1144-1148.
-
摘要 (
)
-
对比自然选择,在技术进化过程中,常见的选择来自于社会选择。相比于社会的群体选择,发明人的个体选择同样重要。发明人的选择实现了可表达的新技术基因的形成,影响着技术进化的进程。发明人的选择受其目标准则的影响,与发明人的自身能力素质和外部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要实现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必须要重视发明人的工作,应从整体环境营造入手,为发明人提供做出创新性工作的有效空间。
-
交易区理论的兴起、发展及应用
-
王聪 李真真
-
2014 Vol. 32 (8):
1149-1156.
-
摘要 (
)
-
摘要:彼特.伽里森(Peter Galison)于1997年正式提出了交易区(trading zone)理论,因其对跨边界的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解释力,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交易区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的系统梳理,力求展现交易区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本文特别关注了交易区理论的应用,从跨学科合作、跨组织合作、跨国家合作三个层面对交易区理论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呈现当前交易区理论及其应用的整体图景,为我国跨边界合作的研究与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
-
姜南 单晓光 漆苏
-
2014 Vol. 32 (8):
1157-1165.
-
摘要 (
)
-
对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版权密集型产业和商标密集型产业的构建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2008年-2010年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我国GDP以及就业人数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并与美国和欧盟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及就业的贡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根据已有产业政策以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转型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性。
-
R&D资本化及其对我国GDP与结构的影响分析
-
倪红福 张士运 谢慧颖
-
2014 Vol. 32 (8):
1166-1173.
-
摘要 (
)
-
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反应无形资产尤其是研发支出对经济的影响,SNA(2008)明确建议R&D资本化,很多国家也开始将R&D无形资产纳入GDP核算中,但我国尚未有这方面的实践。因此该文尝试资本化R&D支出并定量分析其对GDP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2002到2011年期间,R&D资本化将使我国GDP平均提高1.35%左右,消费率平均降低0.9%,投资率提高1.0%。最后,提出了应该加快无形资产的核算研究、建立R&D资本卫星账户等相关政策建议。
-
R&D两面性、技术引进与汽车产业生产率增长
-
朱承亮
-
2014 Vol. 32 (8):
1174-1180.
-
摘要 (
)
-
本文采用1998-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R&D两面性和技术引进对汽车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汽车产业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9.1%,且主要得益于纯技术进步增长,技术效率贡献较低;R&D创新能力和技术引进对汽车产业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R&D吸收能力对汽车产业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负影响,R&D吸收能力未能与技术引进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生产率增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应当采取以自主R&D为主、国外技术引进为辅的策略,进一步加大自主R&D投入,增强R&D的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
-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网络属性及演化规律
-
王珊珊 许艳真 李力
-
2014 Vol. 32 (8):
1181-1188.
-
摘要 (
)
-
世界各国新兴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标准之争,技术标准化已成为新兴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从技术标准的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三个方面研究了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与特点,运用社会网络思想分析了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网络属性,揭示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网络演化规律,旨在为提升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网络效应进而加速其技术标准化进程提供支持。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创业学习、创业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蔡莉 汤淑琴 马艳丽 高祥
-
2014 Vol. 32 (8):
1189-1197.
-
摘要 (
)
-
创业学习是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创业学习在创业领域受到学者的极大关注。虽然许多学者都强调创业学习对于创业的重要性,但是现有研究仍停留在概念阶段,对于创业学习的作用机理研究明显不足。在对长春和杭州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探索不同创业学习方式(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如何通过影响创业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利用能力)的构建而对新企业绩效产生作用,从而揭示创业学习与新企业绩效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均对新企业绩效存在积极影响,机会识别和利用能力均对新企业绩效存在积极影响,创业能力对创业学习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但是不同创业能力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存在差异。
-
创业者政治技能促进创业绩效提升了吗?创业导向与组织公正的中介调节效应
-
程聪 张颖 陈盈 谢洪明
-
2014 Vol. 32 (8):
1198-1206.
-
摘要 (
)
-
在创业者社会交往中,创业者政治技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将对创业活动绩效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当前的研究很少从政治技能的视角去分析创业者推动创业活动的过程机制。以我国浙江省部分地区的创业型企业创建者作为调研对象,探讨创业者政治技能对于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分析组织公正的调节作用和创业导向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者政治技能对于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创业导向在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组织公正在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导向之间起到调节作用;(4)创业者政治技能和组织公正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创业导向间接影响创业绩效。
-
基于创业阶段的我国区域间创业性别差异研究
-
张琳
-
2014 Vol. 32 (8):
1207-1217.
-
摘要 (
)
-
为了研究我国区域间跨阶段的创业性别差异,论文使用了随机系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那些超越特定创业阶段的个体与那些恰恰处于该阶段的个体进行动态比较。通过使用区域环境变量和控制个体层面变量,在基于中国15个城市的5083份问卷的调查,五个阶段的创业性别差异得到解释。研究认为,我国跨阶段的创业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行业选择的性别差异。从动因来看,区域环境约束差异不明显,但个体偏好的作用不容忽视。具体而言,跨阶段创业性别差异的部分原因是女性过多地聚集于特定行业;家庭资本和行政管理在形成创业意愿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过,数据没有发现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存在性别歧视。
-
新创企业网络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
-
吴岩
-
2014 Vol. 32 (8):
1218-1226.
-
摘要 (
)
-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网络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并通过对珠三角162家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这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网络构想能力、网络关系管理能力以及网络角色定位能力对知识管理能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在网络构想能力和创新能力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新创企业网络关系管理能力以及网络角色定位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创新能力,还通过知识管理能力间接影响创新能力。
-
小微企业的技术获取渠道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
-
郑健壮 武朝艳
-
2014 Vol. 32 (8):
1227-1232.
-
摘要 (
)
-
从技术现状与问题、技术获取方式、社会网络与技术获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浙江省小微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浙江小微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技术获取以外部获取为主,并且存在比较严重的偷技术问题;亲友网络、公共网络、专家网络和市场网络等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对小微企业技术获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市场网络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小微企业一方面应逐步从外部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转变为内部技术吸收和技术开发,另一方面应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以实现协同创新和技术升级。
-
损失厌恶与研发投资组合:家族治理的影响
-
吴炳德 陈凌
-
2014 Vol. 32 (8):
1233-1241.
-
摘要 (
)
-
自主创新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家族治理是普遍又特殊的治理机制,但我们对这种治理机制对自主创新战略有何影响却所知甚少。研发投资是培育创新能力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不同研发投资类型具有不同的不确定性、专属收益和成本,不同的治理机制从事不同的创新类型。本文考察家族治理如何影响研发投资、研发投资组合和研发投资动力。基于全国性样本数据,本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的产品研发强度低于非家族企业,但过程研发强度没有显著差异,家族企业过程研发投资占投资组合的比重高于产品研发,规模越大的低开工率家族企业越会提高产品研发投资的强度。这个发现说明了家族企业研发投资的风险规避具有一定的门槛,他们选择风险收益与保持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适当组合,具有较高的差绩容忍度。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环境不确定性、沉淀性冗余资源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
王亚妮 程新生
-
2014 Vol. 32 (8):
1242-1250.
-
摘要 (
)
-
学术界对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冗余资源的分类讨论以及忽视了环境因素对冗余资源发挥作用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沉淀性冗余资源与企业创新呈现“U”型关系,即在资源较少的阶段,沉淀性冗余并不利于企业创新,只有当企业的沉淀性冗余达到一定程度后,沉淀性冗余资源对企业创新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加强沉淀性冗余资源对企业创新项目的这种正“U”型影响,但对沉淀性冗余与企业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冗员与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关系:传导机制与情境因素研究
-
李晓翔
-
2014 Vol. 32 (8):
1251-1261.
-
摘要 (
)
-
中小企业经常缺乏规范和详尽的计划、制度及组织安排,而倾向于维持一定数量的冗员加以弥补,但是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基于所拥有知识的特征,冗员可分为非嵌入型、低嵌入型和高嵌入型三类,他们各自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尚需分类研究。从产品创新的角度分类剖析中小企业冗员的作用机理,并以制造业中小企业为样本证实:非嵌入型冗员催生消极的差错管理氛围,进而减少产品创新;低嵌入型冗员有利于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本地搜索中介二者间关系;高管持股比例正向调节非嵌入型冗员对产品创新的影响,而负向调节高嵌入型冗员的影响。这些结论在佐证冗员作用高异质性、高情境化特征的同时,也能为中小企业实践提供若干启示。
-
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模式影响创新绩效机制:动态能力理论视角
-
吴航 陈劲
-
2014 Vol. 32 (8):
1262-1270.
-
摘要 (
)
-
国际化已成为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一种重要战略。然而,现有理论并不能很好地回答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影响创新的中介机制。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选取中国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利用能力在出口和创新绩效,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具有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
技术集成能力内涵及其维度构成的实证研究 ——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例
-
郭亮 崔嵩 于渤
-
2014 Vol. 32 (8):
1271-1280.
-
摘要 (
)
-
技术集成能力是保证企业技术集成有效实施的核心基础,是集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已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对技术集成能力内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例,结合该行业产品特征,基于信息维、学习维、技术维、组织维四个维度提出技术集成能力由技术监测能力、技术学习能力、技术系统整合能力及组织系统整合能力构成,建立了技术集成能力测度模型,并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此模型加以验证。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如何有效调整集成创新方式并最终提升其综合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借鉴及实践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