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STS科学民主化争论的还原与分析
-
白惠仁
-
2016 Vol. (8):
1121-1130.
-
摘要 (
)
-
柯林斯和埃文斯的“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第三波理论”发表后,引起了贾撒诺夫和温尼关于科学民主化问题的激烈反响,科学技术论(STS)研究陷入了关于科学决策的公众参与限度的争论当中。争论双方着重关注于科学本身,未充分认识到民主的地方性,尤其是不同民主理念背后的哲学基础,在民主化方面过于草率地沿袭了现成的民主理念。因此,争论的本质是民主化的理由是什么以及何种民主理念适用于科学的民主化。对这场争论的民主理念和价值承诺的还原,将促进对科学民主化理论基础的理解。
-
专家信任的危机与重塑
-
郭飞 盛晓明
-
2016 Vol. (8):
1131-1136.
-
摘要 (
)
-
专家信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对于公众生活、科学发展、产业发展和国家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当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专家信任危机。这不仅会动摇社会信任的根基,而且会威胁社会的健康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专家的利益关联、公众与专家的风险观差异、科学传播的效果不理想,是导致当前我国专家信任危机的主要因素。面对专家信任危机,必须重塑专家信任,警惕反智主义和民粹主义绑架社会和专家。为此,应努力切断专家的利益关联,打造价值中立的专家;促进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改善公众与专家的沟通;加强科学传媒治理,提高科学传播效果。
-
基于SNA的国家科技奖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
褚建勋 黄晟鹏 纪娇娇
-
2016 Vol. (8):
1137-1144.
-
摘要 (
)
-
本文旨在以社会网络分析(SNA)的视角,通过深度挖掘2000-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合作网络数据之中的结构性信息,分析由合作关系构建的获奖机构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趋势,结合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从实证性研究的角度提出并验证若干关于系统结构的假设,揭示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合作网络整体趋于聚合、“核心”结构突出的内在特征,拓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在组织间网络研究中的应用。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资源要素对国家工程实验室绩效影响机理研究
-
李培楠 赵兰香 万劲波
-
2016 Vol. (8):
1145-1151.
-
摘要 (
)
-
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成员,研究资源投入要素对国家工程实验室绩效的影响机理,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国家工程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以国家工程实验室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资源投入要素对国家工程实验室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经费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产出能力和产出成效;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均不直接显著影响国家工程实验室产出成效,但正向显著影响其产出能力,进而间接影响国家工程实验室产出成效。研究结论对如何采取措施有效发挥工程实验室作用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
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构建与协同度分析——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
-
董豪 曾剑秋 沈孟如
-
2016 Vol. (8):
1152-1160.
-
摘要 (
)
-
产业创新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创新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信息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性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研究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创新能力并且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论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信息通信产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并且在2009-2010年出现震荡,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子系统的不协调以及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最后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以知识产权效应为研究视角
-
朱慧 徐卫彬
-
2016 Vol. (8):
1161-1168.
-
摘要 (
)
-
摘 要: 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沿用Woo等(2015)的观点将知识产权保护分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在发生机理。随后,本文收集42个国家1980-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首先,中等收入国家知识产权直接效应较弱,高收入国家知识产权直接效应较强;其次,中等收入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呈非线性关系,而且自主创新是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最后,高收入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之间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
-
中国专利调查综述:制度实践与研究拓展
-
毛昊
-
2016 Vol. (8):
1169-1176.
-
摘要 (
)
-
立足于国际比较和制度实践,本文从专利研发周期与成本、专利实施与产业化现状、国家专利保护强度诉求、专利诉讼机制运转等方面对我国专利制度实践进行了综述。同时在专利动机改变与制度异化,专利价值多元属性与质量评价,强弱专利诉讼机制等问题中进行了国际比较。进而提出借助专利调查平台拓展专利行为研究的思路,阐释了从专利制度、市场规律、政策绩效层面发掘调查学术价值的方法。本研究的政策指向在于呼吁政府开放基础调查资源、优化调查问题与程序设计,提升中国专利调查的基础性作用。
-
从专利弹性视角研究专利制度货币型奖励政策效率
-
魏延辉 张慧颖
-
2016 Vol. (8):
1177-1186.
-
摘要 (
)
-
在一刀切的专利法律制度背景下,专利货币型奖励政策的可操作性强,靶向性可控,对优化专利制度作用突出,但政策制定尚缺乏完整的理论依据与有效量化工具。从专利弹性视角对此进行探讨,通过研究专利弹性与净损失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净损失率评价模型,这是弹性研究在专利领域的尝试,从而使深入挖掘专利奖励潜能,提升专利奖励相对效率,实现降低净损失率的目标有据可依,并以中国专利申请数据做了实证,检验中国专利制度执行以来绩效,证明本方法切实可行、有效。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公共发展环境对于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 ——基于政府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
-
林洲钰 邓兴华 林泉
-
2016 Vol. (8):
1187-1194.
-
摘要 (
)
-
公共发展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问题。本文基于政府治理视角,采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的调研数据度量公共发展环境水平,研究表明:(1)在公共发展环境水平较高的城市,企业表现出更高的专利产出能力;(2)非国有企业专利产出能力对于公共发展环境水平的敏感度更高;(3)公共发展环境水平对于企业专利产出能力的影响随着企业隶属层级的降低而增强;(4)基于传导机制的考察发现,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推动技术市场发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遏制权力寻租活动等措施促进了企业专利产出能力的提升。本文研究结论凸显出公共发展环境转型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战略意义。为此,应当加快推进政府转型的步伐,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
-
不对称国际研发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机制
-
刘洋 应瑛
-
2016 Vol. (8):
1195-1202.
-
摘要 (
)
-
后发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的不对称研发联盟应该如何通过知识转移机制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处于劣势地位,后发企业应该通过知识复制进行“邯郸学步”还是通过知识适应进行“择善而从”?本文从嵌入于不对称国际研发活动所蕴含知识的因果模糊性与情境依赖性两个视角出发,提出在不对称国际研发联盟中,处于劣势的后发企业的知识适应比知识复制更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感知制度动荡性负向调节知识复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知识适应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结论对于国际研发联盟文献以及后发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
技术并购主体特征、研发投入与并购创新绩效
-
王宛秋 马红君
-
2016 Vol. (8):
1203-1210.
-
摘要 (
)
-
本研究基于2007-2012年上市公司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并购成熟度、财务资源和公司治理质量三个刻画主并企业的并购特征的变量,接着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并购主体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行为在并购主体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主并企业并购成熟度和财务资源对并购后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公司治理质量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并购后增加研发投入会弱化并购成熟度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财务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却起到积极强化作用。从而为企业技术并购决策以及并购后的研发投资决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体系与区域创业——关联及区域差异
-
李梅芳 王俊 王彦彪 王梦婷 赵永翔
-
2016 Vol. (8):
1211-1222.
-
摘要 (
)
-
在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体系和创业活动研究基础上,揭开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体系的内部运行的“黑箱”,从三螺旋体系的螺旋间合作、网络关系、互补协同三个特征维度出发,以区域创业环境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了这三个方面对区域创业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间合作、网络关系、互补协同及创业环境对创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创业环境对区域创业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基于区域分类的群组分析结果表明,螺旋间合作与网络关系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创业水平的正向影响显著,而螺旋间互补协同这一因素则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般区域的创业水平的正向影响显著。
-
新企业战略倾向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研究
-
尹苗苗 刘玉国
-
2016 Vol. (8):
1223-1231.
-
摘要 (
)
-
本文基于中国创业活动实践提炼新企业的创业战略倾向,即冒险型战略倾向和前瞻型战略倾向,深入探究这两种战略倾向对创业学习的内在影响,以期提高我国新企业的创业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时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探究其在两种战略倾向与创业学习之间的调节作用,以期深入揭示中国创业环境情境对创业学习的内在影响。通过对吉林省、福建省和北京三地332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冒险型战略倾向和前瞻型战略倾向均对创业学习具有显著积极影响;环境动态性在冒险型战略倾向与创业学习之间具有显著正调节作用,而在前瞻型战略倾向与创业学习之间具有显著负调节作用。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开放式服务创新动态演进及协同机制研究
-
赵武 王珂 秦鸿鑫
-
2016 Vol. (8):
1232-1243.
-
摘要 (
)
-
选用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腾讯公司微信业务案例,在分析其外部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基于企业动态发展的视角,将其演进过程界定为用户参与式创新、外部参与式创新、平台创新及跨平台创新四个阶段,梳理出微信各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以更加微观视角分析企业如何实现开放式服务创新,从动态演进内部逻辑上阐释了基于创新环境、创新源互动网络以及商业平台的开放式服务创新协同机制。研究发现,基于微信团队、外部组织、用户等创新源间充分互动的平台创新是其开放式服务创新的核心和实质。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创新源互动网络与协同机制概念框架,丰富了开放式服务创新理论研究,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可借鉴和可操作性的创新路径。
-
基于MLP框架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
孙冰 徐晓菲 姚洪涛
-
2016 Vol. (8):
1244-1254.
-
摘要 (
)
-
基于多层分析框架(Multi-level perspectives)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结合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社会技术范式的特征,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阶段划分为技术保护期、市场选择期、竞争扩散期。以深圳市新能源公共交通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样本,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新能源公共交通创新生态系统经历技术保护期、市场选择期、竞争扩散期,进行了有序演化;核心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的支持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是系统内成员间协同合作的结果。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推进并发展中国新能源公交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战略导向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异质性讨论——竞争程度的调节作用
-
李炎炎 高山行 高宇
-
2016 Vol. (8):
1255-1262.
-
摘要 (
)
-
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对于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企业家导向和学习导向作为企业前瞻进取、以及持续学习的战略倾向,通过不同作用机理对上述两种创新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因此,为了探究上述差异化作用机制,以及市场竞争强度对上述关系的影响,论文构建了企业战略导向、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的情境影响的概念模型并运用404份企业调研数据加以验证。结果显示:相对于学习导向而言,企业家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对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弱。竞争强度正向调节企业家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负向调节学习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深化了战略导向的研究,拓展了战略导向与技术创新间关系的理论探讨,对于企业在激烈竞争下发展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
创新行为、资源充足度和创新合法性——与创新型文化匹配的实证研究
-
王炳成 张士强 王俐 曾丽君 饶卫振
-
2016 Vol. (8):
1263-1271.
-
摘要 (
)
-
在402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本文应用权变理论中的匹配思想和共变数分析方法,通过一阶直接模型与二阶共变数模型的比较,探讨了员工层面的创新行为与组织层面的资源充足度、创新合法性与创新型文化等变量的匹配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行为和创新合法性对工作绩效的直接影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资源充足度和创新型文化对工作绩效的直接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2)创新行为、资源充足度、创新合法性与创新型文化的匹配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要优于各个变量独立作用于工作绩效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
集群创新的SCAI螺旋模型——基于大连软件园的案例研究
-
李浩 黄剑
-
2016 Vol. (8):
1272-1280.
-
摘要 (
)
-
作为不同于独立创新和企业间主动合作创新的新集群创新模式,SCAI螺旋揭示了溢出知识经外部创造升华后,再由溢出企业通过主动知识获取活动将这部分外部创造的同源新知识转移回企业,无障碍吸收并整合运用的创新机理。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选择了大连软件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访谈数据、档案数据和文件资料,将所获得的二手资料与一手资料交叉验证,并运用扎根理论对研究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SCAI螺旋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维度及衡量标准,挖掘了集群共有知识的演化规律,并揭示了SCAI螺旋模型在实践中被集群企业的广泛运用。研究发展了集群创新理论和集群知识理论,尝试将知识创造理论从企业层面向集群层面拓展,从知识生产者角度,发展了集群知识溢出与集群绩效关系研究,并对集群创新形成了跨层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