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生物大数据下人体基因信息的保护境遇及应对———以生物样本库为切入点
  • 徐美轩
  • 2022 Vol. 40 (6): 975-982.
  • 摘要 ( )
  • 随着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不断地交叠发展,推动了生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物大数据正在深刻影响着生物医学,俨然已成为增速较快的大数据类型之一,并助推“精准医学”的普及和应用。但是,生物信息数据固然无法脱离生物样本库这一基础性设施而独立存在。并且存储人体基因信息的生物样本库却极具特殊性,源于人体基因信息揭示出了一个人最为敏感、最深层次的个人信息,与个人的生命特征息息相关。因而如果不能对人体基因信息进行周严的保护,必然会引发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撼动。所以,须从个体、群体、国家三重视角审视当下人体基因信息的不合理披露所带来的风险与危害,并对此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以实现生物样本库的良性运转,增进我国民众的福祉。
  • 场域视野下的地球科学自律性维护———以刘东生的科学实践为例
  • 庞宝鑫 徐志伟
  • 2022 Vol. 40 (6): 983-990.
  • 摘要 ( )
  • 美国政府退出和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明,非理性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地球科学自律性发展,以地学家为中心的地球科学场域能够有效化解外部干扰。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因子不断增多、场域结构逐步扩大,作用力关系日益复杂,放大了社会因子的他律性影响。杰出地学家刘东生的科学实践表明,科学精神、科学习性、科学资本和社会生产、国家体制、国际化进程等内外因素能够形成地球科学场域的良性运作机制。地球科学的自身内涵和社会功能日益丰富,维护它的自律性发展有助于准确认识地球系统演化机制,深化人地耦合关系新认知,为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基础。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供给与政策协调的组态效应
  • 方齐 谢洪明
  • 2022 Vol. 40 (6): 991-1000.
  • 摘要 ( )
  • 科技成果转化是新产品乃至新产业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如何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以促进区域成果转化是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鉴于中国不同层级政府网络间的政策体系以及区域技术资源等差异产生了复杂的成果转化条件,本文立足整合视角框架,综合运用CFA和fsQCA方法,使用中国湖北、广东、上海、浙江四个地区160家转移机构的调查数据,基于地区技术资源和机构组织情境,检验了政策供给、政策协调、技术来源、机构实力、身份自洽5个条件对成果转化成效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组态对转化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单个成果转化要素条件并不构成成果转化高成效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政策协调在产生成果转化高成效上发挥着关键作用;(2)任何一种理论视角都无法充分地解释成果转化,无论是制度视角,还是资源视角或组织视角,综合不同的视角才能够提供合乎情理的解释。(3)3种成果转化条件组态可以产生高成效,分别是政策供给的中介实力型、政策协调的技术资源型和政策协调的身份自洽型。不同的条件组合代表成果转化高成效实现的不同方式。本文也分析了4种导致成果转化非高成效的组态,它们均呈现出政策条件要素的缺失。本文从整合组态视角探究资源与组织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供给、政策协调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揭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高成效的政策条件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区域居民购房能力与科技人才集聚关系研究
  • 王高峰 杨浩东
  • 2022 Vol. 40 (6): 1001-1013.
  • 摘要 ( )
  • 摘要:随着创新作用的日趋凸显,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逐渐上升至战略议题,作为信息与知识的重要载体,科技人才对于创新生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创新生态情境下,探讨区域居民购房能力对科技人才集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居民购房能力与科技人才集聚存在倒U型关系,仅新疆、内蒙古、贵州、山西、湖南等地长期位于拐点右侧。(2)相比房价,区域工资水平的是购房能力的正向驱动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因素。(3)创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是划分购房能力提升所产生“吸纳”效果的门槛变量。当跨过创新生态耦合门槛值之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助于促进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程度的提升(4)随着区域创新生态水平的提高,购房能力对于高技术产业与工业企业科技人才集聚影响存在不同,前者呈现持续递增态势,而后者,在跨过第二个门槛值之后,促进作用存在一定回落。
  • 人力资本、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提升
  • 薛阳 秦金山 李曼竹 冯银虎
  • 2022 Vol. 40 (6): 1014-1023.
  • 摘要 ( )
  •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运用2004-2019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了涵盖人力资本高级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提升的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人力资本高级化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为0.198。人力资本高级化的提升主要依靠自身惯性,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其影响最小,城镇化质量提升是促进人力资本高级化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高级化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人力资本高级化和城镇化质量提升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高级化有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但长期效应有待强化。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镇化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有待加强。
  • 技术锁定视角下的专利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杨武 孙世强 陈培
  • 2022 Vol. 40 (6): 1024-1033.
  • 摘要 ( )
  • [目的/意义]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部件,培育并评价其高价值专利对于我国突破国外“技术锁定”,对实现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基于INNOJOY专利数据库,选取了燃料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客观赋权方法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探究了技术锁定视角下的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技术锁定对专利价值的抑制作用显著;(2)引证数、被引证数与同族数均对专利价值的促进作用显著,权利要求数对专利价值的抑制作用显著,而IPC分类数对专利价值不具有显著效应。在丰富了专利价值研究的同时,为我国突破“技术锁定”,进而实现专利强国的目标提供相应建议。
  • 专利的技术新兴度与其技术影响力间关系研究
  • 郭颖 王明星 段炜钰
  • 2022 Vol. 40 (6): 1034-1043.
  • 摘要 ( )
  • 识别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和最具价值的新兴技术主体已成为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美国的FUSE项目提出了“技术新兴度”这一指标,实现了对新兴技术(主体)的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专利为研究对象,引入文献计量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方法,在对专利的技术新兴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从定量角度探究专利的技术新兴度与其技术影响力间的关系,并使用纳米载药领域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专利的技术影响力与其技术新兴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技术新兴度越高的专利可能对后续的技术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且这种新兴技术思想(新兴术语)对专利技术影响力的提高作用具有一定的持久性(至少3年)。本研究为新兴技术的定量研究、高质量专利的挖掘以及我国政府或企业相关科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现政策目标了吗?
  • 王辉 汪 炜
  • 2022 Vol. 40 (6): 1044-1053.
  • 摘要 ( )
  •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我国创业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并肩负重要政策使命。本文分别以引导基金政策出台和引导基金参股创投机构作为外生事件冲击,利用私募通数据库的创业投资样本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从创投行业和创业企业两个层面对引导基金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发现:(1)引导基金政策的出台及其对创投行业的参与,显著地促进了行业募资和投资活动,扩大了行业规模;(2)引导基金未能引导创投机构投向更早期的创业企业,但能引导创投机构投向科技型企业。区分创投机构所有制性质后发现,引导基金对非国有创投机构的引导效果总体要优于国有创投机构;(3)采用亏损补偿方式带来的引导效果相对最好,其次分别为亏损补偿+收益类补偿、收益类补偿。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认识引导基金政策效果、完善和优化引导基金政策体系具有启发意义。
  • 企业数字化转型:“随行就市”还是“入乡随俗”? ———基于制度理论和认知理论的决策过程研究
  • 陈玉娇 宋铁波 黄键斌
  • 2022 Vol. 40 (6): 1054-1062.
  • 摘要 ( )
  • 核心产业的数字化培育、地区数字经济新基建,是地方政府刺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种手段。基于“行业/地区制度环境——管理者认知——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逻辑,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制度前因及认知过程。借助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的量化文本分析法,研究发现:第一,产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未得到验证。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随行就市”(迎合行业制度)而不是“入乡随俗”(迎合地区制度)。第二,地区数字经济正向调节产业数字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也即是地区数字经济起到助推作用。第三,决策者数字化注意力在“制度环境——企业决策”中起到正向传导的中介作用。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制度压力是否及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政府数字化建设的政策方向调整,以及企业决策者的认知管理提供了参考建议
  • 工作自主性对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者的证据
  • 杜娟 杨乃定 王杜方玫
  • 2022 Vol. 40 (6): 1063-1074.
  • 摘要 ( )
  •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者基于项目需求的知识获取行为对于实现项目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宽松的工作环境提升研发项目管理者的知识获取行为是创新管理的一种思路。通过对245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了工作自主性对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者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团队的工作自主性正向影响其项目管理者的知识获取行为,项目管理者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项目组织间的网络关系质量既调节了工作自主性与项目管理者知识获取行为之间的关系,又调节了工作自主性与项目管理者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网络关系质量对项目管理者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自主性对其知识获取行为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优化研发项目管理,加快复杂产品系统产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
  • 制度理论视角下的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管理
  • 饶远 刘海波 张亚峰
  • 2022 Vol. 40 (6): 1075-1084.
  • 摘要 ( )
  • 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科研机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社会学制度理论,以规则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类制度基础要素为出发点,应用传递者视角下的制度分析框架对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基础要素缺位环节,由此提出补足规制性要素、完善规范性要素与强化文化认识要素的建议。
  •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基础研究特征及启示
  • 刘云 翟晓荣
  • 2022 Vol. 40 (6): 1085-1095.
  • 摘要 ( )
  • 国家实验室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高水平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原始创新的平台。如何强化目标导向的国家实验室战略性基础研究,并与产学研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提高我国前沿技术和战略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是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是美国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的核心力量,在世界同类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基于基础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战略性基础研究组织运行模式及产出特征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基于明确的战略定位和研究方向,组织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在经费投入结构和研发团队结构、基础研究产出水平、学科领域布局等方面各具特点;国家实验室通过与政府、非营利机构、大学和企业以及国家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开展协同研究与创新,同时开展差异化的国际合作研究,形成以发达国家为主、并不断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国际合作模式。研究结果对我国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鉴价值。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创新发展的第四种力量
  • 柳卸林 杨培培 王倩
  • 2022 Vol. 40 (6): 1096-1104.
  • 摘要 ( )
  • 在全球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形势下,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促使创新发生的驱动力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除传统的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可以驱动创新外,社会力量及创新生态系统力量的兴起也不断推动了创新进程。其中创新生态系统力量由于不同的创新理念、作用方式和目标等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梳理了不同类型的创新驱动力,并结合其不同特征进行了对比。同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作为第四种创新驱动力的特征,讨论了其当前在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 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对中国智能安防产业创新网络的分析
  • 张昕蔚 刘刚
  • 2022 Vol. 40 (6): 1105-1116.
  • 摘要 ( )
  • 从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看,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宏观上的技术扩散和应用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微观上创新主体间的技术互动和技术融合创新过程。基于100家智能安防企业的关系数据,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安防产业的融合创新过程进行了复杂网络分析。研究表明:(1)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转移和复制过程,而是一系列互补性创新和新型互补性技术体系的累积过程,其实质为通用目的技术与传统产业专用性技术的多元化组合。(2)多元创新主体间的比较优势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的基本条件。(3)各类应用场景的开放和开发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 要素错配、自主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张鑫宇 张明志
  • 2022 Vol. 40 (6): 1117-1127.
  • 摘要 ( )
  • 改善要素配置效率和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是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增长,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将要素错配和自主创新引入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提出了要素错配如何通过影响自主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间接作用机制。继而,采用2007-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城市经济社会数据和微观土地出让数据进行经验探究,综合考察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等多维度要素错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而自主创新直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资本错配还会通过抑制自主创新,间接阻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从多维度要素错配角度明确地指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之源。因此,系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激发自主创新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加快制造业TFP提升步伐,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 苏屹 曹铮
  • 2022 Vol. 40 (6): 1128-1142.
  • 摘要 ( )
  • 以2012-2020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分析产业邻近维度、知识邻近维度和地理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系数进行非参数检验。研究表明:9年间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快速演化,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势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多中心化趋势,子群之间凝聚力较差;三省市协同创新网络核心节点均为“国家电网公司”,多个核心节点在协同创新网络内部占据重要结构洞位置。京津冀三省市不同阶段的不同邻近效应对协同创新网络产生不同影响:产业邻近与地理邻近始终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网络发展,不同省市不同阶段知识邻近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