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专稿:数字时代的创新生态
-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
-
魏江 赵雨菡
-
2021 Vol. 39 (6):
965-969.
-
摘要 (
)
-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存在创新要素数字化、参与主体虚拟化、主体间关系生态化等鲜明特征,为创新生态系统治理带来挑战。本研究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治理困境入手,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理论框架,从关系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数字平台构建、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资源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
-
基于“三网”融合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
-
程婉 李成汉 李垣
-
2021 Vol. 39 (6):
970-972.
-
摘要 (
)
-
本文聚焦于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智能制造,分析依托于物联网的智能制造通过硬件和技术升级带来的优势和潜在问题,进一步探索引入务联网和关系网以构建三网融合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阐释如何通过三网融合以有效协同来控制成本和发挥优势,并提出相应的管理重点。研究提出,基于物联网的传统智能制造既带来发展机遇,也引发特定问题;而引入务联网和关系网以形成三网融合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则可以更好应对潜在的管理问题与挑战。
-
如何建立计算产业第二创新生态?
-
戎珂 施新伟 周迪
-
2021 Vol. 39 (6):
973-976.
-
摘要 (
)
-
本文对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计算产业生态中技术、平台和应用层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分析,提出面对强大的以美国为主导的第一计算产业生态时,需要坚定不移地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开放国际化并与第一生态兼容的计算产业第二创新生态。研究认为,在技术生态层面应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坚持技术生态的开放共赢;在平台生态层面应推进生产领域的万物互联,强化消费领域的移动互联,突破“产用峡谷”;在应用生态层面应加强平台反垄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推进国际出海。
-
数字创新能力:内涵结构与理论框架
-
刘洋 应震洲 应瑛
-
2021 Vol. 39 (6):
981-984.
-
摘要 (
)
-
数字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现有文献对其内涵并未有明确阐解。本文在界定数字创新能力的概念特征基础上,剖析了其两层五维度的结构,认为数字创新能力是由数字连接能力、数据聚合能力、智能分析能力等一阶维度和数字敏捷能力和重组创新能力等二阶维度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搭建了数字创新能力的理论框架,从环境层面、生态系统层面和组织层面阐述数字创新能力的前因,并简要分析其对竞争优势的支撑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
-
商业价值导向还是公共价值导向?——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
-
梁正 李佳钰
-
2021 Vol. 39 (6):
985-988.
-
摘要 (
)
-
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共创逻辑,指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需要行业数据和公共数据的共同支撑,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需要商业价值和公共价值的共同引领。“力争上游”的发展与“行稳致远”的治理需要协同共进。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布哈林思想视域下中国科学学学科起源研究
-
王福涛 雷婷 张碧晖 郑代良
-
2021 Vol. 39 (6):
998-1006.
-
摘要 (
)
-
尽管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备发展科学学学科的条件,该学科直到1977年才萌芽。研究起源的条件与过程有助于明晰其发展规律。分析布哈林的科学学思想的理论逻辑,根据历史文献并结合访谈学科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亲历者,在比较中苏科学学学科起源与发展历程基础上明晰该学科发展的实践逻辑,概括出承认科学发展存在其自身固有规律是科学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比较,发现中国科学学学科发展面临理论缺陷导致支撑应用研究长足乏力的困境。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科学学的发展应该处理好“求真”和“务实”的关系,弘扬科学精神。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国家高新区出口转化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
-
张秀峰 胡贝贝 张莹 陈光华
-
2021 Vol. 39 (6):
1026-1035.
-
摘要 (
)
-
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52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两阶段动态跨期DEA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了52家高新区的研发创新效率、出口转化效率、综合效率及其跨期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2家高新区的平均研发创新效率、出口转化效率和综合效率整体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三种平均效率中出口转化效率平均值最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新区人力资本对高新区研发创新效率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开放程度、负债融资和研发创新效率对高新区出口转化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则对高新区出口转化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区研发创新和出口转化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
基于产业异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研究
-
马永红 杨晓萌 孔令凯 倪惠莉
-
2021 Vol. 39 (6):
1036-1049.
-
摘要 (
)
-
为探究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特征及差异,以我国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合作专利数据为基础构建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0-2018年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研发主体空间特征、产学研合作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的发展规律并提出有益启示。结果表明: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具有动态演化特征,演化过程中的网络结构存在共性与差异;合作网络中研发主体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集聚性,各地区在不同产业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不同;企-企合作是五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网络中的主要合作模式,各产业产学研合作程度有待提升。研究结论对不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制定差异化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
技术接近性对国际技术合作影响———基于“一带一路”国家专利合作的研究
-
高珺 余翔
-
2021 Vol. 39 (6):
1050-1057.
-
摘要 (
)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技术合作驱动原因,并在探索其在国家层面上的影响因素。提出技术接近性对国际技术合作的影响假设,运用接近性分析方法,考虑社会接近性和地理距离等其他因素,以“一带一路”合作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研究表明:国家之间技术接近性与技术合作呈倒U型关系,社会接近性与地理距离对合作具有调节作用。意味着过高或过低的技术领域组合的同质化都不利于提高技术合作绩效,同时国家间地理距离减缓了技术接近性对国际技术合作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对国际技术合作开展与筹划提供参考。
-
技术距离与中国OFDI 区位选择———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
-
王腾 邓学霖
-
2021 Vol. 39 (6):
1058-1066.
-
摘要 (
)
-
技术距离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2003-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基于分布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探索了技术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技术距离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呈现正向关系;从技术领域分类回归角度,我国具有相对优势技术领域(A类、B类、F类、H类)的技术距离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呈现负向关系,我国具有相对劣势技术领域(C类、D类、G类)的技术距离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呈现正向关系,而我国不具有相对优劣势领域(E类)的技术距离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关系不显著。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稳定拨款与项目资助的资助差异性研究———基于2009 - 2018 日本化学领域资助产出的数据分析
-
阿儒涵 王诗航 李晓轩
-
2021 Vol. 39 (6):
1067-1073.
-
摘要 (
)
-
稳定拨款与项目资助是政府科研资助的两种主要模式。科学分析两种资助模式的差异性,对合理设计政府科研资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日本化学领域2009-2018年,稳定拨款与项目资助的产出所蕴含的多维科研活动特征信息为对象,从研究团队、研究内容、研究产出绩效三个维度入手构建了科研要素视角下的资助差异性分析框架。方法上,引入了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针对化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实体识别训练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对象实体的精准识别,为资助差异性的分析提供了事实基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稳定拨款与项目资助在多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稳定拨款资助下的科研活动更关注于研究问题本身,而项目资助下的科研活动则更多地体现了科学共同体对项目遴选的标准。结合数据分析结论,研究提出了应科学认识两种资助模式的差异性,合理布局、扬长避短,建立高效的政府科研资助机制的政策建议。
-
科研团队的多样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
廖青云 朱东华 汪雪锋 黄颖
-
2021 Vol. 39 (6):
1074-1083.
-
摘要 (
)
-
虚拟化、综合化、多元化趋势是科研团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重要特征,研究新趋势下影响科研团队绩效的因素对科技工作者的未来发展以及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在广泛的文献调研基础上,探讨团队规模、团队成员机构多样性、国别多样性、跨学科性、资金来源丰富性以及团队不稳定性六个因素对科研团队绩效(学术论文产出数量与产出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予以验证。研究表明:科研团队产出数量与团队规模、机构多样性、资金来源丰富性正相关,与国别多样性、跨学科性和团队不稳定性负相关;产出质量与资金来源的丰富性正相关,与机构多样性负相关。
-
中国后发企业能力积累机制研究———基于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的案例对比分析
-
孙忠娟 张娜娜 谢伟
-
2021 Vol. 39 (6):
1084-1093.
-
摘要 (
)
-
国际化是后发企业获取知识、能力积累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联想与华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案例研究法解析其国际化中能力积累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式学习与开发式学习是后发企业国际化中主要的学习策略,前者是企业在海外并购和海外子公司等国际化模式中采纳的主要学习策略,后者是企业在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的国际化模式中采纳的主要学习策略;(2)基于利用与开发的双元学习机制是后发企业国际化中能力积累的关键机制;(3)后发企业国际化中能力积累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创新要素获取阶段和能力升级阶段。
-
创业者决策逻辑的形成机制研究:中美创业行为的比较
-
崔连广 闫旭 张玉利
-
2021 Vol. 39 (6):
1094-1102.
-
摘要 (
)
-
创业环境中充满不确定性,创业者如何决策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从创业者的心理活动出发,文章探索了创业者决策逻辑的形成机制,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并对中美创业者的创业行为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中国171份样本和美国116份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之后发现,换位思考和创业激情是创业者决策逻辑的重要前端影响因素,而自我效能在换位思考和创业激情与创业者决策逻辑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通过跨国检验,表明理论模型具有普遍意义。文章深化创业者决策逻辑的形成机制研究,结论有助于创业者更科学地掌握决策逻辑。
-
知识惯性与知识创造行为:组织记忆与创新氛围的作用
-
周健明 周永务
-
2021 Vol. 39 (6):
1103-1110.
-
摘要 (
)
-
本文对知识惯性与研发团队知识创造行为的关系,以及组织记忆与团队创新氛围在以上关系所起的前置、调节与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以我国深圳地区67家高新技术企业的135个研发团队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发现:(1)知识惯性会显著地破坏团队创新氛围,进而负向影响团队知识创造行为,团队创新氛围在知识惯性与团队知识创造行为关系中起完全的中介作用;(2)团队组织记忆对团队知识惯性并无直接作用关系,但会显著地调节知识惯性与团队创新氛围之间的负向关系,即团队组织记忆不会直接促进团队知识惯性的产生,但会强化知识惯性对团队创新氛围所造成的负向影响。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创新意义资产:理论基础、战略价值与企业实践
-
曲冠楠 陈劲 王璐瑶 梅亮 朱子钦
-
2021 Vol. 39 (6):
1111-1119.
-
摘要 (
)
-
新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得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命脉所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创新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功能与效率,而是逐步转向价值与意义。有意义的创新(Meaningful Innovation, MI)作为标志企业创新范式转型的新兴理论开始获得关注。研究基于有意义的创新之范式基础,聚焦创新意义所形成的意义资产(Meaning asset, MA)对于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研究提出,意义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智力资产,是一种高阶战略资源(Higher-order strategic resource),其所具有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不可替代性与反思性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并保持动态市场中的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
人才流动网络对企业创新速度的影响研究
-
孙博 刘善仕 葛淳棉 彭璧玉
-
2021 Vol. 39 (6):
1120-1129.
-
摘要 (
)
-
企业创新速度对组织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结构洞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本文研究了人才流动网络的结构洞位置对企业创新速度的影响。结合领英在线简历数据和国泰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动网络结构洞与企业创新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企业内部吸收能力对人才流动网络结构洞与创新速度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积极调节作用;而外部市场竞争强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消极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结构洞对创新速度的显著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创新速度的研究视角,深化了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并对企业基于人才流动提升创新速度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三重知识溢出与新兴经济体创新升级
-
袭讯 俞荣建 杜恒波 高毅蓉 刘金发 胡峰
-
2021 Vol. 39 (6):
1130-1143.
-
摘要 (
)
-
综合考究本土外资知识溢出、逆向知识溢出和本土内资知识溢出对新兴经济体的系统性影响,有助于深度认识知识溢出体系在国内创新升级中所扮演角色,发现创新拐点。文中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三重知识溢出的整体关联性,并在异质性样本条件下实证了该整体与我国创新升级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显示:整体视角下,三重知识溢出对国内创新升级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分视角下,源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资知识溢出和本土内资知识溢出组合在总效应方面正向促进国内创新升级,但本土外资知识溢出的直接效应以及逆向知识溢出发挥的间接效应与国内创新升级表现为负相关;来自非沿线国家的三重知识溢出总效应对国内创新升级同样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但逆向知识溢出的直接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此外,所有样本检验结果均表明知识溢出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技术差距有益于促进国内创新升级,但双方的人力资本差距与国内创新升级负相关。
-
网络闭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
-
赵炎 邓心怡 韩笑
-
2021 Vol. 39 (6):
1144-1152.
-
摘要 (
)
-
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个体网络视角,选取2009-2016年企业联盟创新网络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负二项回归方法,探究网络闭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了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和知识多样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关系;知识流动对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多样性会弱化企业网络闭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