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
亨利·埃茨科威兹
2009 Vol. 27 (4): 481-488.
摘要 (
)
创业型大学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在区域层面日益增强,表现为提供“知识空间”、“共识空间”与“创新空间”。本文着重讨论大学是如何将它的核心功能从教学与科研扩展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从而作为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关系的一部分,在创新动力学中扮演关键角色。
科学学理论
科学图形的演变、界定与分类
潜伟;张翠萍
2009 Vol. 27 (4): 489-499.
摘要 (
)
科学图形因其具有科学记录工具特点而备受学者们关注。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科学图形的演变历程,认为科学图形是科学实验和数学方法发展并结合的产物,经历辉煌到沉寂到再度兴起的曲折过程。科学图形具有科学属性和传播属性双重特征,其构成要素包括定量信息、关联和坐标尺度等。科学图形可定义为:通过坐标尺度等数学化方式,实现科学定量信息及其关系有效客观呈现,并能为视觉识别的一系列图形的统称。文章还探讨了科学图形的分类情况,为科学图形的计量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科学基金文化特征探析
张恒力
2009 Vol. 27 (4): 500-503.
摘要 (
)
科学基金的功利性与科学文化的非功利性特征、科学基金的管理性和科学文化的自主性特征、科学基金的制度性和科学文化的自然性特征是对立的。同时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也保持合理的张力,统一于科学基金文化内涵之中,促使科学基金文化呈现出公开透明、程序公正、自由创新、导向明确的特征。
知识型人才内涵分析
张向前
2009 Vol. 27 (4): 504-510.
摘要 (
)
知识型人才是现代组织竞争的关键要素,通过辨析不同学者关于知识工作者定义,提出知识型人才定义,分析知识型人才能力与个性构成,获取知识型人才的途径。
科学合作问题及博弈分析
谢彩霞
2009 Vol. 27 (4): 511-515.
摘要 (
)
科学合作产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科学合作的利益分配问题。科学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本文仅从微观层次对专家和普通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进行分析。从博弈论观点来看,科学合作利益分配应属于一个合作博弈问题。根据科学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可以通过人为改变有关参数和干预初始条件来促使这个动态系统向着有利于科学合作和科技进步的方向发展。
引文分析领域前沿与演化知识图谱
梁永霞;刘则渊;杨中楷;王贤文
2009 Vol. 27 (4): 516-522.
摘要 (
)
本文拟对引文分析这个领域运用可视化工具来做一个清晰的描绘。以“citation analysis” 为检索词在SCI和SSCI中联合检索到 1974 - 2006年期间747篇文献,23487条引文。对这些数据进行引文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利用SPSS、NETDRAW、CITESPACE等可视化软件,绘制了引文分析领域前沿与演化的多张图谱,反映出引文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人物,展现了引文分析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
个体网络结构分析在科学交流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碳纳米管领域的科学合作为例
汪丹
2009 Vol. 27 (4): 523-528.
摘要 (
)
近年来,研究者们由对数据数量特征的关注转向加强对数据结构特征的分析,这一转向源于网络分析方法的兴起和成熟的网络测度方法的广泛运用。以个体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网络结构分析的多种测度指标,对领域重要研究者,与重要研究者密切合作的学者及其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测量与分析,挖掘大量数据中隐藏的关系和结构。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创立标准的结盟行为及对自主标准的作用研究
张米尔;姜福红
2009 Vol. 27 (4): 529-534.
摘要 (
)
近年来,通过标准联盟创立技术标准已成为标准化领域的重要趋势,这一变化正在深刻改变着标准竞争的规则。以AVS标准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结盟行为对自主标准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技术标准大量引用技术专利的背景下,结盟行为将技术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为相关专利的技术集成提供了有效途径;标准联盟以专利池运营拥有的知识产权,这有助于合作创新的持续开展,从而推动自主标准的产业化。
能源投入产出分式规划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席酉民;刘洪涛;郭菊娥
2009 Vol. 27 (4): 535-540.
摘要 (
)
本文编制了中国2004年能源投入产出延长表,将投入产出技术与分式规划方法结合建立能源投入产出分式规划模型,并基于04年能源延长表使用该模型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降低单位GDP能耗的效应进行了实际测算分析,得出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并通过使用产业关联效应分析方法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实现方式,为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来降低单位GDP能耗提供一定的参考。
技术的互补性与绿色技术扩散的低效率
陈艳莹;游闽
2009 Vol. 27 (4): 541-545.
摘要 (
)
绿色技术扩散的低效率现象与技术的互补性有关。当新旧技术之间因为横向差异而形成较高的互补性时,即使新技术的生产率更高,厂商也不会马上转而采纳新技术,这不仅降低了新技术的扩散效率,对新技术需求的不足还会抑制技术提供方继续提供新技术的激励,导致新技术被旧技术挤出市场。提高绿色技术扩散的效率,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绿色技术的根本性创新,并提高自然资本的价格。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社区生产模式研究
赵夫增
2009 Vol. 27 (4): 546-553.
摘要 (
)
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提出和分析了在线社区生产模式的概念。这一模式集中在具有数字化形式和创造性要求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领域,具有大众用户的主体特征、灵活协作的组织特征和开放共享的产权特征,因此特别适合于大众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该模式之所以兴起,从客观物质基础来说,是由于不断降低的要素成本、分布式的生产手段及其为用户所拥有的产权特点;从主观参与动机来说,是由于兴趣爱好、互惠共享和部分物质利益的考虑。同时,由于在线平台的必要性,在线社区模式与企业模式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文章最后简要讨论了该模式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韩资企业专利行为与其跨国母体专利战略问题研究——以韩国LG在华所属乐金公司为例
毛昊;孙莹;刘洋
2009 Vol. 27 (4): 554-562.
摘要 (
)
大部分中国开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总是遭遇到瓶颈性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市场已经通过跨国公司的核心专利以及合资企业的外围专利封锁被固定在国外产品的技术轨道上。不论外资企业申请的单个专利自身的期望价值,即便是有些专利的期望收益可能为零,甚至为负,但是只要将专利加入到经过良好规划的专利组合中,那么其所带来的期望边际收益似乎总是超过其边际成本。国外跨国公司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疯狂利用在华外资企业大量进行专利申请。本文试图通过以韩国LG跨国集团在华合资企业技术研发及专利战略情况的考察,通过专利数据挖掘,分析国外跨国母体的专利战略。并最终得出了以韩国大型跨国集团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在中国组建的外资企业模式没有给我国带来实质性的产品开发能力的主要结论。
澳门创业活动水平与创业政策
萧志泳;高建
2009 Vol. 27 (4): 563-568.
摘要 (
)
澳门创业活动水平研究主要是探索澳门地区的创业活动的总体特征,分析澳门创业活动水平的因素,从而促进澳门地区的创业激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创业活动及创业效率是国家及城市经济活力的源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长期的和潜在的,深入有序地研究及了解地区的创业活动及创业效率有助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澳门近年经济腾飞,2007年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率为27.3%。良好的经济发展实在是澳门特区的一个令人鼓舞的奇迹。在经济急速的发展过程中,被较多研究忽略的澳门创业活动的水平与其它国内城市的差异如何?这些问题正是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技术范式竞争下网络型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研究
邓龙安;徐玖平
2009 Vol. 27 (4): 569-573.
摘要 (
)
本研究认为,在技术范式竞争时期,竞争企业将面对不确定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需求的运营环境,而这一运营环境将使竞争企业陷入合作交易成本增加和合作交易中资源不能有效获得的运营困境。由此竞争企业将通过网络集群来使自己脱离这些困境,因为网络集群可以使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产生信任关系,由此可降低交易成本和获得交易资源,并实现运营绩效。
职务发明收益分配比例的经济学分析
万小丽;张传杰
2009 Vol. 27 (4): 574-579.
摘要 (
)
职务发明收益分配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单位和职务发明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职务发明生产的投入产出,利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并选取我国大中型企业和高校两个领域对宏观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出各投入要素对职务发明收益的贡献率,从而确定收益分配比例,以期为立法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企业文化、知识整合机制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
陈明;周健明
2009 Vol. 27 (4): 580-587.
摘要 (
)
业从外部转移和引进知识是快速获取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综合成本最低的途径。本文利用结构方程对企业文化、知识整合机制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取我国环渤海地区的 155家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创新型文化不但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而且还分别通过人员交流以及团队交流两个知识整合机制分别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2)支持型文化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通过程序交流,仍然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机制包括人员交流、团队交流和程序交流,均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
科技人员激励因素偏好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26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崔维军;李廉水
2009 Vol. 27 (4): 588-591.
摘要 (
)
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2600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对科技人员激励因素偏好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收入、学历层次与单位性质对科技人员激励因素偏好有影响;收入越高,科技人员对金钱财富的偏好程度越低,对业务成就和个体成长的偏好程度越高;学历越高,科技人员对金钱财富偏好程度越低,对个体成长的偏好程度越高;企业单位科技人员相对比较重视个体成长和业务成就,政府部门科技人员相对更重视金钱财富。根据分析,文章提出了若干激励科技人员的政策建议。
IT企业员工继续承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颖;张生太
2009 Vol. 27 (4): 592-597.
摘要 (
)
本文分析了IT企业员工继续承诺的形成机制。以489名IT企业员工为样本,利用结构等式模型研究了员工特征、选择机会、技能和知识的通用性以及对组织的投入对员工的继续承诺的影响,结果表明,男性较之于女性、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员工较之于不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员工表现出了更高的继续承诺;选择机会、技能和知识的通用性以及对组织的投入这三个变量对继续承诺都有显著的影响,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很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组织创新的系统行为及其复杂性
刘景江
2009 Vol. 27 (4): 598-603.
摘要 (
)
定义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的概念内涵;利用不连续生长曲线、吸引子、吸子盆、匹配图景、分形和非线性发展模式等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探讨了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行为及其复杂性。结果表明:(1)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是一项协同性的系统创新,决定系统行为的四个基本变量是组织文化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2)组织文化既是稳定的吸引子,又是不稳定的混沌吸引子;组织文化创新是整个组织创新的先导和保障;(3)通过高绩效的组织创新,处于混沌边缘的组织能够跃迁到一个新的、具有更高复杂性和一致性的动态稳定阶段;(4)在组织系统不连续生长周期的相对稳定阶段和相对不稳定阶段,企业通常分别实施渐进性组织创新和根本性组织创新。
基于开放创新理论的装备制造业国际化配套模式
刘晓军
2009 Vol. 27 (4): 604-609.
摘要 (
)
在技术体系迅速膨胀和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创新理论的国际化配套模式成为技术集成的有效模式。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此模式的形成过程,对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国际化配套模式的机理、流程和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国际化配套模式既使企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技术决策权,又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资源,同时也易于满足装备品定制化的特点。
基于主导设计视角的产学合作创新机理研究
叶伟巍;兰建平
2009 Vol. 27 (4): 610-615.
摘要 (
)
在借鉴技术创新动态U-A模型理论,运用主导设计(dominant design)概念识别出了影响面向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三个关键可控因素,包括合作机会窗口把握、技术领先、市场创造,并对关键因素作用于创新绩效的路径进行了定性研究,创新性地为大学和企业提供了把握合作创新核心规律的重要理论指导。最后以绍兴轻纺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例,验证了三大要素作用于产学合作创新的机理,并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共建模式下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邹艳;王晓新;叶金福
2009 Vol. 27 (4): 616-621.
摘要 (
)
以从事共建实体合作创新的210名知识员工为被试对象,对共建实体模式下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协调机制和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关系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特性、组织学习、合作情景和组织管理等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同时存在,总效应都非常显著。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直接影响作用较小,其中合作均衡和默会性对知识转移效果的直接作用最为不明显;而协调机制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中介作用非常显著,其中协调机制在学习动机、合作均衡和激励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中中介效用最为明显。
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框架
王燕玲
2009 Vol. 27 (4): 622-628.
摘要 (
)
专利与技术创新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泛泛地以专利分析工具对行业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是一个无目的无限度的庞大工程,而根据分析者的需要,进行分析框架的构建则使得整个分析工作不仅系统而且目的性强。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以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特点及专利分析与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特征的对应关系研究为基础,以此构建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特征的专利分析框架,为行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重要的专利分析信息。基于分析框架进行专利分析或技术创新研究是一个双向的互通过程,可以根据专利分析的内容选择、指导行业技术创新特点的研究;也可以基于行业技术创新研究的需要选择专利分析的内容。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对于技术创新内在属性差异包括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过程特点的差异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技园区差异性创新环境:地域要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刘雯雯;杨震宁;王以华
2009 Vol. 27 (4): 629-638.
摘要 (
)
从我国主要科技园的地域性要素出发,探讨不同科技园的地域要素在营造园区内部创新环境中产生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地域性稀缺资源、企业核心能力补充性资源和地域性政策差异三种要素对科技园区创新环境营造产生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三种地域要素及其交互变量对科技园区的综合管理、技术和研发环境、文化氛围、市场环境、金融信贷环境和人才环境具有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影响。
简讯
第四届网络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国际论坛暨第九届COLLNET会议述要
姜春林李江波
2009 Vol. 27 (4): 639-64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