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价值、关系与能力提升
  • 王国燕 杨玉琴 金心怡
  • 2022 Vol. 40 (10): 1729-1736.
  • 摘要 ( )
  • 科学家是科学信息的重要来源,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和创建者,在传播准确信息、避免科学谬误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参与科学传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无论是从行动还是从效果而言,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一直存在着多方面的障碍和问题。本文以科学传播领域近年国际研究进展为参照,对比我国科学家的现实状况,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驱动因素、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情况这三个方面出发,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研究图景展开分析与评述。结果显示,在驱动价值层面,社会责任感、乐趣驱动等内在因素以及社会认可度、群体归属意义等外部激励因素共同作用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结果,但总体看来,时间和经费有限、缺乏同事支持以及科学传播评估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阻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管理体制予以支持;在互动关系层面,科学家通过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来传播科学,科学家的知名度、可信任度、权威性、传播风格、公众感知关系等是影响公众对科学认知的重要因素,然而,尽管科学家主动尝试改善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媒体的分歧和缺乏默契配合也让他们的科学传播努力显得势单力薄;在能力提升层面,相关科学培训项目特别是源自于美洲的培训推动着科学家来提升自身进行科学传播技能,但是一方面,这些项目的效果评估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因而争议不断;另一方面,学者多是将项目培训师的观点、背景及培训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定性分析讨论,未来有待于在参与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培训效果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科学传播工作更显艰难、相关的研究进展也更为滞后。因此,建立详细可行的支持政策、划分科学传播实践对科研事业的贡献比重、打造系统化的科学能力培训项目都是助力我国科学家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总之,立足国际视野下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整体面貌,找寻其面临的阻碍和存在的短板,将为改善我国的科学传播现状提供现实启发和借鉴。
  •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应用的“链合”演化研究———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纵向案例
  • 刘雨梦 郑稣鹏
  • 2022 Vol. 40 (10): 1745-1755.
  • 摘要 ( )
  • 协同创新中心汇聚了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的优势资源和创新能力,在政府的协同支持下,协作完成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应用等创新活动。然而,技术科学如何反哺于基础科学,并如何带动工程应用活动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文通过辽宁省重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纵向案例研究,以创新活动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为研究主线,构建了基础科学(Science)、技术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及工程应用(Engineering)的SESE研究模型,分析了SESE在大规模协同创新活动中的互动行为和共演过程。研究发现: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活动之间存在双向多重的互促关系,本文谓之为SESE循环模型;技术科学活动作为基础科学和工程应用活动的中间枢纽环节,是SESE模型高效循环的重要因素,双向推动并支撑基础科学的融合和工程技术的应用实践;SESE模型的双向多重循环关系构建需要依循渐进增强的规律,即由“顺向循环”优化为“接力式循环”,最终实现高效的“超循环”关系。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中国基础研究布局重点与均衡性分析
  • 孙晓玲 丁堃
  • 2022 Vol. 40 (10): 1756-1766.
  • 摘要 ( )
  • 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认识基础研究的布局结构,及时对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SI数据库,从发表的所有论文、Top论文、基础学科论文三个方面对中美日德四国进行分析,使用学科权重和偏振度指标揭示各个国家的基础研究布局重点和均衡性。在布局重点上,中国的优势学科集中于工学和理学类别,基础学科结构相对比较均衡,但空间科学和生命科学较弱。美国优势学科较多,布局较全面。美日德更多侧重在生命科学、医学、空间科学领域发展。近十年来,中国的基础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对世界基础研究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全面、均衡。美国仍然占据优势地位,但呈现回落的趋势。特别是近五年中国基础学科发展较为显著,对世界基础学科发展的贡献已经接近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发展格局基本稳定。总体来看,我国近十年发展较为迅速,学科布局重点突出,但是均衡性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未来基础研究、基础学科的发展战略,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兼顾社会经济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协调不同学科门类的比例,优化基础研究布局。
  • 中国光纤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之路
  • 范旭 刘伟
  • 2022 Vol. 40 (10): 1767-1777.
  • 摘要 ( )
  •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光纤产业是少数可比肩高铁技术赶超成就的产业。本文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构建有为政府与机会窗口有效整合的分析框架,揭示和提炼后发企业技术赶超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是因为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政府以关键参与者身份创造的制度型市场驱动、引领了企业创新;国有企业作为代表国家意志实现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力量,为后发企业迭代“试错”和技术学习提供了支持;在企业技术赶超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技术和市场机会窗口,实施差异化的政府干预策略、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是后发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企业技术和市场地位的确立,政府的干预力度由强转弱,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弱变强。
  • “干中学”式光伏产业供给侧规制的得与失
  • 包红丽 杜玉申 刘梓毓
  • 2022 Vol. 40 (10): 1778-1787.
  • 摘要 ( )
  • 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光伏产业2008-2012年期间暴发的危机与政府不当的产业促进政策有关,但是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后续一系列配套措施有效地扭转了产业危机。这是否说明政府能够通过“干中学”提升产业规制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新一轮产业规制对光伏产业过度投资和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供给侧规制总体上能够显著抑制产业过度投资并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但是也存在着解决老问题引发新问题、产业整体代价过大、民营企业受挫等弊端。政府在实施深度介入式产业政策时,仍须利用市场机制、把投资主动权交给企业,尽量保持政策的平稳和可预期性。
  • 数字经济、城市专业化格局与比较优势
  • 张翱 孙久文
  • 2022 Vol. 40 (10): 1788-1797.
  • 摘要 ( )
  • 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市专业化格局的影响。理论上,数字经济发展以增加不可贸易商品份额,缓解时空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和数字空间更大范围配置资源三种形式扩大市场规模从而促进了城市专业化格局的变动。实证上,本文以“国家智慧城市”政策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的计量方法较为外生地识别了数字经济对城市专业化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城市就业集聚和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从中心-外围理论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对城市专业化的提升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形成,主要是集中在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专业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推动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和数字经济时代城市政府加快数字化转型必要性的认识。
  • 标准驱动技术轨道演进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基于V2X 技术的实证分析
  • 郑素丽 杨璐琦 黄群慧 王嘉珏
  • 2022 Vol. 40 (10): 1798-1810.
  • 摘要 ( )
  • 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引入了突破性的产品和服务,还从根本上改变着产业创新的过程和方式。本文以V2X技术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相关产业技术轨道的变异生成、竞争和选择过程,揭示了技术标准在技术轨道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V2X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DSRC技术主导期和C-V2X主导技术轨道确立三个阶段,技术标准是V2X技术轨道演进、竞争和选择的重要推动力量,其驱动作用主要通过标准的应用能力、转化能力、引导能力和扩散能力四种机制来实现。研究结论对把握产业发展机遇、获取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启示。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算法管理与员工创造力的整合分析框架
  • 马君 赵爽
  • 2022 Vol. 40 (10): 1811-1820.
  • 摘要 ( )
  • 日益兴起的算法管理是组织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管理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优良选择,颠覆了组织往日的生存状态和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认知,这种结合算法的管理新模式能否赋予员工更多的创造力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心的热门话题。研究在系统梳理算法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了算法管理的概念内涵,揭示了算法管理影响下组织工作设计所呈现的自动化、去人性化以及不透明性的三大特征;其次,从工作设计视角出发,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提出了算法管理对员工创造力的双路径影响模型,指出算法管理会引发两条迥然相异的路径,即基于工作要求使员工动机受控进而抑制创造力的“奴役路径”,以及基于工作资源激发员工内在动机进而促进创造力的“赋能路径”;最后,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情境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算法管理领域未来研究发展方向的建议。
  • 隐形冠军精一创业能力生成机理及路径研究
  • 葛宝山 赵丽仪
  • 2022 Vol. 40 (10): 1821-1833.
  • 摘要 ( )
  •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为突破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国家致力于培育更多隐形冠军企业。精一创业能力是隐形冠军企业特有的能力,企业通过不断提升精一创业能力来保持细分行业领军地位。研究选取禹衡光学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究隐形冠军企业精一创业能力的生成及演化路径,并阐释动荡的市场环境中隐形冠军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1)隐形冠军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与企业战略的适配是精一创业能力生成的重要因素;(2)精一创业能力的跃升受管理认知层企业战略与组织执行层创业网络拓展的驱动,隐形冠军企业呈现出“聚焦产品功能—聚焦技术革新—聚焦智能改造”的精一创业能力升级过程;(3)提出“认知—行为—能力”作用关系模型,理清管理认知层战略制定、组织执行层创业网络构建和精一创业能力演化间的内在作用关系,剖析隐形冠军企业精一创业能力形成过程的内在作用机理。
  • 创业生态系统下新创企业的网络关系特性
  • 王玲 蔡莉 于海晶 盛乃珩
  • 2022 Vol. 40 (10): 1834-1843.
  • 摘要 ( )
  • 创业生态系统下新创企业与其他主体间建立的网络关系,能够帮助其获取关键资源、开发创业机会,支持并推动其生存和发展。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采用一般创业网络关系特性衡量创业生态系统下新创企业的网络关系,忽视了其具有的独特性以及在创业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定性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析,深入探析创业生态系统下新创企业的网络关系特性内涵和维度,依据规范的开发程序编制初始测量量表,对问卷调查所获得326份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生态系统下新创企业的网络关系具有异质性、多重性和变化性,最终形成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未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相应测量工具。
  • 创业企业自主研发、外部搜寻模式选择研究
  • 尹航 张龙泉
  • 2022 Vol. 40 (10): 1844-1852.
  • 摘要 ( )
  • 自主研发与外部搜寻是科技型创业企业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技型创业企业在资源约束前提下,存在着自主研发模式与外部搜寻模式间的选择难题。为解释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创业企业在发现技术机会的条件下自主研发与外部搜寻的战略选择问题,本文基于资源-机会一体化视角,利用阶层式回归和分组回归等分析方法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知识基础、技术机会对其自主研发与外部搜寻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知识基础广度对于自主研发与外部搜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影响系数存在明显差距,知识基础广度对于自主研发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对外部搜寻的促进作用。高知识基础深度对于外部搜寻战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自主研发战略的影响不显著。技术机会对于自主研发战略和外部搜寻战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基础广度与技术机会的匹配对于自主研发战略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的,对于外部搜寻战略的影响不显著;知识基础宽度与技术机会的匹配对于外部搜寻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自主研发战略的影响不显著。在技术机会识别的条件下,高知识基础广度的企业倾向于自主研发战略,而高技术深度的企业倾向于外部搜寻战略。
  • 连续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化能力演化机理———基于资源编排视角
  • 苏敬勤 孙悦 高昕
  • 2022 Vol. 40 (10): 1853-1863.
  • 摘要 ( )
  • 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连续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重要现象。数字化能力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决条件,成为企业撬动转型发展的支点,但文献对数字化能力的前因及动态性缺乏充分的理论解释。针对飞贷2010-2019年的连续数字化转型实践,基于资源编排视角探索连续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能力的形成前因、效应机制和进阶路径。研究发现:(1)连续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能力呈现数智技术能力到技术复用能力的转变;(2)资源编排呈现集成式资源构建与自洽式资源协调到解耦式资源构建与外植式资源协调的转变;(3)集成式资源构建与自洽式资源协调分别发挥资源短时重构效应和创新迭代效应形成数智技术能力,解耦式资源构建与外植式资源协调分别发挥模块耦合效应和迁移外生效应形成技术复用能力。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交易效率与经济发展质量
  • 范柏乃 吕丹阳 顾贾能
  • 2022 Vol. 40 (10): 1864-1873.
  • 摘要 ( )
  •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交易效率是影响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者密切相关。文章以我国28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交易效率下这种影响的具体变化。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且技术创新能力在高交易效率的城市能更有效地发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推动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鼓励深化技术创新,处理好两者与交易效率的关系,努力提高城市交易效率以充分发挥其催化作用。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治理
  • 王路昊 秦路 锁利铭
  • 2022 Vol. 40 (10): 1874-1883.
  • 摘要 ( )
  • 随着城市群的崛起和创新的扩散,城市群规模的创新系统开始不断涌现。由此,城市群中的地方政府如何围绕创新展开合作治理的问题也对区域创新等相关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这一已有研究尚缺乏解释的问题,共计12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了极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独特中国实践。本文以府际协议为数据基础,结合合作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尝试总结示范区中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之间基于合作规模、合作基础、上级介入和功能安排等,形成了行政型(NAO)、领导型(NLO)和共享型(SG)三类治理模式;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条件,则存在着科技和产业两种不同的合作导向;而不同的合作模式亦在竞合关系、合作深度和密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方面的实践,丰富和拓展了既有的区域创新理论,而未来进一步促进创新一体化,则还需要平衡科技与产业,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竞争与合作,以及功能与协作等四重张力。
  • 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动态演进
  • 曹玲 杨浩昌 李廉水
  • 2022 Vol. 40 (10): 1895-1906.
  • 摘要 ( )
  • 文章采用非径向、规模报酬可变的Super-SBM模型对2005-2019年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同时进一步探究了其动态跃迁类型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波浪形的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高-高(H-H)集聚、低-低(L-L)集聚类型的省份居多,并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阶梯型分布规律;时空跃迁类型表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即时空演变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我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动态演进规律,进而为推进区域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 惯例复制、资源拼凑与创新催化
  • 魏龙 党兴华
  • 2022 Vol. 40 (10): 1907-1920.
  • 摘要 ( )
  • 为了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创新催化机制,研究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复制对创新催化的影响,剖析了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以及分裂断层的调节作用,结合我国企业的实践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惯例复制是实现技术创新网络创新催化的关键支撑,常规惯例复制、柔性惯例复制依赖于差异化的共创能力催化了组织间的创新涌现;资源拼凑作为惯例复制偏好的网络行为表现,在惯例复制与创新催化间发挥差异化的中介作用,选择拼凑在常规惯例复制与创新催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行拼凑在柔性惯例复制与创新催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分裂断层负向调节选择拼凑对创新催化的影响,且对选择拼凑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分裂断层对并行拼凑与创新催化之间、以及并行拼凑的中介作用均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拓展价值共创的创新催化理论,构建先发与后发企业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