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范式变迁
-
叶芬斌;许为民
-
2012 Vol. 30 (3):
321-327.
-
摘要 (
)
-
生态学中最基本的生态位概念及其思想,也适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范式研究。生态位理论在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技术分析研究领域,基于技术生态位概念建立的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是结合案例归纳出的独特的思想方法,作为技术范式演化的分析模型,在生态学、演化经济学和技术研究之间架构了现实的桥梁,为技术变迁研究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
关于新兴科技伦理与社会问题新闻报道的研究——以国内主流媒体为例
-
李玲;樊春良
-
2012 Vol. 30 (3):
328-336.
-
摘要 (
)
-
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社会和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引发出伦理与社会问题。本文以国内主流媒体对转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报道为例,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对新兴科技进行报道的变化趋势,比较研究不同媒体在报道内容、信息源、报道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
食品质量安全:技术、道德,还是法律?
-
王新平;张琪;孙林岩
-
2012 Vol. 30 (3):
337-343.
-
摘要 (
)
-
从近十年来我国频发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入手,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趋势,认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并非技术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并指出:技术是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道德是保障,法律是最后的屏障。进一步给出了“‘软’、‘硬’两手都要硬、严控添加剂、强化食品标签管理、完善全过程监管体制、强化食品质量监督、严刑峻法”等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最后给出结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德为基,德以法为本。
-
从日本福岛事件看核电站危机应对机制的建构
-
石先钰;白森文
-
2012 Vol. 30 (3):
344-348.
-
摘要 (
)
-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如果说地震和海啸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眼光,那么更加让全世界震惊的则是福岛核电站的爆炸。本应在自然环境中“雷打不动”的核电站,为何会出现可怕的核泄漏?福岛事件给日本民众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对整个核电产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出现核电站危机时,人们该怎样去应对?本文重点分析核电站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自顶向下”的科技规划——基于专利数据和技术路线图的新方法
-
郭颖;汪雪锋;朱东华;张嶷;郭俊芳;赵晨晓
-
2012 Vol. 30 (3):
349-358.
-
摘要 (
)
-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兴技术大量涌现,若能够准确地进行科技规划,使得创新主体及时站在正确的发展趋势方向上,将会使其在未来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占据极为有利的地位。因此,研究有效的科技规划制定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产业科技规划研究方案,与以往“自底向上”的技术选择方案不同,本方案“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找到该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将模糊的、宏观的行业规划具体化,研究结果用于辅助该行业科技规划制定的决策过程。本文以我国太阳能电池技术行业为分析案例,首先总结了该行业所面临的整体创新环境,接着以技术热点分析和技术质量分析重点剖析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与主要问题,最后以行业路线图和产业链图揭示了在生产过程中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可能解决方案,并由此提出我国该行业科技规划建议。
-
版权保护与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价值链分析为视
-
彭辉;姚颉靖
-
2012 Vol. 30 (3):
359-365.
-
摘要 (
)
-
版权法的本质上就是要在创作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最优的均衡关系。过强或过弱的版权保护并不有利于版权权利人、模仿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关系。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揭示了文化产业版权保护的内在机理,阐释了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创意创作、创意开发、创意传播和创意消费四个阶段中版权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变迁研究——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
-
吴瑾
-
2012 Vol. 30 (3):
366-371.
-
摘要 (
)
-
我国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上有较长时间的政策实践,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相关政策动态发展进行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该政策体系中的核心政策工具,深入考察剖析这一代表性政策的变迁对促进我国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一方面发掘了创新基金政策变迁的内容与过程,另一方面立足于政策网络这一新兴理论范式,在对其进行一定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析创新基金政策变迁的系统化、动态化的研究点位,深入分析了该政策变迁的动因与结果,为完善政策提供参考。
-
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基于熵变计算的建设政策研究
-
宋河发;穆荣平;彭茂祥
-
2012 Vol. 30 (3):
372-379.
-
摘要 (
)
-
首先提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特征为分类,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通过建立熵变模型计算研究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创新资源布局问题,并通过分析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建议。
-
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及政府支持策略研究
-
王珊珊;王宏起;邓敬斐
-
2012 Vol. 30 (3):
380-386.
-
摘要 (
)
-
产业联盟承担着建立与推广产业技术标准的重任,是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产业联盟与技术标准化的一致性与冲突基础上,从技术标准的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三个方面研究了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及特点,针对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支持策略,旨在为明晰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和关键问题、加速联盟技术标准化进程和完善其政府支持体系提供参考。
-
损失厌恶、需求萎缩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
-
任曙明;原毅军;王洪静
-
2012 Vol. 30 (3):
387-393.
-
摘要 (
)
-
下游企业损失厌恶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重要因素。据此,构建了包含损失厌恶的质量选择模型,通过分析下游企业的购买决策,揭示了损失厌恶制约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市场机制;采用2000~2008年7个装备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工业增加值率差值的变化衡量损失厌恶程度,检验了上述市场机制。结果表明,存在损失厌恶时创新产出对市场需求的弹性下降了3.3%,下游企业的损失厌恶心理借助市场需求这个中介变量抑制了技术升级;提出了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商业模式、改善服务流程、反向整合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基层科研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中国北方七县荒漠化防治的实证研究
-
杨立华
-
2012 Vol. 30 (3):
394-406.
-
摘要 (
)
-
基层科研组织是当代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对西北七县的实证考察,研究探讨了基层科研组织在中国北方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被调查者对基层科研组织的了解虽然有限,但对其作用的评价却很高,二者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2)基层科研组织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功能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政策建议和科研活动等方面;(3)基层科研组织的组织间结构安排机制多样化,但垂直控制关系明显;(4)基层科研组织的地方性组织优势突出,但由于资金支持不足和自身组织结构等问题,其发展受到限制;(5)要改进基层科研组织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参与功能,首先要改革其组织机构,并加大对其的资金支持等;(6)影响基层科研组织作用评价的因素和途径多种多样,需进一步研究。这些发现不仅为进一步探讨基层科研组织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探讨其它类型的科研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参考。
-
我国软件企业外包信任关系的路径演变分析——对杭州的多案例研究
-
李靖华;阮绍平
-
2012 Vol. 30 (3):
407-416.
-
摘要 (
)
-
文章选取了杭州市四家具有代表性的软件企业,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探讨我国软件企业外包信任关系的演变路径。研究将职业化关系中信任的发展阶段理论,以及信任具有认知性和情感性维度的理论,创新性的综合到软件企业外包信任关系的研究中。并且证实软件外包信任具有谋算型信任、了解型信任以及关系型信任三个阶段不同顺序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阶段中认知性和情感性具有不同的变化,使软件外包信任关系的研究体系更加系统化。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软件外包合资企业在与其母公司合作时,在情感性信任上具有接包优势;本土企业需要立足国内,加强专业性,积极建立和维护与发包方的信任。
-
基于CPSED的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李华晶;张玉利;王秀峰;姚琴
-
2012 Vol. 30 (3):
417-424.
-
摘要 (
)
-
基于CPSED项目的调查结果,通过对创业活动影响因素方面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发现创业风险、创业资本、创业环境三个因素对创业活动具有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感知的创业风险、创业资本的可获得性、创业环境的支持性对创业活动具有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创业风险对创业活动具有负向影响,创业资本的可获得性、创业环境的支持性对创业活动具有正向影响。
-
创业团队的认知锁定对创业团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创业团队的多案例研究
-
买忆媛;熊婵
-
2012 Vol. 30 (3):
425-433.
-
摘要 (
)
-
由于创业活动充满不确定性,创业团队的稳定性对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目前针对创业团队的研究多从团队的异质性出发,其可能导致的不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从创业团队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4个创业活跃程度不同地区的15个创业团队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创业团队内部的认知锁定形成及其对创业团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交互记忆系统对认知锁定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高度发展交互记忆系统的创业团队最终形成创业团队内部成员间的认知锁定。(2)已形成认知锁定的创业团队倾向于利用团队内部的先前经验积累或搜索内部知识解决意外事件。(3)认知锁定可以促进创业团队的稳定性。(4)认知锁定阻碍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的创新,不利于创业企业长期绩效的提升。
-
中国企业R&D人员工作价值观结构实证研究
-
窦运来;黄希庭
-
2012 Vol. 30 (3):
434-440.
-
摘要 (
)
-
工作价值观是个体衡量工作行为与结果优劣及其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体对待工作的信念,反映了个体的内在需求及偏好,引导着个体对待工作的态度倾向、行为准则和目标追求。本研究通过编制《中国企业R&D人员工作价值观问卷》(R&D-WVQ),对冶金、汽车、化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五个行业的企业R&D人员进行了调查。对冶金、化工和装备制造三个行业1231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汽车行业389份有效问卷数据、电子信息行业450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R&D人员工作价值观包含生存、关系、发展和组织支持四个因素,R&D-WVQ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工具。
-
R&D强度与企业价值——股权性质和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
-
陈守明;冉毅;陶兴慧
-
2012 Vol. 30 (3):
441-448.
-
摘要 (
)
-
文章主要关注内部治理机制中的股权性质和两职设置对R&D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我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运用混合截面层次回归估计了2007-200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强度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R&D强度对当期和后一期的企业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影响;(2)国有企业性质负向调节R&D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3)实证结果更倾向于支持现代管家理论,两职合一正向调节R&D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自主创新的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
洪勇;李英敏
-
2012 Vol. 30 (3):
449-457.
-
摘要 (
)
-
从自主创新意愿与自主创新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自主创新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自主创新政策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路径模型。分别从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与自主创新行为优化两方面研究了自主创新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指出在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创新动力激发与创新资源供给;而在自主创新行为的优化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为基础设施配套、创新制度完善、交互关系优化、升级能力增强。最后,基于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政策的“内容-功能”匹配关系,并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完善建议。
-
企业创新决策与成长路径——基于资源学派视角的实证研究
-
陈宁;常鹤
-
2012 Vol. 30 (3):
458-465.
-
摘要 (
)
-
针对在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企业做出创新决策的影响要素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利用资源学派理论与环境不确定性理论对于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要素进行了探索性的建模,通过Probit模型利用中国三位代码子行业统计数据和某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园区创新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借鉴行业创新模式理论对实证分析的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并分别建立了“企业创新决策态度模型”与“企业创新决策与成长路径模型”。
-
企业联盟组合配置战略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多案例研究
-
詹也;吴晓波
-
2012 Vol. 30 (3):
466-473.
-
摘要 (
)
-
以企业联盟组合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探讨企业如何设计和管理联盟组合来支持其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伙伴竞争性、资源冗余性和关系紧密性三个维度,提出联盟组合配置战略的分析框架;其次,结合案例分析了联盟组合配置战略对组织创新的不同作用,强调企业应基于各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动态地配置联盟组合,从而发挥联盟组合的最优绩效;同时,指出尽管拥有稀缺资源、地位斐然的跨国大型企业往往被视为理想的潜在合作伙伴,但是我国企业在与之建立联盟之前必须审慎评估合作的利弊,并利用联盟组合配置战略达到战略合作的目的。
-
信息化条件下流程导向型工艺创新组织结构研究——基于制造业企业新型工艺创新组织的分析
-
毕克新;温暖;黄平
-
2012 Vol. 30 (3):
474-480.
-
摘要 (
)
-
从规模、技术、环境、战略和文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组织的特征,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流程导向型工艺创新组织结构构建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小型及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构建了符合自身条件的流程导向型工艺创新组织结构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流程导向型工艺创新组织结构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