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与制造业产业追赶绩效
  • 陈晓玲 郭斌 郭京京 吴晓波
  • 2017 Vol. 35 (7): 982-994.
  • 摘要 ( )
  • 在以中国为典型的大型后发新兴经济体中,本土企业的追赶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供给端存在连续的技术层级,需求端具备多层次的市场空间。本研究提出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两个构念,用以反映大型新兴经济体追赶中技术维和市场维的独特产业情境特征,并探索其对产业间追赶绩效差异的解释力。基于中国制造业26个行业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以及它们与技术努力强度的交互作用对追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梯度和市场梯度对产业追赶绩效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技术努力强度较大或较小的情况,在技术努力强度适中的产业里,技术梯度和市场梯度对追赶绩效的影响更强。该发现对产业追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 制度悖论、产业链信息化密度与企业研发联盟倾向
  • 杨曼 王仁祥
  • 2017 Vol. 35 (7): 995-1003.
  • 摘要 ( )
  • 利用世界银行针对中国企业的最新微观企业数据库,对制度环境、产业链信息化密度影响企业研发联盟决策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基于企业间声誉视角考察了产业链信息化密度在其中的中介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当下企业研发联盟决策行为中存在“制度悖论”现象,即制度环境对研发联盟倾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整体及分环节产业链信息化密度均能够对企业研发联盟倾向起到积极影响,且从边际效应来看,上游环节信息化密度的边际影响效应相对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链信息化密度有助于企业间声誉机制的发挥,进而能够在企业研发联盟决策中的“制度悖论”现象中起到显著的负向中介调节作用。
  • 弹性视角下的R&D投入与产出关系研究
  • 单伟 马文 高俊光
  • 2017 Vol. 35 (7): 1004-1015.
  • 摘要 ( )
  • 借鉴经济学中弹性理论,将R&D活动产出指标变化率与投入指标的变化率的比值定义为弹性系数,选取我国31个省市2009-2013年R&D投入与产出数据,在考虑滞后期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各省市R&D产出对投入的敏感性,并探究R&D产出对投入的弹性系数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大多省市R&D投入对专利授权量转化效率高呈规模报酬递增;科技论文数量对R&D人员全时当量的弹性系数受各省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影响较大;各省市R&D经费投入对科技论文数量产出的转换效率低呈规模报酬递减;对比2009年和2013年数据,各省市R&D投入稳步增加,但弹性有下降趋势。因此,我国各省市科技政策制定工作的侧重点应该逐步从不断增加R&D投入向合理调整R&D资源的分配组合倾斜,推动各个级别的科研经费的改革与调整迫在眉睫。
  • 中国技术进步的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
  • 尹向飞 段文斌
  • 2017 Vol. 35 (7): 1016-1025.
  • 摘要 ( )
  • 本文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推导出技术进步核算方程——技术进步为投入要素边际产出增长的加权平均,并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几点结论:(1)中国技术进步保持高速增长,劳动力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但 “人口效率红利效应”正在逐步消失,资本技术进步缓慢。(2)1999年前,劳动力技术进步差距为东中部、东西部技术进步差距的主要原因,1999年后资本技术进步差距为主要原因。改革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力效率,但在提高资本效率方面效果不佳。随着“人口效率红利效应”的逐步消失,如何长久而有效地促进资本技术进步,应是中国今后改革的着力点。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企业如何成功实现技术商业化
  • 江旭 穆文 周密
  • 2017 Vol. 35 (7): 1032-1042.
  • 摘要 ( )
  • 尽管技术商业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对企业如何成功实现技术商业化仍然认识不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本文探讨了转型经济背景下技术能力、战略柔性两种企业内部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商业化的影响,尤其关注了以创新、冒险和战略革新为主要特征的公司创业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基于我国251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发现,技术能力与战略柔性的交互作用通过公司创业的中介机制最终促进了企业技术商业化成功,即存在被中介的调节效应。从而揭示了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商业化的作用机制,既拓展了动态能力、技术商业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对企业技术商业化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区域软环境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
  • 郭韬 王晨 井润田
  • 2017 Vol. 35 (7): 1043-1053.
  • 摘要 ( )
  • 为探究区域软环境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效果及在不同地区的差异表现,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选取2007—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对科技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政府环境、法律环境等五类区域软环境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科技环境、政府环境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金融环境与法律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影响有限,市场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产生消极影响。从各地区层面来看,不同的区域软环境因素对各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科技环境在东、中、西、东北地区均产生积极影响,金融环境在上述四个地区均未产生影响,市场环境在中、西部地区产生消极影响,政府环境在中、西部地区产生积极影响,法律环境在东北地区产生消极影响。
  • 高校知识溢出对本地工业企业绩效的空间影响
  • 周末 张宇杰 刘经纬 唐轶凡
  • 2017 Vol. 35 (7): 1054-1062.
  • 摘要 ( )
  • 本文选取了6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四万多家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3-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结合坐标经纬度、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地市县财政数据、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采用ACF生产函数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企业与高校的空间关系矩阵,探究了高校知识溢出在有限空间范围上对微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邻近高校的知识溢出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工业企业的长期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工业企业的经济利润率即工业企业的短期绩效无显著影响。同时,不同类型高校对工业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综合类高校的影响最为显著,西部地区部属高校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更为显著。
  • 大众创业: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吗
  • 任胜钢 贾倩 董保宝
  • 2017 Vol. 35 (7): 1063-1072.
  • 摘要 ( )
  • 创业教育是实现“双创”中国的关键,然而学者们关于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关系的研究结论还存在争议。以253位大学生创业者为研究对象,从动态研究视角出发,采用层级回归模型,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机会开发及新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创业导向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创业教育的效果,并挖掘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创业教育促进创业者创业导向的形成,进而有利于机会开发和企业成长;(2)创业教育分别调节创业导向与机会开发及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其中,创业理论教育负向调节创业导向与机会开发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而创业实践教育分别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机会开发及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合法性及政策导向的作用
  • 罗兴武 项国鹏 宁鹏 程聪
  • 2017 Vol. 35 (7): 1073-1084.
  • 摘要 ( )
  • 商业模式创新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创企业成长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市场导向型创新可能给企业带来先动优势,而制度理论指出创新性高的新创企业可能面临合法性障碍。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在制度情境下实现新创企业成长?围绕这个问题,以512家中国新创企业为样本,结合合法性视角与商业模式理论,探讨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政策导向的调节作用和合法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合法性以及新企业绩效的提升;组织合法性在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策导向权变影响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的关系;商业模式创新与政策导向的交互效应通过合法性间接影响创业绩效。
  • 开放创新搜索、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基于无标度加权网络的仿真研究
  • 徐敏 张卓 宋晨晨 王文华
  • 2017 Vol. 35 (7): 1085-1094.
  • 摘要 ( )
  • 现有关于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搜索研究大都构建在无权静态网络的基础上,且假设创新搜索与知识转移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过程。为更加真实的再现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搜索、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的整体行为机制,现基于无标度加权动态网络,采用仿真建模的方法,以揭示创新网络中知识动态增长的演化规律,探究创新搜索与创新网络、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无论基于何种搜索策略,创新网络演化的路径基本相同,且最终网络演化将达到均衡;网络联结密度与网络平均知识存量存在倒U型关系,而网络关系强度与网络平均知识存量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创新搜索策略对网络平均知识存量以及知识创新的水平均具有显著影响关系。
  • 数字创新:创新研究新视角的探索及启示
  • 余江 孟庆时 张越 张兮 陈凤
  • 2017 Vol. 35 (7): 1103-1111.
  • 摘要 ( )
  •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深度嵌入,数字技术及其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超越了传统创新理论研究的边界,需要以数字创新理论为支撑对其关键特征与发展机制作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分析了数字创新理论的内涵、基本类型与关键特征, 并从技术和社会两个视角对管理学语义下创新研究的延伸与拓展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数字创新的自生长性创新和模块化创新规律,深度剖析了我国数字创新在政策支持、规模性、异质性、用户关联性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过程中数字能力的嵌入,改变了产品和服务提供价值的过程;中国海量的用户基础及其异质性与多层化成为中国企业未来推动数字创新、建立主导优势的重要机遇。
  • 高技能人才创新素质:内容及结构
  • 郭丹 姚先国 杨若邻 曹霞
  • 2017 Vol. 35 (7): 1112-1120.
  • 摘要 ( )
  • 高技能人才在一线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改造现有技术、创造新产品、提出新工艺,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人内在的创新素质是开展创新活动的源泉。本文采用扎根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技术性文献采集和行为事件访谈提炼高技能人才创新素质初始内容条目和结构维度。以此为基础设计量表开展问卷调查,结合问卷回收结果实施内容条目净化并经专家小组的充分讨论,最终确定了高技能人才创新素质包括3项二阶维度、7项一级维度和40项内容条目的整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