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金融科技伦理:特征、治理架构及实践
-
何若水 陈光宇 税发萍 鲁若愚
-
2024 Vol. 42 (7):
1345-1353.
-
摘要 (
)
-
金融科技伦理是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鉴于学界在系统性治理方面研究不足,本文通过金融科技伦理的内涵剖析,揭示层次结构与演化过程的复杂性特征,包括技术隐蔽性、应用多样性、社会影响广泛性以及跨层次的纵向交互作用,还有横向的导入期、技术入侵期和融合波动期以及周期性迭代增长。接着,构建针对融合波动期的引导性和预防性的协同治理架构,凸显以政府为主导并连接市场和个人的三元协同治理主体作用,强调从法律干预、市场调节到引导伦理嵌入的层层递进,以解决政策失灵、风险失控和伦理意识不足等主要问题。最后,对比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在金融科技伦理问题治理方面的规制措施和实例并给出治理建议,对于我国金融生态系统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
算法透明度: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与反思
-
邓克涛 张贵红
-
2024 Vol. 42 (7):
1354-1360.
-
摘要 (
)
-
尽管越来越多重要的任务和决策被委托给了算法,但因算法的计算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使得用户难以理解算法的决策过程和结果,导致其难以信任算法,甚至出现了“算法厌恶”的现象。相应地,算法透明度通常被视为可信任人工智能的基础,并在过去几年的学术辩论中获得了相当多的呼吁。然而,在实践层面,算法透明度的实施却存在诸多挑战,甚至还可能引发一定的伦理风险。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算法透明度实践层面的挑战和风险,指出至少可以从披露、审查以及设计这三个维度来化解当前实践层面的困境
-
互动专长是第三种知识吗
-
陈强强
-
2024 Vol. 42 (7):
1369-1375.
-
摘要 (
)
-
基于专长与经验研究,科林斯提出了互动专长概念,并认为互动专长是介于形式化的命题知识和非形式化的默会知识之间的第三种知识。互动专长是指互动专家能够在缺少身体完全沉浸于某个专业领域生活方式的情况下,依然能通过语言社会化获得该专业领域的流利语言。然而,科林斯误判了隐藏在互动专长背后的默会认知、具身认知及隐喻认知的重要意义,低估了玛德琳的具身程度和他自己在引力波物理学田野调查中的具身程度,误解了现象学身体在获得互动专长中的巨大作用。获得互动专长所需的身体条件并非像科林斯认为的那样是“最小的”,且科林斯对互动专长的理解缺乏现象学“身体-主体”的整体论思想。因此,将互动专长定性为第三种知识缺乏充分的依据。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全球顶尖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
王腾 关忠诚 郑海军 李强
-
2024 Vol. 42 (7):
1376-1386.
-
摘要 (
)
-
高层次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力量源泉,然而如何留住和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学界对此还鲜有探究。为此,本文基于自然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奖项获奖人的传记等质性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顶尖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模型,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影响人才流动的关键要素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生存保障、工作氛围、科研支持和科研实力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内部驱动因素。(2)内外部因素之间以及外部因素自身均存在影响人才流动的间接作用机制。(3)人才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学科差异。
-
数字化转型、行业间技术溢出与技能工资溢价
-
冀承 丁守海
-
2024 Vol. 42 (7):
1387-1396.
-
摘要 (
)
-
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引发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并将上市公司行业数据与时间序列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剖析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关联行业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会增加研发人员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即扩大技能工资溢价。一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会对与该行业存在技术关联行业的技能工资溢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行业间技术关联性越强,则溢出效应越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生产率效应和利润率效应两条途径扩大技能工资溢价。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集中度行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技能工资溢价的扩大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精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技能工资溢价效应,为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证据和重要的政策启示。
-
数字经济与城市绿色发展:赋能还是负能?
-
庞瑞芝 王宏鸣
-
2024 Vol. 42 (7):
1397-1408.
-
摘要 (
)
-
在“数字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中,本文以2011-2019年全国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性的基础上,从作用机制与门槛效应两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发展,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城市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推动经济结构服务化、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城市绿色发展。随着当前数字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社会用电量和碳排放不断增加,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在积极推动城市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的同时,也为构建集约化、低碳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美国“脱钩”政策对我国智能制造的影响研究
-
张化尧 倪悦雨 綦方中
-
2024 Vol. 42 (7):
1409-1418.
-
摘要 (
)
-
智能制造是中美大国竞争的重点领域,美国试图以“脱钩”政策遏制中国智能制造的崛起,确保美国的数字霸权地位。本研究旨在从大国博弈的视角分析“脱钩”政策对我国的影响。研究从整个国家制造业的转型视角,基于34个上市公司的40个代表性业务,对“转型者”和“赋能者”组织内外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虽然美国的数字霸权措施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的面和强度都不及组织内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在产业环境和国家环境的更显著促进作用下,企业通过研发投入的增加、产业内的协作创新和替代方案开发能够进行积极化解,“脱钩”政策并不能使中国智能制造战略的实施陷入困境。本研究从整个国家制造业的转型视角对美国的“脱钩”政策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大国博弈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能力发展有一定启发作用。
-
平台算法监管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美国算法监管模式的研究
-
张惠彬 何易平
-
2024 Vol. 42 (7):
1419-1428.
-
摘要 (
)
-
数字经济时代算法应用日益普及深化,在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算法共谋等问题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安全与秩序,迫切需要对平台算法应用加强监管,促进算法相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让算法监管面临着信息困境与控制困境,也为灵活敏捷、循序渐进的监管理念提供了逻辑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领域启动隐私执法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循序渐进、灵活敏捷的策略,探索了包括算法影响评估在内的多项监管工具,在应对算法技术监管的信息困境与控制困境层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以美国算法监管实践观照我国,我国在监管策略上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理念,平衡安全与创新的关系;应推进企业算法合规建设,为平台提供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以因应信息困境;在人才建设与机构协同上加强执法能力,以应对控制困境;并进一步完善算法备案制度,构建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的综合性算法治理架构。
-
基层试点政策议程何以确立? ———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个案追踪
-
刘鑫
-
2024 Vol. 42 (7):
1429-1438.
-
摘要 (
)
-
政策试点中的政治动能是一个能够解释基层改革动因和能动性的学术表达。本文构建了基层自下而上试点政策议程确立的分析框架,为解构基层试点政策议程确立的动因与机制提供了综合分析视角。本文选取了科技政策领域源于西南交通大学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对象,还原了这一基层试点政策议程的确立过程、历史细节与特殊经验,从形成基层共识、进入高层视野、议程正式确立三个过程阶段出发,以不同阶段和层级的合法性建构为牵引,开展了试点政策议程确立中政治动能的作用机理分析。研究发现,试点中的政治动能以多种干预方式作用于基层政策能动性、注意力获取、联盟构建和终极合法性生成四个关键微观机制,驱动基层试点方案逐级突破合法性困境后进入国家政策议程。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一是深化了基层政策试点过程中上下联动的动因研究,二是建构了政治动能的理论解释框架及其与政治势能的对话框架。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大科学项目中政产学研如何合作?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视角
-
杜鹏辉
-
2024 Vol. 42 (7):
1439-1448.
-
摘要 (
)
-
大科学设施具有科学和工程双重属性,能够产生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物质条件。主体间合作是设施项目运作的关键特征和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在价值观念、兴趣目标、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分歧,它们实现合作的过程和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讨论。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通过对珠三角地区若干大科学设施的实地调研,研究发现:设施项目是以科研院校为核心的行动者网络构建过程,经历了问题识别与方案提供、符合利益和固定角色、建立不同类型合作联结、激活主体和维持网络4个阶段。此外,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所提出的方案符合各方利益,合作的首要挑战是各方对大科学设施缺乏认识,目前我国项目合作存在的问题是组织管理的协调和激励。本文拓展了政产学研合作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丰富了中国大科学设施项目运作的现实经验。
-
科研产出特征对拔尖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研究
-
张奔 王晓红 赵美琳
-
2024 Vol. 42 (7):
1449-1460.
-
摘要 (
)
-
科技人才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速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以2013-2015年1198位优青为研究对象,利用优青成长为杰青来表征拔尖科技人才成长,并视这一过程为“自然实验”,在将拔尖科技人才成长分为能否成长为拔尖科技人才和成长速度两个维度,将科研产出划分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三个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双侧断尾回归模型研究了科研产出特征与拔尖科技人才成长的关系。研究发现:(1)科研产出的三个特征对能否成长为拔尖科技人才都有显著正向影响;(2)对拔尖科技人才的成长速度来说,只有科研产出的影响力特征有显著影响;(3)相对于大学,来自非大学的优青有更大概率成长为杰青,并且其科研产出特征增加带来的贡献度更高;(4)对西部地区的研究样本,科研产出特征对拔尖科技人才成长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科研产出特征影响拔尖科技人才成长的具体机制,丰富了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相关研究。
-
基于华为鸿蒙的开源社区多样化协作模式研究
-
李兰花 郭艳婷 钟宇琢
-
2024 Vol. 42 (7):
1461-1471.
-
摘要 (
)
-
开源社区凭借分布式创新已成为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的关键支撑,然而其自组织和松散耦合等特征也使传统治理方式不再适用,开发者如何应对任务复杂性挑战,优化协作模式以推动开源项目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华为鸿蒙开源项目为对象,研究发现任务关联度对开源技术任务实现存在直接的负向影响;任务关联度正向影响开源协作的类型多样性和顺序多样性,同时开源协作的类型和顺序多样性越高,越有助于技术任务实现;开发者关联度负向调节协作模式多样性与开源技术任务实现的关系。本研究为提升开源协作效率和数字技术竞争力提供启示。
-
基于边界跨越的制造企业服务数字化转型———三一重工案例研究
-
周文辉 胡蓉 杨筱卿
-
2024 Vol. 42 (7):
1472-1481.
-
摘要 (
)
-
制造企业服务数字化转型不仅大势所趋,而且面临不断跨越组织边界的挑战。本文选择三一重工为研究对象,运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从边界跨越视角探索制造业服务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断跨越边界以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遵循“边界识别—跨越策略—跨越能力—转型绩效”的路径逻辑,经历了三个阶段,相继识别了信息边界、知识边界与人机边界,相应采取了信息共享策略、数据驱动策略与人机协同策略来跨越边界,先后形成了服务连接能力、服务整合能力与服务协同能力,分别促进了服务效率提高、服务体验提质与服务价值提升的转型绩效,以及转型阶段演进机制——服务开发型感知响应机制和服务交付型感知响应机制。研究结论为制造企业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解释逻辑与实践启示。
-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否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
石玉堂 王晓丹
-
2024 Vol. 42 (7):
1482-1492.
-
摘要 (
)
-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构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衡量指标。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层面考察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试点有效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经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综合实验区试点政策通过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促进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行业类别及金融市场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试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正向激励作用,对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明显偏好,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高质量释放政策驱动效能提供重要助益。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机制与路径———基于“科学 - 技术 - 产业”协同视角
-
雷小苗
-
2024 Vol. 42 (7):
1504-1512.
-
摘要 (
)
-
当今国际科技竞争本质上是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体系是“母”,科技产品是“子”。本文直面我国创新体系效能研究中存在的重“效”轻“能”问题,提出“创新体系效能”要“效”与“能”并重。“效”,是将创新体系看作“黑箱”,分析创新投入产出绩效;“能”,将创新体系看作“白箱”,考虑内部运作结构,“科学-技术-产业”各环节间的协同度、开放度、深度、广度、速度等。“效”与“能”结合,是基于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的全面评价,能满足深层管理决策需要。构建“科学-技术-产业”理论分析框架;提炼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及协同模式;兼顾“效”与“能”,从创新绩效、创新协同度、创新开放度、创新深度、创新广度、创新速度等方面剖析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机制,探讨体系结构、协同模式与产出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提升创新体系效能,要增强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性”;促进增强创新的广度与深度;依据体系结构、协同模式与产出绩效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索不同产业情境下的最佳创新路径。从而为学研机构、企业、政府等精准施策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
本土创新网络与全球创新网络耦合协同性测度———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
尤宇 刘云 赵瑞雪
-
2024 Vol. 42 (7):
1513-1526.
-
摘要 (
)
-
本土创新与全球创新的协同发展是区域创新领域的前沿议题,揭示我国本土创新网络与全球创新网络的耦合协同现状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本文追溯本土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脉络,搭建二者的表征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两网络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而测度全国及四大区域创新网络与全球创新网络的耦合发展水平,最后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考察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分布动态。研究发现:我国本土与全球创新网络耦合协同性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本土创新网络系统中,创新环境与球创新网络耦合水平最高,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优势;本土与全球创新网络耦合协同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且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全面、客观掌握我国各区域、省份与全球创新发展的耦合协调现状,制定合理的创新驱动政策,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参考意义。
-
政府创设需求、赛马竞争与创新领跑———美国商业船员计划的案例研究
-
黄涛 惠宇吉 张胜
-
2024 Vol. 42 (7):
1527-1535.
-
摘要 (
)
-
创新领跑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但传统理论研究却低估了其中政府的战略作用。针对这一理论缺口,本文以NASA实施的商业船员计划为典型案例,采用分析性归纳策略,研究提出政府推动创新领跑的概念模型,指出政府在新赛道新领域创设重大技术需求,采用赛马竞争方式激发国家创新体系内在动能,以构建公平竞争方式促进新创意新路线脱颖而出,并培育壮大新一代的全球领跑科技领军企业,实现“从需求创设到领军企业育成”的制度安排。根据该概念模型,本文立足科技创新的新情景,对我国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我国实现创新领跑战略目标提出若干启示。
-
技术创新测度:专利权利要求技术方案创造性
-
乔永忠
-
2024 Vol. 42 (7):
1547-1555.
-
摘要 (
)
-
精准测度技术创新对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价值。专利权利要求限定技术方案创造性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特征,反映了“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内在关联点。以专利权利要求限定技术方案创造性为测度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运用权利要求的数量和长度以及独立和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和“限定部分”等核心指标,以及引证指数、同族专利数、维持时间、转让次数、许可次数、无效次数、侵权次数、申请人类型和国籍等参考指标,构建符合不同需求的技术创新测度方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基于专利指标测度技术创新方法的精准性。
-
中小制造企业跨界创新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
-
杨桂菊 高颖颖 李雅
-
2024 Vol. 42 (7):
1556-1568.
-
摘要 (
)
-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尚品宅配为例,系统分析了中小制造企业跨界创新的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1)“刺激→行为→结果”是动态环境下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内在机制。企业通过探测与扫描内外部情境形成跨界动力,进而调整自身战略导向,促进了企业能力重构;(2)跨界创新过程中,企业战略导向呈现出“创业导向→市场导向→技术导向”的转变,并推动企业实现“能力演化→能力转换→能力替代”的升级;(3)伴随企业复杂适应性逐步增强,中小制造企业跨界创新表现出“目标由内向外、范围由小到大、深度由浅到深”的迭代演化过程。具体而言,跨界目标从促进业务增长逐步升级为满足消费需求、重构竞争优势,跨界范围及深度由简单线性地跨入交叉行业,演化为延伸与创新价值链、再到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以实现价值共创共享。研究结论可以对中小制造企业明确跨界动力、实现跨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