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卷首语

简讯

专稿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科研合作研究——“反射自时空棱镜之光”
  • 胡琳娜 张所地 高平
  • 2015 Vol. 33 (1): 21-29.
  • 摘要 ( )
  • 本文分析了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在NSFC项目资助下所开展的科研合作行为在时空棱镜中的运动轨迹及规律,并着重考察了距离对科研合作的影响。在中国知网个人图书馆上检索2000-2013年该学科在所获NSFC项目资助下合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将所采集到的论文数据录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基础研究项目数据库中并提取相关信息。基于此对本文所提出的两个假设进行了验证,利用引力模型开展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面板分析,发现科研合作在短期内存在距离效应、自我效应、寻他效应,在长期里则呈现出滞后效应。总体来说,就中国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而言,NSFC除了鼓励国际(地区)科研合作,更应着重鼓励国内合作以形成良性运作的科研合作系统。
  • 危机研究中的符号社会——一种生物社会学的考察视角
  • 甘莅豪
  • 2015 Vol. 33 (1): 30-36.
  • 摘要 ( )
  • 学术场域实际蕴含了两个社会:学者社会和学术符号社会。布迪厄关注学者社会,把符号看成学者的象征资本,从社会学角度剖析学者社会中的学科结构、学术利益和学者性向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从而探究学术场域知识生产的主观性。而本文则关注学术符号社会,以危机研究为案例,一方面把学者看做符号的生命源泉,从生物社会学角度剖析符号社会中符号的诞生、成长、竞争和繁殖,从而探究学术场域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一方面对危机研究中符号概念混乱的学术状况进行重新梳理,并试图将这些概念符号归入新的符号社会组织结构中。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边界与统计测度
  • 蔡跃洲
  • 2015 Vol. 33 (1): 37-44.
  • 摘要 ( )
  • 社会各界对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认识偏差源于统计测度等基础性工作的缺失。在对科技成果内涵边界、影响因素进行辨析和梳理基础上,就科技成果转化的统计调查、测度评价进行了全面探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是解决好高校院所应用性科技成果的商业性转化问题。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测度评价指标选取方面已形成很多共识,并组织了不少大规模综合性统计调查,但尚未形成国际可比的统计调查体系;国内在科技成果转化测度评价方面有较为深入探索,但在指标体系设定、统计调查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应做好指标体系设定、统计调查、测度评价等基础性工作,着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 知识产权产业的定义与统计分类研究
  • 张劲文
  • 2015 Vol. 33 (1): 45-54.
  • 摘要 ( )
  • 明确知识产权产业的概念范畴和统计分类体系对加速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产业化水平,指导各级政府制定支持政策、企业升级竞争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目前知识产权产业仍属于前沿竞争领域的新兴产业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加速对知识产权相关产业的探索和布局,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产业的研究成果,借鉴 WI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相关行业界定方法与标准,结合我国发展实际,首次系统地提出我国知识产权产业的统计界定,并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我国知识产权产业的行业类别与重点领域以及相应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 专利合作网络研究前沿探析与展望
  • 王黎萤 池仁勇
  • 2015 Vol. 33 (1): 55-61.
  • 摘要 ( )
  • 专利合作网络的兴起及其空间、社会与技术的集聚效应已经成为驱动企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专利激增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企业成长的专利合作网络,培养何种关键能力更好的发掘和利用专利合作网络资源,如何动态调整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来突破企业成长瓶颈,这些都是运用专利合作网络促进企业成长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打破以往对专利合作进行整体网络研究的范式,从自我中心的专利合作网络视角,深入分析及评述国内外专利合作网络的构成、影响因素、演化规律、及对企业成长的影响,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多重网络嵌入与集群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研究
  • 梁娟 陈国宏
  • 2015 Vol. 33 (1): 90-97.
  • 摘要 ( )
  • 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面对嵌入性悖论,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多重网络嵌入影响集群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的概念模型,以福建省三大产业集群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重网络嵌入对知识创造绩效影响关系的发挥有赖于动态能力,但不同能力的中介作用机制有差异;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和知识嵌入的作用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创造能力在结构嵌入和知识嵌入的作用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因此,集群企业应注重多重网络嵌入状态和动态能力的双向动态调整,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进而提升知识创造绩效。
  • 创业行为、创业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发展绩效
  • 闫华飞
  • 2015 Vol. 33 (1): 98-105.
  • 摘要 ( )
  • 创业行为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不仅仅来自于创业行为本身,创业行为中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作用也应得到关注。在界定创业行为、创业知识溢出、产业集群发展绩效三个变量维度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测量工具,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间的关系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有显著性影响;创业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发展绩效的影响作用显著;创业行为对产业集群发展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 国际创业能力的形成、演变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 黄胜 周劲波 丁振阔
  • 2015 Vol. 33 (1): 106-117.
  • 摘要 ( )
  • 本文从动态能力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的国际新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的多案例研究设计,揭示了国际创业能力的形成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对国际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1)创业导向有利于国际新创企业创业能力的形成,而创业导向对国际创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则取决于制度距离。(2)随着国际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国际创业能力将发生的动态演化。国际新创企业在孕育期以国际机会创造能力为主,在初创期以国际机会发现能力为主,而在成长期又以国际机会创造能力为主;当国际新创企业从初创期进入到成长期,国际机会利用能力将从价值性机会利用能力向系统性机会利用能力转化。(3)国际机会识别能力通过影响国际目标市场范围的确定从而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生存绩效产生积极正面作用;而国际机会利用能力则通过影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从而对国际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产生积极正面作用。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战略导向、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 吴晓波 陈小玲 李璟琰
  • 2015 Vol. 33 (1): 118-127.
  • 摘要 ( )
  • 战略导向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且对其具体作用机制现有文献还缺乏深入剖析。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探索性的提出以创新模式为中介变量的战略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通过179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1)市场导向和创业导向均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2)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同时追求两者反而会产生负向影响。(3)利用性创新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而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同时通过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产生。(4) 创业导向型企业相对更偏重根本性的探索性创新,强调创新成果的突破性;而市场导向型企业则更偏向于进行渐进式的利用性创新。
  • 技术轨道的跃迁与技术创新的演化发展
  • 张立超 刘怡君
  • 2015 Vol. 33 (1): 137-145.
  • 摘要 ( )
  • 技术轨道理论研究对技术创新领域有着多年的认识与实践,但就技术轨道的跃迁与技术创新的演化发展二者之间仍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从当前国家战略转型和产业安全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围绕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演化机理,引入能级跃迁理论用于阐释产业技术轨道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揭示技术轨道跃迁的基本动因、主要类型及触发条件,构建产业技术轨道演化的能级跃迁过程模型,提出一种对产业技术创新演化发展进行合理表征的新尝试。
  • 集群创新网络与区域文化嵌入机理研究——基于传播动力学理论
  • 杨艳平
  • 2015 Vol. 33 (1): 146-153.
  • 摘要 ( )
  • 摘要:区域文化嵌入使集群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形成强烈的身份认同,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倾向于结网合作;但过强的文化嵌入会使集群发展锁定在既有的产业路径上,导致集群创新能力的丧失。为探索集群创新网络和区域文化嵌入机理,掌握文化信息在集群网络中的传播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文章在分析相关文献和集群创新网络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动力学原理构建了文化嵌入的SIR数理模型,模拟文化信息的传播过程,得知文化嵌入与集群创新网络的平均度息息相关,由SIR模型的无传播终态明晰了文化嵌入使集群创新锁定在既有路径上的数理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在集群创新网络中对文化嵌入现象的调控策略,以便从文化嵌入的角度推进集群创新网络的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