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卷首语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辩证研究
  • 王聪 周羽 房超
  • 2023 Vol. 41 (1): 3-10.
  • 摘要 ( )
  • 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我国以举国体制实现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突破,奠定了国家安全和迈向强盛的基石,积累了有意义的经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国家目标实现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上的关键作用,本文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关键领域科技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展开辩证研究,深入分析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本质,归纳提炼共性关键要素和国别特征,并着重探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优势、可能存在的实施风险以及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需要妥善处理的矛盾关系,提出要在辩证的利弊权衡中趋利避害,作出最有利的战略抉择和统筹部署,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集成创新,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以此实现新型举国体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最大助力。
  • 新兴技术实践伦理的困境与应对
  • 陈凡 彭康宁
  • 2023 Vol. 41 (1): 11-17.
  • 摘要 ( )
  • 为应对来自技术的伦理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实践伦理方法。新兴技术作为尚未投产及仍处研发阶段的一系列尖端技术的总和,其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和巨大影响力这两大特点。因此由新兴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相较一般技术而言也有其独特特征,并由此在实践伦理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困境,其特点主要为后果更难以预测、范围和程度更大、更为复杂多元,并且较难得到公众理解。为应对新兴技术实践伦理所面对的困境应将研究对象从新兴技术转向新兴技术实践过程,将问题还原到实践本身,通过对实践场域及实践主体行动逻辑的认识弥补实证性经验材料的不足。新兴技术实践伦理从研发、投产、使用、治理四个实践场域分别入手,在每个实践场域中靶向性地匹配的伦理原则、理论方法。对研发设计进行调解,优化投产及使用过程,并在技术治理中寻求解决路径。
  • 近代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历史考察
  • 杨中楷 孙玉涛 赫铭 梁永霞 林德明
  • 2023 Vol. 41 (1): 18-29.
  • 摘要 ( )
  • 近代科学中心转移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研究话题。从时间上来看,近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建立专利制度的时间与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考证是否存在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现象,探寻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揭示世界专利中心转移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的关联,利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大量历史数据,发现世界专利中心呈现出英法美德日不断更替又交叉共存的现象,既基本吻合思想解放-社会革命-科学中心-工业革命的波动规律,又体现出各国在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上的不同特点。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决策参考。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框架、理论与实践
  • 王昶 张翠虹 姚海琳 耿红军
  • 2023 Vol. 41 (1): 30-37.
  • 摘要 ( )
  • 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是为应对重大社会挑战而兴起的新政策范式,已成为许多国家解决“急、难、险、重”等科学问题的系统性政策干预方案。文章围绕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的概念内涵、要素构成、主要特征、理论解释与政策实践等不同维度展开全面分析。研究表明,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主要由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和政策过程等要素构成,并具有方向引导、市场创建、协同参与和动态评估等特征。转型失灵理论为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干预创新活动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解释。现有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实践主要聚焦于保障国防安全、实现产业追赶和应对重大社会挑战三个方面。研究可为中国制定和实施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 欧美对中国双碳战略形成科技牵引的思考
  • 刘仁厚 丁明磊 王书华
  • 2023 Vol. 41 (1): 51-57.
  • 摘要 ( )
  •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围绕气候外交的国际博弈本质仍是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随着欧美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战略计划,科技竞争将由显性化向隐性化特征转变,科技牵引将作为一种新的科技竞争表现形态。随着欧美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欧美国家对中国双碳战略实施科技牵引的动因逐步形成,并通过气候政策施压、转型路径牵引、技术标准制定等路径进行科技牵引,最后导致科技创新有限化、产业结构转型有限化、高质量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和一系列安全风险等。文中提出在坚定双碳政治定力,摸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情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 产业政策促进了半导体企业的创新发展吗?
  • 王宛秋 姚雨非 郄海拓 唐中君
  • 2023 Vol. 41 (1): 58-69.
  • 摘要 ( )
  • 摘要:为促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2014 年以重视产业 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创新性加大市场化政策工具力度为主要特征的《国家集成电路 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迈入了技术上“强长板、补短板” 的发力冲锋阶段。为明确产业政策对半导体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从新结构 经济学视角出发,以《纲要》的出台为天然准自然实验,基于 2012~2020 年微观 企业级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 的实施对半导体企业创新绩效,尤其是探索式创新,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对高资 本密集度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成长期企业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从更长时间窗口 看,政策效果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研究结论为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市 场与政府结合的方式和时机、遵循异质性规律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 自主创新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补助亦或政策
  • 林青宁 毛世平
  • 2023 Vol. 41 (1): 70-79.
  • 摘要 ( )
  • 自主创新是涉农企业构建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但存在长周期、高风险等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以9959家涉农企业为样本,在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测算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自主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并探究政府行为(政府补助与创新政策)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自主创新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政府补助与创新政策均正向调节自主创新未超过阈值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正向影响。但创新政策有助于缓解自主创新超过阈值后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负向影响,而政府补助却未起到相应的缓解作用。研究结论不仅提供了涉农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证据,还为政府与涉农企业优化自主创新提供了支撑。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高校产学知识转移制度化过程的实证研究
  • 张寒 武晨箫 李正风
  • 2023 Vol. 41 (1): 80-90.
  • 摘要 ( )
  •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政策,以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切实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创新政策落实滞后、困难和政策失灵等情况。本文从兼容性、盈利性和制度企业家三个维度研究创新政策制度化的过程,结合对“双一流”高校的实证调研,分析创新政策改革方向与制度企业家之间实际诉求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政策未来的改革方向。
  • 基于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的科研合作影响研究
  • 严素梅 吴易安 陈万思
  • 2023 Vol. 41 (1): 91-102.
  • 摘要 ( )
  • 科研合作对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汇聚、培养和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地,如何避免身陷科研合作的“盘丝洞”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聚焦微观层面高校学者的科研合作,以中介、调节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针对合作范围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位置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三种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级基金资助的中介作用,构建有中介的调节模型。以上海市8所研究型大学被SCIE收录的2018年-2020年Web of Science类别为“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的4365篇合作论文中1292位作者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合作更有利于学者提升科研产出;(2)国家级基金资助在合作范围与科研产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嵌入调节合作范围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当学者网络嵌入处于较高水平时,强化了合作范围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其中位置嵌入、结构嵌入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国家级基金资助的中介实现。
  • 企业内部知识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
  • 胡川 黄华
  • 2023 Vol. 41 (1): 103-112.
  • 摘要 ( )
  • 在数字化背景下,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和核心技术能力理论,构建了企业内部知识对核心技术能力影响及企业内部、外部以及制度层面边界条件的理论模型。以中国2010-2019年129家智能制造上市公司为样本,构造了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知识与核心技术能力呈正“U”型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数字化转型程度、吸收能力和政府补助对两者“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数字化转型程度起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起负向调节作用,政府补助的作用没能得到稳健的结果。研究对企业知识管理和核心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层面的分析,并基于数字化和中美贸易摩擦现实状况,探讨了中国企业提升核心技术能力的现实条件,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和政策建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演化
  • 赖晓烜 陈衍泰 范彦成
  • 2023 Vol. 41 (1): 113-122.
  • 摘要 ( )
  •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虽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学界和产业界所认识,但是已有研究未能揭示数字资源零基础的制造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动荡背景下构建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过程机制。本研究从资源编排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以浙江泰普森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动态能力的演化问题,构建了“间断-连续”的非线性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在数字从属、数字匹配与数字驱动构成的数字化转型三阶段中,动态能力借由资源编排行动,从数字重组、数字捕获与数字感知三个维度逆向递进推动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自指性构建;技术动荡性会触发资源编排行动与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生成的演化间断,内化关键资源是实现数据驱动动态能力“间断-连续”跃迁的核心所在。本研究打开了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演化过程的“黑箱”,对数字转型背景下扩展资源编排及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内涵,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转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 跨领域科学搜索、网络位置与企业发明质量
  • 于英杰 曾德明 赵胜超 文金艳
  • 2023 Vol. 41 (1): 123-133.
  • 摘要 ( )
  • 发明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发明质量是创新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企业发明专利层面研究跨领域科学搜索、网络位置与企业发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位置在科学搜索的领域多样性和企业发明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以1999-2006年USPTO授权的燃料电池专利中企业专利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学搜索的领域多样性和差异性正向影响发明质量,领域集聚性负向影响发明质量;科学领域的网络中心性负向影响发明质量,结构洞正向影响发明质量;科学领域的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削弱了领域多样性对发明质量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科学搜索、科学知识网络和企业发明质量相关研究,同时为“基于科学”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明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基于扎根理论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为例
  • 王华 杨曦 赵婷微 纪亚琨
  • 2023 Vol. 41 (1): 143-155.
  • 摘要 ( )
  • 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瓶颈制约着产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安全。人工智能芯片的兴起将为我国突破传统芯片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带来机遇。鉴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遵循创新生态系统的行动者A(Actor)-创新活动A(Active)-位置P(Position)-链接L(Link)模型,对中国情境下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行动者维度人工智能应用企业从应用需求、政府产业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基础研究改造现有生态系统的机会,即行动者对传统芯片产业生态系统的改造;从创新活动维度发现合理的产业投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产出能有效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成长,归纳为加快创新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从创新生态系统位置维度,人工智能应用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半导体产业链中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发展获取发展机遇,将此归纳为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位置;从创新生态系统链接维度,优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从科技成果到高价值知识产权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链接关系。造;从创新活动维度发现合理的产业投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产出能有效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成长,归纳为加快创新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从创新生态系统位置维度,人工智能应用端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半导体产业链中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发展获取发展机遇,将此归纳为移动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位置;从创新生态系统链接维度,优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从科技成果到高价值知识产权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链接关系。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 尹志锋 杨椿 闫琪琼 邓仪友
  • 2023 Vol. 41 (1): 156-167.
  • 摘要 ( )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赋予专利权人以“牙齿”,其是否能够促进中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创新战略转型。本文以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为依据,考察了专利诉讼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专利诉讼经历能够有效激励涉诉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这一结论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加粗精确匹配法,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方法后仍然稳健。这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小微企业、专利依赖型产业的企业以及内资企业中更为显著。
  • 网络整体结构与合作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李海林 龙芳菊 林春培
  • 2023 Vol. 41 (1): 168-180.
  • 摘要 ( )
  • 发现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分析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为提高协同合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共同专利权人为研究对象,用Louvain算法识别协同创新网络。根据网络整体结构特征,用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并深入分析每种网络。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衡量网络创新绩效,以合作强度和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为条件属性,网络创新绩效为决策属性,用CART决策树分析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新方法以数据驱动为视角,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剖析网络结构特征、合作强度和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知识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共有四种协同创新网络,即二元协同创新网络、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完全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不同网络类型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创新绩效差异化明显,证实了分类讨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二元协同创新网络和完全协同创新网络没有明显的核心成员,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存在核心成员。(3)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和星型协同创新网络的合作强度分别对网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在二元协同创新网络中,过高或过低的合作强度均有助于提升网络创新绩效。(4)对于合作强度较大的协同创新网络,较长的平均路径长度不利于提升网络创新绩效。
  • 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
  • 熊凯军
  • 2023 Vol. 41 (1): 181-192.
  • 摘要 ( )
  • 政府补贴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讨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本文运用我国2007~2019年上市企业数据,基于信号理论分析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非对称影响,并探讨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联合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政府的研发补贴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倒U型影响,政府非研发补贴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积极影响;(2)企业金融化会使得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倒U型影响效应更凸,并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3)国有企业属性会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且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弱于非国有企业;(4)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企业,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非对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