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专稿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论自动驾驶汽车伦理难题与道德原则自我选择
  • 李伟 华梦莲
  • 2020 Vol. 38 (4): 588-594.
  • 摘要 ( )
  • 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问题是当自动驾驶汽车遇到车祸时,应该做出怎么的道德选择,是拯救驾驶员、乘客还是行人?面对这个问题,学者们从自动驾驶汽车本身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依据相应的伦理学原则,如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和康德义务论,但是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驾驶员本身出发,提出了道德原则自我选择的方法来解决该伦理难题,这个方法包含伦理直觉主义与自我预设道德选择。本文所提出来的方法将思考方式从智能机器的视角拉回到人类本身,提供了一个对该问题的另外一种思考角度。
  • 人居科学的超学科性质和特征
  • 段汉明 武廷海 白云帆
  • 2020 Vol. 38 (4): 603-608.
  • 摘要 ( )
  • 通过超学科概念的梳理,认为超学科是以模式3知识生产为基础的知识创新,涵盖了编码知识和默会知识,突破各单一学科固有知识边界和学科本身的藩篱。超学科没有范式,复杂性研究为其共同的学术硬核。在信息化网络社会,超学科注重学科与非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不同层次间的整合,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集群。人居科学的超学科性质,在于人居本身的复杂性、多维性和多价值观。人居的概念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不同学科的视线均可在“人居”这个研究对象上交叠。人类居住是人类从自然中分异出来,并独立于世的助推器,是人类思维形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人居科学是研究者、设计者、建设者、使用者等共同表述新愿望、共同达成从理论到方法的一致、共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人居科学的超学科特征,是以复杂性研究为内核,以人居地域系统、社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众多的知识集群和学科集群为主体,共同构成的开放的学术体系。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 李廉水 鲍怡发 刘军
  • 2020 Vol. 38 (4): 609-618.
  • 摘要 ( )
  •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Malmquist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年均增长8.2%,且技术进步贡献了主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智能化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增长的方式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大,但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基于智能制造视角的中国香港再工业化探究
  • 康志男 王海燕
  • 2020 Vol. 38 (4): 619-626.
  • 摘要 ( )
  • 在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回归制造业以及内地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香港由于产业空心化以及服务业对象空心化,经济发展失去动力。加之作为主导产业的服务业,高端呈现边缘化而低端竞争白热化,其在全球竞争中已然不再具有优势,亟待探索新的产业发展道路。而重回制造业、实行再工业化,借再工业化调结构、促转型,增强新的发展动能,才是重振香港经济的可行之路。文章从再工业化的内涵出发,通过统计数据分析香港产业结构和产业空心化的特征与影响,推导香港再工业化的必要性。用事实论证智能制造的价值链变化对香港产业发展的影响,香港实现再工业化的优势禀赋以及智能制造视角下香港再工业化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案例对香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再工业化进行了模式探索。
  • 研发投资、能力积累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 关书 成力为
  • 2020 Vol. 38 (4): 627-637.
  • 摘要 ( )
  • 本文基于反射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能力积累指标,依据测算结果展示了中国微观企业能力积累的差异与分布情况,并以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实证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投资、能力积累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研发与能力积累都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国企业在总体上表现出了产品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对于异质性企业样本估计结果,非国有企业与税收优惠企业表现出产品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国有企业与补贴企业表现出过程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中国在高技术行业与中高技术行业尚未表现在出产品创新模式的特征。中国应减少选择性产业政策,采用更具普惠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好的发挥市场竞争作用,激励企业的产品创新模式与生产率水平提高。
  • 科技园区孵化器生态位优化的实证研究
  • 徐梦周 潘家栋 周梦天
  • 2020 Vol. 38 (4): 638-644.
  • 摘要 ( )
  • 生态位选择反映了主体对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的适应。针对多数孵化器经营困难、依赖政府补贴的现实,本研究区分市场认可和政府认可两个维度分析孵化器生态位的绩效影响及其优化选择。基于2015年-2018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孵化器集群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市场认可上,生态位重叠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在政府认可上,生态位宽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交互项影响显著为负且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本研究提出孵化器市场化运营要以保持独特性为重要导向,地方政府在孵化器集群建设中要强化政府认可与市场认可的内在契合以形成良好指引。
  • 专利保护强度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 周克放 乔永忠
  • 2020 Vol. 38 (4): 645-653.
  • 摘要 ( )
  • 研究中国专利保护强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对于客观看待中国专利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测度专利保护强度时结合专利立法保护强度与执法保护强度;测度执法保护强度指标中纳入专利代理人数量、专利侵权行政案件结案率、专利侵权司法判赔率、人均专利申请量等指标,以使评价指标体系更科学和符合实际。采用逐步建立多个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专利保护强度的提高能够有效解释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发现,中国专利保护强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减弱,甚至无法产生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在尽管中国专利立法保护强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专利执法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司法侵权判赔方面。由此可见,中国专利保护现阶段应更注重对法律的执行,以更好的发挥专利制度对产业的促进作用。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华为海外子公司的合法化战略选择与演化
  • 王丁 魏江 杨洋
  • 2020 Vol. 38 (4): 654-662.
  • 摘要 ( )
  • 本研究聚焦于“来源国劣势”背景下,后发企业在国际化时面临的“合法性压力-合法化成本”这一冲突,从合法化成本和合法化溢出相结合的视角,对华为集团十余年海外合法化战略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索后发跨国公司合法化战略演化。本研究得到以下发现。第一,本研究揭示了合法性成本在后发企业合法化战略选择的关键作用,提出后发企业面对合法性压力与成本两类情境下的合法化战略选择。其次,识别了后发跨国企业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合法化战略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第三,以动态视角探索了后发企业合法化战略选择及其演化全过程。本研究期望对合法性与后发跨国企业合法化战略相关理论做出贡献。
  • 创业生态系统40年:主体 - 环境要素演进视角
  • 沙德春 孙佳星
  • 2020 Vol. 38 (4): 663-672.
  • 摘要 ( )
  • 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优化是当前我国创业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创业研究领域的热点论题。创业政策对创业生态系统优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认识创业生态系统的有益角度。构建基于政策视角的“主体-环境”中国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演进理论分析框架,以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层面的4391篇创业政策为数据来源,采用政策文献计量和政策本文内容分析方法,从创业主体要素、创业外部环境要素两个方面研究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和演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主体经历了率性主体、精英主体、弱势主体向大众主体的演进;系统环境首位要素由创业宣传、社会创业培训向有形基础设施演进;系统外部环境要素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
  • 众创空间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 王海花 熊丽君 李玉
  • 2020 Vol. 38 (4): 673-684.
  • 摘要 ( )
  • 众创空间是支持新创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探讨众创空间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经科技部备案的已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1902家众创空间作为研究样本,采用R语言工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的平台合作环境、创业培训环境和金融支持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人才绩效和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供给环境对新创企业的资金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入驻团队类型在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其中大企业高管离职创业类型显著正向调节技术供给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的正向影响;科技人员创业类型显著负向调节平台合作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的正向影响;留学归国创业类型显著正向调节创业培训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大学生创业类型显著负向调节金融支持环境对新创企业资金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从新创企业绩效提升、创业团队选择众创空间及众创空间建设方面提供实践指导。
  • 互联网嵌入、双元创业学习与农民创业绩效
  • 姚柱 罗瑾琏 张显春 张亮亮
  • 2020 Vol. 38 (4): 685-695.
  • 摘要 ( )
  • 通过对湖南和广西乡村旅游景点的376位农民创业者的调查,,从双元创业学习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嵌入对其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互联网嵌入对农民创业者的探索式创业学习、利用式创业学习和创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探索式创业学习和利用式创业学习均在互联网嵌入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3)相较于“低探索-低利用”创业学习一致,在“高探索-高利用”创业学习一致的情况下,农民创业者的创业绩效更高;相较于“高探索-低利用”创业学习不一致,在“低探索-高利用”创业学习不一致的情况下,农民创业者的创业绩效更高;探索式创业学习与利用式创业学习越一致,农民创业者的创业绩效越高;(4)创业努力分别正向调节互联网嵌入与探索式创业学习、利用式创业学习之间的关系。
  • 跨界搜索、知识整合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 杨苗苗 王娟茹
  • 2020 Vol. 38 (4): 696-704.
  • 摘要 ( )
  • 作为组织提升并维持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可持续竞争优势得到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但已有研究缺乏从内外部因素的整合视角来探讨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基于此,本研究结合资源基础理论,从外部知识获取与内部知识整合的综合视角,建立了跨界搜索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模型,阐释了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并以先进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调查所得的316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前瞻性跨界搜索和追随性跨界搜索对可持续竞争优势存在倒U型影响;(2)前瞻性跨界搜索和追随性跨界搜索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对可持续竞争优势存在倒U型影响;(4)知识整合分别在前瞻性跨界搜索、追随性跨界搜索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科技创新风险的刑法规制:实践、理念与范式
  • 王雅佳
  • 2020 Vol. 38 (4): 714-722.
  • 摘要 ( )
  • 科技创新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科技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及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刑法规制作为一种惯常的风险治理工具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我国刑法进行近距离观测,可以发现,限于“成文法立法的局限”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我国刑法在规制科技创新风险方面力有不逮。目前所具有的规制理念,注重科技创新优先意味着排斥刑法的干预,而注重刑法规制优先也会制约科学技术发展,因而平衡科技创新与刑法介入的时点成为正确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鉴于科学创新风险类型较多,因而在未来的规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客观归责理论对科技创新本身的风险进行区分和规制;另一方面,对于未来可能滥用科学技术的行为,应当增设“滥用科学技术罪”进行应对。
  • 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领域主题演化轨迹研究
  • 王卓 王宏起 李玥
  • 2020 Vol. 38 (4): 723-733.
  • 摘要 ( )
  • 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引文网络,揭示其隐藏的模块化特征对主题演化动态关联与发展轨迹的影响。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冲积流图展现主题发展轨迹蕴含的知识脉络。研究表明: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引文网络模块化特征经历了模块初始化形成、核心-非核心模块相互作用、核心模块再增长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模块化特征体现引文网络结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不仅对模块内部主题多样性和普遍性方面具有差异性影响,而且对模块间主题相互作用也有较大差异性影响。
  • 创新工具还是粉饰工具 ——业绩下滑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再检验
  • 阳镇 李井林
  • 2020 Vol. 38 (4): 734-746.
  • 摘要 ( )
  • 基于战略竞争观的社会责任实践逻辑在企业层面广泛运用。但是在企业业绩下滑情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仍然作为企业的战略创新工具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考察了企业业绩下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影响,并进一步验证的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战略创新或竞争工具下的运行机制,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创新补贴获取与绩效提升效应,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在业绩下滑情景下选择真正的战略创新过程中摒弃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基于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业绩下滑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显著地正向效应,企业业绩下滑情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竞争工具说”得到经验支持;(2)进一步地机制检验表明,在选择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竞争工具的情景下,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获取政府创新补贴,创新补贴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企业业绩下滑对企业盈余管理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在业绩下滑的情结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真正的战略变革而不是“穷则思偏”粉饰企业业绩,且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业绩下滑与企业盈余管理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说明在业绩下滑的情结下企业将社会责任真正地作为战略创新工具而不是粉饰工具。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拓展了传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而是探讨企业业绩下滑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背后逻辑机制,为基于业绩下滑情景下的“穷则思变”选择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战略创新行为之中提供了经验启示。
  • 分享型领导的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 何晓斌 朱丹阳 高勇强
  • 2020 Vol. 38 (4): 747-758.
  • 摘要 ( )
  • 本文在总结领导力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享型领导的概念。认为分享型领导是介于集中式领导和分布式领导之间的一种领导方式。分享型领导是领导者主动与员工分享企业利润、福利等利益,并鼓励下属员工主动参与企业日常决策的过程。分享型领导包括利益分享和决策分享两个维度。通过实证分析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获得的全国代表性数据发现,利益分享和决策分享都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利益分享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面影响会减弱,而决策分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会增强。企业股权集中度可以显著减弱利益分享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面作用。本文为拓展领导力概念,以及深入理解领导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作出了贡献。
  • 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服务创新轨道演化路径
  • 罗建强 戴冬烨 李丫丫
  • 2020 Vol. 38 (4): 759-768.
  • 摘要 ( )
  • 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依托现有产品技术开发适配性的服务成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关键。从产品技术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并结合A-U模型,以中国全地面起重机为案例探索产品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的关系,进而探究了服务创新轨道演化规律。研究表明:两类创新相辅相济,是装备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同阶段的产品技术决定了差异性的服务创新内容,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可承载的服务内容越丰富;两类创新轨道影响着制造企业转型战略思维的转变。研究结论丰富了制造业服务创新内涵,可为中国制造企业制订服务创新战略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