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科学学的研究进路暨前瞻——基于贝尔纳奖的分析视角
  • 和钰 陈悦 崔银河 刘则渊
  • 2017 Vol. 35 (8): 1121-1129.
  • 摘要 ( )
  •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学者年龄普遍老龄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周期长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结合学科发展背景,可以较为客观地捋清科学学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进路以及科学学研究发展中形成的多种特点,有助于从科学史、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策略等多角度思考科学学研究的前瞻延展。,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学者年龄普遍老龄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周期长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结合学科发展背景,可以较为客观地捋清科学学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进路以及科学学研究发展中形成的多种特点,有助于从科学史、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策略等多角度思考科学学研究的前瞻延展。
  • 知识、阶级与权力:18、19世纪的贵族博物学
  • 姜虹
  • 2017 Vol. 35 (8): 1136-1142.
  • 摘要 ( )
  • 博物学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被当成最没有阶级性的科学活动。然而,不同阶级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大不相同,与高雅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贵族博物学,以财富、地位和权力为支撑,将自然知识物质化和权力化,在国家战略、学术圈和大众文化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皇室的博物学兴趣带动了博物学在全社会的流行,班克斯领导下的皇家学会把博物学当成学会的重心,并借助国家权力把帝国博物学纳入殖民扩张战略,猎奇的自然收藏品和昂贵的彩色绘本成为自然知识高度物质化的表现,在跨阶级的博物学网络里不同阶级的处境也完全不对等,甚至动植物的命名也无不彰显着知识的权力。因此,看似跨越阶级的博物学却难以抹去其阶级差异和贵族特色。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我国知识资本生产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张静 王宏伟
  • 2017 Vol. 35 (8): 1155-1166.
  • 摘要 ( )
  • 以专利为代表的我国知识资本高速增长,是否具备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是否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知识生产函数的设定,测算了1996年-2014年我国30个省份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资本生产函数,认为目前我国知识资本存量的内生积累效应仍不明显,尚不具备突破经济增长约束、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地,本文采用参数回归和半参数回归方法,分时间区间测算了不同增速水平下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专利制度的逐步完善,专利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逐渐凸显;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当知识资本增速过高,超过了技术转化和市场接受的范围,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而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高质量知识资本增加,则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建议我国专利制度和相关科技创新政策,应加强专利的审查和监督,提高专利质量;弱化政策追求专利数量的干预,确立市场配置地位;突出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
  •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时空分异格局研究——以经济新常态为视角
  • 范德成 杜明月
  • 2017 Vol. 35 (8): 1167-1178.
  • 摘要 ( )
  • 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现状,基于价值链视角,文章从研发投入、非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产业成果产出四个方面构建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最大熵投影寻踪耦合模型、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差异成因以及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持续呈现出一种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整体上表现为正的空间自相关,即配置高的地区相邻,配置低的地区相邻,但相关性具有增强-减弱-增强的阶段特征,整体高值集聚性逐渐增强,省际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存在不同的集聚模式,局部地区的集聚状态发生时空格局演变,但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再分解及国际经验比较
  • 王昊 王昱 夏君诺 安辉
  • 2017 Vol. 35 (8): 1188-1197.
  • 摘要 ( )
  • 基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机制中资本规模门槛与技术提升影响的动态视角,通过我国地区间、省际差距分析及OECD国家比较研究,运用三阶段DEA与核密度分析方法探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效率对我国1978~2014年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规模存在双门槛效应,资本投入不足及过度均限制了资本积累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进而从规模瓶颈到技术提升的增长机制转型具有必要性;(2)随着我国各省份资本积累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资本规模门槛效应的限制下实现地区间劳动生产率追赶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规模门槛和技术转型引起的省际劳动生产率差距分布呈现出M型动态演化趋势;(3)技术进步是OECD国家劳动生产率在资本积累高水平下实现稳定增长的原因。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跨越规模门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提升。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政产学三螺旋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
  • 刘有升 陈笃彬
  • 2017 Vol. 35 (8): 1198-1211.
  • 摘要 ( )
  • 加强高校与政府、产业之间的多重联动与资源协同,对于加快培养高校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了政产学参与度、师生创业相关能力、创业型人才培养绩效以及政产学协同情境影响的概念模型,提出了师生创业相关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政产学协同度作为调节变量的假设,并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政产学参与度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师生创业相关能力在“政产学参与度 – 创业型人才培养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政产学协同度对“政府/高校参与度 – 创业型人才培养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拓展了三螺旋理论的研究范围,深化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 政府补贴对企业R&D投资周期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融资约束视角
  • 成力为 朱孟磊 李翘楚
  • 2017 Vol. 35 (8): 1221-1231.
  • 摘要 ( )
  • 借鉴Aghion(2005)不同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长短期投资结构呈现不同周期性特征的基本思想,构建了资本市场不完善下政府补贴缓解融资约束、对R&D投资周期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其求解结果发现在资本市场不完善条件下,政府补贴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顺周期有一定的平滑作用。基于上述理论模型利用2007-2014年我国制造业1580个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到:(1)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且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高于国有企业;(2)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受外部融资约束,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及全部样本都显示研发投资呈顺周期特征,且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比国有企业严重,研发投资顺周期性也比国有企业更明显;(3)政府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和顺周期特征,且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显著。
  • 企业异质性因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R&D投入
  • 任海云 宋伟宸
  • 2017 Vol. 35 (8): 1232-1239.
  • 摘要 ( )
  •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果,并考察了激励效果是否与企业所处竞争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及行业特征等企业异质性因素有关。结果表明:(1)加计扣除政策起到了预期效果,整体上促进了上市公司研发投入;(2)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企业行业特征及企业所处外部市场环境有关,对成熟期企业的激励效果最好,对高技术行业的企业激励效果不及低技术行业的企业明显,市场化程度越高,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果越差。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短周期测度研究——基于景气状态视角
  • 杨武 杨淼
  • 2017 Vol. 35 (8): 1240-1252.
  • 摘要 ( )
  • 本文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增长周期理论,界定区域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波动性和周期性概念,构建区域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波动性和周期性的测度模型,利用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合成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指数,运用该指数对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短周期波动性特征进行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波动不是随机波动,而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波动;周期性波动的时间、振幅、频率、波峰、波谷、波动位势等指标受到外在环境变化影响,具有不等间隔、不重复、不对称等特征;外在环境变化对创新驱动增长波动性的冲击影响是微小暂时的,创新驱动增长的长期趋势平稳;在监测期内,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波动走势稳定,但实际水平亟待提高,科技创新原动力亟待增强。
  • 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
  • 李海英 苑泽明 李双海
  • 2017 Vol. 35 (8): 1253-1263.
  • 摘要 ( )
  • 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创新型企业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实务中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商业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却缺乏对其风险的客观评估。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依据“双构面”有限理性理论,通过市场调查方法,构建了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的结构框架,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商业银行打分表,确定了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以提高商业银行对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加强其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推动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顺利实现。文章为化解企业实务中的“创新型企业信贷配给困境”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借鉴,并为完善和改进中国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 债权融资是否推动了企业创新绩效——来自治理二元性理论的动态解释
  • 王旭 褚旭
  • 2017 Vol. 35 (8): 1264-1272.
  • 摘要 ( )
  • 债权融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始终存在理论冲突和实践争论。本研究尝试引入治理二元性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作为解释依据,在分析银行债权融资的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的治理特征和治理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创新风险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分布规律,利用高科技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对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以全面揭示债权融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创新溢价驱动下的银行债权关系治理机制具有创新包容特征,有利于保证企业创新投入的连续性。而风险规避驱动下的契约治理机制具有创新保守特征,能够帮助债权人控制创新风险;从创新风险的分布规律来看,企业创新活动为银行引致的环境风险主要分布在成长期和蜕变期,而道德风险主要分布在蜕变期;债权治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方面,契约治理能够显著促进成长期企业的创新绩效,而关系治理的促进作用集中在成熟期,但两种治理机制在企业蜕变期均表现出对创新绩效的显著抑制作用。
  • 多维邻近性对不同知识基础产业创新的影响——基于ANN和OLS回归双重检验
  • 李琳 龚晨
  • 2017 Vol. 35 (8): 1273-1280.
  • 摘要 ( )
  •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结合的方法,从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层面对地理邻近和认知邻近在合成型和解析型知识基础产业创新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地理邻近对合成型知识基础产业创新呈促进作用显著的半倒“U”型影响,作用强度高于认知邻近的弱正向影响;地理邻近对解析型知识基础产业创新呈狭窄倒“U”型效应,作用强度低于认知邻近的平缓倒“U”型影响;东部地区两种知识基础产业创新中的地理邻近初现饱和甚至抑制效应;中部地区合成型知识基础产业创新中的地理和认知邻近正效应突出,在解析型知识基础产业创新中为显著倒“U”型;西部地区两种知识基础产业认知邻近极其缺乏,对创新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