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科学研究、民粹主义与多元民主中的科学专长
  • 陈强强
  • 2021 Vol. 39 (7): 1153-1159.
  • 摘要 ( )
  • “科学研究的第二波”侵蚀了科学的文化权威,助长了当代西方民粹主义的兴起。民粹主义反过来利用“第二波”的成果,攻击科学专长。科林斯倡议科学研究应重塑科学的价值和重估科学专长在民主社会中的价值,教育公民,让科学专长成为多元民主的一股重要制衡力量,以抵御民粹主义。这要求:“第三波”对“侵蚀”持重思态度;基于专长、形成性愿望及道德-价值等视角对科学进行重新理解;阐发专长周期表、社会的分形模型及公民教育在科学专长发挥“制衡”作用中的基础作用。这为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 知识属性与专家角色:突发重大事件的专家体制建设
  • 张云昊
  • 2021 Vol. 39 (7): 1160-1165.
  • 摘要 ( )
  • 突发重大事件作为非常态情境,专家应当负载何种角色?已有文献更多关注的是常态情境下的专家角色,对非常态情境下的专家角色研究甚少。论文从知识属性与专家角色的线性关系出发,以突发重大事件中呈现出的四类知识属性为依据,确立了专家的四种理想角色。专家的理想角色在现实中受到学术共同体、政府和公众科学素养等因素的结构性约束,这构成了突发重大事件中专家体制建设的关键。由此,知识属性、专家角色与专家体制之间就建立了内在的机理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从“价值-结构-制度-角色”的逻辑关系出发,提出了我国突发重大事件中专家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 基于专利计量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研究
  • 李乾瑞 郭俊芳 黄颖 汪雪锋
  • 2021 Vol. 39 (7): 1166-1175.
  • 摘要 ( )
  • 颠覆性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的强力引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早地发现和识别颠覆性技术,对企业和国家把握技术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总结颠覆性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专利视角,从技术融合性、新颖性、扩张性和影响力四个维度,运用熵权法和模糊一致性矩阵方法,构建了一套系统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模型。此外,为证实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5个技术领域开展实证研究,分别从同领域传统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对比、不同领域颠覆性技术对比、以及颠覆性技术在不同时间段的对比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一方面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探究了各技术颠覆性潜力指数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产业政策对研发投资的激励是否一视同仁———投资增长效应与行业内部差距
  • 刘井建 徐一琪 李惠竹
  • 2021 Vol. 39 (7): 1176-1187.
  • 摘要 ( )
  • 本文剖析了产业政策对研发投资增长及差距的影响机理与效应。以2008-2019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发现:受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更高,并且研发投资增长速度快于未受支持企业;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内部企业研发投资差距增大,出现了研发投资分化的“马太效应”。产业政策的支持偏向性分析显示,研发投资强度大、研发人员密集度高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资增长更快,在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内部资源配置存在择优汰劣的选择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在产业政策和研发投资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引致性研发投资增长,财政补贴是加剧研发投资行业内部差距的主要因素,而税收优惠促进研发投资共同增长但不会增大研发投资差距。此外,在制造业中政策支持企业相对未受支持企业的研发投资增长低于非制造业企业,产业政策通过提高研发投资有利于提高专利申请数量。研究结论为产业政策的实施优化以及促进企业研发投资提供了政策借鉴。
  • 政策性诱导集聚、资源错配与经济增长———来自开发区企业的证据
  • 卢飞 刘梅 刘明辉
  • 2021 Vol. 39 (7): 1188-1198.
  • 摘要 ( )
  • 有别于已有集聚议题研究的固定范式,本文依集聚是否存有政策趋使提出“诱导集聚”概念,构建指标衡量政府诱导集聚强度,并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该指标进行了测度。进而结合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考察了政府诱导集聚影响经济增长的资源错配渠道。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区分了“自主集聚”和“诱导集聚”两种情境进行演绎,提出政府诱导集聚影响资源错配从而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实证部分则从宏观视阈和微观企业层面对理论假说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第一,政府诱导集聚具有鲜明的地区异质性。一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诱导集聚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二是相比劳动错配,政府诱导集聚在资本错配程度高的地区效用较大,政府诱导集聚在资本错配程度高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力更大。微观层面的论证也支持了上述结论。第二,开发区企业在降低资源错配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较非开发区企业确有优势,但这种优势是比较微弱的,以及开发区企业TFP参差不齐、开发区均衡布局趋势等可能是引致政府诱导集聚整体表现负效应的原因,可见这种负向冲击可能是由政府诱导集聚在地区选址和企业选择偏向上的扭曲导致。第三,案例分析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更多地配置到TFP较大的企业,有效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但是落后的或者TFP较低的企业存活于市场也导致中部地区亟待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第四,综合各类因素在内的园区企业集聚规模仍然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这强调了政府干预需强化有效性。
  • 决策与咨询的共生与交融———基于日本科技咨询体系的考察与启示
  • 李慧敏 陈光 李章伟
  • 2021 Vol. 39 (7): 1199-1207.
  • 摘要 ( )
  • 完善的科技咨询体系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系统梳理了日本科技咨询体系的概况,总结了日本科技咨询体系的特点:一方面,其决策体系内嵌入了一套以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为首、各类审议会为主体的咨询体系,以“自上而下”方式支撑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另一方面,在决策体系外存在以日本学术会议为首的学术界、产业界咨询体系,以“自下而上”方式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参考。这两种咨询体系互补互容互通,最终促成日本科技决策和科技咨询的共生与交融关系。文章以日本科技基本计划制定为案例,解析日本重大科技决策中科技咨询发挥的作用,从三个方面对日本科技咨询体系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一,日本科技咨询体系的建制化和体系化特点;第二,日本科技咨询具有统合性和嵌入性特征;第三,CSTI与日本学术会议领衔了科技咨询体系的“车之两轮”,“两轮”在功能定位上既有区别,更有分工合作。最后文章立足我国现实问题,提出了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相关经验。
  • 文化异质性影响制造业出口的机制及效应研究
  • 席建成 王陆舰
  • 2021 Vol. 39 (7): 1208-1218.
  • 摘要 ( )
  •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新文化距离衡量文化异质性,在控制了制度距离、地理距离和数字技术应用差异等因素的条件下,通过2008-2017年的整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文化异质性对制造业出口影响的机制及效应。结果显示:(1)文化异质性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出口规模;(2)文化异质性对出口的影响存在着“多元化需求正向效应”和“交易成本逆向效应”两种机制;(3)数字技术的运用弱化了多元化需求的正向效应和交易成本的逆向效应,总体上降低了对制造业出口的正向效应。因此,政策上应重视技术与文化之间的互补性,通过文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 中国的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演变趋势、驱动因素与分布特征
  • 丁晓强 张少军
  • 2021 Vol. 39 (7): 1219-1228.
  • 摘要 ( )
  • 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不仅关系到中国大国经济效应的发挥,而且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中国6年30省的投入产出表,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87-2012年中国的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主要的发现有:(1)中国的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在显著提升,且各省份的技术复杂度呈现收敛趋势。(2)沿海省份的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高于内陆省份的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但内陆省份具有明显的“追赶效应”。(3)在中国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提升的过程中,部门内效应起主要作用,部门间效应起次要作用。(4)中国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路径较为合理,属于增长主导型,并伴随着省际不平等的缩小。(5)中国各省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的排名等级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但位于中高等级的省份仍面临较大的降级风险,位于低等级的省份实现等级跃升的难度较大。
  • 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专利保护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 邓雨亭 李黎明
  • 2021 Vol. 39 (7): 1229-1238.
  • 摘要 ( )
  • 国家创新体系下,专利制度连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扩散各子系统,适度合理的专利保护强度是实现创新系统之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保障。运用综合评价法,测度52个国家2006年-2017年的实际专利保护强度,从而探究经济发展、跨国技术扩散与基础科研能力对专利保护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跨国技术扩散和基础科研能力均与专利保护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分组模型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受国际贸易地位及国内市场压力影响,往往会适用偏高的专利保护强度;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会推动中高收入国家从专利制度的被动适应过渡到主动运用的新阶段;不仅如此,当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足够高时,专利制度的首要作用将从直接增加社会总福利转向保护和激励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双元领导风格、团队差序氛围与研发团队创造力
  • 杨红 彭灿 杜刚 许春 吕潮林
  • 2021 Vol. 39 (7): 1248-1256.
  • 摘要 ( )
  • 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中的78名团队领导和325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领导-成员配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以变革和交易为特色的双元领导风格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团队差序氛围和团队信任在这一影响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双元领导风格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双元领导风格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影响优于单一的领导风格;②团队差序氛围在双元领导风格与研发团队创造力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③团队信任通过削弱团队差序氛围的浓度,进而增强双元领导风格对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换言之,团队信任在双元领导风格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二次调节作用。
  • 从合作迈向融合:民营企业产学研联盟组合多样性
  • 王钰莹 原长弘 张树满
  • 2021 Vol. 39 (7): 1257-1266.
  • 摘要 ( )
  • 中国产学研实践正逐步由合作迈向融合,越来越多企业配置形成以自身为主导、多元创新主体紧密联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然而,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产学研联盟组合配置行为和结果上存在明显不足。本研究从制度逻辑理论出发,剖析民营所有权性质影响产学研联盟组合多样性配置的规律,并考察了中国转型情境下“政府-市场”双元制度逻辑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来自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结果显示: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往往配置形成多样性较低的产学研联盟组合;企业所嵌入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越高、所获取的政府创新补助越多分别削弱了这种负向影响;而两者的共同作用未能进一步加强对这一负向影响的削弱效果。研究结论为促进和引领中国转型情境下民营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 颠覆式追赶窗口的识别逻辑与响应范式
  • 梁中 徐函
  • 2021 Vol. 39 (7): 1285-1292.
  • 摘要 ( )
  • 作为一种新的机会窗口形态,颠覆式追赶窗口蕴涵着丰富的技术变革时代特征,具有独特的动态演化逻辑。在“后追赶”情景下,如何准确识别和科学响应该类窗口,已经成为技术追赶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为此,从颠覆式追赶窗口的概念界定出发,围绕技术、制度和市场等不同维度阐述其内在结构,然后基于宏观技术经济周期和微观追赶主体两个视角,尝试构建窗口的双重识别逻辑框架,并指出其技术支撑体系的重塑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无响应即无机会”的理论判断逻辑,按照窗口响应政策设计的情景适应性和战略预判性准则,探索提出以创造与催发机会窗口为导向的“主动响应范式”。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二元创新合作、专有化机制强度与项目创新绩效
  • 孙耀吾 黎晶 陈立勇
  • 2021 Vol. 39 (7): 1293-1304.
  • 摘要 ( )
  • 合作创新项目是开放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基于来自高技术企业209个创新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在项目不同阶段,二元式创新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专有化机制使用强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和后期,均促进了项目创新绩效;探索式创新合作仅在项目前期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正式专有化机制强度负向调节利用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正向调节其在项目后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非正式专有化机制强度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拓展和深化了二元创新合作理论,对于推动创新合作项目科学决策、促进长期可持续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 从架构创新中获益:持续价值独占机制研究
  • 应瑛 张浩 孔小磊
  • 2021 Vol. 39 (7): 1305-1316.
  • 摘要 ( )
  • 现阶段,多主体参与、多发明情境、系统嵌入等特征使得架构创新在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愈发凸显。那么,企业应该如何从架构创新中获益?聚焦于这一问题,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本文构建了从架构创新中获益的理论框架。具体而言,本研究发现,选择性披露、构建产业配套体系能够帮助架构创新者迅速赢得主导设计,而后通过构建互补性资产、开发互补品、并建设组织保障机制进而实现原生性价值独占;同时,架构创新还能激发创新者进一步进行模块创新实现再生性价值独占。这些发现一方面贡献于从创新中获益的理论,另一方面对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科创企业容错动态性对创新影响的路径与边界
  • 罗瑾琏 李树文
  • 2021 Vol. 39 (7): 1317-1325.
  • 摘要 ( )
  • 创新是科创企业获得持续绩效优势的唯一途径,而鼓舞试错、先行先试的容错机制是驱动创新的关键要素,而如何将容错转化为创新绩效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研究以426位科创企业高层管理者为调研对象,运用bootstrapping、层次回归等方法,探讨了容错动态性对产品、流程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与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容错动态性能够显著提升产品与流程创新绩效;容错动态性通过提升外部互动进而增进产品与流程创新绩效;机会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外部互动的中介作用产生积极促进效应,即组织机会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越完善,容错动态性通过外部互动对产品与流程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越强。研究揭示出科创企业容错驱动创新的内在机制,并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 标准创新生态系统治理与知识产权战略演化
  • 詹爱岚 陈衍泰
  • 2021 Vol. 39 (7): 1326-1334.
  • 摘要 ( )
  • 数字经济创新主体要获取价值,需更好的理解平台和创新生态系统动态。创新生态系统治理与知识产权战略运用,有助于提升技术标准化效率。基于历史文献的移动通信标准跨代多案例研究,揭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标准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的互动演化,探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独占机制、知识产权制度与企业从创新中获利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其一,移动通信标准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呈现出四大演化趋势,知识产权成为标准创新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其二,伴随标准代际更替及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的演进,移动通信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经历了“反专利—亲专利—亲许可—亲诉讼”的战略演化路径;其三,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独占机制、互补与替代性资产、知识产权战略之间彼此相互作用。互补与替代性资产差异下企业存在独占策略与路径选择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