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智能社会实验:场景创新的责任鸿沟与治理
  • 俞鼎 李正风
  • 2024 Vol. 42 (6): 1121-1128.
  • 摘要 ( )
  • 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具有场景驱动创新的显著特征,而前者需要迫切解决的人工智能应用中最困扰人类的“责任鸿沟”问题也是在具体场景中生成并得到解决的。通过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场景驱动创新的技术逻辑、场景创新对人工智能伦理规约的内在要求,可以得知,“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与“人工智能伦理”之间存在“责任鸿沟”方面的共性问题,因此消解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责任鸿沟”成了新的当务之急,这将直接助益人工智能伦理原则与法规的制定。根据实验场景的不同,实验伦理挑战的归责类型可以就性质、界限上的差异做出细分即罪责鸿沟、道德问责鸿沟、公共问责鸿沟、积极责任鸿沟,通过引入“有意义的人类控制”这一当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指导思想及实践框架,可以为综合解决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场景内就认知、具身、道德意义上的控制形式与其多元责任形式之间的脱节提供一种新思路。
  • 科学实践中的身体在场———以微量液体移取为例
  • 张毓芳妃
  • 2024 Vol. 42 (6): 1129-1135.
  • 摘要 ( )
  • 身体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从未离场。通过对微量液体移取技术的发展历程剖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依赖默会技能进行手工实验的过去,还是有精密仪器辅助操作的现在,亦或是自动化设备普及于实践的将来,身体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象学视域下的具身性剖析,将为我们揭开藏匿于科学实践之中现象身体的神秘面纱。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图式与默会技能、意向弧与身体的自动调试、凝结着生命力的身体感知。进而更好地激发沉默身体的实践力量,并与日益智能化的设备实现互促式发展。
  • 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运作过程和机制研究———基于美国自动驾驶汽车管理实践的分析
  • 周晨 王璞
  • 2024 Vol. 42 (6): 1136-1144.
  • 摘要 ( )
  • 资源与信息碎片化、技术不确定性,以及多元价值和利益冲突使得新兴技术治理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亟需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考察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协作治理理解模型,构建了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的运作过程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对美国自动驾驶汽车管理实践的长时段分析,探究各方如何达成协作并实现治理目标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达成的关键在于各方就共同的治理目标展开协调有序的协作行动,而该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政府部门主导的协调机制、多渠道和制度化的协商机制,以及面向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它们在实践中起到协调协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支撑协作有效运转以及提升协作主体治理能力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打开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实现过程中的“黑箱”,识别其内在运行机制,对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实践有所裨益。资源与信息碎片化、技术不确定性,以及多元价值和利益冲突使得新兴技术治理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亟需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考察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协作治理理解模型,构建了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的运作过程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对美国自动驾驶汽车管理实践的长时段分析,探究各方如何达成协作并实现治理目标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达成的关键在于各方就共同的治理目标展开协调有序的协作行动,而该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政府部门主导的协调机制、多渠道和制度化的协商机制,以及面向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它们在实践中起到协调协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支撑协作有效运转以及提升协作主体治理能力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打开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实现过程中的“黑箱”,识别其内在运行机制,对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实践有所裨益。资源与信息碎片化、技术不确定性,以及多元价值和利益冲突使得新兴技术治理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亟需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考察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协作治理理解模型,构建了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的运作过程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对美国自动驾驶汽车管理实践的长时段分析,探究各方如何达成协作并实现治理目标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达成的关键在于各方就共同的治理目标展开协调有序的协作行动,而该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政府部门主导的协调机制、多渠道和制度化的协商机制,以及面向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它们在实践中起到协调协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支撑协作有效运转以及提升协作主体治理能力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打开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实现过程中的“黑箱”,识别其内在运行机制,对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实践有所裨益。资源与信息碎片化、技术不确定性,以及多元价值和利益冲突使得新兴技术治理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亟需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考察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协作治理理解模型,构建了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的运作过程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对美国自动驾驶汽车管理实践的长时段分析,探究各方如何达成协作并实现治理目标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达成的关键在于各方就共同的治理目标展开协调有序的协作行动,而该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政府部门主导的协调机制、多渠道和制度化的协商机制,以及面向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它们在实践中起到协调协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支撑协作有效运转以及提升协作主体治理能力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打开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实现过程中的“黑箱”,识别其内在运行机制,对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实践有所裨益。资源与信息碎片化、技术不确定性,以及多元价值和利益冲突使得新兴技术治理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亟需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考察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协作治理理解模型,构建了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的运作过程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对美国自动驾驶汽车管理实践的长时段分析,探究各方如何达成协作并实现治理目标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达成的关键在于各方就共同的治理目标展开协调有序的协作行动,而该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政府部门主导的协调机制、多渠道和制度化的协商机制,以及面向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它们在实践中起到协调协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支撑协作有效运转以及提升协作主体治理能力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打开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实现过程中的“黑箱”,识别其内在运行机制,对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实践有所裨益。资源与信息碎片化、技术不确定性,以及多元价值和利益冲突使得新兴技术治理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亟需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考察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协作治理理解模型,构建了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的运作过程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对美国自动驾驶汽车管理实践的长时段分析,探究各方如何达成协作并实现治理目标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协作治理达成的关键在于各方就共同的治理目标展开协调有序的协作行动,而该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政府部门主导的协调机制、多渠道和制度化的协商机制,以及面向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它们在实践中起到协调协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支撑协作有效运转以及提升协作主体治理能力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打开新兴技术协作治理实现过程中的“黑箱”,识别其内在运行机制,对新兴技术协作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实践有所裨益。
  • 道德生物增强:弱还原论版本的自然主义道德观
  • 胡珍妮
  • 2024 Vol. 42 (6): 1145-1151.
  • 摘要 ( )
  • 道德生物增强借助非传统的生物医学手段来干预主体的道德情感,在本质上呈现为道德自然主义的哲学进路。然而,一些学者热衷于将该进路归结为一种立场强硬的还原论观点,并从科学上和哲学上来批判道德自然主义的还原论限度,进而否认道德生物增强的合法性。此论断忽视了在道德生物增强的讨论语境中,还原论在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上具有不同的形相。道德生物增强在方法论的层面主张还原论对于人类道德现象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在本体论的层面试图构建一副科学与人文融合发展的非还原论图景。在此基础上,道德生物增强从根本上呈现为一种弱还原论版本的自然主义道德观,并由此确立了自身的存在论空间与理论合法性。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实体清单事件对中国高端制造企业绩效影响
  • 吕琪 李波 马彦楠
  • 2024 Vol. 42 (6): 1152-1164.
  • 摘要 ( )
  • 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成员,对世界经济贸易具有突出贡献和重要意义,而作为兼具重要贸易盟友和强大竞争对手的美国,近年对中国经济贸易限制逐渐增加,尤其是采取“实体清单”出口限制政策等,针对性打压中国高端制造行业,造成供应链中断,其影响和应对措施值得探究。本文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利用事件研究法,针对实体清单事件造成的冲击影响进行研究,对比分析2018年至2021年间七次事件,对涉及的超过96家中国高端制造企业的冲击情况及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最初实体清单事件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冲击,而随着时间推移,负向影响程度逐渐减弱,甚至近年有些事件出现正向反馈。同时,事件冲击具有行业扩散效应,其影响会波及相关四个高端制造行业内其他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营运情况越好、供应链集中度越高、创新能力越稳定,对实体清单造成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应对越有利。因此针对现状,政府、高端制造行业和企业都应充分了解实体清单事件冲击影响并做好应对准备,政府应尤其重视领导多方协作,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合理增加研发投入。此外,各方应共同推进中国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和提高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应对能力。
  • 县域主导产业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 常吉然
  • 2024 Vol. 42 (6): 1179-1187.
  • 摘要 ( )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标志着县域地区逐渐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由于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生活质量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发展县域主导产业成为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国家发改委选择的120个县域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发展情况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起示范作用的县域地区尚未全部解决主导产业的有无问题。现阶段已经确定主导产业的地区中,主导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带动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充分发挥县域主导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县域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主导产业发展中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产业链完善和延伸、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个阶段,对接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点,带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了实现县域主导产业带新型城镇化发展,县域地区应重视主导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地确定县域主导产业,进一步将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置于一张蓝图内进行“多规合一”的统一规划,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同时县域地区不应拘泥于固定的产业及城镇化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和城镇化向创新驱动方向发展,整体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 金融科技与公共研发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
  • 王红建 过江明 邢斐
  • 2024 Vol. 42 (6): 1188-1199.
  • 摘要 ( )
  • 如何提高单位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撬动作用是公共研发政策治理的难题。本文从金融科技的视角出发,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金融科技是否可以通过公共治理机制提升公共研发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通过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研发操纵倾向、规范补贴资金的使用等显著促进研发补贴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撬动作用。本文研究证实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放大财政政策实施效果,为金融科技助力研发补贴等公共资源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金融科技;公共研发政策;研发补贴
  • 复杂网络视角下金融与科技耦合的脆弱性研究
  • 王仁祥 黄家祥
  • 2024 Vol. 42 (6): 1200-1210.
  • 摘要 ( )
  • 金融科技化和科技金融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及特征,对金融与科技耦合的 脆弱性研究是对系统性风险的“基因性”探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构建金融与科技耦合网络模型对我国金融与科技耦合的脆弱性展开研究。实证表明:首先,金融业与科技业的行业耦合度随经济向高质量转型发展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高质量科技创新成为促进科技业自身发展及金融与科技良性耦合的关键。其次,中小型企业在提升耦合网络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型企业之间紧密耦合现象是金融与科技耦合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再次,金融与科技耦合的脆弱性在不断下降,极其重要性企业对耦合系统的风险影响力逐渐减弱。研究还发现,企业规模仍然是决定其脆弱性冲击力(脆弱性被激发所形成的冲击力)的关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脆弱性冲击力最强,但其风险外溢性较弱。最后从破解中小型企业投融资难题、风险监管策略选择及降低耦合脆弱性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科研院所绩效评价及灵敏度分析研究
  • 吕远 李宁
  • 2024 Vol. 42 (6): 1234-1237.
  • 摘要 ( )
  •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是一种评价具有相同类型决策单位相对效率的有效工具,广泛应用于能源、教育、供应链管理等领域。逆DEA方法基于DEA方法的效率评价结果,提供后续灵敏度分析及资源分配方案。以中国科学院下属部分科研院所为评价对象,选取指标体系,利用DEA模型,从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两方面进行科研绩效综合评价。进一步,基于所得评价结果,利用逆DEA模型进行投入产出指标灵敏度分析和预测,为科研院所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的分配提供量化辅助决策支持。
  • 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产出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 张征 谢佳 贺伟
  • 2024 Vol. 42 (6): 1238-1245.
  • 摘要 ( )
  • 科研人员的发展受到所处的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然而现有独立效应的研究无法解释其学术产出路径的复杂性。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本研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系统中识别出六个前因条件,构建了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产出的多重并发机制模型,并运用fsQCA方法分析影响青年科研人员学术产出的组态路径。结果发现:不存在引致高校青年科研人员高学术产出的单个必要条件;存在6条可以引发青年科研人员高学术产出的组态路径,根据核心条件的分布特征,可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自我发展型、团队合作型、环境支持型、要素聚合型。研究成果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了多维前因条件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学术产出的组态效应,为提升科研人员学术产出提供实践启示。
  • 从认知到执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绩效实现
  • 胡青 徐梦周
  • 2024 Vol. 42 (6): 1246-1254.
  • 摘要 ( )
  •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推动数字化转型之路,但大量企业仍面临转型难出成效的问题。如何发挥数据价值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提升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从认知视角出发,沿着“认知-行为-绩效”逻辑,分析数据战略认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数据战略执行的中介作用和应用场景多样性的调节作用。运用22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据战略认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据战略执行在数据战略认知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应用场景多样性正向调节数据战略执行与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数据战略认知通过数据战略执行影响数字化转型绩效的间接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来源,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强化数据战略管理,提升数字化转型绩效提供理论指导。
  • 搜寻与整合:匹配对绿色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
  • 尹建华 姜萍
  • 2024 Vol. 42 (6): 1266-1277.
  • 摘要 ( )
  •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产品开发经验欠缺、技术积累有限严重制约了绿色产品开发的进程。现有研究鲜有涉及跨界绿色技术搜寻与技术整合能力之间的匹配与绿色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基于匹配理论、知识基础理论及认知风格理论,利用来自311位制造业企业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认知”三维视角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深入剖析跨界绿色技术搜寻与技术整合能力之间的匹配对绿色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界绿色技术搜寻与技术整合能力匹配正向影响绿色产品开发绩效;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在上述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分析型认知和创造型认知增强了跨界绿色技术搜寻—技术整合能力匹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绿色产品开发绩效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绿色产品开发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意义。
  • 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内部治理机理
  • 陈艾华 吴伟
  • 2024 Vol. 42 (6): 1278-1287.
  • 摘要 ( )
  • 跨学科创业团队是高校开展学术创业的关键载体,加强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内部治理是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力、助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举措。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是学术创业绩效提升的源头,其内部如何进行治理,尚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以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为调查对象,理论结合实证剖析了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内部治理机理与规律,研究发现:在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对跨学科合作以及学术创业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跨学科合作在变革型领导和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冲突中的关系冲突在变革型领导和跨学科合作的不同维度之间既发挥着负向调节效应又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冲突中的任务冲突在变革型领导和跨学科合作中的合作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具有不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本文的发现强调了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生产力物化过程的匹配规律,也为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内部治理过程中核心要素的耦合提供了证据。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创新主体在城市群知识网络中的角色———基于科学与技术关联视角
  • 滕子优 朱雪忠 胡成 张萱
  • 2024 Vol. 42 (6): 1288-1299.
  • 摘要 ( )
  • 基于科学的创新逐渐成为新的创新范式,促进从科学成果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有助于在新兴产业获得竞争优势。构建城市群科学到技术的知识流动网络,分析网络中各创新主体的角色,可以助力城市群优化创新主体定位与布局,推进区域科技中心建设,从而加速科学与技术融合,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分别收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1~2020年组织参与的专利引用论文关系,构建创新主体间知识网络。结合社会网络与相关性分析,从整体网络和自我网络两个层面对比城市群知识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特征。结果发现:(1)本地大学同时承担重要的科学知识输出、输入和中介功能,本地科研机构作用类似,但规模较小。本地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多侧重知识吸收,少量具备输出和中介能力;整体上,本地小微企业的知识输出、输入和中介能力最弱;(2)京津冀和长三角知识网络中,本地大学知识输出、输入和中介能力相关性高,本地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则缺少显著相关性。珠三角知识网络中,本地大学多侧重于知识吸收或输出之一,本地大中企业知识输出、输入和中介功能相关性高;(3)京津冀和长三角网络中,本地大学与外部主体交流最密切,珠三角网络中本地大中企业与外部主体直接交流程度最高。研究结论为相关区域完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借鉴。
  • 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及启示
  • 王超 孙福全 许晔
  • 2024 Vol. 42 (6): 1312-1321.
  • 摘要 ( )
  • 美国页岩气革命既是一部科技创新史,也是近代人类能源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能源系统将发生深刻变革,诸多新兴清洁能源产业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主力军,并迎来“页岩气革命式”的跨越发展。本文聚焦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案例,以科技创新驱动机制为研究主线,从战略意义、发展历程、创新模式和经验启示四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以探究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背后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页岩气革命提升了美国油气生产率、降低了能源消费成本、实现了能源独立目标、推动了电力系统低碳转型。(2)美国页岩气革命历经早期发现、科学探索、技术攻关和成熟发展四个阶段(3)美国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中小型油气公司为主力军,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公司联合参与的页岩气科技创新模式。(4)科技创新使地质型资源对资源禀赋的依赖度逐步降低,同时将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优动力源。结合“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系统发展现状,从政府投入、企业研发和创新氛围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成果以期为“双碳”背景下我国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 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芯片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市级《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
  • 柯迪 贾西猛 李园园 段珅
  • 2024 Vol. 42 (6): 1322-1333.
  • 摘要 ( )
  • 芯片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基石,相关技术创新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然而关于政府如何引导区域芯片技术创新的研究却较为匮乏。基于注意力理论,以2013-2021年全国28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区域芯片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能够显著提高区域芯片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芯片创新的积极影响在市场化环境好的地区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地方财政透明度正向调节了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区域芯片创新产出的影响。通过替换因变量、PSM检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等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合理配置注意力资源,促进区域芯片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 企业如何跨越数字创新中的非连续性鸿沟? ———基于博世(中国)的案例研究
  • 李柏洲 李宜函 曾经纬 汪厚俊
  • 2024 Vol. 42 (6): 1334-1344.
  • 摘要 ( )
  •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创新,是传统企业转型变革的重要挑战,如 何在保证经营稳定的前提下投入数字创新,对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至关重要。本 研究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缺口,以博世(中国)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和单案例 研究方法,探讨企业在数字创新中跨越非连续性鸿沟的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创 新具有非连续性,在两次连续性创新之间形成鸿沟,原有行为模式和心智是数字 创新的主要隐性阻碍;颠覆性创新与数字创新具有同构性和关联性,非连续创新 中构建价值网络的 RPV 模型(资源、流程、价值观)可以为跨越鸿沟提供理论 支持;在 RPV 重构过程中,存在资源整合双循环、流程重塑双轨道和价值观培 育双驱动的路径模式,并与产品、业务、生态的连接形成呼应。本研究构建了企 业通过数字创新同时实现赋能旧有业务和开拓全新业务的路径模式,为传统企业 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