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超越“生产力科学技术观”
  • 马来平
  • 2013 Vol. (5): 641-0.
  • 摘要 ( )
  • 1949年以来中国的主流科学技术观是以“科学是生产力”观点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观,本质上属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范畴。其主要缺陷是: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的倾向普遍;科学技术的精神文化属性未受重视;科学自主性的意识淡薄;科学主义思想影响广泛等。塑造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方向是:坚持功利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努力矫正和克服其局限性,适当吸收理想主义科学观的优长之处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的思想资源,最终超越“生产力科学技术观”,走向一种新的、更高级的主流科学技术观。当前,重塑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至少应强化以下基本观念:(1)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2)技术源于并支撑科学;(3)科学技术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4)科学的自主性不容漠视;(5)科学并非完美无缺。
  • 基于专利网络的技术演进研究方法探索
  • 刘小玲 谭宗颖
  • 2013 Vol. (5): 651-0.
  • 摘要 ( )
  • 技术演进研究可用于梳理技术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内部技术活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专利引文分析在技术演进研究中存在难以准确判断专利的技术主题相似度、分析的范围和潜在信息的丰富性有限等缺陷,而文本挖掘方法可以对专利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利引文分析的缺陷,因此探索将专利引文分析与文本挖掘方法相结合,在专利引用关系矩阵和专利文本相似度矩阵的基础上创建C-T(Citation-Text)专利网络,并对C-T专利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来研究技术的演进过程,旨在进行技术演进研究方法的创新,丰富技术演进研究的方法体系。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国家空间能力测度与国际比较研究
  • 樊永刚 穆荣平
  • 2013 Vol. (5): 666-0.
  • 摘要 ( )
  • 健全可靠的空间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基础,全面准确的测度则是评估空间能力、制定国家空间政策的重要保障。从对空间活动的理论分析入手,总结了空间活动的主体及其能力属性,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国家空间能力,提出了国家空间能力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了空间产业分类、空间专利数据获取方法,分析比较了大量国内外公开数据源,并结合调查数据,解决了空间能力测度中的数据获取难问题;最后,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八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空间能力进行测度与国际比较研究。
  • 省域视角下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 鲁钊阳
  • 2013 Vol. (5): 674-0.
  • 摘要 ( )
  •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不同地区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农业碳排放的差异非常明显;要全面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需要选择恰当的研究视角;基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从省级行政单位视角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成果极为少见。为此,在剖析农业科技进步影响农业碳排放的理论基础上,本文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级单位2000-2010年的数据,实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农业科技水平越高,农业碳排放越少;农业科技进步水平越低,农业碳排放越多。文章最后就减少农业碳排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复杂软件系统客户创意知识分析与获取研究
  • 张庆华 张庆普
  • 2013 Vol. (5): 693-0.
  • 摘要 ( )
  • 复杂软件系统研发模糊前端的创意过程需要大量知识支持。其中客户拥有的知识,客户与软件研发团队交互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构成了客户创意知识,是复杂软件系统研发模糊前端创意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取客户创意知识,在系统地分析了它的内涵与类型后,采用情境交互理论构建了复杂软件系统客户创意知识获取的模型,探索了客户创意知识获取的步骤、方法、技术平台。研究发现,与传统知识获取相比,以情境交互为基础,融合信息技术、智能计算和社会网络技术的知识获取方法具有显著优势,为复杂软件系统研发模糊前端的客户创意知识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虚拟创新社区中消费者互动和群体创造力: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研究
  • 王莉,任浩
  • 2013 Vol. (5): 702-0.
  • 摘要 ( )
  • 本研究在整合消费者互动以及消费者群体创造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消费者互动分为消费者-消费者互动和消费者-企业互动两个维度,讨论了不同维度的消费者互动对群体创造力的影响及中介过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维度的消费者互动均对群体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消费者-企业互动对于群体创造力的影响是受到知识共享的部分中介,消费者-消费者互动对于群体创造力的影响是受到知识共享的完全中介。研究还发现,不同维度的消费者互动对知识共享质量和数量具有不同的解释力,对于知识共享的质量而言,消费者-企业互动具有更大的解释力;而对于知识共享的数量而言,消费者-消费者互动具有更大的解释力。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推动消费者群体行为理论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中有助于企业促进消费者群体创造力,进而提升产品创新绩效。
  • 信息系统开发团队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相似吸引理论与社会融合的研究视角
  • 叶笛 林东清
  • 2013 Vol. (5): 711-0.
  • 摘要 ( )
  • 知识整合的能力是当代企业激烈竞争环境中立足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拥有的重要能力。本研究关注于信息系统开发(ISD)项目中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尽管目前大部分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开发(ISD)项目团队的多样性可显著的降低知识资源风险,但成员组成的多样性也可能会导致冲突的产生并降低团队绩效。相反的,本研究认为有别于多样性,团队成员间的相似性也会影响成员的互动,它们是实现知识整合有效性的基础。本研究基于相似-吸引理论探讨相似和吸引对于知识整合的效应,本文提出影响ISD团队中知识整合的三个相似因素(人口统计学、认知和目标相似性)、并以社会融合作为中间变量连接相似吸引理论与知识整合,本研究采用74个ISD项目团队中的264个参与者的实地调研资料来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相似性和目标相似性会影响成员间的人际吸引,激发成员间的社会融合并最终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知识整合。研究结果表明ISD项目经理可通过关注团队成员的组成来有意识的提升团队的知识整合,因为相似性和吸引可潜在地影响ISD项目团队中的知识整合。
  • 信息化创新型团队协作中的个人信任发展探究
  • 程絮森 刘艳丽
  • 2013 Vol. (5): 721-0.
  • 摘要 ( )
  • 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团队协作越来越趋于信息化。基于新兴IT技术平台的协作方式使得团队中的个人信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采用情境实验法的研究方法,对基于国际管理学界最新的信息化建导技术进行的创新型协作的团队样本分三个阶段进行了跟踪式调查,并采用信任平衡趋势图和蜘蛛图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信任因素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的四对平衡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信任在协作过程中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还得出了个人信任在协作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稳定性,非理想值性,以及易扰性的特征。实验末期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验证了前两个模型的结果并深入分析了影响个人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些临时性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个人信任。此外,此研究还深入讨论了产生信任发展变化的原因。
  • 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支持网络:构成要素及有效性研究
  • 李雯 夏清华
  • 2013 Vol. (5): 742-0.
  • 摘要 ( )
  • 大学衍生企业从母体大学、政府、产业合作伙伴、学者发明人等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创业支持网络中获取外部资源。基于全国“211工程”大学衍生企业的调研数据,系统探讨了大学衍生企业创业支持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有效性,即网络中不同节点的支持要素如何作用于企业的创业导向和绩效表现。结果表明,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支持网络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导向形成与绩效表现主要依赖于母体大学和政府主导的区域环境,而产业合作伙伴、学者发明人却没有显著的支持效应。同时,企业的治理结构调节了网络中各支持要素的有效性。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地理集聚与空间依赖——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演进模式
  • 王春杨 张超
  • 2013 Vol. (5): 780-0.
  • 摘要 ( )
  • 文章以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以31个省域作为空间观测单元,对我国1997-2009年期间区域创新的空间差异和演进特征进行广泛测度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区位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时空演进呈现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在考察期内呈现出稳定的递增趋势;我国区域创新的区域间差异在考察期内不断减小,整体区域创新差异的不断加大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差异,且东部地区对整体差异水平的贡献率最高。全局的Moran's I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空间自相关),基于局部Moran's I和Moran散点图的LISA分析进一步刻画了区域创新的局部空间模式及时空演进态势。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溢出及其空间局限性对于区域创新时空演进模式的贡献和推动作用,分析结论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科技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 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俱乐部收敛效应
  • 许治 陈志荣 邓芹凌
  • 2013 Vol. (5): 790-0.
  • 摘要 ( )
  • 本文在测度我国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2001-2009年的技术成就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内生的CART方法,以技术成就指数为目标变量,选择了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初始水平与区域经济结构特征的6个预测变量,获得了更符合俱乐部趋同定义的最优区域分组,使用Theil指数检验与随机收敛单位根检验,对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水平进行俱乐部趋同检验。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虽总体上升,但差异较大;(2)政府干预与区域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影响分组变量,这也说明我国创新型城市发展具有鲜明的政府驱动特征;(3)根据政府干预与区域技术进步的相似性,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可内生区分为三个俱乐部,深圳市依然领跑我国创新型城市进程,而北京、上海等七个城市则代表达到较高技术成就水平的趋同俱乐部,其余城市形成了另外一个趋同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