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资源禀赋、制度变迁与中国科技兴衰——李约瑟之谜的科技加速进步假说
  • 王冬 孔庆峰
  • 2013 Vol. (3): 321-329.
  • 摘要 ( )
  • 科技进步由自身常规发展和制度创新冲击共同决定:常规的科技进步速度相对固定,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制度创新导致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速度又决定了科技进步加速度的变化。这是科技发展的机制。中国的地理禀赋及其分布差异、大一统格局和儒家思想体系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中国相较欧洲各国更多的人口规模,从而中国比欧洲各国拥有更快的常规的科技发展速度。而受人口规模、科技进步、制度整体水平、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制度变迁速度(科技进步加速度)相较欧洲呈现先快更慢的特点。在发展初期,中国具有更快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后来随着中欧科技发展史上两个拐点的到来,中国逐渐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方面先后被欧洲超越,并迅速大幅落后。
  • 论实验室研究的理论渊源
  • 邱德胜
  • 2013 Vol. (3): 330-334.
  • 摘要 ( )
  • 摘要: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实验室研究,其目标在于揭示科学知识的实际生产过程,还原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本性,传递对正统科学观的质疑与批判,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它的理论渊源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实验室研究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从辩护到批判:话语转换中的科学哲学;第二是从宏观到微观:视域转向中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第三是从异域到本土:场点转移中的人类学。此外,常人方法论、科学实践哲学也为实验室研究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的话语空间。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制度质量、制度距离与中国智力回流动机
  • 许家云 李淑云 李平
  • 2013 Vol. (3): 350-357.
  • 摘要 ( )
  • 随着中国智力回流规模的迅速扩大,制度因素对智力回流的影响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将制度因素纳入传统智力回流动机理论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与68个国家和地区1992-2010年的智力回流数据,研究东道国制度质量、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智力回流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因素是阻碍中国智力回流的重要动机,不同发展水平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对中国智力回流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智力回流存在明显的制度距离逃离现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对中国智力回流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加强并完善国内人才制度建设对中国吸引海外国人回国及人才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
  • 基于专利引用的技术轨道动态分析——以太阳能电池为例
  • 黄鲁成 石媛嫄 吴菲菲
  • 2013 Vol. (3): 358-367.
  • 摘要 ( )
  • 提出通过观察技术发展阶段,利用专利引文及其所形成的网络识别技术轨道动态性变化的方法。该方法与不分时间阶段的静态技术轨道研究比较,突出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提高了技术轨道上关键技术分析的准确性,可以更好地指导国家、地区和企业确定研发战略。结合太阳能电池技术所作的实证研究,不仅对技术轨道动态识别方法进行了说明,也对该技术的技术轨道变化过程作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现阶段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技术轨道已相对稳定,但伴随应用发展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不断得到解决,路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发生震荡变化,这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进入主流关键路径的机会。
  • R&D投资越多越好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
  • 孙晓华 辛梦依
  • 2013 Vol. (3): 377-386.
  • 摘要 ( )
  • R&D投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的持续增加,作为要素投入的R&D投资是否越多越好成为亟待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36个工业行业2002-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R&D投资对行业绩效的影响,来自全部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R&D强度存在唯一的门限0.0089。分大类行业的估计结果表明:研发投资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属性行业中存在明显差异,机械电子和资源加工业的R&D投资门限效应较为显著,且门限值(0.0125,0.0020)反映了行业生产的要素密集度特征;轻纺制造业由于R&D强度处于较低水平,不存在门限效应。
  • R&D投资、搜寻与多个国家风险投资周期性波动研究
  • 杜传文
  • 2013 Vol. (3): 386-393.
  • 摘要 ( )
  • 本文对Barlevy的R&D投资波动性模型进行了扩展,将R&D投资、风险投资与宏观经济总量(GDP)周期性波动这三者内在地联系起来。论文认为,当宏观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企业进行R&D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小,企业将适时增加R&D投资,而这将使得技术创新机会增多,因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将增多,并进一步推进R&D投资和宏观经济增长。论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在1995-2010年期间的R&D投资、风险投资和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进行了经验分析,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证实了论文模型的推论,即宏观经济总量变动是R&D投资变动的原因,而风险投资变动则是宏观经济总量变动和R&D投资变动的原因。论文基于因果性检验的结果建立了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进一步证实了模型中的有关推论。论文最后建议,在我国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的阶段,国家应采取各种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大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增进整个宏观经济在下一期增长的潜力。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基于元分析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 李靖华 常晓然
  • 2013 Vol. (3): 394-406.
  • 摘要 ( )
  •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知识的高效转移逐渐受到学术界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学术界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已有很多,但是研究视角的不同导致研究结论各异甚至矛盾,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没有普遍性、代表性的结论。所以,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将国内2004-2011年间的43篇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发现:(1)知识的因果模糊性对知识转移的阻碍作用比知识的内隐性对其的影响要大;(2)知识受体和网络特征是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重要因素;(3)知识距离与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4)各因素与组织间和组织内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大小不尽相同。本研究结论表明,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正逐渐趋于成熟,但仍需在知识距离、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及国内外的比较研究上,做进一步的探讨。
  • 旗舰企业对本地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球制造网络的视角
  • 杜健 吴东 吴晓波 裴珍珍
  • 2013 Vol. (3): 407-414.
  • 摘要 ( )
  • 本研究从全球制造网络的视角系统构建了旗舰企业对本地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框架,丰富了以往对知识转移作用机制的认识。通过105家中国样本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1)旗舰企业知识转移强度、本地企业吸收能力、知识转移平台障碍是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旗舰企业的知识转移强度在双方知识交流、旗舰企业转移意愿与知识转移绩效间起中介作用;(2)双方联结方式对这三个因素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具有调制作用。相对于企业内联结,企业间联结方式下旗舰企业知识转移强度、本地企业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的正向效应减弱,知识转移平台障碍对知识转移绩效的负向效应增强。
  • 多团队系统协作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NPD多团队系统为例
  • 肖余春 沈淑红 郑喜燕
  • 2013 Vol. (3): 422-429.
  • 摘要 ( )
  •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新产品开发,而新产品开发是在众多不同主体的参与下实现的,这就涉及多个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采用柔性的多团队协作设计安排,多团队系统理论正是适应这种潮流提出的研究团队与团队间互动关系的理论。本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NPD多团队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MTS 理论进行梳理和对NPD团队间协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团队过程的NPD多团队系统协作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与数据拟合度进行了评价,分别构建了过渡过程协作和行动过程协作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考察了两个过程之间的路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过渡过程协作对行动过程协作有正向影响。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原始性创新触发机制研究
  • 刘小花 高山行
  • 2013 Vol. (3): 430-436.
  • 摘要 ( )
  • 在设计驱动创新元模型、领导用户触发创新模型以及客户需求轨迹断点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践团体及其嵌入网络的原始性触发机制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触发机制模型的运作机理和原始性创新的阈值。重点分析实践团体及其嵌入网络的知识分布结构——框架、元件知识结构,强调原始性创新触发机制的本质是各类实践团体及其嵌入的不同层次的实践网络之间动态的知识流动、交换、合并和创新的过程。研究对企业分析自身实践团体及借助其嵌入网络的优势、在创新网络中选择正确的位势和创新方向、实现原始性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企业原始创新中学研合作伙伴的选择——基于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视角的分析
  • 李柏洲 罗小芳
  • 2013 Vol. (3): 437-445.
  • 摘要 ( )
  • 将创新类型因素及伙伴合作意愿因素考虑到企业伙伴选择影响因素路径分析中,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及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企业原始创新中学研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虽不直接影响企业伙伴选择过程,但通过学研方参与原始创新的意愿间接影响企业伙伴选择投入及企业伙伴评价过程,企业伙伴选择投入及企业伙伴评价过程是企业与学研方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规模特征、企业行业特征及企业所有权性质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企业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提供了依据。
  • 战略柔性、原始性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
  • 裴云龙 江旭 刘衡
  • 2013 Vol. (3): 446-455.
  • 摘要 ( )
  • 作为中国政府提出的自主创新战略的一部分,原始性创新(original innovation)对增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有理论对于哪些要素驱动原始性创新以及如何从此类创新中获益还存在争议。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影响原始性创新的企业资源基础(资源柔性)和能力基础(能力柔性)以及原始性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并对组织合法性在原始性创新与竞争力关系间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本文的样本包含303家中国企业,每个企业选择2个关键信息提供者(key informants),共获得606份样本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资源柔性对原始性创新产生了非线性(倒U型)影响,而能力柔性对原始性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原始性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取决于组织合法性的有力支撑。文章最后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 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影响研究
  • 付强 刘益
  • 2013 Vol. (3): 463-438.
  • 摘要 ( )
  • 本文以公共事件为切入点,从绿色创新角度出发,将从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这条意识的路径来研究,而不是基于社会责任的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从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创新的绿色也就是基于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我们将剖析基于技术创新尤其是产品和工艺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和媒体曝光度在这种影响机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会积极影响企业社会绩效,社会绩效会积极影响企业财务绩效,而媒体曝光度则会正向调节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绩效影响机制。
  • 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测度: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 蔡宁 闫春
  • 2013 Vol. (3): 469-480.
  • 摘要 ( )
  • 创新绩效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可是现有研究对创新绩效的测度却过渡关注财务视角的评价,从而不能全面衡量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得到的综合收益。在剖析现有研究中对开放式创新的绩效评价不足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概念及其维度构成,从财务和战略两个角度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理论测度量表,然后收集实证数据,采用EFA方法进行指标筛选、维度定义和理论模型构建,并在最后通过CFA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测度可以包括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两个维度,它们分别代表了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得的不同类型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