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中国发展: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后三十年
冯之浚
2009 Vol. 27 (1): 1-4.
摘要 (
)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的发展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层次的问题: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承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贫富差距扩大,国内需求不足。中国未来30年要继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国内需求,共享改革成果。
科学学理论
技术跨越的另一种解读:复杂性理论的视角
王玉峰
2009 Vol. 27 (1): 5-10.
摘要 (
)
对技术跨越概念的界定是研究企业技术跨越问题的起点。技术跨越的界定必须明确其主体,掌握其特征,且基于技术本身发展的逻辑。复杂性理论关于事物发展、演化规律的分析为研究技术跨越的机理及内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知识产权文化与知识产权制度关系研究——以知识产权制度的困境为视角
周洪涛;单晓光
2009 Vol. 27 (1): 11-17.
摘要 (
)
知识产权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积淀和升华,对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各种主体的利益冲突具有潜在的协调和平衡作用。只有创建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明达的知识产权文化,遵循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产权文化良性互动的运行进路,知识产权制度才能找到走出困境和误区的出路。
从认识基因到改造基因——论“基因靶向技术”的科学意义和方法论启示
鲍健强;叶鸿
2009 Vol. 27 (1): 18-24.
摘要 (
)
基因靶向技术是建立在胚胎干细胞和同源重组技术之上,对基因组进行定位修饰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转基因动物的遗传性状修饰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人类认识基因到改造基因的历史线索出发,揭示了基因缺陷所带来的科学问题,并介绍了由其引发的修复和改造基因的科学研究。此外,总结了基因靶向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全新的生物实验模型对于基因修复和改造所带来的划时代的意义,并对基因靶向技术研究过程的科学意义和方法论启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强联系网络、重叠知识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
杨玉兵;潘安成
2009 Vol. 27 (1): 25-29.
摘要 (
)
从强联系里的知识特点探讨了强联系网络与知识转移的关系。在分析了强联系网络、重叠知识与知识转移的关系后,从组织生态学角度构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论证了强联系网络可以通过其内部的重叠知识对组织知识转移产生影响;最后给出了一些知识转移的管理寓意分析。
基于多维标度的专利组合图谱绘制及应用
康宇航
2009 Vol. 27 (1): 30-35.
摘要 (
)
专利组合对于当前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强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还缺少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以指导专利组合的实践。基于此,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个基于多维标度的专利组合图谱绘制方法,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进行可视化实验,对此领域主要企业的专利组合情况进行相对系统的分析,以此判别技术领域的深层次结构,以期为专利组合的实践提供一种现实可行的思路和手段。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动态能力的维度: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曹红军;赵剑波;王以华
2009 Vol. 27 (1): 36-44.
摘要 (
)
动态能力的定量分析一直是战略管理研究的难点议题。本研究依据相关文献,设计了一套动态能力测量量表,并以此检验了本研究所构建的动态能力五维分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可以划分为动态的信息利用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内部整合能力、外部协调与资源释放能力这五个维度。在对动态能力构成维度之间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动态能力培育的路径,以期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所借鉴。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总部经济形成与发展
赵弘
2009 Vol. 27 (1): 45-51.
摘要 (
)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越来越多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将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以取得密集的知识要素并降低知识生产与转化的成本,这种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新的经济现象被学者概括为“总部经济”。为了系统准确地理解总部经济,本文从总部经济产生的知识经济背景、总部经济的核心思想、总部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等方面,对“总部经济”进行解读,并重点分析总部经济对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潘雄锋;刘凤朝;杨玲
2009 Vol. 27 (1): 52-58.
摘要 (
)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我国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空间错位分析
王美红;孙根年;康国栋
2009 Vol. 27 (1): 59-65.
摘要 (
)
依据2005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进行了存量核算,并借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省际之间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空间错位。结果发现:⑴ 我国自然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空间错位较为复杂,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自然资本极为富集,而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区经济资本存量巨大,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资源诅咒现象;但西藏和海南两个省区,在自然资本和经济资本上均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⑵ 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在等级分类表上具有某种正相关性,东部各省区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都具有较高的存量,西藏、青海等西部省区,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是限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⑶ 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西部地区自然资本丰富、人力资本相对贫瘠,东部地区人力资本丰富、自然资本相对不足。本研究对认识我国社会资本的地域分布格局,并从宏观上指导生产的合理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学术环境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
柳卸林;邢新主;陈颖
2009 Vol. 27 (1): 66-73.
摘要 (
)
以博士后作为分析对象,从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细胞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五个一级学科中选2001-2004年这四年间在全国所有流动站进站博士后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基于博士后在“985”学校与非“985”学校的相互流动,从两个方面比较了“跨学校”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非“985”学校与“985”学校一样,同样可以提升博士后的科研创新能力。
FDI对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的分析
辛永容;陈圻;肖俊哲
2009 Vol. 27 (1): 74-79.
摘要 (
)
以1980-2007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FDI相关数据为基础,对FDI与劳动生产率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因果检验,然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试图给出两者在短期、长期内的定量变动关系,分析了FDI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FDI与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无论是从长期均衡还是从短期变动来看,FDI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都是正向的,且在长期内,FDI对于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企业-用户-政府”系统中研发与服务的联动分析
周寄中;叶治明;许治
2009 Vol. 27 (1): 80-86.
摘要 (
)
在企业运行中,实际上存在一个“企业-用户-政府”系统。其中,研究开发和服务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激励创新的一种途径。本文首先以4个实例对此展开论述,对主体、环境和功能要素给以界定,然后运用“创新系统要素联动方法”加以分析。这里,联动(linkage)是指系统要素间持续的交叉作用。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高科技公司的治理特征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刘烨;李凯;高菲
2009 Vol. 27 (1): 87-92.
摘要 (
)
本文对高科技公司的治理特征与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中,ROE与托宾Q值呈现显著正相关;高管平均薪酬、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与ROE呈现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托宾Q值呈现显著正相关。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高公司绩效。
基于知识嵌入性的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管理——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关涛;薛求知;秦一琼
2009 Vol. 27 (1): 93-100.
摘要 (
)
为揭示知识嵌入特性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结果的影响及其对知识转移活动的选择适应性,所构建的知识转移管理路径模型包含了知识嵌入性、转移活动和转移结果。使用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样本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验证。实证研究显示,知识的人员、惯例嵌入特性和初级、高级知识转移活动可显著推动知识跨国转移;高级转移活动是人员、惯例和复合嵌入类知识转移的有效中介,而初级转移活动只对人员嵌入有中介作用。同时发现初级转移活动适应人员嵌入而排斥惯例嵌入知识,高级转移活动对人员、惯例与复合嵌入知识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适应性。
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效用的实证研究
吴晓波;高忠仕;胡伊苹
2009 Vol. 27 (1): 101-110.
摘要 (
)
随着全球制造网络的形成,加强通过联盟合作向网络中的国际旗舰企业进行知识学习,对促进中国本土企业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采集的部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入手,运用多元线形回归分析了组织学习影响因素、调制因素(即联盟治理模式)对知识转移效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国际旗舰企业知识属性、国际旗舰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之间关系、中国本土企业组织学习文化对知识转移效用有显著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学习能力与联盟治理模式、国际旗舰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之间关系与联盟治理模式形成的交互项对知识转移效用有显著影响,联盟治理模式起了调制作用。然后,对回归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给出结论与展望。
重大研发项目过程管理组织综合集成研究
王长峰;王化兰
2009 Vol. 27 (1): 111-117.
摘要 (
)
根据过程管理组织综合集成理论,论文研究、分析和论述了重大研发项目过程、过程管理综合集成和过程组织管理集成的特征,建立了重大研发项目过程管理组织综合集成模型,并应用于舰船建造过程。
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排他性价格契约研究
岳贤平;李廉水;顾海英
2009 Vol. 27 (1): 118-126.
摘要 (
)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论文揭示了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排他性价格契约理论的内在机理。文章认为,针对差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可变费用价格契约,可以分离出不同类型的技术使用者。同时,因为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高效率的原因,所以针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价格契约,在逆向选择和对称信息条件下,都是纯固定费用价格契约;不同的是,在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所有者由于处于信息劣势,故要向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支付一定的信息租。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论创新型国家的社会结构基础——为创新积累社会资本
赵延东;肖为群
2009 Vol. 27 (1): 127-132.
摘要 (
)
集中探讨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基础的问题。现代社会中创新的基础已经从个体研究转化为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由互动形成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不仅促进了知识积累和新奇思想的产生,而且推动着新思想的商业化和扩散。与此同时,社会中的信任和规范对创新则起着保护的作用。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社会结构基础,可以归纳为一种“网络化和信任型的社会”,也就是一种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资本的社会结构。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孙建;吴利萍;齐建国
2009 Vol. 27 (1): 133-138.
摘要 (
)
通过对替代互补关系的数理刻画,研究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替代互补关系。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具有较弱的互补关系;科技人才是影响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从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及技术水平三个层次来考察可以发现,在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技术工业企业以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二者的互补关系较强,而在低技术工业企业中二者则显现出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对当前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正确定位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基于场论的创新产品扩散扰动模型研究
刘茂长;鞠晓峰;滕永刚
2009 Vol. 27 (1): 139-146.
摘要 (
)
运用物理学中场的思想和Logistic基本原理构建了创新产品扩散扰动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中国移动通信产品扩散扰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企业市场占有量的决定性因素不是自然扩散率,而是其外部竞争力,即扩散的外部扰动作用。
激励对IJVs知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影响——华南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
谢洪明;王现彪;吴溯
2009 Vol. 27 (1): 147-153.
摘要 (
)
本土公司在相对于外方母公司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如何对设立在本土的国际合资公司(IJVs)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以提升IJVs的学习能力及组织绩效是相关研究的前沿问题。文章从IJVs获取隐性知识和IJVs内部知识整合两个方面,研究了知识管理对IJVs管理创新影响的过程和效果,以及本土公司对IJVs管理者采取的激励措施对这个过程的影响,并以华南地区的96家IJVs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公司对管理者采取激励措施有助于IJVs从母公司获取的隐性知识转化为IJVs的管理创新。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利益相关者作用机理:ERP为例
盛亚;尹宝兴
2009 Vol. 27 (1): 154-160.
摘要 (
)
技术密集型的复杂产品系统是构成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支柱的生产资料,在产品结构特征、开发方式和市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大规模制造品。为了解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各利益相关者影响程度,基于经典弗里曼理论的权力—利益坐标框架分析法,对复杂产品系统项目ERP-A3开发创新过程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最后提出在项目各个阶段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图和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