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专稿: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社会网络

  • 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
  • 李万 常静 王敏杰 朱学彦 金爱民
  • 2014 Vol. 32 (12): 1761-1770.
  • 摘要 ( )
  • 本文从创新理论发展演 变、企业创新模式3.0兴起、第三代创新政策实践等多重视角,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创新3.0范式演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认为其实质是以创新生态系统为核心特征的新一代创新范式。在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兴起和发展动因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并提出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建设世界顶级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考虑。
  • 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
  • 梅亮 陈劲 刘洋
  • 2014 Vol. 32 (12): 1771-1780.
  • 摘要 ( )
  • 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越来越依赖其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市场与组织的中间层次,生态系统视角成为创新理论研究范式的新方向。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及其研究演进的系统性回顾。本文以科学计量方法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研究结论显示: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开放式创新,创新生态系统四大聚类展开。基于重点文献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知识演进的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可分为核心文献、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三大层次。
  • 创客运动的起源、模式及特征
  • 徐思彦 李正风
  • 2014 Vol. 32 (12): 1789-1796.
  • 摘要 ( )
  • 技术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催生创新组织形式的不断演变。近年来,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进一步融合,重构了传统的制造业和创新活动的边界,正在蓬勃发展的“创客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文献调研、历史分析与参与式观察,本文追溯创客运动发展的历史,对创客运动和创客空间的概念、模式及特征展开初步分析,进而总结了创客空间的创新模式。本文认为,创客运动的发展根植于不断扩展的全球“创客空间”网络,显示出了以开源、大众创新为特征的新型创新模式,成为数字世界真正颠覆实体世界的助推器。本质上,创客运动代表了公众参与创新的新趋向。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风险技术公众态度形成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以转基因水稻为例
  • 李慧 梁娟娟 王振辉
  • 2014 Vol. 32 (12): 1797-1803.
  • 摘要 ( )
  • 为探究隐含在风险技术公众态度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以转基因水稻为例,利用抽样调查数据,论证了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价值观对转基因水稻的感知和态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感知这一中介变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结果表明,利己主义者感知收益水平较高,因此对转基因水稻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利他主义者和生态主义感知风险水平较高,对转基因水稻的态度也较为谨慎。基于此结论,决策者可以更好了解不同价值观的公众在对待转基因安全性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偏好,以助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花落谁家
  • 杨勇 赵驰
  • 2014 Vol. 32 (12): 1804-1810.
  • 摘要 ( )
  • 本文以2007-2011年间20种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中学术文章为样本,构建基于文章合作关系的高校学术网络,分析高校的网络位置对获取管理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处于网络中心的高校获取基金资助数量较多;(2)富含结构洞的高校要比拥有较少结构洞的高校获得基金资助数量更多;(3)曾经获得基金资助越多的高校也有利于获得更多基金资助;(4)211学校在获取基金资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特征。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基于SD中国技术转移系统演化的动态模型研究
  • 刘志迎 毕盛 谭敏
  • 2014 Vol. 32 (12): 1811-1819.
  • 摘要 ( )
  • 摘要: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现有研究未能将技术转移系统的动态演化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本文借鉴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中国技术转移系统演化进行动态仿真研究,从纵向视角界定了技术转移系统包括技术研发系统、技术传播系统和技术应用系统及其边界,构建了技术转移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2000年-2009年中国宏观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的增加带来的效果不如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强度增加带来的效果,且技术传播子系统对于经费投入的敏感度并不高;最后,根据动态仿真实验结果,为促进中国技术转移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区域间技术转移存在“马太效应”吗?
  • 杨龙志 刘霞
  • 2014 Vol. 32 (12): 1820-1827.
  • 摘要 ( )
  • 通过构建区域技术转移驱动因素理论框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采用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省际技术转移驱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省际技术转移更多地发生在“强-强”之间,呈现“强者俞强、弱者俞弱”的“马太效应”特征;省际技术转移受到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基础、科技资金筹集和相邻区域技术转移行为等主要因素的显著影响,表现出“市场导向”、“能力导向”与“竞争导向”等三个内在主导决定机制,同时还受到如知识产权保护等环境方面一定程度的影响;结果还暗示,省际之间技术转移行为可能存在由竞争、竞赛、模仿等引发的“横向策略互动”倾向。
  • 跨国技术并购中吸收能力与技术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论
  • 王诗翔 魏江 路瑶
  • 2014 Vol. 32 (12): 1828-1835.
  • 摘要 ( )
  • 中国企业的跨国技术并购能否提升技术绩效尚无定论,文章旨在提出并验证并购后企业技术绩效提升的关键在于吸收能力。首先建立了国内并购企业和国外目标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其动态进化稳定策略是“贡献-贡献”和“不贡献-不贡献”。知识流动动力机制分析表明,吸收能力对该演化博弈的均衡有关键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说:企业吸收能力是知识整合、技术提升的关键,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并购后的技术绩效越好。然后以2004-2009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跨国技术并购的事件为样本建立了泊松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证实了如上假说。这一结果刻画了并购后的知识共享机制,证明了吸收能力是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技术并购提升技术绩效的关键。
  • 是高效率还是低成本?——华为追赶爱立信
  • 陈德智 刘辉
  • 2014 Vol. 32 (12): 1836-1845.
  • 摘要 ( )
  • 在关于技术赶超的研究文献中,还没有以中国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的;本文所研究的华为公司,从1988年创立到2009年的20年间,以持续高效率的R&D投入,取得了在核心技术领域专利数量、市场份额等全球领先,实现了技术赶超;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业绩?本文以爱立信作为华为技术追赶的标杆企业,运用道格拉斯模型计算2002-2009年间R&D投资对销售收入的产出弹性;同时,以描述统计方式,对华为与爱立信进行了R&D经费、人员投入和专利产出的趋势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为在持续高额R&D投入的同时取得了持续的高投入产出效率,其R&D投入产出弹性为0.85,远远高于爱立信(-1.0),表明华为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远高于爱立信;但同时,随着爱立信的R&D人员数量的减少,华为的R&D人员数量却迅速增加,在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的投入远高于爱立信,人均专利申请数量却只是爱立信的一半;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后发现,华为实现技术赶超的主要原因在于持续稳定的R&D经费和高比重、低成本R&D人员投入,明确的技术战略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有效的专一化、低成本与差异化的战略组合,在行业环境变化、领先者发展趋缓的时候,实现了技术赶超。
  • 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出口技术复杂度吗?来自中国省际层面的经验研究
  • 代中强
  • 2014 Vol. 32 (12): 1846-1858.
  • 摘要 ( )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地区不均质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理。利用2003-2011年中国30个省份分行业的贸易数据测算省际出口技术复杂度,采用知识产权执法数据测算中国省际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国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地区不均质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FDI、在校大学生比例以及研发支出比例的上升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开放程度以及基础设施水平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不明显。分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研发支出比例、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出现较大的地区差异,而在校大学生比例与FDI可以促进各地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反垄断一定要并行,但这是一个冰刃上的平衡。我们需要一个持续规范长效的知识产权执法制度,而不是一阵风运动式的短期行动。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创业学习的内涵、维度及其测量
  • 单标安 蔡莉 鲁喜凤 刘钊
  • 2014 Vol. 32 (12): 1867-1875.
  • 摘要 ( )
  • 创业学习研究能够从动态的视角来分析创业问题、解释创业现象,极大地拓展了已有的创业研究领域,成为前沿研究问题并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本研究基于已有创业学习理论研究不足,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和半结构化访谈提炼出创业学习的维度,并开发出相应的测量体系。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开发出的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测量量表很好地反映了创业学习的内涵,较好地弥补了已有创业学习研究缺乏测量量表的不足。
  • 社会文化特征对区域创业活动影响差异研究
  • 黎常
  • 2014 Vol. 32 (12): 1888-1896.
  • 摘要 ( )
  • 社会文化特征被认为是影响区域创业活动的主要因素,但很少有研究分析这种影响在不同区域是否存在差异。文章从社会文化特征的两个方面:创业失败的社会烙印和创业角色榜样,分析它们对农村与城镇、东部农村与中西部农村创业活动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这两个因素对于不同区域创业活动参与都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不同: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创业角色榜样的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创业失败的社会烙印对农村的影响小于城镇;在东部农村与中西部农村之间,创业失败的社会烙印并没有体现出显著差异,但创业角色榜样在东部农村地区的影响比中西部农村地区更大。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收入分配与自主创新:一个消费需求的视角
  • 李子联 朱江丽
  • 2014 Vol. 32 (12): 1897-1908.
  • 摘要 ( )
  • 收入分配通过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对自主创新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效应。在对收入分配前后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及运用全国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与自主创新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创新水平的提高,但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则将抑制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收入不平等提高了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而后者所引致的创新产品需求规模的扩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第三,收入不平等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使得低收入阶层对创新产品难以形成有效需求,市场规模的缩小则降低了自主创新水平;第四,收入分配改革中的“提低”和“扩中”策略能够有效地培育创新产品的市场规模,因而更有利于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
  • 知识生态与都市圈创新系统研究:基于文献的述评
  • 詹湘东 王保林
  • 2014 Vol. 32 (12): 1909-1920.
  • 摘要 ( )
  • 传统研究视角无法很好的诠释都市圈创新系统的创新与发展,而基于知识生态视角的都市圈创新系统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的梳理,提炼出知识生态和都市圈创新系统的关系、知识生态视角的都市圈创新系统两个研究领域的主题,采用主题分析法对现有文献进行解析和述评。文献分析的结论表明:知识生态作用于都市圈创新组织的创新活动,两者之间存在要素耦合性和机制同步性关系,基于知识生态的新视角将能拓展都市圈创新系统创新结构和创新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对未来研究在理论拓展、实证分析和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