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两花之争”的科学实践哲学思考
-
田静 蔡仲
-
2015 Vol. 33 (7):
961-966.
-
摘要 (
)
-
2014年8月,“两花之争”问题成为了学术与公众舆论的焦点。通过追踪国家药典委鉴定金银花的行动者网络的形成过程,我们发现国家药典委做出这一分类结论的依据是最终的实验报告,其程序化的方法论基础并不充分。因为实验室活动具有情境性,如社会的干预、实验者技能与信誉、现代科技与地方性知识与利益的冲突,都介入了实验或检验过程。因此,要保证其“两花分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国家药典委就应该介入整个实验或检验的过程管理与监督,引入第三方独立的检验机构。
-
技术縻母视角下的技术进化过程研究
-
高继平 高翠玲
-
2015 Vol. 33 (7):
967-974.
-
摘要 (
)
-
技术创新过程可以看作是技术縻母和人们的智慧相互作用并协同发展,这些相互作用导致技术的进化。如何找到类似于“基因”功能表征技术创新的基本单位技术縻母就成为当前国内外科研管理人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探讨了技术縻母的基本功能、作用以及以技术縻母为基础的技术个体、技术种群和技术群落。之后,利用产品说明书作为技术的体现,以说明书中抽取出的知识元表征技术縻母,进而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的技术进化分析,剖解了智能手机领域在技术个体、技术縻母等角度的技术结构,最终发现智能手机领域可以被看作为以知识元为节点以知识元间相互关联为连线的知识生态系统。
-
从技术自立到创新——一个关于技术学习的概念框架
-
孙喜 路风
-
2015 Vol. 33 (7):
975-984.
-
摘要 (
)
-
后进者技术学习的阶段性特征理应成为制定工业与技术政策的重要参考,但现有的技术学习研究并未对这种阶段性差异予以足够重视。通过对技术变化过程的分析,本文引入了“技术自立”的概念,以此刻画后进者以掌握国外现有技术为主的技术学习阶段,并说明了技术自立作为从技术依赖达到创新的一个必经阶段的重要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自主产品开发在摆脱技术依赖、达到技术自立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以四个行业的经验证据给出了初步说明。文章最后讨论了一个独立的技术自立概念对我们理解中国技术进步与工业发展的启示。
-
社会网络视角下中国创新管理学术团体研究
-
陈悦 王智琦 张立伟
-
2015 Vol. 33 (7):
985-992.
-
摘要 (
)
-
以10671篇创新管理研究论文为分析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作者合著网络结构的量化分析,揭示了中国创新管理研究学术团体及其研究方向,进而对网络中重复出现的作者进行了数理统计和中心性分析,发现了作者机构流动效应,以期对我国创新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科研合作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启示。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我国专利产生政策演化路径分析与构建——基于熵的视角
-
朱雪忠 周璐
-
2015 Vol. 33 (7):
993-998.
-
摘要 (
)
-
专利系统问题的原罪往往根植于专利产生之时,基于此本文通过熵的理论分析我国已实施的专利产生政策的合理性,并针对我国目前通过加大审查资源投入、加强审查管理仍无法解决的专利质量整体不高及专利授权时滞延长等问题,提出政策实现机理上的建议。
-
中美地方政府创新政策比较研究—以中国江苏省和美国加州为例
-
蔺洁 陈凯华 秦海波 侯沁江
-
2015 Vol. 33 (7):
999-1007.
-
摘要 (
)
-
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区域创新政策体系不完善,创新政策路线走向不明朗。本文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方面构建创新政策比较分析框架。利用该框架,对中国江苏省和美国加州省(州)级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和加州均采用了供给类、需求类和环境类创新政策工具。江苏省主要采用供给类创新政策工具,加州则更加偏好采用环境类创新政策工具。江苏省的创新政策具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突出特点,而加州创新管理采用大部制,政策主体与创新政策工具之间基本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区域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
李伟庆 聂献忠
-
2015 Vol. 33 (7):
1008-1016.
-
摘要 (
)
-
产业升级的自主创新效应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论题,自主创新效应也是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国家战略预期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就产业升级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适当模型和1998—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升级对中国整体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面的溢出效应,产业升级的创新溢出效应越明显,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而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自主创新效应则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利用产业升级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是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
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FDI技术溢出视角
-
文雁兵
-
2015 Vol. 33 (7):
1017-1025.
-
摘要 (
)
-
本文以2005-2012年21个省份22个农业专利子类组成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基于能够消除超散布性和偏离泊松分布的负二项分布模型,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和动态纠偏最小二乘虚拟估计(LSDVC)同时从产业间和产业内分析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产业结构升级和非农FDI分别具有显著正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而农业FDI产生了负向技术溢出;地区层面,东部和中部地区非农FDI、农业FDI和非农进出口均存在负向技术溢出,西部地区非农FDI和农业FDI分别产生了正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应充分利用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
基于增长框架的研发补贴与环境税组合研究
-
李冬冬 杨晶玉
-
2015 Vol. 33 (7):
1026-1034.
-
摘要 (
)
-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环境外部性和减排研发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动态模型求解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减排研发补贴政策、环境税收政策对环境、经济增长率及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政府可选择的最优政策工具组合。结论表明:当经济体中存在双重外部性时,组合政策情形下的研发水平、环境、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单一政策;随着研发补贴率增大,经济增长率、社会福利水平不断增大,污染排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污染税政策的经济和环境效果优于能源税政策;政府通过征收污染税对企业的减排研发活动进行适当补贴能够取得环境、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三赢”。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对我国海归创业意向的影响
-
苗琦 鲍越 刘鹰
-
2015 Vol. 33 (7):
1035-1042.
-
摘要 (
)
-
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近6年回国发展的人数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约3倍。海归创业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为鼓励海归回国创业,已经出台一些政策。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我国海归归国后的创业意向值得探讨。本文利用来自2011年底至2012年初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与全球化中心联合进行的对海归人才的288份问卷调查,将海归回国后是否创业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从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其他综合因素3个方面选取了10个解释变量对影响我国海归创业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这3个方面均对海归归国后创业的概率均存在影响。在这3个方面中,影响最大的分别为学历、商业模式、第二产业,它们的边际作用分别为52.26%、30.93%、44.23%。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描述海归心理特点和国内经营环境的变量尚未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创业型大学如何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
何郁冰 丁佳敏
-
2015 Vol. 33 (7):
1043-1051.
-
摘要 (
)
-
文章借用生态系统的思想,提出了创业型大学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EEE)的基本框架,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国外三所著名高校(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建设创业型大学中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做法及经验,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我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
转型升级情境下连续创业决策模式研究
-
唐晓婷
-
2015 Vol. 33 (7):
1052-1058.
-
摘要 (
)
-
本文在转型升级情境下,从连续创业决策模式的决策机理入手,探究构建连续创业决策模式的内在机理和决策过程,并运用实证方法探讨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而阐释这种决策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连续创业性决策问题,以期指导连续创业者如何运用要因嵌入孵化的决策模式进行具体决策。
-
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影响研究
-
周密 赵文红 宋红媛
-
2015 Vol. 33 (7):
1059-1068.
-
摘要 (
)
-
知识距离是影响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研究结论,对于不同特性的知识,知识距离和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同的,只有放在具体的知识背景下研究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以部门内部个体之间任务知识的转移为背景,从知识隐含性和知识复杂性两个维度将对知识特性进行划分为四种类别显性、简单知识;显性、复杂知识;隐性、简单知识;隐性、复杂知识,考察这四种不同类别知识的知识距离和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对所提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旨在明确知识距离和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企业有效的管理知识提供指导。
-
地理距离、法律制度临近与国际知识扩散模式
-
王建华
-
2015 Vol. 33 (7):
1069-1080.
-
摘要 (
)
-
以41个国家对3个创新领先国的专利引用数据为基础,采用非线性混合回归模型研究知识扩散的地理比邻效应和制度临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知识溢出不仅具有地理比邻特征,且法律起源制度具有制度临近效应,具有相同的法律起源的国家之间具有更高的知识扩散强度;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临近对知识溢出没有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地理因素和法律制度因素在知识扩散中不具有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说明知识扩散所表现出的地理比邻和制度临近效应通过不同扩散机制展开,未来有必要对制度比邻的渠道开展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VC与PE谁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投资者
-
许昊 万迪昉 徐晋
-
2015 Vol. 33 (7):
1081-1088.
-
摘要 (
)
-
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与生物医疗企业创新数据,研究了VC与PE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VC是促进企业IPO前创新投入的有效投资者,而PE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不明显。VC或PE的早期进入和孵化时间都对企业IPO前一年创新投入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VC与PE构成了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有效联合投资,此外上述因素对企业IPO当年创新投入没起到显著的作用。
-
银行信贷、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创新
-
李后建 刘思亚
-
2015 Vol. 33 (7):
1089-1099.
-
摘要 (
)
-
本文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运营的制度环境质量调查数据,旨在从实证角度研究银行信贷、所有权性质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所有权的国有比例会显著抑制企业创新,进一步地随着国有比例的增加,银行信贷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弱化。研究还发现小型企业和年轻企业的企业创新对银行信贷和所有权性质的敏感性更高。这些研究结论意味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导国有企业发挥企业创新的领头羊作用将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本文为金融市场发展、政府干预与经济转型之间关系的因果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微观基础。
-
创新生态系统技术种群非对称耦合机制研究
-
张利飞
-
2015 Vol. 33 (7):
1100-1108.
-
摘要 (
)
-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上游零组件、下游互补品等不同技术种群之间相互依赖、共同进化的耦合关系存在非对称性。通过引入生态学关于生物演化密度依赖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技术互动性越强,技术种群之间耦合强度越大;技术相对越重要,其它技术种群对此技术种群的耦合强度越大;技术所有权越集中,即技术垄断程度越高,其它技术种群对此技术种群的耦合强度越大。
-
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与企业生态创新——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
-
彭雪蓉 魏江
-
2015 Vol. 33 (7):
1109-1120.
-
摘要 (
)
-
以江浙沪144家制造和有形服务企业为样本,从制度理论和高阶理论的整合视角考察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生态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环保意识的权变效应。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政府环保导向对生态产品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生态工艺创新呈倒U型的关系;客户环保导向对生态管理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生态产品创新呈倒U型的关系;竞争者环保导向对生态管理创新、生态工艺创新和生态产品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不同高管环保意识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与不同生态创新的之间调节效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