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专稿———科技伦理教育和治理
-
科技伦理教育体系的系统发展观———基于“六边形教育模型”的探索
-
王硕 李正风
-
2023 Vol. 41 (11):
1921-1927.
-
摘要 (
)
-
建立一个系统完备、符合国情需要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基础。科技伦理教育体系建设应当遵循系统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六边形教育模型”:教育理念具有三位一体性,要秉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具有全面发展性,要树立意识和责任感、规范认知与遵循、伦理决策能力等多维目标;教育结构具有多阶递进性,既要体现贯穿生命历程的一致性,又要突出不同教育阶段的重点;教育内容具有专通结合性,既要强调对科技伦理的宏观认识,也要重视对于具体领域伦理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教育方式具有整合互补性,既要加强独立式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也要发挥嵌入式伦理教育的实践性和拓展性;教育场景具有灵活开放性,既要注重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也要重视校内校外教育的互相补充。未来应结合这六个维度,系统地统筹并推进科技伦理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
科技伦理治理中“科技”与“伦理”的深度融合问题
-
鲁晓 王前
-
2023 Vol. 41 (11):
1928-1931.
-
摘要 (
)
-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科技伦理治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学界、公众高度关注的议题。为使科技伦理治理落到实处,亟需解决其具体途径和方法的深层次问题,其中突出问题之一是如何深度融合“科技”与“伦理”。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中“科技”与“伦理”的融合现状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剖析“科技”与“伦理”深度融合的价值和意义,并从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和普及、搭建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完善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科技”与“伦理”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
科技伦理治理的三重境界
-
王国豫
-
2023 Vol. 41 (11):
1932-1937.
-
摘要 (
)
-
科技伦理治理是推动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有关科技伦理治理的内涵、外延和边界的解读却仁者见仁。文章认为,科技伦理治理应该包括三重境界:一是针对科技前沿发生的违背伦理的问题的治理,即将科技伦理问题作为治理的对象;二是对科技进行伦理治理,伦理在这里作为规范是治理的手段和重要的工具,强调伦理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三是对科技活动的伦理的治理,即好的治理,善的治理。强调治理过程和目的必须是负责任的、符合人类福祉的,并且是可以得到道德辩护的。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面向统一大市场的人工智能伦理标准———一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模型
-
杨嘉帆 刘彦林 李慧杰 潘恩荣
-
2023 Vol. 41 (11):
1938-1947.
-
摘要 (
)
-
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统一大市场,须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先行。欧美已先行一步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统一大市场”,并在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研制方面先拔头筹, 但在基础理论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的基本概念为突破口,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资源和方法,在西方标准理论基础上提出“知识体系-准则-指令-标准”的人类社会运行规则体系。人工智能伦理标准模型——水分子模型——阐明人工智能伦理的社会价值原则如何转移到标准的技术性能原则和经济效率原则的原理和机制,构建一种中国特色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的概念模型,为当代中国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及其话语模式提供新的基础概念。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人工智能伦理标准模型有助于从底层技术上保障“共同富裕”等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原则的转移与实现,有助于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落地提供伦理辩护,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竞争力、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
-
科技奖励评选中同行评议的信度问题研究
-
李强 孟宪飞
-
2023 Vol. 41 (11):
1948-1957.
-
摘要 (
)
-
伴随着我国科技奖励的建制化发展和科技奖励活动的大规模开展,评选结果的公平性和评选方法的科学性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该项研究针对科技奖项评选中通常采用的同行评议方法来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在涉及需要由多个专家对多个被提名者进行打分或排序以遴选出获奖者时,同行评议的信度如何,其结果能否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差异?二是对于同组专家的判断,分别采用打分或排序方法给出晋级名单,这两组名单是否会存在差异?如果把科技奖项遴选中的同行专家评分看作试验,则要考察的评分结果就是试验指标数据,这样就可以通过构建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分别来考察成果水平、专家偏好等不可控因素,以及遴选标准、决策规则等人为调控因素的影响。从抽样分析四个学科领域2017-2019年网络匿名评审和专家组会评环节的定比数据及定序数据的结果看,通过汇总专家打分数据并按项目总分决定晋级者的做法会产生较大的系统误差,若按半数以上票数通过的晋级规则,专家组会评的平均信度仅为28.6%,导致在历年获奖的115个项目中,至少有8个项目本应被淘汰却因逆序问题晋级获奖。为此,该研究通过对不同遴选方法测算结果的比较,提出按秩和排序、专家独立投票等减少系统误差、提高同行评议信度的方法,并结合国际著名科技奖项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取消答辩、将专家组会评改为匿名网评的可行性。
-
论负责任创新透明性的实践合理性
-
李鑫林 夏保华
-
2023 Vol. 41 (11):
1958-1966.
-
摘要 (
)
-
负责任创新透明性是一个基于信息的隐喻概念,旨在突出一种与以往创新实践完全不同的、理想的创新实践形态,即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实现创新实效和承担创新责任的对所有行动者可见、可参与的公共场域。负责任创新透明性具有内在的实践动机和外在的实践条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负责任创新透明性虽然面临着技术层面的黑箱挑战和社会层面的多手问题、隐私价值冲突、知识产权制度挑战等,但对这些挑战的应对仍然离不开透明性的实践机制。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中国数字化转型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
-
徐慧超 赵彦云
-
2023 Vol. 41 (11):
1967-1979.
-
摘要 (
)
-
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主体驱动,反映了新技术革命深入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效果。根据数字化转型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要素及发展模式变化,从数字化要素配置和数字化创新发展两方面进行量化解析,发现我国数字化转型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利用CES生产函数理论创新应用,通过回归、NCA和QCA等模型方法,实证了数字化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决定影响。发现数字化转型对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数据要素的投入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有要素配置驱动型、资本-治理驱动型、数据-治理驱动型三类充分性组合路径。我国虽拥有一定的数字化转型红利,但数据投入较低,未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对高水平经济发展的路径,数字化转型国际竞争力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
大国竞争、高科技产业与创新联盟博弈———政府干预视角下的美国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计划
-
孟佳辉 王健
-
2023 Vol. 41 (11):
1980-1990.
-
摘要 (
)
-
以半导体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打压与突围成为了大国竞争的焦点。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息息相关。美国在半导体技术领域采取的创新联盟行动丰富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内涵,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创新联盟的战略行动来展开大国竞争。本文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围绕联盟博弈这一主题,从政府干预视角对美国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计划进行诠释性案例研究。在联盟博弈的战略行动中,美国政府通过设立管理机构,整合多元合作网络,形成了一个对内提升国内生产制造能力,对外进行全球价值链“战略脱钩、重组和隔离”的基本行动策略。联盟博弈经历了一个“伊始-爆发-应对”的策略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路径,形成了一个对内提升联盟合法性和对外降低制度复杂性的持续作用逻辑。这是美国增大与他国之间的技术代差和降低对国际制造业的依赖,进而实现持续领先战略的过程。这对我国吸收国家创新体系治理经验以及分析竞争对手行动都具有参考意义。
-
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
-
尚洪涛 宋岸玲
-
2023 Vol. 41 (11):
1991-2003.
-
摘要 (
)
-
2017年年底,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出台,我国制造业进入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变革的新阶段。基于2012-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意见》发布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研究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并对作用效果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且对市场竞争程度激烈、创新水平高、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对政府依据制造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精准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GVCs 关联效应对经济韧性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
-
范亚亚 胡振绅 叶广宇
-
2023 Vol. 41 (11):
2004-2015.
-
摘要 (
)
-
重大国际事件的频发,加剧了各国对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而引发本土经济脆弱性的担忧。部分国家开始诉诸贸易壁垒,试图通过价值链环节向国内回流等“去全球化”的方式,重塑本国经济韧性,但此举究竟是助力经济复苏的长计远策,还是管窥蛙见的短期幻觉有待证实。本文通过识别各国GVCs前后向关联特征以及功能专业化属性,将技术溢出和市场关联要素统一纳入GVCs前后向关联对经济韧性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GVCs前向、后向关联度均有利于经济韧性重塑。但从来源国异质性来看,与有限嵌入方、大宗商品提供方的GVCs关联却显著抑制了经济韧性重塑。从技术溢出的中介效应来看,出口技术复杂度在GVCs前向、后向关联度与经济韧性重塑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前向和后向关联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仅体现在与创新活动、先进制造和服务提供方的关联上;从市场关联要素的中介效应来看,中间品非对称依赖对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难以弥补过度前向关联提升对经济韧性的负面影响;后向关联度提升会致使低增值出口率提升,不利于经济韧性重塑。本研究从技术溢出和市场要素层面揭示了“逆全球化”规避GVCs系统性风险的幻觉所在,对于一国价值链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科研机构创新环境治理过程研究———基于多重螺旋视角的多案例分析
-
韩凤芹 索朗杰措 陈亚平
-
2023 Vol. 41 (11):
2016-2026.
-
摘要 (
)
-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对于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科研机构创新环境存在开放合作性不足、行政化管理特征突出、分类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机构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鉴于此,本文以政府、市场和社会构成的三重外部环境以及科研机构内部环境为核心螺旋,遵循“要素→要素流→局部创新治理环境→整体创新治理环境”过程设计了多重螺旋视角下的科研机构创新环境治理分析架构,对6个国际典型案例的创新环境治理实践运用扎根理论数据处理程序进行探索性研究。根据研究发现提炼出科研机构创新环境治理的关键过程要素,进而构建了科研机构创新环境局部螺旋化到整体螺旋化的治理过程理论。最后,提出加强外部制度创新、提升内部人力资本地位、完善内外部协同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为推动我国科研机构创新环境实现高效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
产学研融合管理策略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王钰莹 原长弘
-
2023 Vol. 41 (11):
2027-2037.
-
摘要 (
)
-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路径。制造业领军企业作为引领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有效主导并管理产学研融合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亟需探索的问题。本研究以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为研究对象,首次引入管理视角揭示企业产学研融合管理策略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集团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1)产学研链路融合和主体融合管理策略均能促进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2)两者产生互补协同效应;(3)较高的企业权力配置集中度弱化了产学研链路融合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促进作用,但强化了主体融合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制造业领军企业合理实施产学研融合管理策略,有效发挥不同策略间的互补协同优势以及利用企业权力配置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
科技人才创业生态环境:内涵探索与量表开发
-
谭新雨
-
2023 Vol. 41 (11):
2038-2049.
-
摘要 (
)
-
高质量创业生态环境是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一套科学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创业生态环境有效评估与持续优化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借鉴创业生态系统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基于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和多来源问卷调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科技人才创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科技人才创业生态环境囊括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投融资环境、创新环境、营商环境、创业文化、公共服务7个维度及43个指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理解影响科技人才的创业生态环境,为旨在优化创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调整和服务改进提供方向。
-
组态视域下员工数字化转型抗拒的诱发与缓释
-
张樨樨 郝兴霖
-
2023 Vol. 41 (11):
2050-2061.
-
摘要 (
)
-
“以人为中心”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和发展基石,然而在数字经济大潮中,员工作为微观个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却常被忽视。聚焦员工数字化转型抗拒的诱发与缓释机制,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前因条件联动模型,运用fsQCA和NCA方法,探讨前因条件与数字化转型抗拒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不能构成数字化转型抗拒的必要条件,但控制感剥夺能够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2)存在“高压环境-资源紧缺”等4种引发高数字化转型抗拒的组态,数字技能要求与控制感剥夺在相关组态中呈互补关系;(3)存在“深度转型-资源支持”等4种引发非高数字化转型抗拒的组态,表明前因条件与数字化转型抗拒之间存在非对称的因果关系。研究成果基于组态视域探讨了多维前因条件对数字化转型抗拒的联动效应,为企业应对员工数字化转型抗拒提供了路径启示。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与产业突破性创新
-
柳卸林 杨培培 常馨之
-
2023 Vol. 41 (11):
2062-2072.
-
摘要 (
)
-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基础研究在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中的作用逐渐凸显。若不能加强基础研究能力,我国将面临越来越多制裁以及“卡脖子”技术的约束,突破性创新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我国基础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包括基础研究整体投入不足、以企业为主的问题导向基础研究的经费占比低下、不同创新主体之间未能形成稳健的基础研究体系等。基于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对我国未来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启示意义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平衡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与好奇心导向的基础研究,调动大企业的积极性,多元化基础研究主体,建立军民两用的基础研究专项基金,促进基础研究主体的联动以及培养和吸引基础研究人才等。
-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
-
李晓娣 饶美仙
-
2023 Vol. 41 (11):
2086-2097.
-
摘要 (
)
-
以全国228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NCA与fsQCA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组态路径,并以“准胡焕庸线”、城市规模、是否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为分类标准,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引致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单个必要条件,但产业融合对于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发挥相对普适作用。存在两条等效的引致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组态:“政府助力下技术主导型”、“政府助力下环境主导型”,数据基础和治理数字化存在潜在替代关系。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组态路径具有明显的区位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及政策效应异质性,整体来看产业融合、政府支持、信息基础设施是各类型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研究结论打开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黑箱”,为各类型城市借助数字化驱动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
产业链技术创新量表开发
-
刘志迎 施佳蓉
-
2023 Vol. 41 (11):
2098-2112.
-
摘要 (
)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基本路径,也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高端的必然选择。为了厘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关系,文章界定并解析了以产业链为主线的合作创新两种模式:链合创新和竞合创新。采用关键事件法构建了链合创新和竞合创新的初始维度与量表,最后通过问卷的定量分析确定了其最终维度构成与测量量表。结果表明,链合创新包含原材料技术合作创新、工艺技术合作创新、元器件技术合作创新、生产制造装备合作创新、工业用软件合作创新5个维度,竞合创新包含合作创建行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互相授权、创新经验交流学习、合作创建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维度。