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学者开放性和学术影响力
  • 秦佳良 贺明华
  • 2020 Vol. 38 (5): 769-778.
  • 摘要 ( )
  • 本文以管理学CSSCI(1998~2018)期刊文章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和建模,实证分析了学者认知开放性和结构开放性对其学术影响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学者认知开放性和结构性开放性与学术影响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某一特定点之前是积极作用,之后是消极作用。通过引入职业年龄这一调节变量,研究还发现适度的认知开放性和结构开放性对于提升年轻学者的学术影响力是可取的;对于年长学者来说,高水平的认知开放性和低水平的结构开放性有助于提升其学术影响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者职业生涯不同时期的搜索行为,对如何提升学者学术影响力有一定的理论借鉴。
  • 可重复性危机与预注册新进路
  • 王阳 肖昆
  • 2020 Vol. 38 (5): 779-786.
  • 摘要 ( )
  • 可重复性危机构成了2010年以来的当代科学重大挑战。第一,处置可重复性危机,或有否定危机的存在,或有主张无法解决危机,更有预注册的新实践以消除可重复性危机;第二,从2013年预注册观念的提出,到当前蔚为大观的实践,六年来迅猛发展之势值得重视,新进路更趋近观念创新的科学本质,唯一地把实验前的观念创新程度和实验设计合理程度作为判断发表的标准,完善了从想法、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撰写过程的科研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第三,预注册明确要求标记符合原先实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和事后发现的探索性实验,完整记录和合理解释关于想法及实验的全部变化,防止偏向于积极结果的“发表偏见”,提升了实验的可重复程度。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创新型国家,越来越面临着可重复性危机,中国应当开始科技期刊试点预注册,构建从数据注册平台,到建立新同行评议制度在内的预注册制度体系,以抑制可重复性危机。
  • 科技社团参与科技类公共服务的现状与策略
  • 游玎怡 王海燕
  • 2020 Vol. 38 (5): 787-796.
  • 摘要 ( )
  • 科技社团通过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满足科技工作者需求、提高创新系统效能并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本文采用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使科技社团提供更多、更好科技类公共服务所需的要素及其构型。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实证对象,通过对244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分别识别出提供高数量或高质量服务的核心与边缘要素,在此基础上形成5类主要构型,并进一步提炼出“资源驱动”与“领导驱动”两类实现途径。研究发现,组织的资源与领导对良好的公共服务供给具有可替代性。其中,资金状况、内部人才队伍和政府支持是服务数量的核心要素,专家资源和社团领导的价值认知则对服务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对构型中各中性排列的分析,为科技社团找准与其目标相匹配的发力点、有效提升在创新系统中的表现提供了理论支撑。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服务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了吗
  • 孙焱林 汪小愉 李格
  • 2020 Vol. 38 (5): 797-805.
  • 摘要 ( )
  • 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利用我国2004—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服务业专业化、多元化和一体化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专业化集聚虽然会阻碍产业结构合理化,但能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多元化集聚既阻碍产业结构合理化,也阻碍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一体化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分区域而言,专业化和多元化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负效应且由东部向西部强度递增;抑制东部产业结构高度化,但能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高度化;一体化集聚对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均有正向效应,且西部显著高于东中部。
  • 低房价有利于“抢人大战” 城市科研人才集聚吗
  • 孙文浩 张益丰
  • 2020 Vol. 38 (5): 813-825.
  • 摘要 ( )
  • 摘要:对当前诸多参与“抢人大战”城市间引发有关房价与人才引进综合效应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评估了房价对科研人才集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发现为:第一,全国范围内房价位于低门限区间对科研人才集聚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高门限区间房价对科研人才集聚具有抑制作用,东部地区与全国范围一致但不够显著;第二,中、西部地区房价位于低门限区间对科研人才集聚具有抑制作用,而在高门限区间对科研人才集聚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第三,东部地区科研人才集聚出现“拥挤效应”,中、西部地区科研人才集聚“羊群行为”效应存在显著正的外部性。研究结论是东部地区“抢人大战”城市短期内应大幅提高科研人才购房补贴以降低人才实际购房成本,长远来看应积极参与“抢业大战”提升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中、西部地区各城市应抓住参与“抢人大战”的战略契机,充分利用人才集聚“羊群行为”显著正的外部性倍速集聚人才。
  •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
  • 徐硼 罗帆
  • 2020 Vol. 38 (5): 826-833.
  • 摘要 ( )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来调整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通过政策工具分类、内容编码、频数统计等分析方法,对我国颁布的科技创新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中各层面政策工具应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失衡,仍偏向于对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应用,应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协同管理、优化政策工具体系,逐步实现从供给到需求的转变。
  • 多维邻近性对集成电路产业专利技术交易的影响
  • 刘晓燕 李金鹏 单晓红 杨娟
  • 2020 Vol. 38 (5): 834-842.
  • 摘要 ( )
  • 摘要 技术交易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研究多维邻近性对技术交易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技术交易关系形成的内在驱动力,为制定成果转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中国集成电路专利转让数据为基础,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分析交易主体的多维邻近性、内生结构依赖对技术交易关系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对技术交易无明显作用;技术和制度邻近性在最近三年才开始对技术交易产生影响;组织邻近性作用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社会邻近性一直发挥着较为稳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网络内生结构依赖研究发现:企业倾向与交易活跃的主体建立交易关系;具有直接交易关系的企业也很可能会通过间接联系完成二次交易,而只具有间接联系的企业则很难主动建立直接交易关系。该结论验证了技术交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引导产业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激励——“保护创新”还是“ 伤害创新”
  • 鲍宗客 施玉洁 钟章奇
  • 2020 Vol. 38 (5): 843-851.
  • 摘要 ( )
  • 近20年来,中国企业创新活动陷入一个两难的困境,企业“不愿”甚至“不敢”进行创新活动。为改善创新的制度环境,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本文旨在评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知识产权战略激励了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保护企业创新。知识产权战略通过提高企业间知识侵权的违法成本来达到“保护创新”的目的,不过,行政保护和产权保护环境这两种保护机制很难对创新成果起到改善的作用。第二,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创新质量,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产值率均没有明显的提高。若长此以往,企业可能会陷入“不愿创新”的怪圈中,反过来亦会“伤害创新”。第三,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质量的改善强度更大。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战略抑制了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质量,也就是说,非高新技术企业干扰了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那么,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当继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特别是重点落实知识产权争端的司法惩戒力度;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当关注这一战略实施对非高新技术企业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导师身份对科研人员经费获取影响的实证研究
  • 闫昊 周建中 刘杨 田沁兰
  • 2020 Vol. 38 (5): 852-859.
  • 摘要 ( )
  • 本研究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导师身份对科研人员经费获取的影响,并运用OLS回归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不同导师身份类型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总量、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经费获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师学术身份在科研经费获取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导师行政身份则居于从属地位,仅能通过附属于导师学术身份进而产生协同效应的方式发挥作用;高学术高行政式导师身份组合通常能够产生正向协同效应,但是在国家级科研经费上却未能产生同样效果。此外,研究结果还进一步确证性别、工作年限、人才身份、学科领域、工作单位、科研团队等因素对科研人员经费获取具有重要影响。
  • 创业环境、创业精神与农村女性创业绩效
  • 王转弟 马红玉
  • 2020 Vol. 38 (5): 868-876.
  • 摘要 ( )
  • 积极推动农村女性创业,既是实现农村女性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长远之策。人才生态系统强调创业者个体内在要素以及创业者面临的外部环境会影响其创业绩效。基于此,借鉴人才生态系统这一前沿理论,基于陕西省的大样本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法,从创业环境和创业者自身创业精神两个视角出发探究其对农村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创业环境、创业精神整体上对农村女性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各维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创业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农村女性创业绩效,还通过创业精神中介作用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如何促进农村女性创业绩效的提升提供借鉴。
  • 契约治理模式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研究
  • 邓程 杨建君 吕冲冲
  • 2020 Vol. 38 (5): 877-885.
  • 摘要 ( )
  • 本文关注契约控制、契约协调对知识转移效率与效果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利用248份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契约控制对知识转移效率有正向影响;契约协调对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均有正向影响,且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更强。此外,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契约控制与知识转移效率与效果间关系,负向调节契约协调与知识转移效果间关系。本文通过识别促进知识转移效率与效果的要素,深化了关于契约控制与契约协调的认识。同时,本文还可以指导企业针对不同的环境动态性情境,通过调整契约控制与契约协调强度促进知识转移效率与效果,进而实现企业知识转移目标。
  • 资源拼凑会抑制企业家精神吗——基于环境不确定及政商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张敏
  • 2020 Vol. 38 (5): 886-894.
  • 摘要 ( )
  • 资源拼凑曾经是新创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策略,如今却面临弱化企业家精神的质疑。本研究以非新创民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聚焦不确定环境下的政企互动情景,对非新创民营中小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关联予以揭示。研究发现,资源拼凑与企业创新导向呈倒U型关系,并对企业前瞻性和风险偏好均存在消极影响。政商关系对资源拼凑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存在“双刃剑”效应,环境不确定性对资源拼凑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存在倒U型的调节作用。因此,重振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在于把握“亲清有度”的政企互动准则和价值逻辑。非新创民营中小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资源拼凑的战略意义并赋予其更为深刻的行动内涵,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组织行为研究理论综述
  • 于贵芳 温珂
  • 2020 Vol. 38 (5): 895-903.
  • 摘要 ( )
  • 将行为洞察引入公共政策制定正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组织行为研究成为创新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文章分析归纳出了组织行为研究的五个主要理论观点,分别是:社会交换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支持感知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等,并对五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和演进作了简要介绍。概括来看,五个观点纷纷将研究问题聚焦在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且,都对文化、信任、认同等要素给予了足够重视。最后,文章探讨了将组织行为洞察引入我国区域创新政策制定的现实需求和可能性前沿。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高校创新创业中的双重路径依赖
  • 王路昊 锁利铭
  • 2020 Vol. 38 (5): 904-911.
  • 摘要 ( )
  • 高校创新创业中的路径依赖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术界和政策界。区别于已有研究中的“体制决定论”预设,本文引入了技术与社会互构的研究视角,并基于E大建设智慧J城的案例进行了扎根理论的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往往陷入在技术路径与制度路径的双重依赖之中。具体来说,既有技术因为外源性和解释的灵活性,往往已经负载了特定的技术逻辑和制度结构,而高校由于其身份多样性和合法性需求,倾向于在技术的升级、开发和生产中,与这些技术逻辑和制度结构再度耦合,或者二次负载可兼容的结构,而非挑战和改造既定的路径。高校陷入双重路径依赖的微观过程,则源于其组织脚本在日常工作的常规中完成了身份认同和合法性获取。对此,本文主张将技术,特别是嵌入了社会结构的技术重新纳入到创新研究的视角中,并重视创新活动中组织脚本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 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与机制研究
  • 解学梅 王宏伟
  • 2020 Vol. 38 (5): 912-924.
  • 摘要 ( )
  • 当今技术研发分散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不断打破边界,通过共同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以交互传递价值,合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然而,如何实现价值共创是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四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从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和机制两个层面刻画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之路;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深入探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和治理机制不同构型对促进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单一运行模式或治理机制无法促进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运行模式或治理机制的交互组合是实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最优选择,且存在多条等效路径。研究结果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以及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
  • 刘业鑫 吴伟伟 于渤
  • 2020 Vol. 38 (5): 925-935.
  • 摘要 ( )
  • 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企业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关注的焦点。基于行为科学理论,构建了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根据理论模型建立了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Vensim PLE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具有临界点效应。因此,企业需要对技术管理能力进行长期投资,持续提升技术管理能力水平。
  • 如何实现模仿创新能力到协同创新能力的跃迁
  • 张璐 赵爽 张强 长青 华连连
  • 2020 Vol. 38 (5): 936-948.
  • 摘要 ( )
  • 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如何内化情境信息突破创新能力刚性枷锁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现有研究尚缺乏严谨的学术分析。本文基于组织惯例二维观视角深入探索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机制,理清了企业构建差异化创新能力的根源,并打开了组织惯例内生性变革的黑箱。研究表明:(1)基于情境的组织惯例启示面的形成代表组织对情境差异化的理解和内化过程,是导致企业构建差异化创新能力的根源;(2)组织惯例借助其启示面和执行面的结构二元性随环境变化及时更新是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刚性枷锁的关键;(3)环境不确定性为创新能力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情境需求,促使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由“模仿创新能力”到“自主创新能力”再到“协同创新能力”的不断跃迁。
  • 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 田剑 徐佳斌
  • 2020 Vol. 38 (5): 949-960.
  • 摘要 ( )
  • 平台模式的出现,为各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以平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构建了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近年来在线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在线旅游平台——携程网作为仿真实证研究案例,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并对模型进行复合模拟和敏感性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大数据能力,双边市场效益系数,平台型企业服务质量系数以及影响扩散因子是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