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沟通的错位:公众风险认知与科学议题报道
-
杨嫚
-
2014 Vol. 32 (4):
481-485.
-
摘要 (
)
-
日常生活中,由于科学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普通公众通常是通过常识而非科学知识本身来判断现代科学风险的。具体而言,他们更多从科学伦理、利益归因与政府监管三个层面来质疑科学应用的安全性。但我国科学传播与公众风险认知之间存在错位,这需要主流媒体更好的承担其风险沟通功能,多角面,全方位地报道科学议题,引导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讨论,从而促进公众达成相对理性成熟的观点。
-
网络信息共享与当代科学知识生产的新特征——基于对arXiv知识共享模式的分析
-
丁大尉 胡志强 王衍行
-
2014 Vol. 32 (4):
486-492.
-
摘要 (
)
-
网络等新技术已嵌入科学知识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基于网络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作已成为当代科学知识生产的重要特征。文章以arXiv知识协同创作模式为例,分析了网络信息空间中知识共生产的内涵与功能,进而指出:基于网络的科学知识生产活动已经呈现出知识发表与学术评价的开放性、知识传播与科研合作的广泛性、知识的协同创作与科学共同体的虚拟重构、知识生产与知识增长的历时性等新特征,并认为当代科学家只有注意学习和利用网络资源,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
-
孵化器的概念及其角色演变——基于《人民日报》数据库的扎根理论分析
-
王路昊 王程韡
-
2014 Vol. 32 (4):
493-500.
-
摘要 (
)
-
孵化器是科技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却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本文延续《告别蓝色天空》中的“划界工作”传统,通过对《人民日报》数据库中包括孵化器政策背景、理念和工具等相关概念的扎根理论分析发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一直是我国孵化器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构成威权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下长期存续的“环境神话”。对此,“自上而下”和“条块分割”的话语生成机制是造成制度场域僵固的结构性原因,以至于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学术界的决策咨询,以及分散性的地方性试验所提供的“最佳实践”都呈现为选择性的学习。要解决我国孵化器建设低水平同质化的矛盾,必训理顺“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话语循环。
-
贝尔实验室与舍恩事件调查——科研机构查处科学不端行为的案例研究
-
王阳 张保光
-
2014 Vol. 32 (4):
501-507.
-
摘要 (
)
-
舍恩事件调查是美国科研诚信历史上极为规范的科研机构独立调查案例,其负责人默里由于监管工作获得2005年度美国物理学会的佩克管理奖。2002年5月,美国贝尔实验室吸取了此前内部调查小组调查舍恩失败的教训,建立了由外部五位知名业内专家组成的独立调查小组——蓝丝带小组。调查小组历经询问、调查和判定三个阶段,于2002年9月出具调查报告,以大量证据支持舍恩蓄意犯有科研不端行为。该调查报告提到的“合作者责任”,计算机时代的实验记录,实验室内部评审机制问题构成了贝尔实验室乃至于整个科学界改善科研管理体制的直接动因。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
-
武建龙 王宏起
-
2014 Vol. 32 (4):
508-518.
-
摘要 (
)
-
从模块化视角,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以及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动力与阻力,综合理论分析与案例论证,系统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外围模块高端渗透路径、关键模块重点突破路径、架构规则颠覆重构路径和模块-架构耦合升级路径,并给出不同路径间差异性及适用条件,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和实现对发达国家技术赶超,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
依托于NVC的新兴产业开放互补技术突破路径——来自昆山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较分析
-
黄永春 郑江淮 张二震
-
2014 Vol. 32 (4):
519-530.
-
摘要 (
)
-
我国传统制造业通过嵌入GVC加工制造环节,实现了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却无法实现功能升级。为避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再次陷入“俘获式”成长困境,需要分析新兴产业攀升产业链高端所应采取的技术突破路径。本文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创新方式进行了研讨,通过对昆山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创新特征数据的统计和计量发现:新兴产业的创新广度具有开放性特征,且主要分布于NVC,并呈现GVC趋势;而传统产业创新合作对象呈现单一性,即主要依赖于GVC的“链主”。再次,新兴产业的创新方向具有互补性特征,且具有较高主动权;而传统产业的创新多依附于GVC链主的低端单向培训,且处于被动地位。最后,新兴产业的创新深度具有突变性特征,且能取得核心技术;而传统产业主要实施增量创新,且难以取得核心技术。因此,本文提出为推进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应促进官产学研结合、强化与NVC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加大与GVC上跨国企业的互动式创新,促进新兴科技成果的共享和转化,以助推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
-
中美新能源骑车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研究视角
-
张政,赵飞
-
2014 Vol. 32 (4):
531-535.
-
摘要 (
)
-
在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以产业经济发展和以社会民生发展为目标的中美发展目标导向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国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前者着眼于通过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GDP总量,后者更注重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排放优化空气质量。本文选取两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具有一定实践基础,并在本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特定对象,以分析两国发展目标导向差异为切入点,剖析两国发展目标导向形成动因、目标对象、目标手段、目标主体、目标逻辑等方面的差异;从产业主体视角比较分析由于发展目标导向差异所形成的不同产业活动特点;并从市场的角度剖析发展目标导向对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从重塑发展价值取向,激活市场基础配置功能等方面探索提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效应分析:扩散还是回波?——基于FEDER模型的空间计量检验
-
桂黄宝
-
2014 Vol. 32 (4):
536-544.
-
摘要 (
)
-
本文构建了基于FEDER思想的空间计量模型,使用1996-2011年我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效应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第二,与多数研究结论不同,我国高技术产业存在一定的省际扩散效应和直接效应,但效果不明显;第三,警惕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假象”和“高技术不高”等现实问题。, 本文构建了基于FEDER思想的空间计量模型,使用1996-2011年我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效应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第二,与多数研究结论不同,我国高技术产业存在一定的省际扩散效应和直接效应,但效果不明显;第三,警惕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假象”和“高技术不高”等现实问题。, 本文构建了基于FEDER思想的空间计量模型,使用1996-2011年我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效应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第二,与多数研究结论不同,我国高技术产业存在一定的省际扩散效应和直接效应,但效果不明显;第三,警惕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假象”和“高技术不高”等现实问题。
-
“十二五”科研经费改革影响研究
-
王忠 文宇峰 孙玉芳 陈谦明
-
2014 Vol. 32 (4):
545-548.
-
摘要 (
)
-
随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增加,科研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科研成果显著。但科研经费套取、挪用日渐凸显,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下降,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与科研管理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本文深入剖析“十二五”科研经费改革对科研活动的影响,对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进行探讨,并建议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中避免过度“市场化”倾向。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
张珣 徐彪 彭纪生 翟纯
-
2014 Vol. 32 (4):
549-558.
-
摘要 (
)
-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进行教师绩效管理制度改革,增加了教师的科研压力,但其是否会促进科研绩效还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针对该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引入了科研投入、薪酬满足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并基于江苏、安徽地区12所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科研压力与科研投入呈倒U型关系;(2)科研压力通过科研投入的中介作用,对科研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科研压力与薪酬满足显著负向关系,并通过薪酬满足的中介作用对科研绩效呈显著负向影响;(3)薪酬满足对科研投入没有正向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高校制定科研绩效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技术高管提升了企业技术效率吗?
-
韩忠雪 崔建伟 王闪
-
2014 Vol. 32 (4):
559-568.
-
摘要 (
)
-
关于企业高管背景及团队的研究较为普遍,但考察技术背景高管在企业中作用的则较为少见,利用手工搜集的技术背景高管资料,采用SFA方法计算技术效率,以280家民营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技术高管是如何影响技术效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技术高管对于公司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高管通过增大企业R&D投入、技术人员比例、专利数量和技术人员产出而使得企业技术效率得到提升。
-
知识型服务获取对资源重构的双重影响研究——基于先前获取经历的调节作用
-
周丹 魏江
-
2014 Vol. 32 (4):
569-577.
-
摘要 (
)
-
知识型服务机构与制造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文章以吸收能力、路径依赖等理论为基础,基于时间维度剖析知识型服务获取对制造企业资源重构的双重影响效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制造企业现阶段的知识型服务获取有利于激发其资源重构行为,而制造企业的先前服务获取经历加强了现阶段知识型服务获取与资源重构之间的积极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知识型服务获取对制造企业资源重构行为具有正向双重影响。研究也对制造企业加强与外部知识型服务机构合作,促使制造企业进行资源重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知识守门者行为与产业集群升级—— 基于“微观异质”与“行为导向”的理论视角
-
郑准 王炳富 程志宇
-
2014 Vol. 32 (4):
578-584.
-
摘要 (
)
-
产业集群研究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同质性到异质性、从“结构导向”到“行为导向”的深化发展趋势。在“微观异质”和“行为导向”的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中一类重要的异质性主体——“知识守门者(Knowledge gatekeepers)”的行为对产业集群升级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知识守门者”以及产业集群升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知识守门者”的知识行为——知识吸收行为、知识转译行为与知识扩散行为以及“知识守门者”的战略行为——技术跨越行为、网络建构行为和规则制定行为共同驱动了产业集群的升级。文章最后给出了基于知识守门者行为的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建议。
-
渠道成员间双元式知识共享对自身绩效的影响——基于“Im—Rai”模型的分析
-
邵昶 蒋青云
-
2014 Vol. 32 (4):
585-592.
-
摘要 (
)
-
本文基于组织间双元式知识共享机制的“Im—Rai”模型,探讨了营销渠道成员间双元式知识共享(即:探索式知识共享和利用式知识共享)对渠道成员自身绩效(即:长期竞争优势和近期顾客绩效)的影响过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元式知识共享对关系感知(即:近期关系信任和远期渠道认同)和关系能力(即:渠道适应性和渠道创造性)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能力对关系感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渠道创造性和近期关系信任对渠道成员自身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渠道适应性只对短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长期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远期渠道认同只对远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短期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更加清晰地揭示了渠道成员间双元式知识共享影响渠道绩效的作用过程,而且也促进了对渠道绩效理论和组织间学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
制度距离对中国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国际经验和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
-
陈怀超 范建红 牛冲槐
-
2014 Vol. 32 (4):
593-603.
-
摘要 (
)
-
在将制度距离分成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本文以178家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探究了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国际经验、企业社会资本在这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越远,跨国公司越难以在总部和分支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国际经验作为“距离桥接”变量,减弱了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社会资本减弱了管制距离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国际化程度较低的中国跨国公司如何在制度距离下提高知识转移效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并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证据。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创新要素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
李培楠 赵兰香 万劲波
-
2014 Vol. 32 (4):
604-612.
-
摘要 (
)
-
优化创新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创新绩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7-2012年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就人力资本、内部资金、外部技术和政府支持等创新要素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开发阶段,内部资金、外部技术以及人力资本中研发人员比重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中研发人员数量和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人力资本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外部技术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内部资金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U型”关系。最后,基于创新要素对不同阶段产业创新绩效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
中国区域包容性创新绩效测度: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
高太山 柳卸林 周江华
-
2014 Vol. 32 (4):
613-621.
-
摘要 (
)
-
本文探索性地从包容性创新主体、需求、支撑条件、环境和产出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中国31个地区的包容性创新绩效进行测度。从评价结果上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包容性创新绩效呈现梯次下降的趋势。此外,本文利用2008-201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对包容性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包容性创新能力与本地经济水平、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并非经济越发达、越开放的地区包容性创新能力越强。相反,经济的发展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尽量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应该保持合理的产业结构,构建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避免资源配置极化。
-
家长式领导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一个整合模型
-
林春培 庄伯超
-
2014 Vol. 32 (4):
622-630.
-
摘要 (
)
-
基于创新内部促进者的视角,借鉴两栖模型,构建一个整合模型,分析家长式领导对管理创新的影响。运用213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发现,管理创新对组织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仁慈领导不仅对管理创新有正向直接影响,还正向调节管理创新与组织效能的关系;威权领导和德行领导对管理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负向调节管理创新与组织效能的关系。
-
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
-
黄海艳
-
2014 Vol. 32 (4):
631-638.
-
摘要 (
)
-
正式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积极作用没有得到组织的足够重视。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正式组织的认可与支持。从组织支持感的视角构建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个体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331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非正式网络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组织正确认识和发挥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