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
  • 俞立平;熊德平;武夷山
  • 2011 Vol. 29 (8): 1141-1146.
  • 摘要 ( )
  • 提出一种新的TOPSIS效率测度方法,首先采用TOPSIS分别计算科技综合产出指数和科技综合投入指数,然后用二者的比例作为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值。该方法计算简便,是一种新的优秀的效率测度方法,将该方法与非径向超效率DEA相结合进行组合效率测度,克服了单一DEA效率测度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证研究表明,TOPSIS效率测度结果和非径向超效率DEA测度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两者各有优势。中国东部地区科技效率要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科技效率高于西部地区。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专利政策目标的一元化
  • 和育东
  • 2011 Vol. 29 (8): 1155-1164.
  • 摘要 ( )
  • 专利政策目标的三元论或二元论导致价值分裂和政策目标不统一,给法律适用带来困难。专利权既不是自然权利,也不是人权,专利权保护本身只具有工具价值。现代专利理论认为专利制度的目的在于激励创新而不是激励发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张国家积极干预创新,因此专利政策应当以“激励创新”作为惟一目标。考虑到专利政策的国际格局,我国专利制度的政策目标应当是“激励本国创新”,专利授权、确权政策和司法政策都应与此目标相符。
  • 基于技术能力演化的后来者专利许可策略研究
  • 肖延高;韦永智;王雎
  • 2011 Vol. 29 (8): 1165-1169.
  • 摘要 ( )
  • 先前关于专利许可策略的研究一般假设专利权人具有完全讨价还价能力,被许可方只能“接受或拒绝”专利许可契约,未考虑被许可方技术能力的动态演化。文章基于完全对称信息以及单一先动者和单一后来者双寡头市场假设,从技术能力演化视角,研究后来者在技术引进、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等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专利许可策略。研究表明:技术引进阶段,在给定条件下,后来者采用提成许可方式和固定费用许可方式优于放弃该专利;技术模仿阶段,后来者可通过降低自行研发的成本来提高讨价还价能力;技术创新阶段,交叉许可是后来者降低交易成本获取专利的重要方式。
  • 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
  • 冯永琴;张米尔
  • 2011 Vol. 29 (8): 1170-1175.
  • 摘要 ( )
  • 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日益融合是标准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正深刻改变着标准竞争的规则。以GSM标准及其必要专利为研究样本,应用Aureka和TDA分析工具生成专利地图,进而揭示专利与标准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核心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成为企业参与标准创立的重要手段;主要专利权人持有的必要专利,不仅为早期标准创立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决定着标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专利地图分析发现,标准涉及的主要专利权人倾向于结成战略联盟,使这些企业之间的技术具有强相关性。
  • 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网络下的知识流动探析
  • 高继平;丁堃;滕立;庞杰;林德明
  • 2011 Vol. 29 (8): 1184-1189.
  • 摘要 ( )
  • 专利参考文献中的科学论文、技术专利等引文,为研究高科技时代下科学技术相互融合中的知识流动提供了便利。在分析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下的知识流动的基础上,以网络的属性“被引量”、“中介中心度”和“引用半周期”量化了知识流动中的“知识影响力”、“知识控制力”和“知识活力”,并以此表征了知识流动中的“高质量”文献,最终以R.E.Smalley的施引专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技术进步下科学和技术在知识流动中的相互融合,验证了应用科学在技术进步中的相对重要性。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文化相似度的关系——关于IT外包项目的研究
  • 田野;杜荣
  • 2011 Vol. 29 (8): 1190-1197.
  • 摘要 ( )
  • 基于IT服务外包背景下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信任等理论,分析了IT服务外包项目中发包方向接包方的知识转移、接包方对发包方的知识共享、接包方感受到的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信任、接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的文化相似度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假设,建立了理论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西安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的20家从事IT外包业务的企业中参与IT服务外包项目的39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AMOS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93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实践建议。
  • 组织结构、知识转移渠道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
  • 张光磊;刘善仕;申红艳
  • 2011 Vol. 29 (8): 1198-1206.
  • 摘要 ( )
  • 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企业如何提高研发团队的创新绩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尽管部分理论研究者已经认识到知识转移在组织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检验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迄今还不多见。知识转移渠道被认为是知识接受者与发送者之间进行转移的媒介与路径。本研究将组织结构、知识转移渠道、研发团队创新绩效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对77家高新技术企业458个研发团队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渠道在集权程度、反馈速度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用;在部门整合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效用。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企业研发团队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团队差序氛围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知识转移的视角
  • 彭正龙;赵红丹
  • 2011 Vol. 29 (8): 1207-1215.
  • 摘要 ( )
  • 整合差序格局理论与团队创新理论,基于知识转移视角,构建了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选取本土企业项目团队主管及其直接下属的421个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团队差序氛围与知识共享及团队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知识共享与团队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知识共享对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知识转移渠道对团队差序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相关结论对本土管理者从团队差序氛围的角度考虑团队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政治关系真的抑制了企业创新吗?——基于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视角
  • 曾萍;宋铁波
  • 2011 Vol. 29 (8): 1231-1239.
  • 摘要 ( )
  • 政治关系通常被视为企业创新的重要资源。然而,当前政治关系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却依然模糊甚至相互矛盾。本文以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连接政治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了一个政治关系、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66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SPSS和SE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关系对创新绩效没有直接影响,其需要通过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才能间接地提高绩效水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中,政治关系对于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程度更高。本文研究结论为组织创新、政治关系以及动态能力等相关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 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 刘顺忠
  • 2011 Vol. 29 (8): 1258-1265.
  • 摘要 ( )
  • 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新服务开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使用88家企业245名员工的面访数据,通过验证式因子分析建立了测量员工创新行为、客户需求变化、工作挑战性、员工自治和员工外部联系变量的测量量表,构建了研究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客户需求变化不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工作挑战性,激发员工作自治和促进员工外部联系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