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论人工智能系统的透明性
  • 杜严勇
  • 2022 Vol. 40 (9): 1537-1543.
  • 摘要 ( )
  • 为了实现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有效治理,社会各界对其透明性的呼声日益提高。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透明性,有利于相关人员更好地承担责任,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因而透明性原则在各类人工智能伦理原则与伦理指南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但不同主体对其的内涵界定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工智能系统的透明性至少表现在算法可解释、数据透明与功能透明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从智能的特征、人工智能技术现状以及技术治理的可行性等角度,充分认识人工智能透明性的限度问题。对于人工智能系统透明性的建构路径,至少有技术进路、伦理法律规制与文化进路等多种途径。
  •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变迁的年龄、时期和世代效应
  • 任磊 张超 郭凤林
  • 2022 Vol. 40 (9): 1544-1554.
  • 摘要 ( )
  • 公民科学素质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程度以及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指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反映了建国以来这些因素的聚集结果。基于2010-2020年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构建“年龄—时期—世代”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世代效应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变迁的贡献情况。研究发现,世代效应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教育事业发展使年轻世代为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快速提升提供增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足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时期效应;而个体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也存在显著影响作用,青少年是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期,中老年对科学素质提升产生制约性影响。通过解析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素质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探索新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路径。
  • 实验室的形态学研究
  • 冯侃 盛晓明
  • 2022 Vol. 40 (9): 1555-1561.
  • 摘要 ( )
  • 实验室知识生产的多样性问题是当前我国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难点。但是,当前科学哲学界主流的拉图尔的社会结构说、库恩的认知结构说,都无法解决实验室知识生产的多样性问题。作者结合社会结构说和认知结构说,以歌德开创的直接描述实验室知识生产进程的现象学方法形态学为工作平台,剖析实验室知识生产的多样性问题。在形态学视角下,实验室是形态建构的描述产物,实验室知识生产的多样性是实验室形态建构的描述结果。实验室的形态学表现出三个充分条件:实验室的原型(形变本原)、实验室的形态素(形变因素)、实验室的类型(形变结果)。本文研究开阔了形态学方法的应用领域,并为国家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提供更多描述性的经验支撑。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政策迎合能否兼顾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操纵与生产率
  • 王昱 黄真瑞 胡腾
  • 2022 Vol. 40 (9): 1562-1573.
  • 摘要 ( )
  • 制造业企业通过研发操纵迎合政策门槛值,可以获取税收减免等政策性优惠,但刻意的研发操纵行为却不一定带来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本文基于2008~2018年ACF法测算的微观企业生产率数据及B-样条基函数展开的非参数分位数模型,更加真实地捕获研发操纵对企业生产率的非线性异质影响,结果发现:(1)研发操纵对企业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影响,随着研发操纵不断增加,会抑制企业生产率。(2)研发操纵在不同分位点存在显著异质效应,在低分位点处对研发操纵敏感程度更高,即企业生产率水平越低,研发操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显著。(3)非国有企业更有动机进行研发操纵,且对生产率负面影响更显著。此外,研发操纵对不同地区或技术类型企业生产率影响不同,其中对高技术类型、中西部地区负面影响更显著。(4)研发操纵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中国企业不应盲目研发操纵,应与自身生产率密切结合,为适度研发操纵提升企业生产率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追赶中子领域与周期选择
  • 何建洪 李 林 朱 浩
  • 2022 Vol. 40 (9): 1583-1597.
  • 摘要 ( )
  • 先进制造技术面向世界前沿的追赶收敛承载着实现科技自强自立的重大期待。应用logistic模型对先进制造技术子领域技术生命周期进行识别,应用显性技术优势指数(RTA)指数对主要工业国家在不同技术子领域不同发展阶段技术优势分析测算,在此基础上选择我国先进制造技术追赶的子领域并建立其在不同技术周期阶段进行追赶的成本收益模型,通过对模型中技术价值、技术距离、产品与技术扩散速度赋值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结论有,第一,先进制造技术在周期化演进过程中呈现出子领域非均衡、周期阶段非同步发展的特点,为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第二,从显性技术优势指数及技术生命周期看,我国在再制造技术、仿生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等子领域中技术追赶机会窗口更显著;第三,即使对于存在技术追赶机会窗口的领域,在不同技术周期阶段发起追赶,追赶总收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论对我国先进制造技术识别追赶领域,制定追赶战略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 工业智能化与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
  • 张玺 李光勤
  • 2022 Vol. 40 (9): 1598-1607.
  • 摘要 ( )
  • 利用2006-2015年工业机器人数据、海关数据库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出211个地级市的工业智能化水平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考察城市工业智能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的提高显著的提升了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的结果均显示这一结论是稳健可信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及行业差异性,而且工业智能化提升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主要表现为一般贸易;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正向影响途径主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力错配及扭曲。本文的政策含义为要加快城市的工业智能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以提升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
  • 专利价值再认识:大学专利转让的实证研究
  • 张亚峰 李黎明
  • 2022 Vol. 40 (9): 1608-1620.
  • 摘要 ( )
  • 高价值专利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认识、科学评价专利价值是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手段。从保护范围、创新水平、主体特征、时间因素等方面系统回顾、梳理了有关专利价值的客观指标。利用手动收集的1704项大学转让专利,用转让价格测量价值,实证分析了相关指标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发现专利价值是内生的。整体上,权利要求数、专利文献页数、海外同族专利数、独立权利要求字数、专利寿命对专利价值有显著的影响,发明人数量、专利审查时间、专利引用信息、是否与企业合作没有表现出与专利价值的显著相关性。分别以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为临界值进行逻辑回归发现,真正高价值的专利不仅具有法律意义上的高质量,技术上的高水平是其高价值的重要基础。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多层面视角下谦卑型领导与科学创造力研究
  • 李海红 张建卫 周愉凡 宣星宇 赵辉
  • 2022 Vol. 40 (9): 1630-1640.
  • 摘要 ( )
  • 谦卑型领导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当前组织变革情境下的新兴研究主题,但以往研究多局限在单一层面。本研究认为全面理解团队领导者如何有效激发科技创新,亟待区分个体导向和团队导向的谦卑型领导及其对个体和团队层面科学创造力的独特影响。采用来自全国78所高校100个科技创新团队404名理工科大学生的多层次数据,检验了多层次导向谦卑型领导对个体与团队科学创造力的独立与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在个体层面,个体导向谦卑型领导正向影响个体科学创造力,个体观点采择中介了这一积极影响;在团队层面,团队导向谦卑型领导正向影响团队科学创造力,团队观点采择中介了这一积极影响;团队观点采择构成了一个跨层次的情境因素,不仅调节了个体观点采择对个体科学创造力的影响,还调节了个体导向谦卑型领导通过个体观点采择影响个体科学创造力的间接效应,当团队观点采择水平较高时上述效应均更强。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 逆向文化冲击与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意向
  • 马占杰
  • 2022 Vol. 40 (9): 1641-1648.
  • 摘要 ( )
  • 在当前复杂国际经济环境中,如何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文化再适应的视角,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逆向文化冲击影响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21份问卷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第一,逆向文化冲击负向影响海外华侨华人的回国创业意向;第二,创业自我效能在逆向文化冲击和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意向之间起到部分部中介作用;第三,国内创业政策支持强化了创业自我效能在逆向文化冲击和回国创业意向的中介作用。最后,对如何通过弱化逆向文化冲击提升海外华侨华人的回国创业意向提出了对策建议。理论贡献在于,从文化环境的视角,引入逆向文化冲击作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意向的前因变量,丰富了创业生态系统中文化环境对移民创业的理论研究。
  • 信息技术赋能创业:IT 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 杨杰 汪涛 王新 庞惠伟
  • 2022 Vol. 40 (9): 1649-1660.
  • 摘要 ( )
  •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和改变着创业行为和结果,为新创企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目前,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创业机会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考察IT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探讨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中介作用以及数字化业务强度的调节作用。实证分析发现:IT设施运用能力、IT业务跨越能力和IT前瞻性立场等三种IT能力均有助于提升创业绩效;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在3种IT能力与创业绩效间扮演中介角色;数字化业务强度在IT能力和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在3种IT能力与创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即:数字化业务强度越高,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中介效应越显著。本研究丰富了信息技术赋能创业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在创业理论与实践中的运用。
  • 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经济逻辑与制度安排
  • 卢祖丹
  • 2022 Vol. 40 (9): 1661-1667.
  • 摘要 ( )
  • 明晰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经济逻辑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可为规范科研数据管理与挖掘数据服务于科研、经济与社会的潜能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从分析科研数据的物品属性及其开放共享的实质出发,提出科研数据分阶段开放共享制度。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解析其经济逻辑,并与其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方式进行福利比较,发现分阶段开放共享是现阶段科研数据管理可付诸实践且能实现更高福利水平的制度安排。最后针对产权界定、科研数据交易共享平台建设、收费期节点等关键问题做具体制度安排。
  • 美国国家实验室治理机制研究———以能源部国家实验室为例
  • 李玲娟 王璞 王海燕
  • 2022 Vol. 40 (9): 1668-1677.
  • 摘要 ( )
  •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以国家实验室系统为主的集中管理和资助模式,和以科学基金为主的自由探索科学研究资助模式。国家实验室系统是联邦政府资助科学的主要渠道,国家实验室以任务导向研究为主,服务国家需求为目的。大部分国家实验室采用“政府所有、合同运营”治理模式,主要涉及联邦主管机构、国家实验室和合同承包商三方主体间关系。国家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围绕联邦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及研究任务开展的需求进行设计的,核心制度(以能源部为例)包括财政资金的拨付及资助形式、实验室战略与联邦主管机构的协同、M&O合同机制、承包商PEMP绩效考核机制、承包商保证系统制度设立以及监管部门的评估问责制度。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创新认知:西方经典创新理论发展历程
  • 刘志迎 朱清钰
  • 2022 Vol. 40 (9): 1678-1690.
  • 摘要 ( )
  • 自熊彼特把创新引入经济学,理论界顺应时代发展围绕“创新”主题进行了百余年探究。为了全面系统认知创新内涵及理论发展脉络,依据文献遴选了对国内外创新理论研究有重大影响的50多个西方经典理论。按时间顺序、学科领域和研究主题等三个维度梳理了经典创新理论发展脉络。按照时间维度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新熊彼特阶段、解构创新领域阶段、创新系统整合阶段和创新生态系统阶段;按照学科领域维度,将创新理论研究分为创新经济学、创新管理学和创新方法论三个主要领域加以综述;按照研究主题维度,重点对增长动力、创新动因、技术演化、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国家创新、国际追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主体和创新管理方法或工具等主题进行归类总结。通过对经典创新理论三维度归纳总结,明晰了创新理论演化的脉络,将对中国创新理论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自主创新为何需要开放?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华为 5G 技术创新的研究
  • 戴向阳 蔡仲
  • 2022 Vol. 40 (9): 1691-1697.
  • 摘要 ( )
  • “脱钩论”背景下,企业自主创新中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说明。传统创新研究大多基于扩散模型进行,认为自主性是技术先验的内在属性,因而也就无需解释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但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自主创新是基于转译模型进行的,技术的属性并不是先验的,而是由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共同定义的。基于转译模型对华为5G技术创新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主体要依靠累积循环将知识带回,并作为累积循环的中心对知识进行重新定义;另一方面,创新主体要在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磋商,使相关技术成为行业的国际标准,界定“强制性通道”。这两个方面体现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对其他行动者的支配性力量,这种力量的行使必须在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互动中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是在开放性中生成的。
  • 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知识基础与企业创新绩效
  • 赵炎 叶舟 韩笑
  • 2022 Vol. 40 (9): 1698-1709.
  • 摘要 ( )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成为大势所趋。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多元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外部资源,但关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仍然缺乏,且现有研究往往忽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不同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可能产生的差异性影响。文章融合社会网络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合作创新网络,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法,从个体网络视角分析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权变因素与内在机制,检验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知识基础深度正向调节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企业知识基础宽度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企业知识基础深度对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通过吸收能力的中介实现。研究结论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 数字化转型下产品与服务创新优先级演化分析———基于海尔智家案例
  • 罗建强 蒋倩雯
  • 2022 Vol. 40 (9): 1710-1720.
  • 摘要 ( )
  • 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厘清解决好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的优先级问题有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实施的顺利展开,而随着制造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增多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两类创新优先级决策愈加困难。借助种群互惠模型解析了构建出两类创新共生演化规律演化模型,分析两类创新共生模式;结合海尔智家2011-2019年实施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的纵向案例分析,划分了其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据此揭示解析了不同阶段下两类创新关系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下两类创新存在着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且优先级变动具有阶段性特征;随着企业主导逻辑的转变,数字化转型经历着由内及外,再到融合,有效加速了两类创新协同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对数字化环境下制造企业对两类创新相互关系的理解,为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