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试验还是实验?试点与实验主义治理的比较
  • 陈靖 洪伟
  • 2020 Vol. 38 (9): 1537-1544.
  • 摘要 ( )
  • 实验主义治理在欧洲国家的治理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有学者因此呼吁全球治理走向实验主义治理。中国在经济、政治、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领域广泛实施了试点项目,这种特有的试点是否能被视为实验主义治理呢?本文先梳理了中国试点与欧盟实验主义治理的历史,厘清了两者的差异性,并从试验与实验机制的异同性、制度背景的差异、以及中国试点实施路径的多样性和实验主义治理特有的同行评议制度的不同,指出中国试点不属于实验主义治理,中国应对当前环境、能源等社会问题的治理方式是平行于实验主义治理的另一种新模式。
  • 论产消关系在智能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
  • 谷虹 李喻
  • 2020 Vol. 38 (9): 1552-1558.
  • 摘要 ( )
  • 工具论释义下信息技术作为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驱动产消关系形态的变化,在二者关系的螺旋式上升进程中,信息技术的未来变革必然引导当前的产消合一关系进入新的形态;信息技术向人体的智能化回归的趋势实现对人体不同维度与程度的量化与解析。伴随着丰富的个体量化数据的持续性、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数据“觉醒”并成为智能时代规模化定制生产的原料,未来的产消关系是一个由消费方自我量化数据自主反向驱动生产的过程,产消关系基于社会的微粒化趋势进阶为新的智能态。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中美贸易战何以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孙文浩 张杰
  • 2020 Vol. 38 (9): 1559-1569.
  • 摘要 ( )
  • 摘要:高级科研人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然而中美贸易战何以影响制造业集聚高级科研人才却是鲜有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利用2008年-2014年《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并结合中国政府实施的技术引进鼓励政策文件构建工具变量,研究中美贸易战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究竟对中国制造企业集聚高级科研人才具有何种影响效应。主要发现为:第一,对外技术引进下降有利于C_Min、C_Mid型制造企业集聚高级科研人才;第二,对外技术引进下降对B_Max型制造企业集聚高级科研人才具有抑制作用;第三,中美贸易战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对“抢人大战”城市集聚高级科研人才提供了战略契机。本文为中国各级政府妥善处置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以及为“抢人大战”城市制定合宜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了经验数据层面的参考价值。
  • 跨国并购动机与整合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
  • 吴航 陈劲
  • 2020 Vol. 38 (9): 1570-1578.
  • 摘要 ( )
  • 如何对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作出战略响应决定了并购战略意图能否实现。基于适应与创新视角,识别出了跨国企业在并购整合过程中针对制度复杂性的两种战略响应方式:制度适应和制度共创,实证检验了并购前的并购动机对并购后整合过程中战略响应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及并购经验和组织冗余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利用性并购企业倾向于选择实施制度共创战略,探索性并购企业倾向于选择实施制度适应战略,同时并购经验和组织冗余正向调节探索性或利用性并购与相应战略响应方式之间的关系。
  • 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讨论及跨越机制分析
  • 寇宏伟 陈璋
  • 2020 Vol. 38 (9): 1579-1586.
  • 摘要 ( )
  • 不发达国家独特的技术进步过程是分析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起点。本文对此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按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转移性技术进步阶段、替代性技术进步阶段、创新性技术进步阶段。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方式及需求规模的变化是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最终本国需求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本国需求规模越大,跨越难度越低。同时,本文采用2011年-2017年我国28个行业年度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检验,结果符合本文假说:需求规模越大,自主研发成果越多。
  • 区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 孙志娜
  • 2020 Vol. 38 (9): 1587-1596.
  • 摘要 ( )
  • 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是中国外贸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控制其他传统变量的情况下,重点研究了区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3~2017年数据和省级空间面板模型对其进行实证评估。结论显示,一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不仅受到本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相邻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表现为本地区的产业转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相邻地区的产业转入对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本地区及相邻地区的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相邻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有助于提升本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
  • GVC嵌入、产业R&D效率与提升策略研究
  • 王成东 朱显宇 蔡渊渊 綦良群
  • 2020 Vol. 38 (9): 1597-1607.
  • 摘要 ( )
  • 在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第一动力和创新资源约束的交叉背景下,提升产业R&D效率对实现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突破产业R&D效率研究单一阶段或两阶段视角的局限,将GVC要素引入产业R&D效率评价体系之中,在从嵌入位势和嵌入强度两个维度对GVC要素进行解构的基础上,构建产业R&D三阶段效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三阶段视角和SFA方法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R&D效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产业R&D三阶段效率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研究发现:(1)实证产业的GVC嵌入位势逐年提高,但其GVC嵌入强度相对稳定;(2)实证产业R&D三阶段效率在实证时段内稳定上升,呈现出R&D成果直接产出效率最高,GVC攀升效率最低,成果经济转化效率居中的总体规律;(3)R&D投入要素和影响因素对产业R&D三阶段效率的影响强度、影响显著性和影响方向均具有异质性。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GVC嵌入”和“促进产业民营成分发展”等提升产业R&D效率的策略。
  • 交易情景下专利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钱坤 张晓 黄忠全
  • 2020 Vol. 38 (9): 1608-1620.
  • 摘要 ( )
  • 从专利交易情景的角度出发,分析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对提升专利交易市场的效率和活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9-2016年江苏省技术交易合同整理获得的463份专利交易合同为基础,运用统计软件对手工搜集到的491条专利样本数据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专利的价值显著低于企业专利的价值,且依据专利权人类型的不同,专利属性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专利国际分类数和专利维持时间对高校专利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专利价值受专利权利要求数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交易合同中的附条件支付条款可以显著增加高校专利的价值,但对企业专利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选择性税收激励、迎合式研发投入与研发绩效
  • 韩凤琴 陈亚平
  • 2020 Vol. 38 (9): 1621-1629.
  • 摘要 ( )
  •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是一项典型的选择性激励政策,其核心是只有实现高企认定的企业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种选择性优惠政策容易引发企业政策迎合市研发投入行为,不利于企业创新。文章基于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高企认定背后的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进行了验证和识别,同时考察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及政策迎合式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发现如下结论:(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确实使部分企业产生了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2)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能够促进全样本企业的研发绩效提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盈利绩效,最后是成长绩效;(3)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与有政策迎合式研发投入行为的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和盈利绩效没有显著关系,却与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明显的负相关。(4)剔除掉有迎合行为的企业之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了。这些结论经过异质性讨论和GMM重新估计后仍然稳健。
  • 研发投入、技术积累与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绩效
  • 郭秀强 孙延明
  • 2020 Vol. 38 (9): 1630-1637.
  • 摘要 ( )
  • 选取2000-2017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1470家企业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研发投入、技术积累与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机理,以及该效应在企业是否在高新区内注册、是否公开上市上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相比较财政研发投入能产生更好的市场绩效。高新区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拥有独特制度优势,导致研发投入向市场绩效的转化效率更高,但财政经费资助的影响效应相比高新区外的影响较弱。拥有上市融资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受到融资约束较少,使得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效果相比未上市而言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 技术宽度、技术深度和知识转移
  • 姜南 李济宇 顾文君
  • 2020 Vol. 38 (9): 1638-1646.
  • 摘要 ( )
  • 本文基于专利转让的视角,利用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专利密集型产业等理论,从微观专利层面研究了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与知识转移成功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专利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宽度、技术深度和知识转移成功率之间的调节关系。文章以1991-2012年度期间在中国大陆授权的1944928件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宽度与知识转移、技术深度与知识转移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专利密集型产业会弱化这种倒U型关系,更有利于较复杂技术的知识转移。
  • 社会企业创立过程影响因素探究
  • 厉杰 孙瑞杰
  • 2020 Vol. 38 (9): 1647-1653.
  • 摘要 ( )
  • 事件是推动社会企业创立的重要因素,剖析事件对社会企业创立过程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突破社会企业的“认知瓶颈”。本文选取四家有代表性的社会企业,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对事件如何影响社会企业创立过程进行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关键事件对推动社会企业创立具有重要作用,事件强度属性越大,推动作用越强;关键事件在显化社会问题、激发创业者个人特质与获取社会支持方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即:事件可以使潜在的社会问题显化,激发社会创业者固有的个人特质,增加社会创业机会识别的可能性,进一步地,事件通过影响其他实体,帮助社会创业者获取社会支持,继而推动社会创业在实践层面的落地。
  • 创业失败学习与国际新创企业后续创新绩效
  • 潘宏亮 管煜
  • 2020 Vol. 38 (9): 1654-1661.
  • 摘要 ( )
  • 失败经验是一种宝贵的创业经验,可为后续创业活动提供具有高价值的隐性知识,提高了企业后续创新绩效。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立足于创业失败学习与国际新创企业后续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构造了一个多重中介模型探究了创业失败学习、知识库、知识应用对国际新创企业后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法,以198份具有创业失败经验的国际新创企业作为样本,通过spss21.0 软件和Mplus7.0软件,对模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第一:创业失败学习与国际新创企业后续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二:知识库和知识应用在创业失败学习和创新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第三:在考虑了知识库和知识应用的情况下,创业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研究模型打开了创业失败学习和后续创新绩效间的黑箱,对于创业者更好的进行创业失败学习以促进企业后续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 ISM框架下连续创业行动影响因素分析
  • 陈睿君 谢雅萍 黄丽清
  • 2020 Vol. 38 (9): 1662-1669.
  • 摘要 ( )
  • 连续创业行动及其特点反映了再创业活动过程中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创业成功与否,其重要性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但究竟什么因素影响连续创业行动的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连续创业行动效果出发构建了连续创业行动的维度,通过对马云、史玉柱、任正非等连续创业者的案例分析,提取连续创业行动的影响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连续创业行动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层次结构进行解析,提出创业精神是促进连续创业行动展开的前进助力,创业学习是重要基础,情绪管理是必要条件,创业资本是基本保障,为连续创业研究提供了理论补充和实践指引。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物理环境如何影响创新:助推的视角
  • 段锦云 杨静 陈佳昕 任小云
  • 2020 Vol. 38 (9): 1670-1676.
  • 摘要 ( )
  • 创新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动力,物理环境对创新有很大的影响,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回顾物理环境对创新影响的现有研究基础上,将助推中对认知偏差起作用的直觉性和对行为起作用的“自由家长主义”融入影响创新的环境因素中,试图总结和探索通过构建或改变环境来助推主体的创新及创新行为。并进一步阐述环境影响创新的理论基础:破窗理论、社会空间理论、特质激活理论和注意恢复理论。最后从恢复性环境、重视现状的环境以及工作场所中物理刺激的整合等视角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环境的烙印:企业成立时的环境对创新战略的影响
  • 车培荣 齐志伟 王砚羽
  • 2020 Vol. 38 (9): 1677-1685.
  • 摘要 ( )
  • 从组织印记的视角,研究了企业成立时外部经济衰退环境下的资源匮乏印记对企业未来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采用成立于1995-2010年之间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构建 GE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成立于经济衰退时期的企业形成了保守的投资习惯,在资源匮乏印记的持续作用下,在未来也倾向于选择保守的利用式创新。但是随着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强度的增加,资源匮乏的印记与企业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关系减弱。除此之外,有技术背景的CEO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以及对于技术研发的特殊风险偏好,这也会使资源匮乏的印记与企业未来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关系减弱。
  • 身份与制度建构下的技术转移平台服务创新
  • 胡锴 朱雪忠
  • 2020 Vol. 38 (9): 1686-1697.
  • 摘要 ( )
  • 技术转移平台企业在平衡社会和商业利益中存在服务创新的困境,现有理论对其缺乏解释。本文基于制度理论的混合组织视角,梳理典型平台企业服务产品和模式的研发案例,挖掘服务创新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平台企业通过组织身份工作应对制度复杂性并促进制度变革,解释了创新过程中组织身份工作的内容和策略,以及平台企业利用身份与制度建构的三种关系模式。研究将组织身份与制度环境、制度化结果前后连接,揭示了平台企业在共存而差异的逻辑中完成产品和模式创新的完整路径。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指导科技服务企业的产品研发与服务升级,引导企业从战略、组织模式等方面寻求突破,以平衡科技服务公益性和营利性的逻辑冲突。
  • 创业者“动机-能力”视角下迭代式创新机制研究
  • 姜诗尧
  • 2020 Vol. 38 (9): 1698-1705.
  • 摘要 ( )
  • 迭代式创新作为新创企业技术微调的敏捷战略模式,对于新创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整合调节焦点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以160名实验被试,探究创业预期实现、创业者调节焦点和创业者吸收能力对迭代式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创业预期实现对迭代式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创业者调节焦点在创业预期实现与迭代式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创业者吸收能力在创业者调节焦点与迭代式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动迭代式创新研究有着突出的理论贡献,同时为新创企业迭代式创新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
  • 全球价值链嵌入、开放式创新与资源型产业升级
  • 王锋正 孙玥 赵宇霞
  • 2020 Vol. 38 (9): 1706-1718.
  • 摘要 ( )
  • 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中国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向,而开放式创新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与优化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文章以2002-2014年我国资源型产业中的12个行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开放式创新对资源型产业升级的直接影响及交互效应。通过运用Stata14.0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型产业升级呈“倒U型”影响作用;开放式创新是驱动资源型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而且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影响中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面对产能严重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客观现实,并举开放式创新与适度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促进我国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提质增效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 知识搜索节奏、知识重用轨迹与企业创新绩效
  • 罗蕾 刘凤朝 张淑慧
  • 2020 Vol. 38 (9): 1719-1728.
  • 摘要 ( )
  • 本文依据组织学习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从时间维度出发,将企业知识搜索节奏和知识重用轨迹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企业知识搜索节奏、知识重用频次和知识重用时滞对知识搜索量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运用风能发电行业81家企业2008-2017年的专利数据和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研究发现,新知识搜索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知识搜索节奏正向调节知识搜索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重用轨迹中,知识重用频次负向调节知识搜索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重用时滞负向调节知识搜索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