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科学治理的结构转型——一个分析框架的构建
-
张云昊
-
2017 Vol. 35 (11):
1601-1607.
-
摘要 (
)
-
随着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的转型,科学共同体与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形塑了一种以结盟、嵌套和公众的缺场为主要特征的 “漏斗”形治理结构。这一结构尽管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但却导致了社会风险的扩大和社会问题的增加,加剧了科学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技术是嵌入于社会的。因此,科学技术只有与社会保持均衡的张力,才能既造福于社会又不危及于社会。而要保持这种均衡的张力,我们就必须建构科学技术的对称型治理结构。立基于此,论文从科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历程出发,在对“漏斗”形结构进行建模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对称与均衡的 “菱形”治理新结构,认为建立分布式的“科学共和国”、重塑公众的功能与结构位置、确定四大主体的系统边界、发展边界间的中介组织和“科学掮客”、以及设置主体间的民主协商平台等是建构“菱形”治理结构的基本要件。
-
机器人伦理中的道德责任问题研究
-
杜严勇
-
2017 Vol. 35 (11):
1608-1613.
-
摘要 (
)
-
关于道德责任的承担主体及其责任分配是机器人伦理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即使机器人拥有日益提高的自主程度和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也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可以独立承担道德责任,相反,应该由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人员与组织机构来承担道德责任。应该明确机器人的设计者、生产商、使用者、政府机构及各类组织的道德责任,建立承担责任的具体机制,才能有效避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另外,从目前法学界关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法律责任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应该由生产商、销售商和使用者来承担责任,而无人驾驶汽车根本不构成责任主体。
-
行政职务对我国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影响
-
马缨
-
2017 Vol. 35 (11):
1614-1622.
-
摘要 (
)
-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理论认为,政治资本在不同独立性的科学场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以科学家的论文发表数量为考察对象,本文研究在具有不同独立性差异的科学“子场”中,行政职务因素的作用。以学科和期刊层次区分两种“子场”的独立性差异,并利用一项针对我国科研人员的调查数据,研究结果验证了行政职务作用的差异,说明科学“场”的独立性确实会影响其中科学和政治力量的相互关系。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理论模型与经典模式
-
霍国庆 李捷 张古鹏
-
2017 Vol. 35 (11):
1623-1630.
-
摘要 (
)
-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通过系统分析,本文归纳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三个重要特征,即多维度创新不确定性、多种规模企业共生性、多类产业交叉融合性,进而抽象出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略与模式选择的两个重要变量,分别是技术需求的专用性/通用性以及创新源的内化/外化。通过两个变量的组合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四种模式,即外溢模式、联盟模式、供应模式和大规模定制模式,从目的、优势、核心、关键、风险、收益等六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内涵,并以华为公司、佛山陶瓷产业技术联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例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实践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
高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互动关系研究
-
曹雄飞 霍萍 余玲玲
-
2017 Vol. 35 (11):
1631-1638.
-
摘要 (
)
-
:文章依据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理论,运用中国近十年高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人才面板数据,测算了29个省市区高科技人才区位商与高技术产业区位商,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选取了相关控制变量,利用STATA12.0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实证分析高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相影响,开放度、政策、交通等因素在区域层面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发挥不同影响;同时发现东部地区高科技人才集聚程度高,高技术产业发展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唯有陕西属于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是进入全国前十位的省份。
-
基于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通径系数分析
-
徐国庆 黄繁华 刘佳
-
2017 Vol. 35 (11):
1639-1644.
-
摘要 (
)
-
技术创新依据其层次的高低,可分为高层次技术创新和低层次技术创新,其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相同。文章采用通径分析方法,选取了高层次技术创新、低层次技术创新、技术模仿、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等五个自变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直接通径系数上,高层次技术创新的该数值最大;而在总间接通径系数上,低层次技术创新的该数值最大;在各自变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上,不同自变量的该系数,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相似性。
-
专利质量与积压的事前治理政策体系研究
-
周璐
-
2017 Vol. 35 (11):
1645-1651.
-
摘要 (
)
-
本文基于事前的视角,在分析申请人的专利投机以及专利扩张两种“理性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专利质量与积压的治理政策体系。具体而言,在分析专利投机时,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现有专利投机解决手段无法奏效的原因,以及实现专利费“靶向效应”的方式;在分析专利扩张时,本文深入分析了扩张的两种具体模式,并探讨了确立禁止反悔原则可以带来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包含立法、专利审查以及司法审判三个环节的专利质量与积压的事前治理政策体系。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创业企业资源行动演化路径及机理——从拼凑到协奏
-
苏敬勤 林菁菁 张雁鸣
-
2017 Vol. 35 (11):
1659-1672.
-
摘要 (
)
-
摘要 创业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资源行动与外部资源情境的匹配问题,随着资源情境的变化,组织资源行动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化。本研究通过对案例数据的分析和梳理找出影响创业企业资源行动的演化路径及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创业企业的资源行动会经历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阶段性演化过程;(2)企业家精神、外部机会和组织能力是影响企业资源行动演化的主要因素;(3)企业家精神、外部机会和组织能力三种因素的演化推动了企业资源行动从资源拼凑到资源协奏的演进过程。本研究发展了对创业企业资源行动的基本认知;提出了影响企业资源行动演化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完善组织资源理论和指导创业企业的资源行为。
-
金融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激励效应研究
-
马玉琪 扈瑞鹏 赵彦云
-
2017 Vol. 35 (11):
1673-1679.
-
摘要 (
)
-
基于2008-2015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普查数据,利用广义倾向得分模型,刻画金融支持强度变化对不同规模和所有制企业R&D支出的动态效应曲线,量化评估金融支持激励高新技术企业R&D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中型和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水平、人力资源、科研能力、国有性质及发展年限与其获得的金融支持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支持可有效提升不同规模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且都存在边际效应“饱和点”,对小微企业R&D的促进作用总体优于大中企业;进一步细分企业所有制,发现金融支持对非国有性质企业R&D的激励效果更佳,作用范围更广。研究结论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
税收激励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吗——基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检验
-
李昊洋 程小可 高升好
-
2017 Vol. 35 (11):
1680-1690.
-
摘要 (
)
-
以2009-2015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颁布使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增加,这种影响在高税率企业或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了企业参与研发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该政策不仅有效促进了企业研发活动的资产投入,还对研发活动的人力资源投入具有积极作用。
-
中国企业的实质性与扭曲性研发——研发企业存在生存溢价吗
-
鲍宗客 朱魏巍
-
2017 Vol. 35 (11):
1691-1700.
-
摘要 (
)
-
中国研发企业的生存问题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决定着这一战略到底能走都远。本文运用生物领域的事件史分析法追踪了2000年成立的研发企业生存状况以及是否存在生存溢价。研究发现:首先,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研发企业并不存在显著的生存溢价,如果把基于退出机制不完善而形成的僵尸企业排除在外,研发企业要比非研发企业多抑制7.25%的生存风险;其次,研发密集度与生存风险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研发密集度和生存风险之间存在大致的“U”型关系;最后,实质性研发企业能够显著的降低生存风险,拥有较大的生存溢价,研发行为扭曲的企业则不具有生存溢价效应,其生存寿命反而要低于非研发企业。这一结论揭示了中国研发企业总体上不具有明显生存溢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研发行为扭曲吞噬了实质性研发企业的生存溢价。那么,中国的研发激励政策在扶持企业进行实质性研发的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扭转研发企业研发行为的扭曲。
-
企业技术多元化及网络位置对专利池形成的影响
-
张利飞 王杰
-
2017 Vol. 35 (11):
1700-1706.
-
摘要 (
)
-
本文以美国USPTO检索的DVD产业166家企业为研究样本,从企业技术多元化及网络位置两个方面探讨其对专利池形成的影响,并将网络位置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企业技术多元化及专利池形成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多元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加入专利池。企业处于网络越中心位置、中介位置其加入专利池的概率越大。在技术多元化对专利池形成的影响中,网络中心位置和网络中介位置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创新领导者和追随者研发投入决策差异——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
刘凤朝 朱姗姗 马荣康
-
2017 Vol. 35 (11):
1707-1715.
-
摘要 (
)
-
文章引入知识存储量的概念,依据知识存储量不同将企业分为创新领导者和创新追随者两种类型,改进Lee(2009)的企业研发(R&D)投入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模型,研究知识存储量不同的企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研发投入决策差异,基于2012-2015年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深沪上市企业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产业成长期,创新领导者相对于创新追随者更倾向于随市场竞争的加剧提高R&D投入强度;在产业成熟期,创新追随者相对于创新领导者更可能提高R&D投入强度应对市场竞争。
-
论创新研究群体的组织性质及其治理结构走向
-
高杰 丁云龙
-
2017 Vol. 35 (11):
1716-1725.
-
摘要 (
)
-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体系下,兼具基础前沿研究与人才团队培养双重属性的人才类项目,运行中产生的治理问题需要在理论上予以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明晰创新研究群体的组织性质,并打开治理结构的“黑箱”。通过扩展交易成本治理结构理论,在五重维度上,创新研究群体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交易频率,具有很高的任务复杂性与团队合作质量,是介于“小科学”与“大科学”组织间的中间组织,是稳定性与持续性较强的科研合作网络组织,其治理结构需要走向为网络治理;在五重维度上,只有对创新研究群体实施网络化治理,才能够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交易成本最小化与团队合作成效最大化,才能实现培养和造就国际科学前沿一流研究群体的目标。
-
面向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合作伙伴能力评价研究
-
王海军
-
2017 Vol. 35 (11):
1726-1736.
-
摘要 (
)
-
以企业为中心,本研究首先对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的合作伙伴进行分类,并构建了一种连接外部合作伙伴和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协同创新的4种协作模式(创新发起、产权交易、合作项目、创新联盟)分析,构建了整合难度、交易成本、协同保障、创新能力、交互质量和履约能力等6个评价合作伙伴能力的准则及评价标准,并应用DEMATEL-ANP法交叉分析各准则之间的影响关系和重要程度。进一步地,运用多准则决策方法来评价外部合作伙伴的能力,其中重点采用模糊距离测度法对基于模糊数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决策。最后,结合具体实证对文中所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评价者不同的决策态度(保守、冒险、中立)下,均能取得一致性的合作伙伴能力评价结论。
-
简政放权、企业活力与企业创新绩效
-
郑烨 吴建南 张攀
-
2017 Vol. 35 (11):
1737-1749.
-
摘要 (
)
-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的背景下,学界缺乏从简政放权视角展开对政府行为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以国内4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简政放权、企业活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并采用实证方法验证了简政放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简政放权可以分为减少繁文缛节(“简政”)和赋予企业自主性(“放权”)两个维度,二者均会对企业活力及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简政”与“放权”的交互项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活力和企业创新绩效。此外,企业活力在“简政”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以及在“放权”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均发挥出部分中介作用,然而其在“放权”与创新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基于此,进一步总结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实践意义。
-
创新创业联合提升企业绩能了吗
-
于淏川 陈卫东 徐可
-
2017 Vol. 35 (11):
1750-1759.
-
摘要 (
)
-
新创在孵企业实施创业导向和创新驱动战略,呈现出高风险性、高失败率和高异质性等特征,如何将创新创业实践循序渐进并稳中求胜,这是学术界竞相探索的议题。本研究基于网络惯例和知识螺旋视角,构建“创新驱动与创业导向—网络惯例—企业绩能”的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中国情境天津市内16个区新创在孵企业调研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驱动、创业导向和网络惯例分别积极显著影响企业绩能,创新驱动和创业导向分别积极显著影响网络惯例;同时也发现网络惯例存在中介效应,知识螺旋正向调节网络惯例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考察不同水平知识螺旋开发能力的影响差异。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