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
何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之“特色”
-
林祥
-
2015 Vol. 33 (6):
801-809.
-
摘要 (
)
-
一个国家自主创新之所以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是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科技条件、社会文化、历史传统不同。中国自主创新道路基本特色是实行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渐进创新先行,小企业担当重任,创新文化既有集体主义也有个人主义。中国自主创新道路鲜明特色是:比较优势战略,新型举国体制,引进消化叠加国内市场型创新,新型研发机构,地方竞争机制。未来中国自主创新应增添一些优势特色,譬如着眼民族品牌的颠覆性创新,基于中华文化的综合式创新,基于人才大国的隐性创新。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科学奖励中的个人与集体——以青蒿素获奖引发争论事件为例
-
李正风 张改珍
-
2015 Vol. 33 (6):
810-814.
-
摘要 (
)
-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在中国引发了关于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争论。本文在阐明青蒿素大协作背景及发现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中国科学承认和奖励中“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美国科学奖励中注重独创性和个人发现优先权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最后本文讨论了如何处理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指出个人导向的奖励制度与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国家产权结构,集体导向的奖励制度与公共产权结构密切联系,并认为两种奖励制度各有优劣,如何在制度设计中更好地处理科学奖励中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美国大学与国家实验室关系的演化研究——从一体化到混合的治理结构变迁与启示
-
黄振羽 丁云龙
-
2015 Vol. 33 (6):
815-823.
-
摘要 (
)
-
基于演化交易成本框架透视,美国大学与国家实验室合作关系的演化史,是一体化到混合治理结构的制度变迁史。美国依托大学建立与管理国家实验室的形成和维持以“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为背景,是因历史特定性而产生的独特制度安排。“管理权竞标制度”等一系列规制政策的出现,促成了美国大学与国家实验室的关系转变,这种关系建基于曾经的一体化治理,正在转向混合治理,路径依赖是转变前后的两种治理结构在美国时下并存的原因。在美国,大学与国家实验室的关系变迁是“进行时”,中国借鉴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乃至大科学中心,要注意这种转向,形成超越传统美国模式的后发优势。
-
情境视角下的中国管理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
苏敬勤 张琳琳
-
2015 Vol. 33 (6):
824-832.
-
摘要 (
)
-
随着中国与西方存在显著情境差异的合理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境”化因素越来越突出,如何从各种带有差异的情境对管理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答,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必然。通过对国内管理领域有影响力的12个期刊1993-2012年筛选文献的扎根研究,本文考察了情境化视角下的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路径、发展脉络和分析框架。结果发现,情境化视角下的中国管理研究包括直接利用、现象分析、情境分析等三种主要路径;经历了从直接利用、聚焦于现象的有限情境化研究、聚焦于现象的深度情境化研究、聚焦于情境的深度情境化研究到聚焦于情境的有限情境化研究的发展脉络;以中国情境化研究方式、情境化程度和时间维度形成中国情境化分析关系框架,匹配为多种情境化分析方式;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对情境化视角下的中国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功能”与“协调”共驱的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能力测度
-
陈伟 杨早立 刘锦志 周文
-
2015 Vol. 33 (6):
833-841.
-
摘要 (
)
-
针对已有评价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离差最大化-聚合算子-速度激励模型的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根据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基础上,从指标维上,利用两种聚合算子和客观偏好系数兼顾评价目标的“功能性”状态和“协调性”状态,获得静态综合评价结果;从时间维上,运用速度激励模型综合评价目标的变化速度状态和变化速度趋势两种变化速度特征,获得动态综合评价结果。以我国九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在2007年~2012年间样本数据对专利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视角下,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投入活动存在着“功能性陷阱”,且专利产出方面的“短板”突出;在动态视角下,各产业专利能力变化速度在此期间整体上均呈现发展上升势头,但发展上升程度在不同产业间的差距显著。
-
政府补贴对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
-
林洲钰 林汉川 邓兴华
-
2015 Vol. 33 (6):
842-849.
-
摘要 (
)
-
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902,959家企业专利数据,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于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与企业专利产出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政府补贴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政府补贴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产出。当政府补贴超过临界值时,政府补贴对企业专利产出的抑制效应开始显现。(2)基于企业特征的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产权、规模和行业差异。(3)基于制度环境的考察发现,在法制环境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在促进企业专利产出方面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政府补贴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制定创新政策等具有重要价值。
-
要素投入能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吗
-
王斌 谭清美
-
2015 Vol. 33 (6):
850-858.
-
摘要 (
)
-
利用1995-2012年中国五个一级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对资本、人才、外部技术、政府资助等投入要素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的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具有正向累积影响效应,即前期的创新转化成效对本期创新转化活动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资本性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起显著抑制作用;(3)人才资源投入显著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4)外部技术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趋势特征;(5)政府财政性激励并未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反而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相关结论和建议可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演进特征及行业差异性研究
-
陈欢 王燕
-
2015 Vol. 33 (6):
859-867.
-
摘要 (
)
-
论文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对1980-2011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资本和劳动技术进步速率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技术进步演进特征看,1996年是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转折点;从不同行业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和劳动都具有互补关系,但在程度上已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和劳动互补性最强,是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
-
ICT产业中的国际技术战略合作——宁波舜宇光电的案例
-
张化尧 杨军
-
2015 Vol. 33 (6):
868-875.
-
摘要 (
)
-
该文通过案例研究回答通过国际技术战略合作提升我国ICT产业落后的企业技术能力可行性和动力机制问题。研究首先从资源观理论和当前关于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入手,构筑了初步的理论猜想框架,然后在这一框架下分析宁波舜宇光电跟美国OV的成功技术战略合作案例,最后得到了适合ICT产业的技术战略合作模型。研究发现,风险规避的意图是除优势资源互补之外的第二战略合作形成驱动因素;缘于合作共赢的利益驱动因素在合作中使互信得到强化;高度不确定性的产业特点使风险防范机制替代了专属关系投资机制,巩固了合作关系。该研究的意义在于:1)展示了大量访谈资料,对理解现实技术合作战略中的问题提供了第一手素材;2)通过舜宇光电和OV合作的完整故事,揭示了国内企业跟国际强手合作的可行性和动力机制;3)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适用于ICT产业特点的技术战略合作理论。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科研事业单位技术类无形资产入股问题探析
-
刘彦蕊 丁明磊 管孟忠
-
2015 Vol. 33 (6):
876-880.
-
摘要 (
)
-
当前科研机构和高校在技术入股时,存在技术入股审批程序复杂,强制性技术入股评估作价不尽合理,技术入股未获得收益即征所得税,一些股权激励的措施存在落实难等问题。在国际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建议国家从立法层面确定技术入股的管理制度、优化相关制度流程、完善技术类无形资产定价机制。
-
科研项目间接费用补偿的激励作用研究
-
阿儒涵 代涛 李铭禄 李晓轩
-
2015 Vol. 33 (6):
881-886.
-
摘要 (
)
-
间接费用的补偿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间接费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现有研究的不足出发,首先分析了间接费用的定义与内涵,提出间接费用在政府科研资助、经费管理体系中的激励作用。其次,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建立了间接费用补偿激励作用的分析模型,并提出影响其激励作用的关键因素。再次,基于国际实践的分析归纳形成两种典型的间接费用补偿模式,并分析其激励作用。最后,基于我国实践提出对科研项目间接费用补偿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
分散的能动性与集体性制度创业
-
田志龙 谢青 陈小洪 马骏 王浩 史俊
-
2015 Vol. 33 (6):
887-898.
-
摘要 (
)
-
现有制度创业研究存在着对能动性的关注过于狭隘的不足,文章从分散性的视角探索了众多行动者分散的能动性如何实现及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集体性制度创业。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依次主导了新兴产业的产品化、产业化及商业化;这种主导响应关系来源于能动性在不同类行动者之间的分散,其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类行动者动机的差异;产业内行动者之间存在着基于区域划分和商业模式划分的联盟间竞争、联盟内合作的竞争合作关系;行动者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同类行动者内部能动性的分散,进而决定了能动性较强的个体并带来了多种发展路径的并存。
-
中国情境下创业网络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研究
-
单标安 蔡莉 陈彪 鲁喜凤
-
2015 Vol. 33 (6):
899-906.
-
摘要 (
)
-
创业学习是创业领域的前沿问题,也是揭示创业活动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关键切入点。本研究在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上,将创业学习划分为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等不同维度,并基于中国独特的制度、市场和文化背景构建创业网络对创业学习的影响模型,深入探讨创业网络对创业学习的作用机理。来自于杭州和长春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创业网络是创业学习(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的重要前因,但不同类型的创业网络(个体关系、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对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
企业外部技术搜寻平衡研究——基于探索-开发的视角
-
杨雪 顾新 王元地
-
2015 Vol. 33 (6):
907-914.
-
摘要 (
)
-
本文借鉴组织二元性研究中关于企业开发-探索活动平衡性的观点,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许可备案登记数据的基础上,从地理距离、时间距离和认知距离三个维度将企业置于多维的技术空间,研究我国企业的外部技术搜寻平衡。研究表明:企业在外部技术搜寻的多维空间中存在平衡性;三个维度中,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的替代作用更为显著;相较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更多的大型企业会选择较大认知距离进行外部技术引进。
-
研发网络边界拓展、知识基与创新追赶
-
刘洋 应瑛 魏江 杨洋
-
2015 Vol. 33 (6):
915-923.
-
摘要 (
)
-
关于研发网络边界拓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转型经济的后发企业研发网络组织、地理和知识边界拓展对创新能力追赶的影响这一核心研究问题,整合制度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提出后发企业研发网络的组织边界拓展和创新绩效有着倒U型的关系。其次,后发企业研发网络地理边界拓展和技术创新绩效有着正向影响的关系。再次,后发企业研发网络知识边界拓展和技术创新绩效有着正向影响的关系。最后,企业内部知识基对后发企业研发网络组织边界拓展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调节作用。基于926家拥有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企业为样本两年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本文的假设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创新集聚能力对创新集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
于淼 朱方伟
-
2015 Vol. 33 (6):
924-933.
-
摘要 (
)
-
为解释国有大企业创新集聚能力与创新集聚绩效的内在关系,研究采用知识集成视角探讨创新集聚能力对创新集聚绩效的作用。基于典型国有大企业创新集聚多案例研究,研究识别出国有大企业多维创新集聚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构建了创新集聚能力的作用过程模型,剖析了国有大企业创新集聚能力对创新集聚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显示,创新集聚全生命周期内国有大企业创新集聚能力与知识集成过程的高度匹配是提升创新集聚绩效的关键因素,在丰富创新集聚理论的同时为国有大企业创新集聚能力培育提供了借鉴。
-
企业所有权性质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了吗?
-
张秀峰 陈光华 杨国梁 刘霞
-
2015 Vol. 33 (6):
934-942.
-
摘要 (
)
-
本文以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例,分析了企业所有权性质在创新价值链的三个阶段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知识创新阶段,其他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合作创新绩效无显著差异,在科研创新阶段,私营企业的合作创新绩效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在产品创新阶段,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创新绩效显著高于国有企业,港澳台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创新绩效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新工艺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创新绩效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
面向TRIZ的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思路
-
王君华 刘国新
-
2015 Vol. 33 (6):
943-950.
-
摘要 (
)
-
TRIZ理论在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TRIZ理论进行提炼和升华,构建面向TRIZ的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体系的特征和条件。选取应用TRIZ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获取较大成功,并成为湖北省创新方法示范企业的的七家企业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应用T-LAB9.0分析软件得出面向TRIZ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六个关键点、四大主题要素并验证了此体系构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
面向金字塔底层市场的产品创新
-
邢小强 彭瑞梅 仝允桓
-
2015 Vol. 33 (6):
951-960.
-
摘要 (
)
-
金字塔底层(BOP)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创新机会与增长空间,企业可以通过为穷人开发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而创造出经济与社会的双重价值。但对于企业运用何种策略与方法才能开发出适合于BOP市场环境与消费者特质的新产品,现有文献却并没有给予充分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因此,本文以中国与印度BOP市场内的六项产品创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归纳出四个关键成功因素并构建了相应的分析框架,既丰富了面向BOP市场的创新研究,也为企业实践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