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别于已有集聚议题研究的固定范式,本文依集聚是否存有政策趋使提出“诱导集聚”概念,构建指标衡量政府诱导集聚强度,并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该指标进行了测度。进而结合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考察了政府诱导集聚影响经济增长的资源错配渠道。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区分了“自主集聚”和“诱导集聚”两种情境进行演绎,提出政府诱导集聚影响资源错配从而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实证部分则从宏观视阈和微观企业层面对理论假说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第一,政府诱导集聚具有鲜明的地区异质性。一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诱导集聚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二是相比劳动错配,政府诱导集聚在资本错配程度高的地区效用较大,政府诱导集聚在资本错配程度高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力更大。微观层面的论证也支持了上述结论。第二,开发区企业在降低资源错配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较非开发区企业确有优势,但这种优势是比较微弱的,以及开发区企业TFP参差不齐、开发区均衡布局趋势等可能是引致政府诱导集聚整体表现负效应的原因,可见这种负向冲击可能是由政府诱导集聚在地区选址和企业选择偏向上的扭曲导致。第三,案例分析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更多地配置到TFP较大的企业,有效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但是落后的或者TFP较低的企业存活于市场也导致中部地区亟待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第四,综合各类因素在内的园区企业集聚规模仍然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这强调了政府干预需强化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