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专稿:普赖斯逝世30周年纪念
-
普赖斯对科学学理论的贡献——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逝世30周年
-
刘则渊 陈悦 朱晓宇
-
2013 Vol. (12):
1761-1772.
-
摘要 (
)
-
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1922-1983)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学术影响持久而广泛。普赖斯以科学计量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著称,而其成就却根源于厚实的科学史基础和科学学理论底蕴。从其整个学术生涯和发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科学学主题论文看,普赖斯继承和发展了贝尔纳的科学学理念与范式,深化和拓展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其贡献主要是:阐释了科学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基于此提出和论述了科学学的外延式多学科定义,科学学作为二阶主题的学科性质,以及由定量分析、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部分所组成的科学学结构;强调科学学的数据基础与定量研究,在科学学的范式下把科学计量学由科学的历史统计转向主流的引文分析,又从科学的网络分析推断科学图谱的革命新阶段,反过来又将定量揭示的科学发展指数规律和分布规律,归为“研究的研究”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加上一国科学产出占世界的份额与其GDP份额成比例的规律,总称为普赖斯三定律,从而丰富了科学学的理论空间;从科学学理论的视角阐明科学政策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关系作为科学政策的基本依据。普赖斯生前不仅依据科学发展的倍增期缩短的趋势,预见到中国科学发展将会更快,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给予热忱帮助,寄予莫大期待。令人欣慰的是,在他辞世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迅速崛起,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亦成为世界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活动中心之一。
-
普赖斯科学技术观初探
-
董国豪 潜伟
-
2013 Vol. (12):
1773-1780.
-
摘要 (
)
-
普赖斯采用科学的工具分析科学自身,对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科学技术相互关系等问题有着深刻认识。普赖斯的学术生涯,正值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初创、发展或走向成熟的时期,惠威尔、萨顿、巴特菲尔德、贝尔纳、默顿等人的思想,对其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普赖斯科学技术观的核心是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特征的总体把握,主线是对科学和技术相互关系的深入思考,其价值规范包括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家社会责任和价值评判等内容。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跨学科同行评议的合理性研究
-
王前 李丽 高成锴
-
2013 Vol. (12):
1792-1795.
-
摘要 (
)
-
跨学科评议的评审专家专业背景各异,在评审非本专业的成果时很难准确和全面。本文探讨了跨学科同行评议的合理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立不同学科之间合理的对话机制,保持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之间必要的张力,为科学探索特别是跨学科研究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
-
道德推脱、旁观者沉默与学术不端
-
陈银飞
-
2013 Vol. (12):
1796-1803.
-
摘要 (
)
-
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与科研环境均是学术不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据有限道德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科研环境如何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影响学术不端的程度以及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程度的影响。基于419份对中国科研工作者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科研环境与个体素质对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没有直接影响,个体压力虽然对学术不端有直接影响,但影响较小;而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个体压力、个体素质与科研环境对学术不端的间接影响程度比较大;此外,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Olivieri事件:产学合作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
陈霞 李真真
-
2013 Vol. (12):
1804-1809.
-
摘要 (
)
-
随着产学合作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与进步的重要模式,双方合作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日渐凸显出来,成为学界和政策管理领域讨论的重要议题。研究选取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Olivieri事件,展开对产学合作中利益冲突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分析,重点关注政策在管理利益冲突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实证案例的探讨,结论表明:利益冲突是产学合作通常会遭遇的境况,因而不能忽视或无视其存在,需要认真面对;利益冲突可能会扮演“看不见的手”的角色,影响产学合作的进程,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因此制定相关政策来规避和管理产学合作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
“生物剽窃”发展的社会过程及其机理 ——建构主义视角的案例解析
-
赵喜凤 蔡仲
-
2013 Vol. (12):
1810-1815.
-
摘要 (
)
-
间隔十年,国外科研机构对我国进行了两起有据可考的基因实验,从最初的“基因采集”引起重视,到“黄金大米”的令人震惊。在全球化过程中,“生物勘测”经常演变成“生物剽窃”,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追逐,“地方性知识”被掘取、生产与操控,科学场域中的资本不断聚集。具体原因有两点:其一,认识论上的“知识遮蔽”,研究者以狡猾的手段进行谋取利益的论证,信息的不对等情况出现;其二,修辞学上的身份认同,研究者的头衔和研究机构的声望博得受试者的信任,加重了对信息的遮蔽。此外,伦理审查程序的不严格、伦理审查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生物勘测由物种多样性采集深入到了人体基因采集,伦理审查的弊端亟待解决。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中国企业专利实施和产业化问题研究
-
毛昊 刘澄 林瀚
-
2013 Vol. (12):
1816-1825.
-
摘要 (
)
-
在我国迅速增长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在专利数量持续累积的同时,企业所持有的专利多大程度上投入了使用,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价值更加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基于2008至2012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企业所持专利的实施与产业化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专利实施在规模上可观,但收益水平有待提升;不同因素变量也会对专利实施和产业化表现出不同的影响。
-
知识产权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及实证研究
-
宋河发 穆荣平 曲婉
-
2013 Vol. (12):
1826-1834.
-
摘要 (
)
-
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外延,建立了知识产权的当量关系,提出了知识产权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并以我国某国立科研机构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能力增长较快,但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增长较慢。为提升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能力,需要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科技投入要面向知识产权产权运用,要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要引导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要支持科研机构设立内部技术转移办公室并管理知识产权,发展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和专利组合技术转移模式,强化科研机构发明披露,企业委托研究项目要掌握知识产权所有权,要允许职务发明人占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权益。还要大力支持科研机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
-
专利拍卖成交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中国技术交易所为例
-
方厚政 刘鹏
-
2013 Vol. (12):
1835-1840.
-
摘要 (
)
-
近年来,许多专利技术在我国以拍卖的方式得以交易。专利拍卖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个人的关注和兴趣,并日益成为专利技术市场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研究专利拍卖及其成交率的文献还很少。以中国技术交易所2010年12月16日举办的第一届专利拍卖的89件专利为样本,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拍卖成交专利和未成交专利的特征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专利属性和拍卖方式等因素对专利拍卖成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拍卖的定价方式和专利属性中的发明人个数、专利类型、专利分类数对专利拍卖成交率有显著影响。
-
投桃报李?产业联盟中关系性知识产权的适用条件分析
-
杨伟 方刚 郑刚
-
2013 Vol. (12):
1841-1847.
-
摘要 (
)
-
关系性知识产权对于产业联盟成员间的合作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风险,需要明确其适用条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使用心理博弈建模技术,构建包含经济和情感因素的博弈模型,识别了产业联盟中关系性知识产权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1)合作收益足够大时,使用关系性知识产权是适宜的;2)即使合作收益不充分,在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和惩罚机制作用下,企业可从关系性知识产权中获得相对大的收益时,使用关系性知识产权是适宜的;3)即使惩罚机制不充分,在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关系性知识产权仍可按一定概率、在一定范围内实现。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
殷群 贾玲艳
-
2013 Vol. (12):
1848-1853.
-
摘要 (
)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发展迅猛,在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许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而不盟、联而不强”,一些联盟组建不久解体失败,究其原因,内部风险管理不善是重要原因。本文聚焦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内部风险,在内部风险分类识别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部风险成因;进而针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部风险提出管理对策建议。
-
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非生产性支出与R& D投资
-
周中胜 何德旭
-
2013 Vol. (12):
1854-1863.
-
摘要 (
)
-
民营企业存在政治联系的现象在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非常普遍。但是,关于民营企业政治联系对公司价值与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往的研究文献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此外,关于民营企业政治联系的成本效应,以往的研究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从非生产性支出及R&D投资的角度对民营企业政治联系的成本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非生产性支出显著正相关;与R&D投资显著负相关;此外,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及R&D投资的相关关系更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在为企业获取政治联系收益的同时,也会导致政治联系成本效应的发生如非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并会弱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如R&D投资,因而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与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民营企业应慎重考虑政治联系战略的选择。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知识势差对知识治理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
陈伟 潘伟 杨早立
-
2013 Vol. (12):
1864-1871.
-
摘要 (
)
-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治理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知识势差的概念出发,引入知识治理机制和行为整合,构建了知识势差对知识治理绩效的影响机理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对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势差对知识治理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为整合在知识势差和知识治理绩效中扮演中介角色,知识治理机制在知识势差与行为整合、行为整合与知识治理绩效、知识势差与知识治理绩效的关系中均起到调节作用。
-
知识工作程序化对生产率的影响:基于KIBS的实证检验
-
刘广 戴昌钧
-
2013 Vol. (12):
1872-1878.
-
摘要 (
)
-
针对知识工作程序化是否影响生产率的问题,本文以知识密集型服务(KIBS)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程序化输入要素——程序化输入要素——服务生产率”的研究思路予以解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的PA-LV潜变量路径分析方法对“程序化输入要素”、“程序化转化要素”和“服务生产率”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检验结论,指明其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
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资源与农民创业动机
-
孙红霞 郭霜飞 陈浩义
-
2013 Vol. (12):
1879-1888.
-
摘要 (
)
-
近年来,我国农村创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农民创业动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资源两大因素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维度中,机会识别效能感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影响最大,机会识别效能感、组织承诺效能感、管理控制效能感对农民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都有显著性影响,而风险承担效能感仅对农民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有显著影响;创业资源各维度中,财务资源对农民创业动机强度影响最大,财务资源和知识资源对农民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动机强度都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源仅对农民机会型创业动机强度构成影响。可见,提升农民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增多农民创业资源能够有效增强农民创业动机的强度。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基于混沌动力学的知识创新演化规律分析
-
韩蓉 林润辉
-
2013 Vol. (12):
1889-1898.
-
摘要 (
)
-
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隐含规律与秩序的演化过程,文中运用混沌理论进行了知识创新的演化趋势和规律探讨。将知识创新系统看作复杂系统,分析知识创新的混沌特性,建立基于创新能力的知识创新的混沌动力学模型。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的模拟和动态演变规律的分析,以创新的状态和系统的演化为依据,将知识创新分为非时间连续的四类阶段:创新匮乏阶段、初步创新阶段、规律创新阶段和混沌创新阶段,与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进行了对应分析,并基于本文的模型从知识创新角度分析了知识创新系统中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统一。
-
创新集群中知识、组织和制度的共生演化
-
丁魁礼 钟书华
-
2013 Vol. (12):
1899-1906.
-
摘要 (
)
-
作为简化的创新系统,创新集群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组织和制度等创新要素的互动和协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技术要素,忽略了社会理念、社会知识、文化遗产等宏观意义上的知识范畴,对于组织要素的考察也不够充分,因此,本文讨论和研究了创新集群中知识、组织和制度的共生演化,基于技术史的视域,采用复制法制,通过美国硅谷、德国合成染料创新集群两个典型创新集群的发展历程,识别和描绘了创新集群中知识、组织和制度共生演化的路径。
-
协同创新效应运行机理研究:一个都市圈视角
-
解学梅
-
2013 Vol. (12):
1907-1920.
-
摘要 (
)
-
基于对都市圈协同创新概念和特征的解析,阐述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内涵与运行机制,构建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模型,剖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指出,协同创新效应模型是由创新主体协同、资源要素协同、协同方式和空间协同四个维度通过维度间的协同互动和维度内的耦合关联构成,以“协同效应”最大化为目标,以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关系”为纽带,将不同的创新主体纳入到都市圈协同创新网络中。研究指出,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产生取决于圈内创新要素的耦合及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协同链接所产生的“外溢效率”,依赖于圈内技术扩散、知识溢出和信任承诺机制的有效性和圈内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区域政府要进行制度创新和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以提升整个区域以及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