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创新系统功能论
刘立
2011 Vol. 29 (8): 1121-1128.
摘要 (
)
考察了现行创新系统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较为全面地评述了创新系统研究新的进路即功能分析,构建了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系统功能论,并构建以功能论为核心的创新系统整体分析框架及分析流程。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螺旋模式研究——以中国科学院为例
柳岸
2011 Vol. 29 (8): 1129-1134.
摘要 (
)
三螺旋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一种大学-产业-政府密切合作、相互作用的创新模式。阐述了我国目前适用的三螺旋模型及三要素的角色、关系、相应的模式及产生的问题。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做法及效果。指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运动的巴斯德象限——以LED为例对科学-技术螺旋互动律的考察
彭煦舟;曾国屏
2011 Vol. 29 (8): 1135-1140.
摘要 (
)
将LED领域的论文和专利这两种科技情报有机结合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论文-专利-时间曲线呈双螺旋互动,发展了斯托克斯理论并证实了他的“玩味”猜想,揭示出巴斯德象限在产业进程中的非线性运动规律,即“技术先发,科学后援”的混合型科技创新互动路径。
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
俞立平;熊德平;武夷山
2011 Vol. 29 (8): 1141-1146.
摘要 (
)
提出一种新的TOPSIS效率测度方法,首先采用TOPSIS分别计算科技综合产出指数和科技综合投入指数,然后用二者的比例作为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值。该方法计算简便,是一种新的优秀的效率测度方法,将该方法与非径向超效率DEA相结合进行组合效率测度,克服了单一DEA效率测度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证研究表明,TOPSIS效率测度结果和非径向超效率DEA测度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两者各有优势。中国东部地区科技效率要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科技效率高于西部地区。
固定引文窗口的h类指数序列——以中、印、日物理学为例
钟镇;梁立明
2011 Vol. 29 (8): 1147-1154.
摘要 (
)
h类指数是集发文与引文为一体的文献计量指标。h类指数序列可用于展示研究对象绩效的动态演化。已发表的h类指数序列研究采用的是全引文窗口,不同发文年的h类指数因引文窗口不同而不可比较。本文介绍了基于固定引文窗口构建h类指数序列的方法。固定引文窗口保证了不同发文年h类指数的可比性。利用SCI数据库1978-2009年期间中国、印度、日本发表的物理学论文的数据,分别构建了三个国家基于5年引文窗口的h指数序列、g指数序列、a指数序列以及r指数序列,并对三国物理学发展做了比较研究。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专利政策目标的一元化
和育东
2011 Vol. 29 (8): 1155-1164.
摘要 (
)
专利政策目标的三元论或二元论导致价值分裂和政策目标不统一,给法律适用带来困难。专利权既不是自然权利,也不是人权,专利权保护本身只具有工具价值。现代专利理论认为专利制度的目的在于激励创新而不是激励发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张国家积极干预创新,因此专利政策应当以“激励创新”作为惟一目标。考虑到专利政策的国际格局,我国专利制度的政策目标应当是“激励本国创新”,专利授权、确权政策和司法政策都应与此目标相符。
基于技术能力演化的后来者专利许可策略研究
肖延高;韦永智;王雎
2011 Vol. 29 (8): 1165-1169.
摘要 (
)
先前关于专利许可策略的研究一般假设专利权人具有完全讨价还价能力,被许可方只能“接受或拒绝”专利许可契约,未考虑被许可方技术能力的动态演化。文章基于完全对称信息以及单一先动者和单一后来者双寡头市场假设,从技术能力演化视角,研究后来者在技术引进、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等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专利许可策略。研究表明:技术引进阶段,在给定条件下,后来者采用提成许可方式和固定费用许可方式优于放弃该专利;技术模仿阶段,后来者可通过降低自行研发的成本来提高讨价还价能力;技术创新阶段,交叉许可是后来者降低交易成本获取专利的重要方式。
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
冯永琴;张米尔
2011 Vol. 29 (8): 1170-1175.
摘要 (
)
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日益融合是标准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正深刻改变着标准竞争的规则。以GSM标准及其必要专利为研究样本,应用Aureka和TDA分析工具生成专利地图,进而揭示专利与标准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核心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成为企业参与标准创立的重要手段;主要专利权人持有的必要专利,不仅为早期标准创立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决定着标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专利地图分析发现,标准涉及的主要专利权人倾向于结成战略联盟,使这些企业之间的技术具有强相关性。
专利促进政策对区域专利增长的影响分析——以宁波为例
李伟;夏向阳
2011 Vol. 29 (8): 1176-1183.
摘要 (
)
以宁波专利促进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分别分析专利促进政策对专利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资助政策与科技资助政策对专利数量增长有显著影响,二者的有效协同将会促进专利申请数量的长期增长;在当前阶段,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保持较高增长率并不会降低专利质量。
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网络下的知识流动探析
高继平;丁堃;滕立;庞杰;林德明
2011 Vol. 29 (8): 1184-1189.
摘要 (
)
专利参考文献中的科学论文、技术专利等引文,为研究高科技时代下科学技术相互融合中的知识流动提供了便利。在分析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下的知识流动的基础上,以网络的属性“被引量”、“中介中心度”和“引用半周期”量化了知识流动中的“知识影响力”、“知识控制力”和“知识活力”,并以此表征了知识流动中的“高质量”文献,最终以R.E.Smalley的施引专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技术进步下科学和技术在知识流动中的相互融合,验证了应用科学在技术进步中的相对重要性。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文化相似度的关系——关于IT外包项目的研究
田野;杜荣
2011 Vol. 29 (8): 1190-1197.
摘要 (
)
基于IT服务外包背景下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信任等理论,分析了IT服务外包项目中发包方向接包方的知识转移、接包方对发包方的知识共享、接包方感受到的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信任、接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的文化相似度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假设,建立了理论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西安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的20家从事IT外包业务的企业中参与IT服务外包项目的39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AMOS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93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实践建议。
组织结构、知识转移渠道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
张光磊;刘善仕;申红艳
2011 Vol. 29 (8): 1198-1206.
摘要 (
)
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企业如何提高研发团队的创新绩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尽管部分理论研究者已经认识到知识转移在组织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检验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迄今还不多见。知识转移渠道被认为是知识接受者与发送者之间进行转移的媒介与路径。本研究将组织结构、知识转移渠道、研发团队创新绩效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对77家高新技术企业458个研发团队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渠道在集权程度、反馈速度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用;在部门整合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效用。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企业研发团队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团队差序氛围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知识转移的视角
彭正龙;赵红丹
2011 Vol. 29 (8): 1207-1215.
摘要 (
)
整合差序格局理论与团队创新理论,基于知识转移视角,构建了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选取本土企业项目团队主管及其直接下属的421个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团队差序氛围与知识共享及团队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知识共享与团队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知识共享对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知识转移渠道对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相关结论对本土管理者从团队差序氛围的角度考虑团队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IT外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关系质量的实证研究
艾时钟;尚永辉;信妍
2011 Vol. 29 (8): 1216-1222.
摘要 (
)
根据已有的文献,从关系质量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关系质量的IT外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提出假设。通过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和西安软件园内2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和AMOS 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沟通对相互承诺、信任、良好冲突处理和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互承诺对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对相互承诺和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良好冲突处理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知识转移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技术联盟内知识产权管理与分配——以江苏省三家联盟为例
王京安;赵顺龙;胡雁南
2011 Vol. 29 (8): 1223-1230.
摘要 (
)
如何管理和分配知识产权对技术联盟及联盟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绩效等有着重要影响。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技术联盟内知识产权管理与分配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对江苏省三家技术联盟的实地调研发现,联盟内的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重叠性、模糊性及嵌入性,相应地影响着联盟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而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又影响着联盟前景知识产权的分配以及联盟的成熟度。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政治关系真的抑制了企业创新吗?——基于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视角
曾萍;宋铁波
2011 Vol. 29 (8): 1231-1239.
摘要 (
)
政治关系通常被视为企业创新的重要资源。然而,当前政治关系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却依然模糊甚至相互矛盾。本文以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连接政治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了一个政治关系、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66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SPSS和SE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关系对创新绩效没有直接影响,其需要通过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才能间接地提高绩效水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中,政治关系对于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程度更高。本文研究结论为组织创新、政治关系以及动态能力等相关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组织创新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制药技术领域为例
刘凤朝;马荣康
2011 Vol. 29 (8): 1240-1250.
摘要 (
)
借鉴Gould和Fernandez的中间人分类方法,基于专利合作数据分析了中国制药技术领域组织创新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中间人角色的转变路径以及组织创新网络的演变模式。结果表明:组织创新网络中的中间人主要是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顾问和联络人较少;不同性质及不同区域的组织中间人角色存在较大差异。组织知识基础、吸收能力与组织所属区域知识基础对组织创新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转变路径有较大影响,不同的中间人在组织创新网络演变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
高管团队认知风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
石盛林;陈圻;张静
2011 Vol. 29 (8): 1251-1257.
摘要 (
)
以289家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高管团队认知风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分析型认知风格偏好工艺创新,并通过工艺创新影响企业绩效;创造型认知风格偏好产品创新,并通过产品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为促进中国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了战略指导,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全球产业链的低利润区向高利润区的升级,关键在高管团队认知风格的转变,在感知和处理信息能够更具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受已有框架的束缚。最后分析了局限性和未来建议。
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刘顺忠
2011 Vol. 29 (8): 1258-1265.
摘要 (
)
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新服务开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使用88家企业245名员工的面访数据,通过验证式因子分析建立了测量员工创新行为、客户需求变化、工作挑战性、员工自治和员工外部联系变量的测量量表,构建了研究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客户需求变化不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工作挑战性,激发员工作自治和促进员工外部联系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创业导向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跨层次实证研究——以创新氛围和心理授权为中介变量
宋典;袁勇志;张伟炜
2011 Vol. 29 (8): 1266-1273.
摘要 (
)
探讨了宏观层面的创业导向、创新氛围变量对微观层面雇员心理授权与创新行为变量的影响,在对52家企业260名员工就创业导向、创新氛围、心理授权与创新行为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应用跨层次分析表明:创业导向有助于组织创新氛围的构建,而创新氛围会提升员工的心理授权和创新行为表现,且心理授权是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部分跨层次中介变量。这些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创业导向向组织绩效转换的中间机制。
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内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宋英华;庄〓越;张乃平
2011 Vol. 29 (8): 1274-1280.
摘要 (
)
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进行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影响因素变量指标体系的设计、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企业家创新观念、人才引进与培养、合理的科技人员创新激励方式度以及创新型文化氛围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推动效应,从而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出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的相关对策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