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简介
2024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月刊,创刊于1983年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还是科学共同体的自治——对我国科技评价问题的重新审视
杜鹏 李凤
2016 Vol. (5):
641-646.
摘要 (
)
科技评价已成为困扰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从科技管理的视角入手,通过对知识生产相关活动的特点及其管理过程分析发现,科学工作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它明显区别于其他领域,其控制由身处研究现场的实际操作者来实施,而非受控于外部权力所建立的规则和管理体系,因此类似于行会式工作管理体系,声誉系统是对科学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并由此认为,科学共同体内部管理未能有效发挥是我国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源,而有效的科学家职业化市场的建立是解决科技评价问题的关键。
基于改进的双重差异驱动赋权法的科技成果评价
王瑛 李菲
2016 Vol. (5):
647-651.
摘要 (
)
将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运用到“时序立体数据”中,将动态综合评价问题转换为静态的群体评价问题;为解决传统差异驱动赋权关于评价指标的敏感性问题,采用聚类分析先对专家分组有效减少实际专家人数,再运用双重差异驱动法对专家组赋权,最后得到24项科技成果的综合排名。实证研究表明:从整体差异出发的指标赋权方法和基于聚类分析的双重差异专家赋权法在综合评价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欧盟框架计划评估体系研究与启示
陶蕊 胡维佳
2016 Vol. (5):
652-659.
摘要 (
)
我国国家科技计划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正面临新的管理改革,加强计划的监测与评估是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欧盟框架计划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梳理了欧盟框架计划的主要评估活动类型、评估方法与模式、评估体系演变规律等。基于对欧盟框架计划评估体系的回顾和梳理,总结出欧盟框架计划在制度建设、技术方法、评估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和经验,为我国设计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的评估体系提出参考建议。
中国科技奖励体系的欠缺——基于中美国际科技奖的比较研究
肖利 汪飚翔 耿雁
2016 Vol. (5):
660-667.
摘要 (
)
设立国际科技奖不仅是展示我国科技实力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且也是未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却面临着国际科技奖项数量越来越少,奖项影响力偏低的局面,这既不利于我国科研及人才国际化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总结国际科技奖对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对我国国际科技奖的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我国科技奖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RFP框架下区域专利增长的差异性特征分析
刘云 谭龙 张振伟
2016 Vol. (5):
668-677.
摘要 (
)
以2001-2010年间的107万余条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数据为基础,构建区域-领域-主体(RFP)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文献分类、基尼系数、矩阵图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31个省区专利增长的差异性特征,为优化区域专利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基于权利要求数的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乔永忠 肖冰
2016 Vol. (5):
678-683.
摘要 (
)
作为专利制度核心的权利要求决定了技术方案的保护深度和广度。作为权利要求关键指标的权利要求数对专利价值,尤其是对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程度如何,需要深入研究。基于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与韩国授权专利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专利权利要求数与维持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现:除日本和韩国授权专利外,权利要求数对专利维持时间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发现,基于专利文献来研究权利要求对维持时间的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专利申请与专利诉讼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
张米尔 国伟 李海鹏
2016 Vol. (5):
684-689.
摘要 (
)
近年来,专利申请和专利诉讼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有必要厘清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专利申请和专利诉讼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表明专利申请与专利诉讼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分析表明,专利申请与专利诉讼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其中,专利申请对专利诉讼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专利申请的增加将导致专利诉讼在未来的涌现;与此同时,专利诉讼对专利申请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专利诉讼的增加将促使专利权人提出更多的专利申请。
省际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布局初探
刘烨 肖广岭 岳素芳 卢凡 赫运涛
2016 Vol. (5):
690-696.
摘要 (
)
省际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是我国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体系的空白,也是从国家层面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其布局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省际公共科技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服务的有效性。文章运用因子分析,对我国七大产业 的省际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布局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创新资源供给水平”和“创新资源需求强度”是影响省际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布局的关键因子,尤其是“创新资源需求强度”是平台布局中应当加强的环节;省际区域平台布局存在较大的产业差异性,应在不同省际区域布局不同种类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研究演进
朱军文 李奕嬴
2016 Vol. (5):
697-703.
摘要 (
)
国际上关于科技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颇多,论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应用CiteSpaceIII 软件,对国外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欲探求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研究的演进过程。通过采用共被引文献分析,提出了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研究的三个核心领域:“人才环流”论、“人才外流”论和“人才流入”论,并分析了核心文献群体特征;通过共被引作者分析,展现了研究议题演进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更替;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探究该问题研究热点的演进。最后,依据国外研究热点的演进趋势,推测我国关于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的研究热点将为人才回流和外流对我国影响的研究,包括经济影响、教育影响以及财政的影响等。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提升路径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的实证分析
刘和东 钱丹
2016 Vol. (5):
704-712.
摘要 (
)
收集了2014年长三角地区228个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产学研合作要素、合作机制与合作绩效的关系,找准了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有效路径。发现:(1)“提高学研方科技成果转化率→选择合理的合作模式→提升合作绩效”是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路径;(2)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合作行为对合作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内部要素中,企业吸收能力、学研方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合作行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程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对合作行为均显著正向影响;(4)外部要素的政府政策支持对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合作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针对性建议。
环境规制扰动、政企关系与企业研发投入
谢乔昕
2016 Vol. (5):
713-719.
摘要 (
)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以及政企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面临更强环境规制扰动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少;其次,政企关系对于环境规制扰动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即政企关系越密切,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越弱;最后,当既有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以及政企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面临更强环境规制扰动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少;其次,政企关系对于环境规制扰动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即政企关系越密切,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越弱;最后,当既有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以及政企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面临更强环境规制扰动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少;其次,政企关系对于环境规制扰动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即政企关系越密切,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越弱;最后,当既有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首席专家胜任特征与研发项目绩效──组织管理环境的调节作用
丁荣贵 王金安
2016 Vol. (5):
720-726.
摘要 (
)
研发是现代组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仅仅依赖首席专家而忽略了组织管理环境的作用难以实现有效的研发。在对以往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组织管理环境为调节变量的首席专家胜任特征与研发项目绩效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对208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首席专家的技术技能、管理技能和个性技能等胜任特征均对研发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管理环境在首席专家胜任特征与研发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战略柔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影响研究
李琳 苏中锋
2016 Vol. (5):
727-733.
摘要 (
)
本文研究战略柔性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影响作用。发现战略柔性的两个维度: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与新产品开发速度都呈正向关系。同时,技术不确定负向调节资源柔性和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关系,但正向调节协调柔性和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关系。本文研究不仅深入认识了战略柔性与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关系,而且可以指导企业利用战略柔性来快速开发新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创造影响因素Fuzzy DEMATEL分析
冯长利 赵常宁 刘丹 兰鹰
2016 Vol. (5):
734-743.
摘要 (
)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合作创造是供应链联盟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从系统视角出发,在界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创造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以及企业访谈,从知识客体、企业内部、企业间层面、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提出18个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创造影响因素。进而采用Fuzzy DEMATEL方法对各因素的因果类别及重要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辨析了原因组因素和结果组因素,进而识别出“预期的知识价值”为最重要的原因因素,“合作意愿和倾向”为最重要的结果因素。此外,综合比较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原因度及中心度得分,分析得出7个关键影响因素,最后为我国情境下供应链知识创造实践提出建议。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上市公司自主创新的国家激励扭曲之困——是政府补贴还是税收递延
唐书林 肖振红 苑婧婷
2016 Vol. (5):
744-756.
摘要 (
)
文章从系统演化视角建立了基于研发投入、政府补贴和税收补贴3种不同经济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将税收递延引入演化系统中形成新的衍生模型,并根据演化的影响因素建立计量模型用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规模要远大于税收优惠,现有创新激励机制更加注重扶持大企业或明星企业引导主流创新,忽视了零散的小量的个性化创新需求,造成国家激励自主创新的资源配置扭曲现象;(2)税收递延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要优于政府补贴,这是因为政府补贴的获取出现“国进民退”不良形势,国有企业利用政治背景掩饰创新效率低下的弱点来获取政府补贴,进而影响了政府补贴激励创新的有效性;(3)国有企业高管持股比例过低是引起政府扶持创新的“南橘北枳”的重要原因,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越大,企业获得的创新激励扭曲越明显,创新效率更低。
创新方法应用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张爱琴 陈红
2016 Vol. (5):
757-764.
摘要 (
)
以山西创新方法试点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文献概括与提炼,建立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驱动力框架模型,然后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采用包括实地访谈和二手资料收集、数据编码、研究分析等手段,分析创新方法试点企业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方法推广的驱动作用,根据政策需求探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平台的构建策略,并验证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驱动力框架模型,最后提出从战略规划、政策需求与推广应用平台、行为举措三方面推广应用创新方法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为促进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Fab Lab发展模式及其创新生态系统
徐婧 房俊民 唐川 田倩飞 王立娜
2016 Vol. (5):
765-770.
摘要 (
)
近年来,数字制造业的变革性发展引领着大众创新的新局面。创客空间作为这一过程中重要的角色在全球都掀起了热潮。Fab Lab是创客空间的一种类型,为研究人员、创新者、小公司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创新空间,使其能够将创新思想形成原型,弥补了目前教育和产业中无法为普通人提供现代化的发明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搭建的这一空缺。本文对创客空间以及Fab Lab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并归纳了Fab Lab的五个运作特点。本文认为,Fab Lab起到了引领工程师和企业家贯穿创新价值链的作用,起到了创造教育、商业、创新和社会效益的作用,是新的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本文最后对Fab Lab所形成的包括了政府机构、产业界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
企业创新搜寻策略的作用机理及其平衡——一个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与经验证据
芮正云 罗瑾琏
2016 Vol. (5):
771-780.
摘要 (
)
为探究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在面临环境不确定性与内部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反应型搜寻与前瞻型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二元搜寻的平衡问题,对214家企业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重要发现:(1)反应型搜寻与前瞻型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反应型搜寻起到了倒U型的影响,而前瞻型搜寻起到U型影响;(2)反应型搜寻与前瞻型搜寻存在互补关系,反应—前瞻型搜寻的平衡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3)知识治理能力在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4)反应型搜寻与前瞻型搜寻分别促进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手段导向理性对此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并且,反应型搜寻对突破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手段导向理性也能够减弱该负向影响。
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子群极化的影响研究──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
党兴华 成泷 魏龙
2016 Vol. (5):
781-792.
摘要 (
)
将分裂断层理论引入技术创新网络,能够为探索中观网络子群结构的动态过程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以2000年至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申请专利为样本构建组织间技术创新网络,探索网络嵌入性视角下分裂断层对子群极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嵌入于组织间的二元关系强度在不同成员对间分布不均匀时会使整体网络产生潜在的分裂断层,但分裂断层对子群极化并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当结构嵌入性水平和位置嵌入性水平较高时,分裂断层对子群极化的作用显著提升。说明潜在的分裂断层在没有被触发的情况下,可能保持休眠状态且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当一些关键机制触发分裂断层时,其作用得到显著加强。研究结论为解释网络中观子群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微观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进一步研究技术创新网络的稳定性和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家族关系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对创新中不可忽视的“家族力量”的检验
陈士慧 吴炳德 窦军生 陈凌
2016 Vol. (5):
793-800.
摘要 (
)
家族力量的存在让家族企业具有区别于非家族的属性特征,创新是家族企业为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所采取的重要战略行为。然而,家族系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往研究着重考察了企业边界之内的家族力量,而对企业之外的家族力量缺少必要的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家族系统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本文构建了包括家族凝聚力、适应力和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根据家庭关系研究成果,探讨了家族关系对家族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542份来自全国工商联有效调研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族凝聚力与家族企业创新具有倒U型关系,家族适应力与家族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