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Science 2.0:科学活动新范式
  • 吴爽 徐飞
  • 2016 Vol. (9): 1281-1286.
  • 摘要 ( )
  •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全方位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Science 2.0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就互联网对科学活动影响的初步概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学交流不断获得新的工具和平台,传统的科学活动正面临更开放的环境,并可能引发整个科学系统的变革。Science 2.0让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使成果交流变成互动探索,成果刊布也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全面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科学活动因互联网发展而正在发生的这一重大变革,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 发现抑或人工生成:科学实验与规律的双重关系
  • 罗天强 殷正坤
  • 2016 Vol. (9): 1287-1293.
  • 摘要 ( )
  • 自然规律是随着宇宙的演化而自然生成的,而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新规律的人工生成。科学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人们不仅能够通过纯化简化实验发现自然界原本存在的自然规律,也能够通过强化激化及特殊实验和技术科学实验人工生成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规律。人工生成新规律,改变了人与规律关系的传统认识,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设定新技术目标、加强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研制、加强稀有资源的研究开发与保护、加强技术科学研究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自主研发创新、知识积累与科技绩效——基于高技术产业数据的动态门槛机理研究
  • 陈恒 侯建
  • 2016 Vol. (9): 1301-1309.
  • 摘要 ( )
  • 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可持续转型增长的问题与挑战以及知识积累隐性研发创新与绩效非直接关联的特征,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改进并构建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科技绩效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探讨地区知识积累的动态门槛效应和时空异质性,在方法和内容上揭示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形势中的“黑箱”。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投入显著促进产业科技绩效的提升;技术引进与改造创新均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绩效产生负向效应;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科技绩效的效应显著受限于地区知识积累水平的影响,随着知识积累门槛水平提升,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效益逐渐提高,存在基于知识积累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进而划分低知识积累(KS≤5.285)、中知识积累(5.2856.769)三种类型。同时,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机理存在地区知识积累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不同年份地区间的分布差异较大。
  • 中国产业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影响——基于27个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 张鹏 王娟
  • 2016 Vol. (9): 1326-1335.
  • 摘要 ( )
  •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中国工业产业技术进步的计量模型,以2002-2012年中国27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我国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因行业异质性而存在差异,各行业之间形成不同的技术进步方向和路径选择,中低端技术产业“进口中间产品—深加工—出口中间产品”对中低端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较为突出,而高端技术产业的“进口中间产品—深加工—出口最终产品”方向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更明显。实证进一步揭示出我国应将仅对R&D投入数额本身的关注同时转移到对R&D内容的重视上,建立起从研发内容到研发投入的逻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产业政策,提高R&D投入的使用效率,从而充分发挥产品内分工的促进作用,提高我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嵌入层级,拉升国际分工地位,推动产业升级。
  • 社会保障与技术进步动态组合的经济发展驱动路径分析
  • 王增文
  • 2016 Vol. (9): 1336-1346.
  • 摘要 ( )
  •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2015年“两会”总理报告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动力机制,就业、工资与社会保障成为经济“双引擎”的关键因素。社会保障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双引擎”动态组合的经济增长路径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以怎样的一个动态组合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呢?本文采用DSEG理论分析框架建立了社会保障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的动力系统模型来研究其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中国2000-2014年的经济数据对动力系统模型进行校准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目前的经济形势,解释力达到了81.76%,方差分解与IR分析结果表明,与社会保障冲击在短期内与引发的经济波动不同,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变量冲击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并且持续的增加潜在的技术存量,从而,促使生产部门进行更多的研究与试验性发展投入,使得经济产出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均衡。然而,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影响效应体现在对其它经济变量的“传递”和“联动”方面。社会保障投入的正向冲击能够对就业、技术存量等具有正向的传递效应;而与工资的“联动性”能够对经济产出产生更大的提升作用,从而使得中国经济不断地达到新的更高均衡水平。
  • 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 刘慧 陈晓华 吴应宇
  • 2016 Vol. (9): 1347-1359.
  • 摘要 ( )
  • 本文基于WIOD投入产出数据,在修正Antràs et al(2012)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了34国1997-2011年金融支持上游度,并从整体和分时间段两个层面首次分析了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机制呈现倒U型,中国金融支持上游度偏高,接近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作用的负效应门槛;其次契约型地理优势和毗邻大国型空间地理优势有助于促进一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而沿海型空间地理优势则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不显著;最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和丰富的要素资源均能促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丰富的要素资源并非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边际正效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力则有所提升。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自建与合作:资源与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研究
  • 王砚羽 谢伟 李纪珍 乔元波
  • 2016 Vol. (9): 1360-1370.
  • 摘要 ( )
  • 中国海外投资增速超过外商FDI增速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投资俨然跃升为国际投资的新话题。然而已有对新兴市场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关注集中在东道国因素,忽略了新兴市场特定制度下的母国公司特点。本文立足母国企业层面,采用中国46家海外研发机构调研数据检验了资源对企业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情境下,企业实力越强(即技术资源和经济资源越丰富),越倾向于选择自建研发机构。同时政治关联对技术资源产生替代作用,负向调节技术资源与进入模式的关系。本文的价值体现在:理论上丰富了“资源——战略”理论的已有边界和应用条件,实践上为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 不同新颖度知识创造与企业成长动态关系研究——基于华为时间序列数据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张军 曲丽洋 许庆瑞
  • 2016 Vol. (9): 1381-1390.
  • 摘要 ( )
  • 知识创造作为企业内生性知识存量积累的来源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在我国强调自主创新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变得日益重要。相关研究多基于过程视角探索知识创造过程(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却对企业创造的新知识到底如何影响企业成长关注不够,这使得现有研究不能解释为什么具有相同知识创造过程的企业最终会获得不一样成长结果的现象。本文基于新颖度区分的企业知识创造结果视角,以华为时间序列数据为对象进行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对企业所创造的不同新颖程度的新知识与企业成长间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知识创造对企业成长的积极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并随时间推移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倒U型特征;随着所创造知识的新颖程度提高,知识创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呈现出近似U型的特征。最后,文章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与研究局限。
  • 技术复杂度与我国外包企业技术优势及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增加值的实证研究
  • 马晶梅
  • 2016 Vol. (9): 1397-1403.
  • 摘要 ( )
  • 本文基于行业增加值数据,构建技术复杂度指数,将我国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及低技术行业。结果显示,仪器仪表、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通常意义的“高端”行业在我国实际上属于低技术行业。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全国、美国及日本外包企业技术优势及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与国内非外包企业相比,外包企业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美国外包企业优势大于日本外包企业。此外,在低技术行业,美国、日本外包企业技术优势低于其它国家外包企业;但在高技术行业优势却更强。(2)总体上,外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为正,美国外包企业效应低于日本外包企业。在低技术行业,两国外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为正;其它国家外包企业效应为负,对非外包企业生产起到“挤出”作用。(3)我国外包企业技术优势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且在低技术行业更为明显。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开放度的中介效应
  • 赵增耀 周晶晶 沈能
  • 2016 Vol. (9): 1408-1416.
  • 摘要 ( )
  • 基于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互关联的子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将开放度作为中介变量对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综合创新效率受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共同制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具有分地区、多阶段的属性,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即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 企业创新文化真实地驱动了研发投资吗
  • 张玉明 李荣 闵亦杰
  • 2016 Vol. (9): 1417-1425.
  • 摘要 ( )
  • 企业文化影响企业行为。研发投资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其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及其情境因素尚缺乏广泛的经验证据。通过构建企业创新文化、研发投资以及制度环境和两职合一的理论模型,以2009-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创新文化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和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创新文化能够从价值观念、制度以及企业行为实践等方面影响企业进而促进研发投资;(2)制度环境负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即相比于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创新文化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更大;(3)两职合一正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即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创新文化对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
  • 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惯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
  • 党兴华 魏龙 闫海
  • 2016 Vol. (9): 1432-1440.
  • 摘要 ( )
  • 针对创新组织的适应性行为,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惯性产生的根源性,从结构惯性和认知惯性两个维度,探究组织惯性对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差异性影响,并引入网络嵌入性作为调节变量。以研发强度较高的行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研,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惯性对渐进式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认知惯性,结构惯性更有助于促进渐进式创新;组织惯性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相比结构惯性,适度的认知惯性更有助于促进突破式创新;关系嵌入在组织惯性对双元创新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调控作用,结构嵌入的调控作用部分支持。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适应性行为特征,对于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维持网络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